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红色的起点》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10篇

2022-04-06 03:30: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10篇

  《红色起点》是一本由叶永烈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4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一):追朔历史的印记,了解建党的艰辛

  一直以来,对政治类的书籍并不是非常热衷,充其量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而已。而且,有些书籍带有个人主义观点,无法全面的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况。有些党史中的记载也有偏颇,这个有关文献也承认过。

  仔细全面的审视这本书,对于所有出现的人物都是抱着严谨的态度去调查和写作的,这点值得欣慰。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二):有韵的建党史

  这本书是经作者叶永烈先生精心打磨而成。1988年冬,作者开始着手准备这一题材的创作,1990年5月完成了初稿,1998年6月完成了二稿,2014年6月24日完成了这个定稿。可以说到此为止,作者总算完成了这个题材写作的定本。近几年来,叶先生陆续完成了中共党史写作题材方面的相关著作的修改。从中共的创建开始,一直写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这期间他间或又写作出版了《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陈云全传》等著作。他的关于中共党史题材的这类纪实文学作品都是资料详实,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现在可以不夸张地说,叶先生现在是中共党史纪实文学领域的第一支笔。

  在这本书中,作者借鉴了学术界最近的考证成果,加上自己长时间的细致采访资料,使得这本书的很多论述是站得住脚的。在这本书中,作者为读者解答了很多历史问题,诸如,陈独秀、李大钊为何没有出席中共一大?中共一大代表中的两名外国人是谁?共产国际援助的真正意图是什么?等等。这样的纪实长篇作品,在我看来,近乎信史,是非常难得的。它生动地再现了中共早期领袖人物的命运起伏,还原了很多建党过程中的细节。再加上叶先生的文字功底了得,整部作品写得生动活泼,可以给读者带来不少阅读上的愉悦感。

  鲁迅先生把史学大家司马迁的《史记》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我看来,叶永烈先生的这部《历史的起点》可称为“有韵的建党史”。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三):回首那段激荡岁月

  回首那段激荡岁月

  文/泊南

  忠实践行“根本宗旨”, 立足岗位无私奉献。

  其次,党员标准与职业标准的相互区别是显而易见的。第一,两者约束的对象不同。第二,两者的规范范围不同。第三,两者的先进层次不同。

  再次,党的先进性要求党员要做到职业标准与党员标准的完美统一,用党员的标准统领职业标准。党的执政理念会通过一定的形式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毋须讳言,同样也会在职业标准里有所体现。诸如:爱岗敬业、廉洁奉公、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开拓创新等。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伟大时刻的点点滴滴

  社会上常说,现在的中国青年不喜欢读史,尤其不爱读近代史、红时,个人感觉这绝对是一种偏颇,中国不缺乏热血蓬勃的青年,更不缺少对近代史迟迟入迷的青年,缺少的讲述近代史的好书。中国人从小学开始便学习历史,上中学继续学,上大学仍要学,每个阶段为了应付考试都在背书,而市场上更是充满了这种教科书般的历史书。怎能不让人反感。

  而本书就是小编心目中讲述红史的好书,“一大”是个伟大的时刻,我们从小学就开始背“一大的顺利召开,标志着...,意味着...,宣布了...”,而本书不然,以“一大”前后各重要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讲述了这伟大时刻出现的必然性,同时本书引用大量现存档案,更给本书增加了真实性、可靠性和可读性。作者在文中尽量少的发表自己对某历史时刻、具体事件的评价,而读者却能在大量引用的档案中隐隐约约感觉到这一般人(一大出席人员)未来的命运。不禁让人感慨:这不仅是历史选择了他们,也是他们性格决定了他们命运。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六):那条嘉兴红船,载着中国人民,驶向幸福安康

  通读全篇,感觉有三:

