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者的读后感大全
《叛逆者》是一本由畀愚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2020-5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叛逆者》读后感(一):“叛”与“逆”
这本书很有趣,林楠笙更有趣。他不同于许多信仰坚定的谍战小说主人公,甚至一开始,他并不属于正义的一方。
何为“叛”——从国民党军统高级军官到共产党地下情报员,是对原始信仰的背叛。
何为“逆”——由国投共,在国民党势头正盛的抗战胜利的前夕,这样的选择似乎与革命浪潮相悖。
全书对林楠笙内心的波动着墨很少,看似他并不是在主动革命,而是被时代缓缓推动。这也许是“叛逆者”其中的一重含义吧。
《叛逆者》读后感(二):无畏的死去不如无畏的活着
战火纷飞的,几经生死,师生恋情是希望亦是生死宿命! 这篇小说很短,确异常精彩!看过一遍有点迷迷糊糊的,故事人物情节每个人都有存在自身价值与使命感!和平时代人最珍贵的不就是生命吗?而这里最珍贵的不是自己,不是爱人,不是家人,是使命,是信仰,是高于一切的任务! 我不要钱,我要的不是钱,我不是找你,我找的是组织,这是女主朱怡贞说过的话,即使穷困潦倒之际也不忘自己的使命,把仅有的钱用来登报联络组织,无疑她们是伟大的是值得被人尊重的,革命是要付出生命的,她们就是被生命绽放的花朵! 国破家家何在,家书抵万金!蓝小姐在这里除了使命更多的是家人吧,一个为了孩子可以脱离组织的母亲,一个为了孩子仅够支付邮票的母亲,历史回到孩子身边,依旧无法保住自己的孩子!这是那个时代很多家庭的写照吧!
要说最喜欢的人物还是林楠笙吧!这个看不透的男人,身上有很多秘密吧,他身上有我看不懂的东西!看完第二次才写,会有第三次第四次吧!
《叛逆者》读后感(三):叛逆者
《叛逆者》读后感 书里面很多事物都在反应着人物。比如第9页朱怡贞的饮料从热巧克力变成了不加方糖的黑咖啡,配合第7页朱怡贞发型从童花头变成了大波浪,足以看出朱怡贞从一个天真的女孩变成了能洞察世事有几分经历的女人。第16页朱怡贞反反复复绣的蝶恋花,蝶恋花的花语是两人喜爱却经不住岁月的考验,最后只留下执念(来自度娘),这与林楠笙和朱怡贞的爱情故事是相对应的,她曾经一时冲动剪碎了蝶恋花的刺绣,是否也是想要打破这种境地? 还有我比较好奇的一个问题是林楠笙为什么会从guo ming dang(后缩写为gmd)转变为gong chan dang(gcd)?我一直以为在顾慎言死后林楠笙不会将他传递的那份上海人员情报破译并上交给原来的党派,但实际上,林楠笙准确转变的时间应当是他刊登出署名黄山云的《咏梅》之时。直接的导火索应该是他想送蓝小姐回上海。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其一,顾慎言作为他的恩师、引领人,效力半生,最后落得自杀。其二,gmd已成为一言堂,理念不合。其三,朱怡贞是gcd的。在他背下《咏梅》这首诗的时候,他大概已经有了这份念头。这份念头随着愈来愈多的失望加强,最终导致了转变。 这本书很好看!寥寥数笔勾勒了一个硝烟四起的地区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简练又寓意深远。现在这本书刚读了第一个小故事,很期待后面的精彩。
《叛逆者》读后感(四):冲破谍影枪声,捕捉那一眼深情的凝望——读畀愚小说集《叛逆者》
《叛逆者》的故事编织,传承了谍战小说情节繁复、斗智斗勇、沉潜坚忍等元素,篇幅短小,波谲云诡,极具跳跃性,整体呈现“大弦嘈嘈如急雨”的紧张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四篇独立小说呈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在爱情的抒写方面作者显得耐心而从容,特别是男女主人公之间深深的凝望,成了一个重要的关节所在,呈现“小弦切切如私语”的柔情。
