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投行职业进阶指南》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投行职业进阶指南》读后感100字

2021-02-05 02:46: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投行职业进阶指南》读后感100字

  《投行职业进阶指南》是一本由王大力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假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2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投行职业进阶指南》读后感(一):深入浅出 值得一入

  能看得出大力确有深厚经验和功底才能把这个毕业生趋之若鹜的玄妙行业整体脉络讲的深入浅出。金融业虽有自己专的地方,但很多逻辑其实在不同的行业环境里也适用。比如承揽和承做,在大型企业里,老板其实很多时候也是一边在揽,为自己的团队拉业务对内对外证明团队价值,一边也要知道大局上的做,而且最好是由做过的人去做揽,不然很容易拉回一些不切实际或劳动回报率很低的活。很喜欢大力字里行间的一些职场领悟,跳出行业看行业,跳出自己看自己/千万别把运气当实力/工作中的“假任务”/工作结果的两种表达,一种是把方案拿出来,一种是把事情解决了,越到高层也是通过后者表达/迅速抓住事情的关键驱动因素,并不受其他细枝末节影响/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自己/由点到面,把接触过的客户都涂成自己的颜色扩大影响打造口碑,牵线结网,和其他关联机构互相帮助/沟通中的影响力原则,互惠互利,承诺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原则 - 这些都是在工作学习中实实在在的领悟,感谢无私的分享

  《投行职业进阶指南》读后感(二):我更期待大力哥的券商历史系列

  

拆开快递盒子,看到的是如此薄薄的一本书,和大力哥在公众号宣传的照片看起来差别有点大啊。一看版权页,7.875个印张,标价59块钱,真不便宜。转念一想,投行可不就是这样吗,招股说明书几百页,就能收入几百上千万的保荐承销费用,相比起来这个还算是便宜的呢。

再说说书的内容吧,有些评论说书的内容平易近人,干货比较多,很快能看完。可我觉得这是一本完成度有点差的书,或者说,书里面的内容还不太支撑得起它作为一本书。不是说内容不好,或者不对,其实里面确实很多经验之谈和肺腑之言,但是其实更适合作为网课的内容,由作者给大家娓娓道来,还能互动、提问,其实效果会更好一些。

另外说几个书里面的问题。

首先副标题——从新手到合伙人,不知道是作者加的,还是编辑加的,无非是为了吸引眼球吧。其实书里面对国内投行的职位体系说的很清楚,而且反复提及,其中并没有合伙人这一选项,全书对于合伙人也只字未提。可能觉得这个称呼现在比较流行,看起来更厉害一点吧。

另外对于投行来说很重要的保荐人资格问题,正文里也是一句没说,这个就有点奇怪了。不知道是因为大力哥主要做债,对这个不熟悉(应该不可能,附录里面其实提到过的),还是觉得这个东西本身一点不重要?

书里面最好看的反倒是附录的部分,关注大力哥也是从看他连载的券商历史系列开始的。了解整个行业的历史,发展脉络,可不单单是为了八卦一些狗血剧情,人士更替。行业的发展自有其规律和脉络,抚今追昔(好像也没这么久远),更能理解当时的政策、决定自有其道理,那么现在看似不合理的一些东西也就好理解了。另外,历史对现实还是有指导性的。比如《投行的日与夜》里面讲,早先IPO实行“额度管理”,由省市和部委先对项目把关,最后再慢慢过渡到自行申报,券商保荐。今年刚开闸的公募REITs基金,现在不也是各省市报项目到国家发改委审核,在发行吗?后面肯定也是会慢慢变成券商或者基金公司自己审核报项目。所以多看看历史还是有好处的。

大力哥,钱挣得差不多了,早点退休,把《投行的日与夜》从一篇文章,变成一本书。

  《投行职业进阶指南》读后感(三):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昨天早上记不得在哪儿看到一个推送,一看王大力,再一看投行职业进阶指南,想都没想就点了购买。不得不说,这京东可真快!下午我从项目上出差回到家,书已经送到快递柜里了,真是比我还快。

  这本书的标题乍一看你可能会觉得浮夸,但是你读过就会知道,这个标题还是中肯的。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本书,那就是:这本书很重要!

