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死亡邮递》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死亡邮递》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3-20 11:06:2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死亡邮递》读后感精选10篇

  《死亡邮递》是一本由[日] 松本清张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死亡邮递》读后感(二):真相藏在诡计之后

《死亡邮递》是读到的第一本松本老师的书,读完后仿佛打开了新的世界(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说自己的推理迷了0-0)。因为在书中,你能轻易读到传统的日式推理诡计,复杂的证据链条,以及穿插其中的人性腐化,而这也使整个迷案变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
(一)建立在时刻表上的诡计
故事里,我们和底井武八一起完成了关于列车时刻表诡计的解密。其实,在日式推理中并不乏这样时间骗局,松本清张作为祖师爷般的人物,更是将这一套路运用得炉火纯青,他轻而易举间就将你骗住,而你也只能接上他的节奏,跟着他的思路。开始时,你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哇,一个人邮寄了一个箱子,而两天之后这个人的尸体竟然被发现装在这个邮寄的箱子,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哦。然而往往就是在这种摸不着头绪的时候,你其实已经一步步走向了松本老师布下的骗局啦。
在推理的每个阶段,松本老师也只会给你某些特点的线索,而这些一叶障目的线索只能将你引入思维的死胡同,当你直呼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犯罪的时候,他又开始重新洗牌,于是一切又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所以说真的是不可能吗?只不过是怪你一开始没有跳出他的圈套罢了。然而作为一个公认的社会推理派,松本老师也能完成这样巧妙的设计,所以大师不愧是大师呀,吾辈自然只能是满心叹服。
(二)充满讽刺意味的逐利主义
如果只是完成案件的推理,你就心满意足了,那么你可能要辜负松本老师的一番苦心了。推理小说固然离不开推理,但是松本的推理小说不应该也不止于推理。
罪犯为什么要如此煞费苦心地去实施犯罪,在这苦心遮掩的背后是怎样的阴谋(换言之,罪犯是由于什么才去犯罪),才是松本老师要引导我们去找寻的终极秘密。好像一切都是为了钱哦,你可能会这样想。但又真的只是为了钱吗?为了钱,一个小官员能知法犯法,侵吞巨额国家财产;为了钱,一个参政议员能毫无底线,随意挥霍赃款;为了钱,一个三流报社主编能只身犯险,最后一命呜呼;又是为了钱,一个驯马师能漠视生命,成为罪恶的刽子手……人们常说,价值观扭曲的背后必然是社会价值的畸形发展,所以说这是整个社会纵容逐利主义泛滥的恶果呀,被金钱蒙蔽双目的不是个人而是整个浮夸的社会,令人心惊!书中松本老师虽未直接表达个人的好恶,但是只要你细心观察书中细节,自然会发现松本老师对这种社会现实满满的讽刺与挖苦。
看到最后,排除了一切不可能,终于豁然开朗,很难想象开始最没有犯罪动机的人竟然就是苦苦追寻的凶手,换一种角度来讲,我们确实难以认定一个拥有一定社会地位、衣食无忧的人会为了所谓报恩而草芥人命,但就像我们自认为世界和平一样,我们总是错误估计人性与品格,而这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死亡邮递》读后感(三):人就是这样,一旦开了头,便会上瘾的

这是我看的第3本松本清张。
多少算有点熟悉他了。小学看福尔摩斯,大学看波罗,工作开始关注松本了。没办法,他的创作没有能撑起一个系列的代表人物,对于崇拜侦探的年轻人来说吸引力不大。
世界三大推理巨匠。柯南道尔和阿婆都是有一两个代表人物出系列书,柯南理性,阿婆温情。而松本不是,他的小说里都是一个个小人物。关注社会多于塑造个人英雄。
 
松本的创作推理考验的是人性,想看缜密的逻辑和神一样的智商还是绕道卷福。先告诉你主人公的目的性,然后看如何实现。配角的动机+主角的大量内心戏,一步一步揭示人性恶的一面,尤其是社会问题个人化。松本说过:“当一个人被逼得走投无路时,此刻的心理状态就形成了犯罪动机。”
像这本《死亡邮递》,由回答一个脏款哪去了,演化为诡异的命案。看多了《名侦探柯南》的我们不难猜到作案方法,而松本的智慧在作案动机的挖掘上。他要解决的是为什么要如此,做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抛出了一个问题“人的贪欲要怎么办?”给读者思考。
 
