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100字
《唐诗三百首(作家榜经典文库)》是一本由[清] 蘅塘退士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18元,页数:8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唐诗三百首(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一):再读《唐诗三百诗》别有滋味在心间
不同的心境读书会有不同的收获。在这次新冠疫情之下再读《唐诗三百首》,别有一番新滋味。 作家榜经典文库版《唐诗三百首》精选了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77位文学大师的310首诗作,同时收录了唐代至近代80余位艺术大师245幅的珍品画作。精装设计的诗情画意更好地呈现出盛唐美学。 宅家两个多月了,有天失眠,望着窗外的月亮,突然想起一句“可怜楼上月徘徊”,叹古诗之精妙,明明是自己在阳台徘徊,在窗前难眠,却可怜这夜空的月亮,陪伴着孤单的人,有多少难隐的情绪,让她一步一步徘徊不前。“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多少人感慨生命无常、世事难料,这一句循环不可寻,竟能化解所有人的困惑。 抖音上有个小视频,拍得是武汉一家的红窗帘,刷风下雪,晴空阴雨,一直飘来飘去。大家在猜测主人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几十天就任窗帘飘荡。希望主人家只是离开时忘记了关窗,希望主人家所有的人不要有什么病情上的意外,再读李白《春日》竟觉得如此巧合。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最美逆行者中有一些被误解的小事,比如帮忙买菜买药的志愿者被质疑为贪图利益,接送医护人员的司机不被周围邻居接纳等,再读张九龄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豁然开朗,患难之时,不求欣赏不为名利,只为自己本心的善良。 唐诗三百首,因为短小,反而适合碎片化的阅读,随手翻来。专家大家们读的是韵律技巧,作为普通人,我只是读个感觉,共享诗人一种情绪就足够了。
《唐诗三百首(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二):【作家榜】哀梨并剪的谢先生评注版《唐诗三百首》
对我来说,这次得到“作家榜经典文库”赠书《唐诗三百首》,甚是幸运!这是每一位读书人不可不读的诗学经典,是每一位读书人不可或缺的镇宅之书。平日里,我读过的书以各种小说居多,诗词甚少,我对唐诗的记忆仅仅停留在上学那些年的积累,还有一部分记忆来自《百家讲坛》节目的收获,还好没有全部还给语文老师。如今,我已三十而立,我的孩子已上小学,她正处于接触唐诗宋词的启蒙阶段,我想,借此机会,何尝不可温故而知新,与孩子一同趁热打铁,再重启学习诗词文化呢!还有,除了课本所学,再拓展一些诗词文化给孩子呢?
前些日子,我读了一篇海淀区某高级教师的文章,是讲未来几年关于中高考语文改革方向的内容,其中提到了今后语文教学会偏重于“文学性”,会从之前单一的“语言性”向“文学性”靠拢,语文不再是单枪匹马的科目,将会是结合了文学、历史、政治、社会、地理等专业的综合型科目。要知道,这可不是光背一背唐诗宋词文言文,只知晓解释大意、作品背景等,就能应付了考试的。所以说,大量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非常有必要的。
说到这儿,每一位已经经历过中高考的成年人,和正在学习的学子们,都会注意到,只要学习语文,就不能绕过唐朝诗歌。而要认真学习它,你就不可能不读《唐诗三百首》。
唐诗为何如此重要?请你读一读这一版中,马未都先生写的《序》便知。“中国字一字一音,有平仄、音韵,极适宜作诗。”而唐诗流传至今,有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千头万绪,该从何处学起?唐朝之后的学者们,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于是,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叫孙洙的进士,以别号“蘅塘退士”为名编纂了《唐诗三百首》,“这一版本务实通俗,老幼咸宜……流传甚广,至今无一本唐诗集录能超越它。”
这一次,手中的“作家榜经典文库”再次邀请名师谢有顺先生在原稿基础上,重新评注、编辑的这一部《唐诗三百首》,为每一位对唐诗文化爱不释手的读者来说,“是件天大的喜事”。
在谢有顺先生的《前言》中讲到,每一首唐诗都凝聚一种力量,是一种润泽人心的审美教育。“作家榜经典文库”版的《唐诗三百首》,从装帧、选纸、排版、配图、印刷等各个方面,都几乎完美无暇,适合品味学习、收藏,哀梨并剪,还不翻书读诗去!