且看四部小说的结尾:《叛逆者》中的林楠笙面对朱怡贞,“只能直挺挺地看着眼前的女人,想了想,说,还好,我还是见到了你。”《邮差》中的徐仲良站在苏丽娜的墓前,“他在火光中一次又一次地看着苏丽娜站在他的跟前,脸上的表情慵懒而淡漠。”《氰化钾》中的唐雅坐在姜泳男坟前,“她又见到了那个在人群中转身向她回望的男子。”《胭脂》中看到蓬头垢面归家的胭脂,“宝生凝望着门口的女人......他拉起胭脂的手,一直把她拉到炭盆旁,说,先暖暖手吧,我给你做饭去。”两个“看着”,一个“回望”,一个“凝望”,用词不同,但内涵是一致的,男女爱情滋润出的深情凝望,勇敢执著地穿透了谍影枪声的铁幕,深挖内心,直击人性。
《叛逆者》读后感(五):叛逆者
畀愚大大真的太狠心了。我看完《叛逆者》实体书不禁留下了悲伤和悔恨的泪水。我不该一口气看完所有的故事的,卧槽,我的心好痛。没有一个故事是不令人痛心的。唯一一点值得庆幸的大概就是叛逆者这个故事已经是四个故事里最温柔的一个了,作者对主角最温柔的一个。也可能是这已经是我第三边看叛逆者了,对这个故事的承受能力明显增强。太难了,太难了。 今天最先看的是氰化钾这篇,说实话没太看懂,里面的政治立场写的含蓄复杂,我对这段历史不是很了解,所以这方面是读的模模糊糊的,但是大致的感情是能体会的到的,最后姜泳男死的时候我都傻了,前面已经虐完几个主要人物了,女主已经够凄惨的了,付出了那么多我以为终于要把男主救回来了,结果...我恨!我真没想到到最后把男主给我一枪毙命。女主给男主安葬完又自杀,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我真的傻了。 接着我开始看胭脂,虽然很虐,但看到胭脂成了大佬这段看着还挺爽的,结果没多大一会儿,又开始针对主角了,看到最后我没忍住哭了,这比上一篇男女主死了还让我难受,我看到胭脂一身落魄的回来,宝生拉起她的手说去给他做饭,我真的是憋不住眼泪了。两个人都太惨了太惨了,这世道对他们太坏了,两个人遭受了那么多的苦难,可是宝生还是那个宝生。 邮差这篇相比之下还好。就是对苏丽娜太残忍了,她说,我不要你把我一个人留在这世上的时候让我想到了林楠笙,他中弹之后醒过来也是觉得这世上他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作为特务工作者,为国家为人民牺牲了自己的一切,留下的不过是那些跌宕锥心的回忆,但当他们回顾四周,已是人事俱消,不免万念俱灰。 邮差的设定好歹是有父有母,可是苏丽娜和林楠笙在文中却是连父母都没提到过。当爱的人和自己的青春不再时,他们已经一无所有。
《叛逆者》读后感(六):不一样的谍战小说
不一样的谍战小说
——读畀愚小说集《叛逆者》
当国人谈起谍战小说时,自然会想到福尔摩斯探案集,国内麦家的小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暗算》《解密》《风声》作为谍战小说精典,几乎妇孺皆知,无人不晓。
谍战类文艺作品精品不少,例如《永不消逝的电波》《渡江侦察记》《暗算》《解密》《潜伏》《黎明之前》《冰是睡着的水》《人间正道是沧桑》《伪装者》《誓言无声》等。直到今天的《叛逆者》这些作品在谍战类文艺作品中较有代表性,并具有较高的创作水准和社会影响,深受广大受众的喜爱。
谍战作品的主要内容是谍,其次是战,没有了谍,战也就无从谈起了。不管什么作品,特别是谍战作品,是离不开政治的,作品表现什么,歌颂什么,谴责什么,总要有个态度。
畀愚的《叛逆者》做到了,在建党99周年出版正当其时,通过林楠笙、朱怡贞、顾慎言等人物的塑造,表达了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抗日战争时期隐蔽战线的同志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怕牺牲、勇于牺牲的价值追求。其次,小说史料丰富,作者做足了功课,比如共产国际、江苏特委、华东局、法国图片社、华懋饭店、百乐门舞厅、丹桂戏园这些信手拈来对历史事件组织名称、街道名称的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是其他谍战小说无法比拟的。但有些作品没有做到,或者没有态度,或者刻意隐瞒歪曲,或者模糊处理,这样就失去了作品的社会意义,甚至只有消极作用。有的作品不讲求内容质量,这样的创作态度,注定产生不了艺术精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畀愚的《叛逆者》是值得一读的,也是不可多得的小说精品。
