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写作是门手艺》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写作是门手艺》读后感精选

2021-02-04 03:51: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写作是门手艺》读后感精选

  《写作是门手艺》是一本由刘军强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3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写作是门手艺》读后感(一):受益良多

  

期盼已久的书,挂网后立马入手。通读下来再反思自己以往的写作,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尤其是提问的三步法,从大到小,逐步聚焦,有助于清晰呈现文章的研究问题,老师以后再也不会说“你的研究问题是啥”了

  《写作是门手艺》读后感(二):写好论文,需要一门好手艺

  

写好论文,需要一门好手艺,很有意思的一本书,易读性很强,书本整体逻辑清晰,对于初写论文的同学来说,具有很好的可读性,书本深刻的剖析了论文写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会引起很多读者的共鸣。可以当作小说来读,也可以当作学术著作来读,对于处在不同阶段的论文写作者来说,都可以各取所需。师妹推荐的,必须赞一个

  《写作是门手艺》读后感(三):好书·强烈推荐

  

硕士同窗好友推荐,我信他的品味。读了之后,我觉得真是不错。书中所涉内容丰富多元,专业角度看它涵盖论文写作各个方面,深度剖析论文写作是怎么一回事儿;娱乐角度看它附有多幅精美漫画、多部电影和书目推荐清单。全书内容生动有趣,我受益无穷。像我这种至今还没明白如何写作的人,太需要这种有趣又有用的书了!

  《写作是门手艺》读后感(四):看书压压惊

  

这本书对于提升学术审美、规划写作里程有着切实的帮助,非常适合学生以及需要写作的工作者阅读。写作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时候,可以读读这本,轻松易读又能get一些技巧灵感,非常nice。或者像楼上说的,用来压压泡面,吃完泡面想起还没啥眉目的论文,翻开这本书压压惊...偶然间读到,非常喜欢,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去读。

  《写作是门手艺》读后感(五):好书善待读者如初恋

  

本人有幸在紧挨着卷毛教授所在学院附近的学院供职,偶然读到这本新作,刚好一直遭受国内学术写作教学的欠缺导致的种种写作上的无所适从。书写得有趣,澄清了不少写作上的误区,提出的建议也非常实在,就像一位老朋友在谈心,善待读者如初恋。对于法学论文写作者来说,这本书除了可以和李连江老师的《不发表,就出局》摆放在一起,还可以与何海波老师的《法学论文写作》连起来看。此外,卷毛教授的书中还列举了大量关于学术研究和写作方法的文献和影视作品,对于本人这样读完博士才隐约有种做学术才刚刚入门感觉的人来说,吸引力是难以拒绝的。

  《写作是门手艺》读后感(六):一本不可多得的写作书

  

读完开头,实话实讲我的第一感受是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写作宝典。当然,想要读精、读深实难易事。六条线索紧织的“写作网”把读者编入“竞技赛道”(比较线),推动读者产生“思维漩涡”(议题辩论),引领读者开动“头脑风暴”(主题写作/三五写作),最终还是会流连于“影视天堂”。作者精心设计的例子总能引发我很多的思考,有些道理阐释的写作道理可以启示生活。有人说字如其人,其实风格更似人;你的文字腔调是一面镜子,能向众人映射你的思维、职业习惯。不能一口吃个胖子,提问也一样我们不能总试图去解决事关人类命运、大国博弈的大问题,要循序渐进从提小问题出发。同样,书中的公交车测验、送礼测验、谜题测验、情绪反应测验、多巴胺法则、旗杆式学问精简且有趣。方便人的记忆,如果是枯燥的叙述读者很容易忘记书中的内容,但是起一个这样生动总括且接地气的名词,更容易形成长久记忆。最终成为作者写作过程中的非条件反射。不得不说,读每一章的感受都有一种感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偶然中充满必然,必然中又有偶然。写作见人性,写作又见人心。

  《写作是门手艺》读后感(七):一本需要细细品味的书

  