主人公依然是小人物,底井武八,三流晚报记者一枚。从开始奉命挖猛料的时候,就已经怀疑主编的过度热心是别有所图,到最后找出真相,果然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跟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一样,一个贪婪的人是不懂得如何收手的。主编山崎在分析藏匿赃款的冈濑时就说过:“人就是这样,一旦开了头,便会上瘾的。” 而他自己也因为金钱的上瘾而离奇死亡了。除了推理环环相扣,在故事开头,松本的伏笔就不少,线索铺垫得顺理成章。跟金钱参合在一起的这些都是聪明人,也设计了一个个扣等你来破解。提醒读此书要适当放慢速度,在武底叨叨自己想法的时候,先尝试推理看看。不剧透,仅给推理的几个出关键词:母亲,议员,欠条,时刻表。
到最后,底井并没有升职加薪成为名侦探,还是小报记者,过普通生活,倒也是无冕之王的真实写照了。其实松本也是报社底层职员出身,不知道创作中是不是有带入的成分,写得很自然。
话说,持续看日本推理小说得有颗强大的心,看太多阴暗面会影响情绪的,尤其日本作家还擅长心理戏,所以提个醒,间歇阅读日本小说即可。过阵子再研究松本清张迷情系列第三本《黑夜的空白》,继续挖掘日本社会的阴暗面。临近过年还是建议多看些儿喜气的内容。

  《死亡邮递》读后感(四):亡灵在托运塞着自己尸体的行李箱

自从读完熊猫版的清张系列后,一直期待着有后续引进。近期浙版的几本清张作品,很贴心地填充了一个清张迷的等待期。读多了日系推理故事,到后来会觉得都依稀相似、有雷同感,尤其是同一作者的。这本也是,但字里行间投射出来的对诸般人性和人心的解剖是纤毫毕现、刀刀夺命的。
每次读到日本警察出现时,“怎么日本警察都这么低声下气”这个疑问总会被点亮。在日系影视和书籍里很少见到趾高气昂、天天登顶人生巅峰的那种警察。古畑任三郎、加贺恭一郎、吉敷竹史........优雅的、睿智的、忧郁的......这些警察的形象真不像现实中经常看到的,除了那些反派角色的恶警察。所以我觉得书里、荧幕上的那些警察的低声下气都是假的,警察怎么可能这样?我就像一条没见过牛的鱼。
读完后回顾封面,封面上的元素多少有点剧透。马和赛马,第一次在清张的作品里读到这设定;快车,算老生常谈了,和《水之焰》一样,在日本本格推理作家的笔下,日本的每条快线上不知道有多少亡魂在蠕动,相比岛田庄司,松本清张算收敛的。
整个故事没啥奇巧,个人觉得是部泛泛之作,对于清张大人来讲,不用很走心就可以创作出来。亮点难觅,只能讲社会派推理就是这样。

  《死亡邮递》读后感(五):跳出逻辑的死环

跳出逻辑的死环 去过日本的人或许都有这样的体验:日本的火车、地铁线路四通八达同时纷繁复杂,不同公司不同线路间的时刻表搞得人头大。所以,一般日本旅游攻略里,大部分内容是对于交通的阐述。于是就有了“搞定了交通,就搞定了日本攻略”的说法。

而,松本清张的《死亡邮递》就是在火车时刻表上做文章的一部推理小说。全篇故事的关键,就在于不同列车间的换乘与时间关系。读小说的过程,总让我想起在大阪换乘地铁的感觉。

在进入小说具体内容之前,先来说一下作者——松本清张。我曾在朋友圈里说请女同学们不要将作者与日本药妆品牌搞混了。可能,如果不是推理小说爱好者,松本清张这个名字并不熟悉。而作为推理小说爱好者(心虚)的我,这也是第一次读松本清张的长篇。松本清张的荣誉很多,据说是从他开始,日本推理小说才完全摆脱了欧美推理小说范式,而他本人开创了松本清张时代,直到岛田庄司的出现。

松本清张是公认的社会推理派的宗师,然而,其实我的口味是偏本格派的,这部小说读下来我更确认这一点。就这本《死亡邮递》而言,似乎其揭露的社会问题并没有多么深刻,当然,推理又本来就不是社会派的强项。故而,这本小说整体而言不及预期。不过,我心底还是对宗师抱有敬畏,或许因为这不是代表作的关系。我想我至少还会再读一读《点与线》《砂器》或《零的焦点》才能对作者下结论。