  耳边,想起了《红船颂》的旋律:“你从浩渺南湖毅然起航,旗帜鲜明神圣使命勇敢担当。风云变幻卷巨浪, 任凭风雨狂,信念坚强 ,意志如钢。历尽沧桑见曙光歌飞扬,中国人民扬眉吐气挺脊梁。你领航,充满希望,紧跟你,满怀豪情谱写新篇章!//你正承前启后扬帆远航,科学发展神州大地和谐阳光。减免田税兴低保,何惧灾害降,爱心传扬 ,中国力量!抗御冰霜迎春光,花芬芳,中华儿女齐心协力铸辉煌!你领航,充满希望,紧跟你,满怀豪情谱写新篇章!谱写啊——新篇章!”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七):信仰的力量

  我想叶永烈先生的这本书为我们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这本书胜在资料翔实、考据清晰,叙述全面,这同样也是作者传记文学的写作特色。在写作本书过程中,作者深入采访了大量当年历史的亲历者以及他们的亲朋好友,力争拿到了第一手的新鲜资料,同时也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文献,最终创造出了这样一种兼具吸引人眼球的纪实性与事实准确的考据性的写作文体。这样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有贴近历史的即视感,也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深藏在历史中的真相。

  这本书的文字通俗易懂,观点不偏不倚,厘清历史疑点,力争为我们还原出一个最精确而又真实的红色的起点,我想不论是如我一般想一窥历史真相的普通人,还是对于历史有所论证的学者学人,这都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八):寻找最初的起点

  本书除了详细介绍,文中也配有很多珍贵的照片,通过这些照片足以让我们看到历史的重现。作者对于历史的准确真实性十分的负责,许多话都是从回忆录,报纸等真实资料摘录而来,每一段的出外,都极详细的做了标注,有据可查。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九):历史是什么?

  叶永烈先生是我一直比较喜欢的一位作家。叶永烈虽然是以写“红色”题材为主,但他的作品行文客观、语调冷静、内容翔实、逻辑严密,基本都是娓娓道来地叙事,很少有假大空式的抒情。在对史料的使用上也很少人云亦云,都是通过大量的走访、调阅,力图形成第一手资料,即使不能形成第一手资料,也要形成自己的资料体系。所以叶老的书让人读来觉得特别扎实,他都是通过史料告诉你曾经发生过什么,怎么发生的,影响如何,却很少去评价某些历史人物多么伟光正,有一些又是如何矮小黑,就像我很早读过他的《陈伯达其人》,叶老从头到尾没有骂过陈伯达一句,但是读者却会对陈伯达之卑劣恨之入骨,只因为读者会从这本书中知道陈伯达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也就知道了他是什么样的人。

  《红色的起点》这本书从书名就可以知道,它讲述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本书在1991出版了初版本,之后香港和台湾接连出版了港版和台版。港版的书名为《中*共之初》,名字还算中规中矩;而台版的名字则变成了《大机密》,在宣传上做尽机密状。而除了名字改了之外,港版和台版在内容上一字未易,“只是删去了原卷首语‘谨以本书献给中国共*产*党70华诞’。”(叶永烈 《红色的起点·序》 2014年 四川人民出版社)由此也可见,叶永烈的这本书是可以供持任何政见者,哪怕是持敌对政见者无障碍阅读的。因为本书就是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前前后后,这是发生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真实事件,而这个事件又对当下的中国和世界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所以这段历史应该让人们知道。

  除了这些人物,本书还写了一些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相关的一些事件。比如《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译本,是在两条凳子搭的一个板子上翻译出来的,而译者陈望道的名字如今却鲜为人知了。再如,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战略构想是用一件衬衫传达给陈独秀的,而传达者马林则正是国共合作战略的设计者。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是高度概括出来的事件,是一些风干了的时间地点人物。但历史也是一些细节,是一些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是一笔一笔地写作,是一句一句的发言,是一个一个的行动,是一日复一日的坚持。正是这些点点滴滴,正是这些坚持不懈,才有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正如本书的台版封面勒口上说的那样:“70年前在上海法租界李公馆所召开的中*共‘一大’,虽只15个人出席,却影响深远……”所以,不要小看一个小事,一个小人物,一个小团体,没准,历史正在这些人的推动下发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