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鳗鱼的旅行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鳗鱼的旅行的读后感大全

2021-02-04 00:37: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鳗鱼的旅行的读后感大全

  《鳗鱼的旅行》是一本由[瑞典] 帕特里克•斯文松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博集天卷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2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鳗鱼的旅行》读后感(一):评《鳗鱼的旅行》

  一开始以为是本介绍鳗鱼的科普读物,后来发现还穿插着作者回忆的故事。文里有些话读来挺有触动的,感觉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想起那些所谓的被美化的回忆。作者说回忆是会被筛选的,仔细想想也是,有很多东西或者故事,大概都和原来不一样了,都有自己希望的样子吧。最后鳗鱼快消失了,作者的父亲也离开了。就像所有生物一样,人类也终究要是生老病死的。面对这样的离别,又该如何呢?

  《鳗鱼的旅行》读后感(二):评《鳗鱼的旅行》

  很棒的鳗鱼故事。它与我们共存了4000万年,而今欧洲鳗列为极危濒临灭绝物种,而人类仍未解开它生命的秘密。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认知是片面的局限的,虽然发现了一些真理,改变了世界,但离真相还有距离。也许探索未知的行为,让人类存在有了意义,如同鳗鱼回到马尾海藻繁殖是它生命的意义。古希腊最有智慧的人苏格拉底说“我是无知的”,鳗鱼给了人类漫长的岁月证明自己的无知。请怀着敬畏之心在地球上活着吧。

  《鳗鱼的旅行》读后感(三):鳗鱼的旅行

  寥寥的几幅插图甚合我意,这是很少遇见的情况。特意去找到了内文插画者的名字,孙显。 这本书关乎弗洛伊德,关乎蕾切尔.卡森,关乎父亲,关乎哲学、环保,关乎神秘物种——鳗鱼。成长、思考、探寻交织在一起,缓慢而明确地推进,让人在放下书之后,喟叹一声:要怎么办才好呢。 鳗鱼是一个悖论,是进化抛出的一个问题,它存在了4000万年,却在极速消亡。它是时间跟人类开的一个玩笑,是不屑,更是惩罚。在时间无涯的旷野里,许多伙伴不陪人类玩儿了。 人类不干涉鳗鱼才能生存。人类干涉才能研究,使鳗鱼有可能免于灭绝——有意思。是悲剧啊。

  《鳗鱼的旅行》读后感(四):马马虎虎的感觉

  

因为没有看其他和鳗鱼有关的书,所以不敢说书中的观点是否正确。但是确实书中提到鳗鱼的情形颠覆了我的认知,特别是它柳叶鳗/玻璃鳗/黄鳗/银鳗四个阶段的独特生长过程,而且在变成银鳗之前它没有性器官也可以很长寿,但部分鳗鱼在15-30岁的时候突然明确自己的使命一样决定繁殖并逐步变成银鳗,生殖器官也发育出来,待到繁殖完毕后它们就会慢慢死去,确实是个非常奇妙的物种。书比较特别的地方在于将对鳗鱼的科普性描述与自己和爸爸之间因钓鳗鱼形成的亲密关系的描述交替进行,既达成了科普目的,也通过在其中加入的与爸爸之间关系的描述使得客观生冷的科普内容变得有点点温情。不过整体来看,书尽管获奖但是并没有太多值得称道或让人收获颇丰的内容。市场上充斥着各种打着名家推荐或者获得大奖噱头而强推的书籍,但是很多书价值很差,浪费了有限的时间,所以,读书还是需要有自己的考量而不是跟随市场。好书不是标准品,而是符合自己认知,能够给予自己知识补充和灵感激发的个性化商品。