《唐诗三百首(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三):盛唐的文化名片
在中国,文艺创作者很难拥有自主的地位,总是迫不得已或者习惯于依附于某种势力。比如在朝的达官显贵啊,封疆大员啊,边塞将军啊,在野的地方上的乡绅名仕啊,地主恶霸啊甚至寺庙和尚这些人,只要能给这这创作者们提供保护,让他们有片瓦片遮阳挡雨,有口饭吃饿不死,这些势力就可以驱使这些艺术家们去创作这些势力喜欢的内容。
所以我们这这么些艺术家们一般在什么时候发表自己的作品呢?在达官显贵们摆酒席搞饭桌政治间隙期间作诗娱乐酒客食客的时候,在边塞将军们摆宴席庆功提振士气时唱和是用,在自己找工作到时候给面试官拍马屁用,在青楼上与美貌女子们庆贺地方大员生辰寿诞活跃气氛时用,在红白事的时候与僧侣道士们搞水陆道场写悼词时候用,至于单纯为艺术创作而创作,为表达自己的心迹而创作,这样的情景也是有的,但不多!
就因为创作者创新人士地位极低下,他们在传统社会是不被尊重甚至鄙视的,娼优、戏子还有下九流都是对他们的蔑称和社会地位的真实写照,现在我们可能觉得当个诗人没事写写诗可能就是个中性的职业和爱好,可在那个年代这是件很不正经的事情,不是一般人玩的能参与的。
本书《唐诗三百首》,底本顾名思义就是编者蘅塘退士还有他老婆徐兰英选编的唐朝几十位诗人写的三百多首诗作于一册,以供给后人尤其是适龄的小朋友们学习还有欣赏用的,实话说虽然都是公版书,这个版本的是我目前手上最漂亮的版本,硬皮精装,装订结实纸张很好,插图精美,可以说做到礼品书的水准了,超过一般的及格线太多。
前几年文化领域有句话叫:叉叉搭台,叉叉唱戏。说的某地利用当地特色的文化资源来吸引外地人士招商投资奇洽谈做买卖,用来提振当地经济,提高自己当地guan员的考评分数,据说还挺有效,如果没效果,不可能大家都按这个套路来。这也是一种古风的当今表现形式,古时候是拿文艺当锦上添花用,当今是拿文艺当招牌吸引过路客商用,都很有用。
我感觉哈做个可能不恰当的联想,当今我们引以为豪的盛唐气象,一方面的确是大唐的军事和外交在当时的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水平,另一方面也是当时的文化政策引导的好,软实力也过硬,能拿“诗”这个文化产品,吸引四方的人民来瞻仰独特且有魅力的唐文明,既做到以力服人,又做到以德服人。
《唐诗三百首(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四):读唐诗三百首,品诗味人生
英国的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诗歌可以提升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放眼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诗歌发展之昌盛,经典作品之多,当之无愧的要数唐诗。可见,要想读诗学诗,唐诗是必不可少的。这本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由清代诗学名家蘅塘退士推敲增删、精选唐代代表诗作的《唐诗三百首》,是每一位学诗、爱诗之人的礼物。 此书沿循蘅塘退士定本的体例,主题内容共八卷,分别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七言乐府、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共313首。兼顾古体诗近体诗、雅俗共赏,成为不可逾越的唐诗选本,是诗歌爱好者、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宋代的苏轼也曾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正如《中国诗词大会》主持人董卿所说:“我的头一本诗词读物就是《唐诗三百首》。”翻开《唐诗三百首》,盛唐以它独特的方式在读者面前缓缓铺开,犹如一幅云蒸霞蔚的画卷,带领读者走进大唐的壮丽山河,感悟大唐的风土人情。书中既有黄沙漫天的塞外风光,也有碧草连天的远方古道;既有杨柳青青的江边堤岸,也有曲径通幽的田园隐逸,既有对窗剪烛的爱人思念,也有灵犀一点通的缠绵悱恻;既有忧国忧民的忠勇之士,也有孤独坚强的侠义之辈⋯在潜移默化学习中,不知不觉汲取诗歌中的精神原力,获得精神成长。 在原有版本的基础上,书中内容注释更加详实,更容易轻松读懂唐诗精髓。既有生僻字注音、还有精彩评析。全彩传世名画,版式赏心悦目。收录唐代至近现代80余位艺术大师共245幅珍品画作,高清大图全彩呈现,美轮美奂美到入魂,堪称纸上“私人故宫博物馆”。典藏精装设计,印刷精美宜人。自用收藏、送人皆宜。 唐诗的美在于其韵律,在于其意境,更在于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之美。《唐诗三百首》的内容选取是多方面的,集中反映了盛唐的社会状况和诗人们的精神面貌。涉及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艺术。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通过引用诗词鼓舞士气、提振信心、陶冶生活、诗化人生。在当下唐诗不仅仅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和追求,是中华灿烂文明的鲜明写照,为中华民族攻坚克难、自强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在纷繁复杂的今日,品一杯清茶,赏一轮明月,读一本唐诗,来领略其中的人生智慧。在诗词中砥砺前行,不亦乐乎?