再来说推理。按照我的体会,推理小说的最大魅力在于布局,作者预设一种不可能的情景,然后让这个不可能的情景发生,在这种现实与不可能之间形成矛盾张力,然后作者再来揭示如何从不可能中孕育出可能性,让读者惊叹。而作者预设的不可能情景,一种是时间的不可能、一种是空间的不可能,抑或是时空都不可能。空间不可能常见的套路就是密室杀人,阿加莎的《无人生还》、东野圭吾的《放学后》,都是密室杀人的典型。而东野圭吾的《嫌疑犯X的献身》就是预设了时间上的不可能,周浩辉的《原罪之惩罚》同样是设置了时间上的假象。而阿加莎的《尼罗河惨案》似乎就是时空结合布局的作品。 回归到本书,松本清张的这本《死亡邮递》,对列车时刻表的仔细掰扯是时间的布局,而几个列车间的串换尤其是两个箱子的准备,是空间的假象。

我得说,当我看到两个箱子的时候,眼前确实还是有豁然一亮的感觉,但总感觉这个局之前铺垫的力度不够,所以揭示时也相对平淡。

最后,总结一下,与作者较量的关键在于不要掉入作者预设的逻辑死环,而是跳出来看一看,是否环外还有环。比如人可以中途下车,箱子可以准备两个等等。当你看到了除了作者预设的一环外,还有二环、三环甚至四环、五环——

那么,啊,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

  《死亡邮递》读后感(六):世相中的灭点

灭点即透视中的消失点。
在绘画中,足够大的画纸上,即便绝对意义上的平行线也总会相交,因为人眼是椭球形,表面有弧度——这是我们自身的局限造成的,人如果过于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理解的,便会忽视真正该关注的东西,茫茫然地陷入他人设好的迷局。
诡辩于是产生,一部真正优秀的小说也正基于此。
说起来,“时刻表诡计”基本被推理小说家们用烂了,尤其是在日本推理小说当中,据说这主要有赖于日本人生性守时,要是换上几辆说避让就避让、爱晚点就晚点的车船飞机,恐怕这诡计实施起来困难,破解也不那么容易了。
这本没什么好说的,松本大神运用这一诡计轻车熟路,代表作《点与线》就借此玩弄读者于鼓掌之中,这本《死亡邮递》同样,只不过在一本正经猜谜解密的同时,他悄悄藏了一个更为有趣的故事。(这才是松本真正的强项!)
小说表面上一直追着一条长长的“去哪儿”线:贪污犯的钱去哪儿了,贪污犯去哪儿了,总编山崎去哪儿了,山崎是怎么由活人变成死人去那的……
读者跟着记者武八一路跑啊跑,从这个人跳到那个人,从一个问题转到另一个,累了一气,故事戛然而止,回头看看,好像也没什么出奇,甚至会在合上书的一瞬,暗暗自问:武八不是很讨厌山崎总编吗,后来发现端倪和危险,宁可不要命也要探究到底,难道就是为了追一个真相?这就是记者的天性?可人性第一守则不是自保吗?
这会不会太假了?
其实问题早在一开始就出现了,只不过很难注意到。
第一处古怪的地方,是记者武八对自家发行的报纸,销售渠道与销量的评价。
他认为自家报纸销售渠道很窄,写的也就是些稀疏平常的八卦新闻,“和别人一样”,煽煽情、讲讲小道消息,可在几乎同一页的地方又说“但发行量可观,公司经费充足”——
不觉得矛盾吗?既然内容同质化严重,渠道又窄,正常来说发行量应该好不到哪去吧?公司怎么不亏反赚,经费足到能让山崎指派武八专盯着一个失去新闻价值的出监贪污犯呢?
就算是冈濑手头有笔隐形赃款,可其他牛气闪闪的报纸都没怎么把这当回事啊。
作者怕我们马上发现端倪,借武八的口说是大概因为山崎贪财,既然说到山崎,就不得不讲讲他的来龙去脉,这里作者又语焉不详起来,只说山崎曾在一大型报社呆过,因喜欢自行其是,做不下去才跳槽,又说他是个“喜欢较真”的人。
这样的人不一定不贪财,不过从这评价也看不出贪财,只是当武八想用追踪报道的形式,将冈濑可能藏脏的事写出来时,山崎阻止了他。
后面我们知道,山崎早就意识到冈濑藏的不是钱,而是比钱更有说服力的东西,如果山崎贪财,只想分一杯羹,他大可佯装不知、顺水推舟地让武八“放心大胆去干”,这样不用他去找那东西的主人,主人会自动自觉地上门找他,轰动效应能让他保命,又能分得不大不小的利益,若烂子太大兜不住,也有武八顶罪……
可山崎非要只身入虎穴。一个阅历丰富,没为生活所迫、走投无路的记者,在看清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之后仍要铤而走险,这勇气恐怕不单单是为了钱,当确定他死亡之后,报社立即让武八去认尸,大家并没露出意外的神情,只说这里唯你一直在他手下工作、最熟悉他:
这报社或许十分清楚山崎和武八在忙些什么吧,居然似乎在纵容它的发生,这到底是什么报社?想想,难道不令人感到意外、继而胆寒吗?
换个角度来想,也是殊途同归的结果:
一位竞选失败的议员尚有东山再起的可能,但一位利用贪污犯的赃款、还不惜杀人的家伙,恐怕就彻底失去了人心。何况,那只是一笔连小官员都能贪到的钱数里面很小的一部分(这可是作者一开始就强调过的),从当初拿钱到后来杀人,议员大人是明知利害,却非要不管不顾地冒这么大风险吗?
众报社在冈濑死后都不约而同地“忘了”赃款、也不追查他的死因,能有这种强大力量的人物,居然会为筹不到一笔固定数目的钱而连杀两人,其中一个还是明知道后面带着尾巴的报社总编,真有这个必要吗?
那个主刀下手的西山,真是为感恩才做的这一切吗?他确定得到了议员的指使了吗?从始至终,我们可似乎连一句议员的辩白都没听到啊!
还有那玉弥,周旋于人群当中仍“保有单纯的表情”,作者借武八之口说了声“珍贵”,难道真的不是反讽吗?
……
千丝万缕终究汇成一点,可这点恰恰消失在了故事的迷雾之中,松本大神说什么都不肯正面讲出来,但却能让人胆战心惊:
或许读小说真的同与人聊天差不多,很多时候趣味不在于对方说了什么,而是没说什么,没说的有时是不能说,不肯说,但有时却是在直钩钓鱼——
由此,就更喜欢松本大神了。