《叛逆者》读后感(七):信仰的力量 ——评小说《叛逆者》
《叛逆者》是作家畀愚的最新出版的小说集,包括四部中篇小说《叛逆者》《邮差》《氰化钾》《胭脂》,题材为谍战,抗日背景,聚焦于特工这一群体。
叛逆是相对于小说主人公身份而言,那些为不同信仰而游走于刀尖的特工,无论是中共还是国民党,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抗日,这也是这些整天处在严密监视下的特工生涯。小说以特工传送情报的故事展开,在表面身份的掩饰下,那些叛逆了原本身份的叛逆者们为了坚守信仰,在生命随时会烟消云散的严酷环境中,不惜一切传递情报。
于是我们看了直到最后才知晓身份的林南笙(《叛逆者》)、父亲任务失败惨死后未成年的徐仲良毅然当上了一名邮差(《邮差》)、用医生身份完成任务的姜泳南(《氰化钾》)和对秦树基眷念一生的胭脂(《胭脂》)。在一个个故事展开的过程中,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紧张的情节更有交织的爱恨情仇。在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背景下,我们看到了人性,那就是对爱情的执着,对爱情的大量描写也是《叛逆者》与其他题材小说不一样的地方。
所谓信仰,不仅仅是对事业的追求、对国家的忠诚,当然还应该包括对爱情的忠贞。
小说的分类有很多,有的以故事情节取胜、有的以情绪渲染见长的。但不管什么样的标准,“好看”应该是共同承认的标准。《叛逆者》就是一本可以一口气读下去的好看的情节类的小说。
在叙事方式上,小说采取了短句和第三人称的即全知视角。全书没有出现对话引号,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直接引用产生的啰嗦,但缺点是缺乏代入感。当你读这本书时,会感到一种时刻提醒的距离感。
作为一本畅销书或者是为今后改编影视服务的小说,《叛逆者》可以说是有自己的风格,他的故事里爱情有着浓墨重彩的描写。于类似题材小说(如《潜伏》)相比,缺少了更为饱满的故事成分,非主要人物的角色塑造的不够丰满。总之,这是本值得花一个惬意的晚上阅读的故事集。
《叛逆者》读后感(八):存一波书评
2020.4.18
《叛逆者》读后感(九):谁是叛逆者
《叛逆者》读后感(十):《邮差》,《胭脂》,《氰化钾》
畀愚 老师的《叛逆者》这本单行本中,还有三篇中篇小说,也是以抗日战争以及国共纷争那个时代发生的故事,但是这三篇侧重点不同。
个人认为《邮差》是群生像,虽然他从邮差仲良着手,但是对苏丽娜泼墨最多,但是同样地展现了当时各个特工的经历。《邮差》的最后,仲良想起了和他人生有关的每个人,他的父亲,潘先生,周三,布朗神父,秀芬……还有他最爱的苏丽娜。
《胭脂》则主要讲述了胭脂的一生,她爱过,恨过,看到过杀人,也杀过人,被伤害过,也伤害着别人。但是值得庆幸的是,胭脂是一个一直被爱着的女人,虽然她最后没有和自己所爱的人走在一起,但是仍然还有人愿意为她留一扇门。
《氰化钾》展现的是那个时代中的一段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因为在那样的战乱中,爱情仿佛是照亮那些被战乱浪潮裹挟下的唯一的光明。而作者总能用最简单的,最直指人心的文字让人泪湿眼眶。
还有,个人举得畀愚老师对于女性的赞美是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在这几篇小说中,有不同的女性出现,但是这些女性都不是男人的附属物,她们各自在小说中闪现出自己的光彩。例如苏丽娜,他赋予了她美貌,聪敏,同样也描绘出她对爱人的付出,对工作的投入。而另一位女性秀芬,表面贤惠,内向,而实际上对组织的忠诚,对于这份事业的坚定。 而胭脂,他用极平静的语气描述着胭脂跌宕起伏的一生。
但是最终的最终,我私以为,作者想要描绘的还是在那个动乱时代中,为了他人,为了美好的未来而付出一切的每个普通人。他们有爱,有软肋,也有私欲,但是她们都在付出。即使最后他们没有被证明,没有得到应有的尊敬,也许甚至没有人知道他们。可是他们仍然是作者想要称颂的,想要让我们在和平年代中感受到的、无比幸福的这些美好,都是来自于他们,来自于每一个真实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