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摩天轮》读后感100字
《夜行摩天轮》是一本由[日] 凑佳苗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夜行摩天轮》读后感(一):停宕的摩天轮
一直以来只听说凑阿姨笔下的黑暗,读过几本都还没有深切地领悟到,怎知《夜行摩天轮》着实地让我压抑了一波。整本书感觉是憋着一股劲看完的,直到读完胸中郁闷都难以发泄,还是跑了个五公里才得以释放,确实可以算是家庭版的暗黑《告白》。尽管是个简单的故事,但是极其细腻的心理描写以及恰到好处的氛围营造,使不同阶级的家庭之差鲜血淋漓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世人常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书中五个女人的演绎让我体会到什么叫如芒在背。
“云雀之丘”就是大众口中典型的富人区,多少人可能一生都是以此为目标,本以为住在里面就是身份的标志,孩子们也能得到最完美的教育。然而这里却有着让常人更加难以想象的黑暗,并不是住在里面就能填满人心中的欲望,一切正如“云雀之丘”与街道之间的那个坡道,既然已经住在里面,坡道再陡也只能每天爬,那种长久被压抑的无力感终将爆发,以至于童话般的家庭也演变成了噩梦。
作者利用三线并行的方式将整个故事更加全面地展现出来,各方面的视角凸显了事件的必然性,更加侧面突出了“云雀之丘”住户阶级观念是多么深入骨髓,同时还以此将事件悬念适当延长,保证读者有足够继续阅读下去的好奇。尽管对于推理来说,这个故事的确没有多少天马行空的诡计,一针见血的解答,有的只是三个家庭内外错综复杂的地位关系,但其社会意义却是值得读者反复咀嚼领悟的,世上不乏因为向往“云雀之丘”地位而将之作为自己奋斗目标的人,他们是否如愿我们也犹未可知。
故事中的五个女人仿佛深陷“云雀之丘”的诅咒,每个人都因为这个地方附带了许多匪夷所思的精神压力,已经感觉不到她们憧憬的那种生活,反倒与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而相对的几个男性角色也都没有自己的主见,遇到妻女吵架逃跑的都有,让人嘘唏。
我没有理解摩天轮所隐含的深意,不过如果是摩天轮的话,我觉得更像是停宕的摩天轮更加契合,因为身处于摩天轮的顶端忽然停止转动,那种惊慌跟压力倒是很符合故事中“云雀之丘”的人物心理,又或许,夜行就是指晚间的“云雀之丘”吧。
《夜行摩天轮》读后感(二):从《夜行摩天轮》看家庭教育
认识凑佳苗这位作家是因为读过她的《告白》,这是一部着眼于生活、反应社会问题的推理悬疑小说。在印象中,就把凑佳苗定义为了社会派推理的风格。而她每一次的作品,都可以深刻地让我感受到,身边真实存在的现象。或许比起案件本身来说,故事主角的经历和心理,更能让我感到共鸣。
作为80,90后一代,似乎独生子女成为了我们的标志。正因为如此,我们所面临的家庭教育和父母对于我们的期望,会比之前更为大。也就是如此,父母会更多地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有好的成就,能出人头地。往往强压在孩子身上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很多孩子也就会被迫去学习,为了父母而去学习,想来也会有些无奈。到我自己成为父母,我可以更多地体会到,父母想要孩子成功的一种迫切心情。就如同《夜行摩天轮》中的故事一样,悲剧的发生往往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每一次地爆发也是因为积压太久无处发泄的内心。 《夜行摩天轮》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高档小区云雀之丘的一起命案。虽说是在坡道上的一个高档小区,但实际上每一户人家都会有很多的家庭问题。看似和谐的家庭,实际上暗藏着急流。经常小吵的家庭,也是因为搬入云雀之丘才会出现与父母的隔阂。整个故事离不开云雀之丘,却又关系着所有家庭的教育问题。强迫孩子考私立高中,强迫孩子努力学习考医学院,这些种种看来都是我们觉得平凡不过的问题,都成为了事件的导火索。 不久前和以为闺蜜聊天,她的孩子已经在上小学,她打趣的和我说"我的孩子就是不要学习,逼着他就是不肯学,但是他喜欢画画弹琴,我准备往这方面去培养他。"听完她的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孩子不爱学习,如果硬要让他考入前十名,对他来说,不仅仅是压力,可能也是剥夺了他的信心。当他在其他方面高于他人的时候,何不妨多去培养一下,可能会得到更好地效果。 当然我不是在这里说成绩无所谓,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要找到孩子适合的一个层面。如同故事里的慎司一样,没日没夜的努力学习,却也只得到了33名,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天分到此。又如同彩花,本来学习成绩不算差,可就是因为没有考入私立中学,使得自己变得没有信心,脾气暴躁。在我看来,偶尔遵从孩子的内心,未尝不是一件坏的事情。 从凑佳苗的这个故事里,我看到了隐藏在光鲜表面下的教育问题。凑阿姨也把这些问题展现在书里,给每一个家庭和父母看到。人生就像摩天轮,有高也有低,我不认为像书上说的"上面的人永远在上面",我认为的是人生中起起落落是很平常的事情,不要觉得一定要往高处跑,可能在不经意间,我们已经来到了高处!
