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食穷民》读后感锦集
《饱食穷民》是一本由[日]斋藤茂男著作,活字文化 |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65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饱食穷民》精选点评:
●真实的职场、家庭、个人生活写照,会被戳中。 合理处理个人的一切,关注内心健康
●生而为人,原本不易。上世纪80年代日本社畜们的生活图鉴,与当代中国社畜的悲惨实录何其相似。那么,到底是谁在塑造饱食穷民?有多少人符合饱食穷民的设定?饱食穷民能摆脱现状吗?在斋藤茂男的采访记录中,我们可以勇敢地去寻找答案。
●日本泡沫时代,在狂热的“金钱游戏”中,普通人面临着新的困境:过劳、厌食症、小微贷、技术应激……经济飞速发展,给人们的身心状态带来极大冲击。 作者是一名资深记者,他的采访故事娓娓道来,并加入来自权威专家的观点,以及自己的独到思考,可读性与深度兼具。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虽然日本泡沫时代已经是30年前的往事,但书中提到的种种现象在如今并不罕见。如何“以邻为镜”,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资本主义桎梏结构下的日本社畜们,读来有种深切的共情感~
●2020年出版
●书中记录了日本自七十年代中后期石油危机到泡沫经济崩溃前夕的白领劳动状况。此刻日本战后健康的高速发展告一段落,日本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后继乏力,资本利润率达到峰值后开始降低,而制造业利润率首当其冲。资本依雁行模式向东亚四小龙转移,而日本本土的资本主义大机器未见收缩,反而以人为燃料加速运转,自噬肌体。
●在好奇心日报读了人吃人的画卷(节选)
●通宵加班的程序员、被kpi追着跑的金融销售、疯狂消费到债台高筑的妻子、暴食催吐以确认自我存在的女孩……就说哪个不是当下中国被广泛讨论过的现象吧。但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日本写就的纪实报道啊。
●密不透风的压抑中又感觉牙齿打颤的寒冷 反思与自救之书
●尽管是三十年前的非虚构作品,但书中的996、微贷、过食症却仿佛今天的新闻。想到了NHK拍的《三和大神》纪录片,这些贡献着劳动力但被历史冲刷的年轻人,可能曾对未来抱有着一丝的希望,但最终却成为了游荡在网吧的“无身份”的游民。在高压的环境下,大概人人都是“负债者”。饱食穷民,我们到底为什么而活呢?
《饱食穷民》读后感(一):图书质量很差,豆瓣购买慎重!
第一次在豆瓣买书体验感不是特别好首先拆封时外面封膜损坏,再次就是纸张质量不好,书皮包装设计有问题。怀疑这是豆瓣在卖盗版货,不信你可以自行购买体验。还有一部分在豆瓣合作推荐当当购买,纸张中间部分已经和书皮分开,造成严重的不爽!合作推荐请把好审核,不要因为利益损害你自己搭建的一平台。
《饱食穷民》读后感(二):平民的困境
《饱食穷民》的书名好真实,我们就是处于这样一种状态:温饱不愁,甚至还有小钱去追求更好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但与此同时,又无时无刻不处在一个焦虑状态。来自工作家庭社会的压力,让每个人都变得异常焦虑,担心自己的养老,担心工作的前景,担心经济的发展。虽然写的是经济泡沫下的日本,但也是现在中国面临的问题。
《饱食穷民》读后感(三):纪实文学而已
本书开篇很好。可是内容读完感觉跟看了几部日剧短片一样。借钱挽回业绩的证券从业人员和保险销售干部,替别人借钱的同事好友,控制不了物质欲望的家庭主妇,吃了吐吐了吃的女性。看了很多日剧,情节似曾相识,上个世纪的问题现在依旧存在。作者也很无奈吧,深知问题的严重性,但是无法提出改善的方法,因为大家都是被社会的洪流推动着。更喜欢看经济学家的书,比起社会学家,至少能带来希望
《饱食穷民》读后感(四):胃饱了,思想呢?
历史总是相似的。现在的社会,我周围的很多人都活在巨大的压力与恐慌之中。本来是想从这本书里面找到解决方法。但是,遗憾的是,这本书只是提供了这些现象的描述。说起来,这种现象正是推进社会不断前进的动力,对于作为这种动力的源泉——人类本身来说,它可能是大家都想摆脱的。我们离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也越来越远了,取而代之的,是不断上升的物质需求,正是这些需求越来越难以满足,我们的幸福感越来越低。与其说想要摆脱这样的社会,首先要摆脱充满物欲的自己。
《饱食穷民》读后感(五):这个时代,有病的人多还是正常人多?
正常的定义是什么?这个时代内里混乱浅薄,表面却繁荣昌盛,驱使大多数人孜孜不倦前进的,正是这些浮于表面。被时代裹挟着的人,已经不具备正常的思维,也丧失了独立人格的思考能力,眼界和想法都已经触及到了各路媒体给的天花板,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打破大众传媒构建的“拟态环境”,在墙内眼花缭乱的世界中,也不知自己的来路。
什么样的人最容易被操控?有病的人,亦称有缺陷的人,而最可悲的是,这种病和缺陷不是天生自带,而是后期被媒体潜移默化灌输的,被操控而不自知,反而享受其中,才是最大的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