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的陌生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故土的陌生人》是一本由[美] 阿莉·拉塞尔·霍赫希尔德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4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故土的陌生人》读后感(一):一点点
2016年大选揭晓的当晚,加州已是深夜。楼上的邻居在得知Trump当选后沮丧而愤怒的声音整栋楼都能听见。
身处蓝州,抱团之后,原本就很蓝的观点会变得愈加深蓝。
学校赶紧发邮件让大家冷静。不管投给了谁,大选已经结束,最后要团结,要团结,要团结。
可是bipartisanship尖锐矛盾之下的美国,一切只会偏离“团结”二字越来越远。
OT MY PRESIDENT的呼声越演越烈。
接下来,就是Charllotesville.
我们也不过是empathy wall这头的人罢了。
Untold deep stories。慢慢懂得后,再也不敢对任何人、任何政见有轻慢之心。
包括我的父亲。
不能在同温层一直呆着,要走出去。
那是每一个活生生的人。那是他们的全部人生。
要翻过那座墙。要去看看那边的风景。
要听。
.s.:书末针对美国南北青少年互相下乡的提议蛮有意思。不过个人觉得作者依然有一点点condescending,一点点。
看着厚厚的一本书,其实读很快。
《故土的陌生人》读后感(二):故土的陌生人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20/06/02/%e6%95%85%e5%9c%9f%e7%9a%84%e9%99%8c%e7%94%9f%e4%ba%ba/
故土的陌生人:美国保守派的愤怒与哀痛 [美] 阿莉·拉塞尔·霍赫希尔德 / 夏凡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20-5
子扉我 2020年春 申城西楼
原载回响编辑部微信2020年6月2日
《故土的陌生人》读后感(三):异国观察陌生人
今天才看完这本书
在美国读书的两年 也是美国社会两派分化最严重的两边
我自己去了南方好几次。和很多好朋友(圣经带南方白人,蓝领阶级,共和党支持者)一起谈及共和民主两党的分歧,特朗普和保守主义的崛起以及反精英反科学思想的复兴。
我了解到民主党精英长期mock的redneck,宗教狂南方人其实和其他人没有什么差别,他们的生活态度其实很简单,重视家庭,珍视工作并将努力工作带来的幸福生活视为自己优良品质的印证。南方人也想着自己的美国梦并用自己的坚韧毅力 努力实现着自己的美国梦,他们拍着队等待着实现自己的美国梦,但是他们现在大为光火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插队者”以及政府过分偏袒“插队者”。南方人期待的是小政府,即冗余政府机构和政府扶持被删除,给予社会的是平等的工作竞争机会和劳资分配,以及期待自己的宗教思想被正视(你可以信仰LGBTQ,但我在崇拜我的主的时候,我认为神创时请不要高人一等地认为我没有接受过知识教化)
是时候左派右派应该站在对方立场相互考虑问题了。极端的站队只会加深groupthink,对加强mutual understanding没有任何的正作用,也不会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故土的陌生人》读后感(四):茶党背后原来也是环境危机
《故土的陌生人》读后感(五):比较中的理解
在读的同时也在对比中国,很多美国保守派的话语逻辑与当下我国在许多问题上的话语逻辑是一样的:移民、性别、少数族裔(包括少数民族及其他minority)。并不是批判这种话语逻辑,而是站在他者的角度很容易俯着身子去批判美国保守派的愚钝,而站在自国的立场上就好思考多了。
况且一些美国自由派的行为在我国网民看来确实很虚伪也很难理解……就像书中提到的抗议学费上涨将自己拴在楼顶,或者是为太过遥远而不相干的人给予无尽的同情却不做出什么切实行动。
问题的本质在于什么呢?还是在于经济。此外还有不同话语权中的道德准则 (好的,看到最后除了左派主要聚焦的经济问题还有情感)