《唐诗三百首(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五):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唐诗、宋词、元曲,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为璀璨的三颗明珠。
相比宋词与元曲,唐诗由于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缘故,是每个人孩童时期就熟悉的文学作品。
其实对于唐诗,我最为深刻的记忆不是某首诗,也不是某个经典句子,更不是某个历史人物(比如李白),而是支配了我整个学生时代的——背诵并默写全诗,真是想想就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简直让人不寒而栗。
说回唐诗,就不得不提到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谪仙人”李白,后人誉之为“诗仙”。
用余光中的一句诗评价其十分恰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首诗虽然有些夸张的成分,但是李白对于唐朝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甚至是他对于唐诗的贡献在这首《寻李白》中也可见一斑了。
事实上李白对于世界的影响,当然不止于此,他的诗句直至今日依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当然,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侠客行》那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开启了多少人心中对于“侠”之一字的向往,“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更是让人钦佩不已。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武侠小说不就是因此而来的吗?
快意恩仇,大碗吃肉,大碗喝酒,酒醒之后便仗剑走天涯。
虽然武侠小说自金、古之后已然没落,但不得不说的是,它依旧影响了好几代人。
如果说李白走上了浪漫主义的极致,那么与他合称为“大李杜”的“老杜”杜甫走的则是现实主义的路子。
后人称杜甫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三吏三别”是他的实见实录,反映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
杜甫虽在世时声名不显,但在后世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和杜甫保留下来的存诗甚多,(李白1010首,杜甫约1500首)是学生时代们学生们听到就感到头大的诗词界两大巨头。(选上教材的作品又多又长,并且还都要背诵和默写。)
盛唐和中唐时期最为著名的三位诗人的最后一位便是“长安居,大不易”的白居易。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写诗力求直白通俗,据传,他每首诗写完都要读给邻居老太太听,如果老太太听不明白,那么他就一直改诗改到对方能够听明白为止。
除这三位之外,唐代当然还有很多诗人,只是名气不及三人而已,《唐诗三百首》汇聚了七十七位文学大师共计三百一十首经典代表诗作,每首诗除必要的注释之外,还有评析,方便读者更深入的了解诗句背后的故事,少量诗还配有插画,让读者真切感受到诗歌的意境,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唐诗三百首(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六):读《唐诗三百首》的碎碎念
说来惭愧,《唐诗三百首》是我第一次完整地读,尽管其中不少的作品,早早通过各种途径看过、念过、背诵过。小时候留下的记忆,真是抹也抹不掉,《长恨歌》《琵琶行》,唐诗里算是大制作了,现在居然还能随口背诵出好几段。