  《死亡邮递》读后感(七):金钱代言人的命运

      如果有五亿日元摆在你的面前,你是否能抗拒这笔巨款以及它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并且坚守自己的底限?我想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底井武八是一位三流杂志的记者,他奉总编之命去调查曾经贪污巨款刚刚出狱的冈濑正平如何隐藏了巨款,却不料不久冈濑就被杀害,亲自出手调查的总编山崎也随后身亡被装入旅行箱内,离奇的是最初托运这个箱子的竟然是山崎本人,究竟托运的人怎么会托运了装着自己尸体的箱子,而这所有的命案又有什么关联?而大家都找寻不到的巨款究竟藏在何处?这是一部构思非常巧妙的小说,所有这些都如冰山一角,经由一位记者的眼光,抽丝剥茧地展现在作者面前,不仅藏匿的方式令人意想不到,而杀人的手法也十足巧妙,而最重要的是作者写实地跟随着底井武八一步一步走向真相中心,事无巨细地描写每一步推理与考证,更加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与可看性。
       在这部小说中社会派推理大师几乎要放弃自己社会派推理的本行,给大家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谜团,就是一个人如何做到将装有自己尸体的旅行箱亲手托运出去,这个看似不可解的命案在作者的奇思妙想之下被设计得天衣无缝。不禁佩服松本清张不仅擅长讲述推理案件背后的社会,也同样长于设计社会背景之下的凶案。
      当然这本书还是没有脱离社会派的范畴,作者事无巨细地从一位底层记者的视角,带领我们从居酒屋、马场到社会的各个细小角落,从收款员、烹制食品的女工、艺伎到厩务员,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社会的全貌,在这个社会里太多的人渴望着物质财富以及奢靡的生活,公务员侵吞巨款以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即使被爆出罪行入狱,依然有许多人羡慕他的生活方式,认可他的做为,在他出狱以后,依然有人觊觎他隐藏起来的财富,不择手段地抢夺财富,而罪行与政治、金钱相勾结之后催生出的将是更加惊世骇俗的情节。应该说比杀人罪行更加可怕的就是这种人类对于穷奢极欲物质生活的疯狂追求,即使犯罪被剥夺自由也好,哪怕失去了性命也罢,那么礼义廉耻以及情义就更不值一提了。
      社会派推理的一个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警世作用,在这本书中的每个主要人物都粉墨登场,表现出了不同程度对于金钱的热爱与向往,作者也着力塑造了一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面貌,我想作者写下这样一个故事的初衷应该就是令每一个读到这个故事的人都思考一下,如何看待金钱与正义,又该抱持着什么样的生活意义生存下去。