这是一本值得多次阅读,细细揣摩的写作书。以前我也看过一些写作方法书,往往看了几页就会看不下去,直到接触了这本书。这本书里面介绍了书籍的写作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多考虑,而这本书的作者几乎考虑了一切能为读者考虑的,如一些常被很多人忽略的小细节,比如段落的长度、间距、纸张,不同学科背景等。因此,在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几乎有一种停不下来的感觉。书中的内容非常具体,详细,我想肯定是总结了作者从读研开始接触学术研究到现在的所有经验,小到给老师发邮件,大到选题,论文的撰写。我想如果能早一点接触到这本书,至少我不会在刚读研的时候因为发邮件不规范被老师骂。书中很多次提到了我的软肋,比如缺少共情能力,比如不会提问,,,,。书中的三步提问法,有的,,有的,,句型等,乍一看,感觉平平,仔细揣摩,才见它的精彩厉害之处,现在的我正处于思考选题的阶段,几乎有一个新想法,我都会立马转换成这个有的,,有的,,句型。我非常清楚,看完一遍这本书,我不可能就成为一个写作高手,思维的变化也是一个日复一日的漫长过程,因此,我还要继续再看,看两遍,看三遍,,,仔细琢磨书中所写的,并结合学术研究实际遇到的问题,将书中的一句句经典秘诀内化成属于我自己的东西。

  《写作是门手艺》读后感(八):很精彩的书评—转自当当网购买时看到的一个无昵称用户的评论

  

要写一本教写作的书,其实风险很大。要是写的不好,就会被读者piapia打脸:你说的好听你做到了么?!但这本书读完我竟然欲罢不能!用了一个周末和两个工作日就看完。当初买这本书是朋友圈一个有意思的朋友推荐,先是出于好奇,再加上上半年刚写完论文并被评为优秀论文,于是就很好奇,我的论文按照作者老师的要求怎么样,看完受到很大启发,深感还有进步的空间。老师的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写文章背后的思维方式和阅读,这犹如冰山下看不到的,却最见功底。整个书清新,知识量大却又通俗易懂。读到一个细节,里面有些人更是被真情真性情打动。称用的是“她”,原来是致敬夫人,再看后记,是真情真性情之人,做自己内心发出声音的事,可敬可叹。

曾经有过参与6本专业书籍的经历,其中有两本是作为副主编,深感出一本书多不容易,更知道出一本有趣的书更是难上加难!我的香港督导曾说,好的书写是有灵魂的。而这本书除了有趣,也是有灵魂的。在写了十万字以后我慢慢找到了一些感觉。希望未来再深化,出一本作者有自己的专属书籍。

读完这本书我和那个有趣的朋友分享。他说做出版最开心是写出的书有共鸣。这点我深以为然。每次出去听到读者说你们的书很好时就很开心。于是在有点颠簸的高速上副驾驶匆忙写就,为的是期待更多人可以读到这本有趣有灵魂的好书!这样的良心之作不光是针对本硕博的大学生,也值得每一个与文字舞蹈的写作者!

  《写作是门手艺》读后感(九):阅读这本书最搞笑的理由

  

★ 这本书可以在宿舍压泡面。

★ 卷毛教授:有些宿舍乱如猪窝。本书封面覆膜,手感细腻还能防水,更重要的是特别耐脏。哪怕粘上米粒、撒上菜汤,拿张纸巾就可擦干净。如果你用来做方便面的盖子,我没意见。

★ 据说,这本书用了童书的纸?

★ 卷毛教授:童鞋,你说对了,我们用了80克米黄双胶纸。为啥?天天盯屏幕刷屏剁手,你有没有问过那层薄薄的视网膜?米黄双胶纸色调柔和、非常护眼,一些童书均采用此类纸张。你们才二十来岁,眼睛不省着点用,将来怎么办呀?原谅我说话又有“爹味”了。嘘~~,求你千万别把这本书叫做“小黄书”……

★ 据说能保护头发?