读杜甫,你会怜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字字伤心,吞声一哭;更会尊敬,“三吏三别”,针尖麦芒,刺贪刺虐。而李白,你想跟他做朋友,别的不说,就那一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坦坦荡荡,不一口闷还等什么。即便成不了朋友,在一侧听他吹吹牛逼也好,那些“千金散尽”的故事,那些“蜀道之难”的故事。
小时候看过一部动画片,名字忘了,讲的就是唐诗故事,由此认得不少名字,念得几首诗。印象最深的却是主题曲中的一句:“唐朝三百年,诗传五万篇。”也是诗歌的句子。如今翻着这本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诗歌选本《唐诗三百年》,这句诗又在耳畔回响,权且停下来品了品,似乎明白了什么。这句诗,当然陈述了一个客观事实,但“三百”与“五万”一比,着实显得唐诗气象万千,压过产生它的大唐,这才只是“传”下的,十之一二而已!套用张爱玲的一句名言,这大唐的兴衰存亡,似乎只为了成就一场诗歌的盛宴。文学的不朽,在此存焉。
中学时常常在QQ空间里写点日志,时不时换个QQ签名,无非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中二得很,记得用的第一个QQ名是“司马青衫”,用的当然是《琵琶行》里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也不知哪来的善感多愁,过了俩月就换了别的。后来的一句QQ签名倒是一直沿用至今,“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而且越来越喜欢。这句子中透露出的达观、闲散和处变不惊的态度,读之令人神旺。
大学教古典文学的老师,是杜甫的研究者,也是崇拜者,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叫萧萧,儿子叫滚滚。不消说,用的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梗,老师对杜甫的爱,真是无疑了。那会儿迷恋海外汉学研究,有一次读到宇文所安解读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简直如鸿蒙初辟般豁然开朗,那种回环往复的诗意和况味完全笼罩了我。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读一读宇文所安的这部小书:《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
唐诗是汉语美学的巅峰,没有任何一种其他的汉字组织形式,能够如唐诗般将汉语的特点、美感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读唐诗,只能再一次确信,诗歌是不可能被翻译的。方块字和字母字,简直就是死对头,玩不到一块儿去。“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怎么翻译?“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怎么翻译?“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怎么翻译?根本不成,独属于汉语的节奏,音调的变化,遣词的巧思,思维的方式,更不用说,后面还跟着庞大的中国文化传统。
与唐诗的故事,还在继续。
《唐诗三百首(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七):唐诗三百首 常读常新
《唐诗三百首》在我们国家老少皆知,妇孺皆晓。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关于唐诗,我最初的记忆就是这句老话。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竟然以为这三百首就是唐诗的全部。及再长大些时,才知晓这些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据《全唐诗》及《全唐诗逸》《全唐诗补编》,我们得知,诗词在唐朝进入黄金时代。唐诗在体裁,数量和艺术成就方面都是以往任何时期的诗歌无法相比的。唐朝遗留下来的诗词作品约有五万四千余首之多。而《唐诗三百首》则是清朝蘅塘退士从这众多作品中精心编选的。披沙沥金!这浩大的工程,真是令人叹服!于书的原序中,蘅塘退士曰:“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 。由此可知,《唐诗三百首》中汇集诗作应当是唐诗精品中的精品,浓缩了唐诗的精华。 尽管不是擅长,但因为喜爱诗词,总是见了相关的书籍,就忍不住要入手。家里关于诗词的书籍已有若干。《唐诗三百首》也早已有了三四种版本。与这一版本的《唐诗三百首》邂逅时,仍忍不住又出手了。待收到后,发现这一版真是意料之外的令人惊艳! 这首先是一部诗集。是原滋原味原版的内容。不似我之前有的那几个版本,于作品数量上就少了不少。区区百十来首,就敢叫《唐诗三百首》,打了折扣缩了水。