  《鳗鱼的旅行》读后感(五):一个生物学上的哲学思考

  看完了《鳗鱼的旅行》看完了之后从一个更大的角度珍惜现在的世界,以及因为我之前一直都不喜欢鳗鱼,今天还是点了一份鳗鱼饭,体会这么多天的陪伴(话说真的很腻)作者广博的知识面和生物学家的身份,还有作为一个关心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人提供了很多有趣的角度,比如何为拟人化,何为尊重,以及在当中穿插的他与爸爸的一生的故事非常令人动容,就是那种清冷的水流当中,你感受到一种人性的温暖。各种哲学的思考喷涌而出,让人无法自拔,我简直怀疑作者读过文学专业,运笔功力十分了得,每个字词都如此恰到好处,因引人深思。 关于渡渡鸟关于特斯拉海牛,这些动物的故事都令我心下一惊,作为一个象征符号他们承担了一些寓意,这背后的故事却非常令人难受。 关于达尔文和蕾切尔和弗洛伊德,我没想到他们也和鳗鱼有这么多联系,令人吃惊且惊喜,尤其是弗洛伊德那漫长的解剖生涯,令人无望又绝望

  作为我自己,很多个夜晚我都睡不着,就是因为看到了一些自己混沌的思考,一直在思考,我现在还没有答案,还在前行 真的很感谢Patrik Svensson,感谢译者徐昕!我很爱你们!

  《鳗鱼的旅行》读后感(六):还是短评

  这可能是改变我对一种动物认知最彻底的书,毕竟在了解到鳗鱼漫长、神秘、蜕变、旅行之“波澜壮阔”的生命以前,我对它的了解仅限于鳗鱼炒饭。 鳗鱼与历史的纠葛,也称得上壮阔:它是亚里士多德研究得最多的水生动物,这位大哲对它的了解远超时代,但也不乏谬论,他找不到鳗鱼的卵和生殖器官,断定它们是从下雨天的淤泥里“无中生有”出现的;20岁的弗洛伊德为寻找雄性鳗鱼,在一个月时间里解剖、研究了400多条,徒劳无功,这个后来确定整个20世纪人的性和性行为观、对人类内心机制研究达到前所未有深度的人,却找不到鳗鱼的性器官;在新大陆遭受瘟疫、缺粮而濒死的“五月花号”船员,被土著人挽救,土著人送的第一件食物,就是鳗鱼··· 它也是《铁皮鼓》里一个毁灭性的隐喻动物,被视为开始与结束、生命的起源与灭亡之间的一种象征性连接。 鳗鱼一生经历四个阶段,以欧洲鳗鱼为例:在大西洋西北部的马尾藻海出生,是柳叶状幼体;向着欧洲海岸长途旅行,变成玻璃鳗;进入河流,化身黄鳗;一路向上游,穿行于杂草丛生的水域、湍急的江涛、浑浊的内湖、平静的溪流,甚至沼泽和沟渠,变成银鳗,然后游回马尾藻海,繁衍,死去。

  《鳗鱼的旅行》读后感(七):好喜欢这本书,看完后冰箱里的两条鳗鱼都不忍心去吃了

  好喜欢这本书,看完后冰箱里的两条鳗鱼都不忍心去吃了。世界上真的没有一种动物能够像鳗鱼一样,活的如此波折而富有神秘感。 这本书在很多方面都符合我的胃口,小处写鳗鱼本身,说它的变态成长过程,它的洄游属性,将它拟人化,赋予鳗鱼更多的内容。我们对鳗鱼的认识过程,其实也是人类自身的意识、礼仪和对于大自然认识的的成长过程。 大处能纵观古今,文学地理学等等方面来描写鳗鱼的种种特性,有广度有深度。鳗鱼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通常都代表着邪恶和灭亡的象征。从鳗鱼发现的历史结合人类文明史,穿插宗教、符号学地理学等知识,讲解的详细有趣。 书中还讲到第6次大灭绝,说到渡渡鸟和海牛的灭绝,《寂静的春天》和《大灭绝时代》都有提到过类似的观点。 这本书写的非常深刻,读起来很有共鸣,不仅讲了关于鳗鱼的一切,还通过鳗鱼作为链接他和父亲之间的桥梁,回忆小时候和父亲一起捕鱼的经历,直到父亲终老。读的过程中我脑海也会浮现出类似的场景,和爸爸一起下棋,和爸爸妈妈妹妹一起傍晚回家的路,躺在床上听爷爷讲故事的情景。 书中章节设计的也很巧妙,每每都是在高谈阔论完鳗鱼的某一个特性和人生的思考之后,立马转换到现实场景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水波粼粼的现实,高潮一波接着一波,让人欲罢不能。 这本书,应该是我的2021年度top10之一了。