★ 卷毛教授:如果你要吃何首乌、泡枸杞,还不如看这本书。这本书至少不会像何首乌一样损害你的肾。学会写论文,减少焦虑,头发自然得到保护。更重要的是它让你心里澄澈无比。

★ 我就是来看漫画的。

★ 卷毛教授:读图时代,承认自己是文盲也没啥。这些漫画亦庄亦谐,卷毛教授从100多个点子中选出25个创意,然后请清华美院的胡鈜熙专门绘制。每张画至少改过三遍。看官先别走,您不能光看呀,如果有什么好的点子也给卷毛教授提供一下。一经采用,会在右下角以姓名缩写表示感谢:xiezuo2020@sina.com。

★ 我就是来看电影的。

★ 卷毛教授:知音啊!我读本科时,下个片得几小时甚至一两天。看个片还有不学习的内疚感。如今我把看电影和学写作结合起来,一举解决了你的愧疚感。这就跟某某药酒让很多酒鬼找到了喝酒的借口一样。不过,你别光看热闹,还得看看相关的写作门道。下次跟别人聊电影的时候,你的逼格就非同一般了。

★ 女朋友让我看这本书,据说这本书里把“他”全部换成了“她”。

★ 卷毛教授:把非特指的第三人称“他”换成“她”,是我对家人致谢的方式。这很私人,但如果能够治愈一些直男癌,卷毛教授也不胜欣喜。我在书里称屠呦呦女士为先生,也不要以为我弄错了哦。

注:泡面梗来自Kindle,特此致敬。

  《写作是门手艺》读后感(十):完成一下票圈作业

  

写在最前面,先对作者写作这本书的努力和时间致以敬意。

作为一个学术圈底层的码字民工,虽人卑言轻见识尚浅,但多少能窥见一些现状。作者自荐这是“一本不能填表的书”,确实是一个很贴切的表述。从书中脚注援引的相关写作书籍也能看到,基本都是译著。这反映的国内研究方法教学系列的发展情况,不言而喻。真心地希望这类的书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品。

————————————

读到关于谜题和研究选题的章节,隐隐觉得有一小部分的表述颇有麦基的风格。比如讲明白怎么做,还在一个新的高度上,说清楚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巧,翻到第九篇,开篇引言就是这老爷子的一大段话。再往后看,所谓“出事了”,不就是老爷子的“激励事件”带来的原来的平衡被打破~

和李连江老师的前作相比,最大的贡献可能在于具体实操的方法介绍和全方位的补充举例说明。

不知道是不是出于作为读者的我的各项水平发展不均衡,整本书总有一种说理深度不均衡之感。有的值得细细品味,有的内容过于浅显。第一条短评作者,也是这本的责编说,希望自己本科的时候就能读到它;我倒是觉得,有的点到为止的内容,硕士生也不见得能真切的理解。而有的内容涉及到的,又是一个优秀高中生的基本素养。

这当然不必然算是一个缺点。anyway,于现在的我而言,这本更像是一个操作手册,属于工具书系列。

最最后,我想问,真的有很多大学教授的抽屉里都塞满了尚未出版的、写的很烂的小说么?感觉自己被监视了,并且有被冒犯到哈哈哈哈哈哈哈。

——————————

记得硕士研究生一年级有一门课讲研究方法,那是一门拼盘课。我向最年轻的一位老师询问参考读物,他推荐了研究方法的大部头。倒不是说那本书不好,事实上那是社科研究的五星书目。however,我依然真心希望,那时候的我,就能遇到这样的书。2020.08.12

年岁渐长带来的一个说不上好坏的客观事实就是,时间成本变得越来越醒目和沉重,甚至到了读书从不自由的地步。

冒着风险、以一种严谨认真的态度去翻开任意一本书,都变得需要小心翼翼。

这本大概是值得尝试的。但这不是因为作者的title。

你看,写个新书推介都这么逻辑与故事性兼备,还这么会取名字。那他讲故事的功力,是不是值得一窥究竟~

(好吧我只是觉得李连江老师那本实在是易读性好高,想在摸鱼的时间看看这一本究竟是讲了个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