  第一、它揭开了隔行隔山的面纱。我一直有个观点,人都是井底之蛙,视野的局限性非常大,而克服这种局限性的方法之一就是阅读。说来你可能不信,很多投行同事对公司其他部门的业务都是一知半解,有的甚至连一知半解都算不上,这还是在同一个公司的情况下。所以,很多人对投行的了解都是道听途说的,这本书用浅白周正的语言介绍了投行的方方面面,凡想进入这个行当的年轻人都能在这里有所收获。我是摸索着进了这个行业,也是个摸索着做的项目,我那时候真的检索过相关的书籍,我也希望有个真正有能力的前辈能跟我系统聊聊这个行业,这也是我看到这本书之后会想都不想就买下的原因,多少有一种补偿心理。

  第二、它回应了心里长久以来的拷问。我不知道我的同行有没有经历过我这样的内心拷问。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我坚持严谨、细致、经得起检验的执行标准,但是很多人会说:“这个不重要”“那个不重要”“有点错是难免的”“提供不上来就算了吧”等等。毫无疑问,我知道我做的是对的,但是当其他人都习惯性用这种江湖语气回应我的意见的时候,我还是会觉得孤独,我常常在想:“难道是我错了吗?”当我听到公司的投行负责人也是这样严格细致的要求,当我看到大力老师也在书中支持严格严谨地做项目,我心里的拷问就得到了回应,我知道这个行业不是只有江湖习气。

  第三、它能给身在其中的人一些拨云见日的引导。做项目是辛苦的、孤独的、压力很大的。所以,在独自承压的过程中,往往会浮云遮眼,会彷徨踟蹰。这本书会给这些同行一些启发和方向,让他们既知道自己的压力不是独一份的,这些优秀的前辈也曾经历过高压时光,让他们有更平和的心态对待困难,也让他们思考自己该踏步的方向在哪里,该做何种努力来实现一个个目标。

  我看到豆瓣短评里有人评价说书里没有干货。我是很反感“干货”这种笼而统之的词,想要的干货到底是什么呢?法规?案例?八卦?作为一本职业进阶的介绍性书籍,我认为这本书对相关的方方面面都是覆盖到了,所以,如果他觉得没有干货,我猜他想看的可能是投行小兵类的书,这当然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书。

  总之,这本书是很多想进入这一行的人或者身处其中的年轻人都应该读一读的书。

  《投行职业进阶指南》读后感(四):是本掏心窝子的书,真心推荐毕业班的同学们看看

  入职投行三年多,从毕业时“投行今生只爱”的万丈豪情,到现在迷茫、无措……不仅仅是对于工作性质、工作量的估计不足,更是对于投行一级市场、自身工作热情和职业规划的估计不足。近半年多迷茫极了……周五收到了书,周末两个晚上就看完了。读的快不是书写得“流水账”,而是确实看得出,是大力叔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没那么多文绉绉的骈文排句,也没那么多引证参见,就是实实在在跟读者聊。我的感觉就是掏心窝子得聊,就跟自己兄弟聊天那样,没那么多扭扭捏捏、故作深高、装逼清高。

  因为这半年多的糟糕迷茫心情,这书看完之后,确实有些作用。主要几个方面吧,一是自己疑惑摇摆不定的点,这本书有点过来人的意味,告诉我我初心想得是对的,不能遇到挫折和困难就该有所怀疑。二是自己初入职场,视野格局有限,书里的某些观点,有醍醐灌顶之效果,比如对于“投行小朋友”来说,不应仅仅局限于事务性局部性事务中,哪怕做得很好了,也要跳出局部而以整体视角、更高格局甚至是整个行业视角看待自己的工作。这是我之前没有做到的,也是我投行热情不断逝去的主要原因。三是,自我麻痹慵懒之处,这本书没留情面,直接点出,比如专业知识,比如各种证(保代CPA法考),无论何时何地,让自己有一席之地且别人拿不走的就是自己那点硬东西了,所以必须消除麻痹慵懒之意,必须不断学习。四是,从学校到券商,自己确实不太懂,也走了些弯路,这弯路不是指求职过程(毕业直接进券商已经很幸运了),而是自身精神状态、工作热情及专业学习情况。现在想若是当时有这样的兄长师友能点拨提醒,我觉得我自己可以更踏实,更一步一个脚印,会做得更好,起码比现在要好。所以,推荐毕业班求职的同学们读,一方面压一压“非投行不去”的激情,另一方面冷静下来好好筹谋“投行民工”的前程。

  大力叔的微信公众账号跟了一年多,我是个爱看历史书的,除了看他微信号里怼金融圈里的各种八卦,更喜欢看微信号里写的券商行业的“历史”,另一个视角让我了解自己所处行业的发展脉络,读起来有点当年读《明朝那些事儿》的畅快淋漓,不过看得出来,写“券商那些事儿”,大力叔确实没少读书。

  读完也没有看完“成功学”打鸡血似的要为祖国再干五十年的心潮澎湃,更多的对自身的反省和思考。前路还长,我们都要踏实去做,认真思考,不断成长。

  .这么多年,存了不少签名版的书,说实话,大力叔这签名确实抽象(丑)了点,只有那个“夯”字很有气魄,前面那两条波浪不知道是啥。

  .P.S.买回来书,塑胶包装的,拆快递一看,估计没签名;拆了塑胶包装,呵,有签名。签了字还塑胶好,作者还挺细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