  《死亡邮递》读后感(八):时间秘密之下的谋杀

松本清张的推理悬疑小说,一如既往的精彩。松本清张是日本昭和时代最后一位文学巨擘,社会派推理小说的一代宗师,所以说他的小说无论如何是值得读一读的,尤其对于喜欢推理悬疑小说的读者们。
作者松本清张,出生在北九州岛市小仓北区,那时是1909年,距离今天已经过去了一百余年,当时的作者因为家境窘迫清寒,才年仅14岁就自谋生计,经历过印刷工人等各式行业,这一段的经历也为其写小说描写各行各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像大家常说的每一种经历都是有意义的,之后任职于《朝日新闻》九州岛分社。
1950年发表了处女作品《西乡纸币》一鸣惊人,并获选为直木赏候补作品,1953年以《某“小仓日记”传》摘下芥川赏桂冠,从此跃登文坛,开启了专业作家的生涯。1957年2月起于月刊上连载《点与线》,引起巨大回响,开创了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先河。
《死亡邮递》可以说是一本瞒天过海杰作,那神秘消失的巨款,旅行箱中的尸体是“尸体本人”自己送的?究竟是怎么一会儿事?究竟是怎么发生的?罪犯的步步罪行都是经过缜密细腻的谋筹策划,最终走向贪婪的万丈深渊,我们在其中跟随着作者的逻辑,一次次的被勾起极大的兴趣,思思绕绕的考虑犯罪行为究竟是怎样发生的?
下面就简单说一下故事,一开始作者就描写了因挪用五亿日元公款一度震惊全国的前官员冈濑正平在服刑7年后出狱了,因入狱之前有一笔巨款去向不明,所以在冈濑出狱后,三流杂志社的总编山崎派出了记者底井武八对他进行了跟踪。然而,冈濑随后被人残忍杀害,亲自前往调查的山崎也惨遭毒手。装着山崎尸体的超大旅行箱在五百川站被发现,但有人看见两天前在火车站托运这只旅行箱的人正是山崎自己!一下子还成为了警察的笑柄,但是底井武八知道世事肯定并非如此,所以他再次踏上了调查之旅,从源头一步步理清头绪。
箱子的托运人如何被杀害而后装入箱中?离奇消失的巨款究竟藏匿何处?山崎查到了怎样的阴谋才招致灭口?底井武八一路追查下去,惊觉阴谋之上还有阴谋,最终终于明白是利用了时间隐藏下的秘密,火车停车的间隙。真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推理。

  《死亡邮递》读后感(九):金钱背后的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说来惭愧,我除了《福尔摩斯》之外,还真没看过其他的推理小说,更别说去了解日本推理小说那些本格派与社会派等等不同风格的作品。所以,拿到这本《死亡邮递》时,我并不知道松本清张其人在日本推理小说界拥有这样高的评价和被誉为社会派的一代宗师。看完全书我才发现原来,这本《死亡邮递》是《迷情》系列三部曲的第二本,当然,每一部都是单独故事,各位不必担心,而只看完第二部的我表示,很期待第三部《黑夜的空白》,不知道会是个怎么样的故事呢?日本的推理小说可以说确实已经做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了,看来我可以入推理坑了,下一步要列个书单看看啦。
先说下故事吧,免不了剧透,小报社记者底井武八收到总编的命令去调查曾经因为挪用五亿日元而刚刚出狱的N省官员冈濑正平是如何藏匿赃款的,却不料在不久之后,冈濑正平就惨遭毒手,而后亲自出马调查事件的总编山崎治郎也离奇死亡并被塞到旅行箱里被寄走,而最离奇的是托运的正是死去的总编本人,这些命案到底有何关联?赃款究竟被藏在哪里?为什么死者能够托运自己?作者通过底井武八向我们一步一步抽丝剥茧地还原案件的原貌,带我们一步一步接近真相。
说实话,社会派推理这个类别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可以说,这本《死亡邮递》基本上是带有社会派的影子,又披着本格派的皮,通过一个记者的视角来向我们展示故事里整个社会的面貌,这个故事是围绕钱展开的,那笔赃款看似是整个故事的主线,可真的是这样吗?社会派所擅长的就是批判和隐喻,可以说这部小说的隐线在于,人们应该如何看待金钱名利,这种引发人们思考的不是犯罪手法,而是在小说中看到的社会整体,这才是社会派小说真正的含义所在。而抛开这点不谈,单就推理情节与手法设计来看,本书也是相当精彩。先是作者对于时刻表诡计的运用,这样的时间谜题可以说,我们哪怕在动画片《柯南》都能坚持看到的老套手法,作者都能用得如此绝妙,从我们跟着文字以为,怎么一个人两天前托运的箱子,会运的是他自己的尸体时,我们已经落入作者的圈套中了。
可以说,这本书,作为推理小说来讲或者只单纯作为小说来说,故事性上已经相当精彩了,而如果你是一个推理小说爱好者,那就更不能错过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