如同市场上购物时缺斤短两的感觉。于所选诗,于注释上,也差强人意。 这同时亦是一本画册。两百多幅古今著名大师的珍品画作全彩展现于此。当你读到白居易的“琵琶行”时,明丁云鹏的“浔阳送客图轴”带你身临其境;“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诗中的嫦娥寂寞悔恨,五代周文矩的同名画中的“嫦娥”形单影只,独有月兔相伴;“岩上无心云相逐”柳宗元的“渔翁”,配以清石涛的“桥上闲钓”,你看到了一位脱逸绝尘的老者;李商隐的“瑶池”中“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南宋赵伯驹的“王母宴瑶池”中云雾缭绕一派仙境盛世……其实,一首诗何尝不就是一幅画。而一幅画,又何尝不是一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诗中品画,于画中悟诗,诗画相融,美不胜收。 唐诗的美,在它平平仄仄的韵律中,在它一扬一抑的节奏中,在它或静或动或褒或贬或冷淡或热情或真实或幻想的意境中。唐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读唐诗了解祖国千年文化;读唐诗陶冶性情,修身养性;读唐诗,常读常新。 这版《唐诗三百首》值得拥有。
《唐诗三百首(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八):让我们走进唐诗天地,找寻自己的情感寄托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对于中国人来讲,唐诗陪伴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从咿呀学语开始,直至步履蹒跚我们都可以与唐诗结缘,在唐诗的天地里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寄托。
从李白、杜甫,到王维、孟浩然,再到高适、岑参……他们凭借自己的实力征服了我们后人,他们的作品经久不衰,传诵至今。
《唐诗三百首》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本书,是由清代诗学名家蘅塘退士在其夫人徐兰英的协助下搜集整理编撰的。他们为什么要编这本书呢?因为他们想为小朋友们编一本好的唐诗启蒙读物。那个时候社会上流行的诗词启蒙读本是《千家诗》,收录了唐宋时期的223首律诗和绝句,没有收录同样佳作频出的古诗和乐府诗。因此,为了让孩子能对唐诗有一个整体认识,他们夫妇编写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书中精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孟浩然等77位文学大师的310首经典代表诗作,所选唐诗作品特点鲜明,老少咸宜。
《唐诗三百首》就是这样一部久经考验的经典作品。它结合了唐代诗歌精华,所选作品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内容包含了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社会生活……让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唐王朝的兴衰交替。
翻开《唐诗三百首》,无论我们是悲是喜,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情感共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夜下一个人,一杯酒,伴着明月举杯对饮,这就是诗仙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明明心中是郁郁不得志,却依然可以活的如此逍遥。杜甫则与李白不同,他作品中透露的更多的是写实主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年少轻狂的杜甫,意气风发,在老来阅尽人世后,依然心系苍生,胸怀国家大事。
众所周知,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上的最高峰,所以一本高质量的唐诗选集,就很值得我们拥有。作家榜的这本《唐诗三百首》,全本全彩全注,精校精编精排,有利于我们高效阅读,而且书中还收录了唐代至近现代80余位艺术大师共245幅珍品画作,可供我们欣赏。
翻开《唐诗三百首》,我们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的清醒,杜甫的孤傲,王维的世故……在那里,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其中,找寻自己的情感寄托。
《唐诗三百首(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九):王维写西施,岑参叹胡天,说来说去还是李白醉秀!