还有一个点,作为一个学传播的学生,对于社交媒体如何极化(polarization)人们这个问题更加敏感,当然在传统媒体中塑造一些representation也会加大这个问题。譬如自由派媒体会把美国南部公民塑造为'Red neck',而书中实际出现的人们多为热情好客,恪守己职且不是那么油盐不进的人,作者仍可以与他们进行友好的沟通。但是这些人在社交媒体中又俨然变了个样,相对起自由派,变成了咄咄逼人的极端保守分子。
《故土的陌生人》读后感(六):理解美国的红脖右派
1、一个典型美国右派的画像:长期居住在南部或者中西部小镇、高中教育、天主教徒、从事采矿/务农/放牧等简单工作、保守派、共和党人、支持自由市场(P92)
2、作者关注一个锁孔问题:茶党希望削弱联邦政府,但他们也需要一个清洁而安全的环境。问题是,美国难道不需要一种环保文化来保护人类的此种关切吗?难道美国不需要公务员来承担这份保护工作吗?(P113)
3、受自动化和企业外包影响,只有高中学历的美国男性的实际工资自1970年起已下降了40%。对于底层90%的工人而言,从1980年起他们的平均工资就没有变化。而且,虽然几乎所有群体的预期寿命都在增加,但1990-2008年间,无高中文凭的年长白人男性的预期寿命缩短了3年。(P141)
5、特朗普极大的迎合了这批人的心理。特朗普的言论、行动、思想,给予了美国右派一种集体欢腾和精神愉悦,他们因和自己精神、文化相同的人群聚在一起而感到情绪兴奋。特朗普的出现成为了一种极佳的抗忧郁剂,带给了参与者一种欣喜若狂的快感。以美国右派一贯反对联邦政府的态度,再叠加这次2020大选的邮寄选票事件,特朗普应该不会是美国政坛的过眼云烟,2024年他或者他的支持者有很大可能会卷土重来。
《故土的陌生人》读后感(七):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美国未来的命运
《故土的陌生人》读后感(八):政治如何作用于我们每个人
《故土的陌生人》读后感(九):今日美国:他们为何而投票?
美国四年一次的“驴象之争”总是举世瞩目,对美国民众来说,在疫情冲击的特殊背景下,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个大选年。而人们为什么选择了共和党,选择了特朗普,选择了民粹主义,是值得深思的。
即使在美国,也有很多人对特朗普这样一个粗鲁、傲慢的人能成功竞选总统感到困惑,也许在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社会学家霍赫希尔德深入走访南方的红州(倾向于支持共和党的州)路易斯安那州后所著的《故土的陌生人》一书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作者明显是倾向民主党的,在她看来,这些与她生活环境完全不同的路易斯安那州,很多事情从表面看起来颇为矛盾:深受极端天气之害的石油从业者,却支持裁撤政府的环保部门;排放污染物的工人,却对污染极大的石油行业十分赞赏;亲友们多位因环境污染患癌的一家人,却将选票投给了明确“支持撤销整个环境保护局”的人。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我们习惯于将这些不合情理的社会现象归因于资本的力量,众所周知,美国总统大选是烧钱的运动,但各路资本似乎并未将钱渗透到霍赫希尔德所访谈到的底层选民。然而他们支持共和党的行为,确有资本市场的原因。虽然石油为路易斯安那州带来水源和土壤的严重污染,但在政客的鼓动下,他的选民们只看到石油工业带来的就业与收入,尽管有充分的数据表明,它带来的就业并没有竞选人们激昂宣称的那么多。
霍赫希尔德在书中提到,“对右派产生强烈影响的似乎是三个关切——税收、信仰,荣誉”。税收关乎切身利益,对有些选民来说,信仰似乎比税收多少更能影响自己的选票走向。有趣的是,他们清晰地认识到共和党人也不会帮助解决他们的问题,却还是把票投给共和党,原因是希望选择与自己有共同信仰的人。茶党们对自己诸多政治不正确的观点仍固执坚守,反映的是美国很大一部分民众的群体文化心理。正是这些人,将特朗普送上了总统的位置。
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及一个词:“同理心之墙”,表明自己试图抛却偏见,怀着同理心来了解这些与自己政见完全不同的人。但作者在书中处处流露的自由主义思想锋芒是掩盖不住的,所谓“同理心之墙”,实难攀越。
《故土的陌生人》读后感(十):我们每个人都在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