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十年》经典读后感10篇
《非洲十年》是一本由梁子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非洲十年》读后感(一):带着心灵去非洲
莱索托、塞拉里昂、喀麦隆、乌干达……
现在的书都打着旅行的噱头,但是这是一本深刻的书,可以让你沉下心来认真读。
推荐读一下
《非洲十年》读后感(二):一个以一种俯视的态度去旅行的人 是很浅薄的
仅此,我不喜欢她看事情的态度,旅行是去看别人的生活,而不是一种高人一等的态度去俯视,旅行家是不存在的物种。
我靠,豆瓣居然说我的书评太短了,那我就再说两句,旅行是路过别人的生活,不是用来得瑟炫耀的,你也不需要把你那些个小情绪小感怀拿出来跟别人分享品尝,这么私人的事儿,说多了做多了有炫耀的感觉。
很多地方透露着一个女人站在女人的角度 欣赏不同领域女人的美与无知
就是觉得价格和内容的比例不成正比,应该再多写些故事,对于非洲领土上发生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们读者想要看到的 理解的事情,我们没有机会像梁子那样的 可以从非洲的多个角度了解非洲,只能通过她的眼睛,她的耳朵,她的嘴巴来告诉我们那里的非洲是怎样的非洲
《非洲十年》读后感(四):梁子!现代版的张骞!
其实几年前就关注过她 非洲几乎留下了她的足迹 古有张骞凿空西域 现在梁子穿行非洲!
一个女人放弃还拥有的年华 横遍没落艰苦的非洲 需要何等勇气跟胆量 是一个默默行动的女人 她在用她的力量讲述一个我们不知道的非洲
《非洲十年》读后感(五):非洲情结
作者选取的地点都比较有代表性——莱索托、塞拉利昂、布隆迪等等。文笔也比较朴实,写的也都是非洲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这都是这本书比较好的地方。比较不足的地方是作者文笔还是稍差,一本书看完,特别有印象的地方不多。感觉好像看的是一部纪录片,而不是一本好书。三毛的《撒哈拉沙漠》无论读过多少年,总是能记起作者笔下的那些鲜活的日子。这本同类书里还算好的吧,毕竟作者肯花力气,写出这本朴素的书。
《非洲十年》读后感(六):向往非洲
一直很欣赏梁子的处世之道,但也只能是欣赏羡慕,深知自己不能达!
这本书说来只能是梁子的十年记录,点点滴滴记录了她身边的非洲女人们,让我感叹女人在非洲是多么顽强的一种生命力,既渺小又伟大!
面对真实的非洲,毕竟我所达不能深入!看到一个殖民后的非洲文明,天很蓝,水很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这就是我们所缺的,向往。。。
当你认同了某个环境,那么这个环境的一切因素都能够接受,接受了就会满意,于是能够快乐。
梁子,一个不安分的中国女记者,从女人的角度观察非洲,当然讲的都是非洲女人的故事。
对于我这样生长在红旗下,物质丰沛的环境中,对于非洲大陆的大部分了解来自于《动物世界》,知道那是片动物还能撒欢儿的地方,原始甚至带点神秘。
而梁子带给我们的是非洲的活生生的人,人的吃喝拉撒、婚丧嫁娶、喜怒哀乐……
非洲的社会人文环境与我们习惯的差别太大了,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女人们的境遇差别天壤,她们在我们看来太艰苦甚至苛刻的条件中生存,且有快乐!
《非洲十年》读后感(八):知足
我所了解到的非洲的女子们,只有在肯尼亚市中心那些白领阶层的才比较接近身在中国的我们,而那些住在平民窟、偏远的部落的女性那就和作者提到的差不多了!
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黑白夫妇”,白人在非洲也会遭种族歧视的,一位非洲男人在一生中只与一位女子长相厮守也实属不易啊!里尤路夫妇的爱情故事很值得我们品味。
当我去过艾滋病患者家中后,我真的如作者一般“不知道这世界还有人这样活着”。
“亲情友情环绕,衣食无忧,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但是,我们还会在餐桌上挑肥拣瘦,在穿衣上挑三拣四。生活如此美好,我们还有什么不知足呢?”
没错,如今的我们真的很幸福了,在此也想感谢父母的全力支持才能让我亲身去体验非洲。
珍惜他人,珍惜自己,好好生活。
与非洲结缘两年,对这个奇葩国度,奇葩的人民却充满了好奇,但我的这种好奇,更多的带有一种高姿态。马上又要去非洲了,正值埃博拉盛行,虽然南非还ok,但心里不免害怕。所以在kindle上胡乱敲打非洲,找到这本书,还是挺不错的。
莱索托、塞拉利昂、厄立特里亚、喀麦隆、布隆迪、刚果金、南苏丹、乌干达,都是我非常熟悉的名字呢。
爱不释手的看完后,觉得自己之前那种高姿态太过可恶,对这个民族和人们又有新的认识,这种认识伴随着美好和心酸。非洲历史多年,却从未形成自己的文明,对这个民族的看法,从殖民时的种族隔离到至今战乱纷飞,偌大的国家,丰富的资源,却让大部分人都处于贫困饥饿的状态,可见一斑。但他们美好可爱的品质,却被硬生生忽略了。
《非洲十年》读后感(十):虽然说只是看看
梁子这个人我知道很久了 在世界知识画报上有她的非洲纪行,用我老爷的话,这是一个“挺棒”的女行者。
她去的国家很多,不过都是很多人这辈子都不敢踏上的国土。我总是贪恋欧洲的舒适和安逸,对非洲那片神秘的土地却总是既好奇又畏惧。记得当时曾经有非洲的外派项目,犹豫再三还是因为动荡的局势而选择了拒绝。
梁子的足迹遍布了这些被贫穷,疾病,战乱所包围的国家,但是其实她最关注的,是和她一样的人-那些女人。
大部分非洲女人的一生是为男人而活,她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干活生孩子。大部分没有受过完整的教育,不知外面的世界为何。梁子写的很多故事让我目瞪口呆:比如她来例假没有卫生巾的时候非洲妇女会给她包头的头巾让她直接塞到裤子里,简直是令人难以想象;还有人死之后那种跳大神的仪式,看着就让人觉得毛骨悚然....
虽然可能这辈子都不会踏上那片远离人类文明的土地,但是好奇心却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大大的满足,也许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这样纪实文字的缘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