西施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的美貌和传奇故事,成为古今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唐代大诗人王维在《西施咏》中,寥寥数十字,把西施的一生描绘地淋漓尽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仍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王维的文才无可置疑,但放在群星闪耀的唐朝,也就没有那么突出了,清代诗学名家蘅塘退士精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等77位唐代诗人的310首经典诗作,编成《唐诗三百首》,一经问世就成为家家户户诵读、学习的经典。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更是唐朝诗人的重要代表,就是在月下独自喝酒,也能写出《月下独酌四首 其一》这样的名篇,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怀才不遇的孤寂和心伤。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朝是一个伟大的王朝,其中一个表现就是跟四方的关系很和谐,要么是朝贡国,要么被打趴,岑参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把边地军民的生活描绘地很直观,恶劣的生活环境也是可见一斑。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刘长卿在唐朝诗人里不算突出,但《长沙过贾谊宅》这首诗,却写尽了诗人对西汉大文豪贾谊的同情,更是对自身处境的哀怜。
作家榜经典文库版《唐诗三百首》以清代陈婉俊注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为底本,是流传至广的《唐诗三百首》善本,并且由著名学者、作家谢有顺评注,全本全彩,特别新增:诗人小传、详实注释、生僻字注音等,还收录了唐代至近现代80余位艺术大师、共245幅珍品画作,包括宋徽宗、赵孟頫、陈洪绶、石涛、文徵明等,典藏级高颜值装帧,适合阅读、收藏及送人。
如果你真的喜欢《唐诗三百首》,作家榜经典文库版绝对值得拥有。
《唐诗三百首(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十):从娃娃起抓诗文
中信出版社这一版《唐诗三百首》大大超出了我的期待,符合我对《唐诗三百首》的所有要求。我的女儿四岁半,快五岁了,她已经会背二十首以上唐诗,都是幼儿园上学放学路上重复着学会的,基本上重复两天就会了,那时候她还不会认字,已经接触了诗文的韵律之美,而且还会用她有限的词汇给我编“诗”了。她也不知道具体什么意思,我也听不懂她的诗,但是注意到它们的押韵和字数的工整,果然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还远远不到不到三百首呢。也是我这老母亲的脑储备实在有限,每次教她一首,我总是先看着手机读给她听,读着读着我也会了,但是孩子记忆力是真的好,我忘了,她还记着呢。
中信《唐诗三百首》为什么会想让孩子这么早接触诗文呢?是希望她在认字之前就体会到中文的韵律之美,工整对仗,这是任何其他文字无法望其项背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汉字的力量。这个疫情期间,我已经开始教她认识汉字,学习的时候就经常引用她熟悉的唐诗,以让她认识诗文的字,明白字意。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其中“明月、是地上、头、头”都已经认识了,她会指给我看。女儿也很这本书的美丽,爱不释手,碰上她喜欢的画,她会问我旁边的诗该怎么读,这就显出我的前期铺垫的“明智”了,诗文是她熟悉的形式,她不会觉得工整对仗的诗文晦涩难懂。
女儿和《唐诗三百首》还有另一个原因,是希望她能学会不直面回答问题的另一种语言,尤其是有攻击性的、冲突性的问题,诗文是最好的顾左右而言他,不伤和气,且优雅美丽的语言,即使对方没听懂暗藏的寓意,一般也不会再次追问。诗文可以化解很多不必要的冲突,曲线救国,而且够优美。我教女儿“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时候,就告诉她,如果看到葡萄、酒、杯子、吉他类似的东西,都可以把这首诗背出来,以激发她的兴趣,告诉她学了可以用在什么时候,当然女儿还小,还不适合教她抽象的概念和场景,就让她从这些可以触摸、可以想象的场景开始吧。
这本书纸质摸起来舒服顺滑,有大量山水花草画作穿插其中,与诗文相得益彰,古色古香。一首诗三两页,分为诗作、注释、评析三部分。对于非常见字有标注发音,注释从诗文题目到诗文内容,所有不符合当今汉语习惯的词语都有注释,我随意翻看十几首,每一首诗结合注释都不再有不懂的词语,理解词意完全不成问题。这本书的亮点是少见的评析,解释说明诗作的背景,诗文在什么情景下所作,甚至结合作者的脾气性格和经历,以及当时的朝代背景,对于理解诗作大有裨益。
这本《唐诗三百首》为什么如此体贴读者呢?这本书的作者孙洙,是清代诗学名家,15岁中秀才,40岁中进士,为官清廉勤政,每每卸任之时,百姓追车相送。作者本身就擅长作诗,喜爱诗文,苦于当时没有好的诗集,遂与夫人徐兰英共同搜寻整理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77位唐代诗学名家共310首经典诗作,成就《唐诗三百首》,一经问世,风靡诗人界,至今久盛不衰,可以想见的是,将会继续流传于我们的后人。
我经常拿起这本书,翻看穿插于这本书诗文之间的山水花草画作,不管有多大的烦恼,看着看着就像是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心情慢慢平和,不管当时处于什么状态,总有另一种语言能懂,诗文、画作,都是作者心态的反映,看看别人,反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