  《鳗鱼的旅行》读后感(八):当鳗鱼开始消失,世界是否也在消失

  记《鳗鱼的旅行》,一部科普佳作,忧伤动人,思哲悠远。

每一条都缄默不言,

把所有的秘密藏在身上。

仿佛鳗鱼向着马尾藻海游去,

我们的人生,或快或慢,也走向终点。

诞生,一旦困于幽暗的井底,

便停止长大,隐身于死神的眼界。

“我把独自待在黑暗中的150年

想象成一个醒着的永夜。”

那是这样的夜晚:

我们的时间,每一秒接着上一秒,

每一分钟与另一分钟换位。

寻找,一路向着命定的方向。

爸爸啊,我想起你对我说过的那些话,

当鳗鱼开始消失,世界是否也在消失。

  《鳗鱼的旅行》读后感(九):鳗鱼和我的存在

  

读完《鳗鱼的旅行》by帕特里克·斯文松

这本书通过描述鳗鱼的一生,以及人类在自然科学、哲学宗教等各方面角度向我们介绍不同时代的人是怎么去认识和解决鳗鱼问题的,同时穿插着作者在童年时的和父亲一起捕捞鳗鱼的回忆。但整本书讲述的更是生命本身,关于意义、关于人类的来源 存在 未来、关于出生和死亡。

不管在哪个时代,当我们开始思考鳗鱼问题时,我们不仅是好奇心驱使下对神秘的一探究竟,更是人类传承下来的:对于自己的存在以及去向的思考。

鳗鱼并不仅仅是一种存在了4000万的物种,更是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就开始的自然科学的圣杯,在之后的世世代代无数位科学家比如弗洛伊德都在寻求着鳗鱼问题的答案,鳗鱼的存在对于人类的意义已经不局限于生物链了,它更具有文化、真理、宗教、哲学的传承意义。但它已经濒临灭绝了,原因之一是我们仍不了解它,就像我们不了解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我们将要去哪以及我们存在的意义一般。不得不说,现在国家以及世界组织对鳗鱼的保护简直杯水车薪。关键是 我还那么那么那么喜欢吃鳗鱼!!![裂开][裂开]虽然我知道鳗鱼走向灭绝和我爱吃鳗鱼没啥关系,但我知道,这是一种对自然、对生命有同情和共情的人都明白的情绪:沉重 担忧 惋惜 无能为力以及没有明确的依然的愤怒。

  《鳗鱼的旅行》读后感(十):且吃且珍惜

  

我以为这是一本鳗鱼大百科,是一本科普书籍。结果,它不仅是鳗鱼科普书,还是一本鳗鱼哲学书,以及一本随笔小说。好看绝对推啊。

这本书有意思,从亚里士多德证明鳗鱼的秘密,到弗洛伊德找鳗鱼睾丸,又穿插自己与父亲的捕鳗鱼的故事。从文学中,历史中多个角度去探究鳗鱼与人的关系,异同,去思考人类与动物的地位,引人深思。书里的插图简直不要太美。

看这个书的初衷,缘由为这个行业相关从业者,多少也接触到鳗鱼。也知道鳗鱼越来越稀少了,捕食多,病害多,环境的改变,使得鳗鱼数量呈直线下降。一直以来,人类都破解不了鳗鱼的人工繁育难题。

鳗鱼又极其的神秘。从古代被误解为邪恶的象征,同时又是餐桌上的美食,却几千年来,完全不了解这小东西的生活史,雌雄不分。但是鳗鱼的执着的回游情节,让我们探寻到了一些踪迹,它变换莫测的年龄,成长阶段,交尾时机,寻家能力,都给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我们只能猜测它的身世,这种无能为力或许让弗洛伊德放弃生物研究而转头扎入心理学领域。

欧鳗已经是极危动物了,或许某一天,它也像某些动物走向灭绝的道路,变成书中的图片,但我们还不了解它,答案还躲着人类,像涂满了滑溜溜的粘液般,难以抓住。

且吃且珍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