《夜行摩天轮》读后感(三):《夜行摩天轮》:“我们拼命往上爬,却还是滑向谷底。”
湊佳苗阿姨的《夜行摩天轮》,用家长里短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一个个发生在我们身边却不为人所知的故事。
故事的地点位与坡道之上的高级住宅区“云雀之丘”,“坡道”这两个字,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本小说《坡道上的家》。并且,这两本小说中所涉及到的题材都是家庭关系。同样,两部作品给读者所带来的感受都是压抑的。 住在“云雀之丘”的居民,在外人眼中都是高高在上的,同样住在这里的居民们也自带优越感,如同故事中的小岛太太一样。然而,同样身为“云雀之丘”居民的彩花却不这么想,甚至因为住在这里的原因,彩花的心理承受着莫名的压力。这样的压力让她感到不安,甚至狂躁不已。然而,压力的来源仅仅只是因为住在这里吗? 虽然是多年之前的作品,但故事中依然将当今社会中很严重的问题: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亲子教育等摆在了明面上进行细致入微的描述。在外人眼中幸福美满的高桥一家,却发生了耸人听闻的杀害亲人的事件,凶手究竟是高贵贤淑的母亲?还是“刻意”出去散心的聪明帅气听话的儿子?这是只有当事人心里才清楚的问题。然而作为邻居的小岛太太和远藤一家,却因为身边发生了这意想不到的事件而进行着自己的揣测……遭遇了事件之后,高桥一家的孩子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人情冷暖。 当然,同样作为“云雀之丘”居民的小岛太太和远藤一家,也有着自家难念的经。看似优越感十足的小岛太太,每天背着自己心爱的小金包四处“探听消息”,其实她却是一位苦苦期盼儿子能够回来跟她同住的可怜老太太。而远藤一家,则因为母亲真弓“望女成凤”给女儿彩花施加的压力,在学校遭受的言语欺凌、以及身为父亲的启介的懦弱,导致彩花的性格发生了严重的扭曲。时不时的在家中抓狂、对邻居孩子的莫名仇视、以及对邻居家发生案件的幸灾乐祸,甚而在网上成为一个惹人生厌的“键盘侠”。这样的彩花不但让母亲让邻居感到困扰,也让读者有想将她从书本里拽出来揍一顿的冲动!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何去进行更好的处理,是很多人苦苦烦恼的问题。身为家长,如何教育好子女?如何让子女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人,如何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模样?而身为子女,却又希望父母不要束缚自己,想要父母给予自己自己想要的自由。站在不同角度的两个群体之间就此引发了摩擦。甚至家庭暴力的对象已经转变成了子女针对父母,尤其是处于青春期性格叛逆的孩子。正如故事中的彩花那样,对母亲和周边的人没大没小的态度,虽然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却仍旧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不小的伤害。 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固然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两方面的人能够互相敞开心扉,开诚布公地谈一谈,是不是就能够把很多潜在的问题展示出来并化解掉呢?每一个人都是家庭的重要成员,缺一不可,像故事中的父亲启介那样懦弱,明明是家庭中的一份子,明明是一家之主的父亲,遇到事情首先想要逃避妥协的做法,其实更会给其他家庭成员带来更多伤害。希望通过高桥家的事件,能给远藤一家敲响警钟。也希望小岛太太能早日和儿子团聚。高桥家的三个孩子,但愿他们未来的路能够平坦。 湊佳苗阿姨留下的这个结尾,留给了读者无限的遐想和牵挂……
《夜行摩天轮》读后感(四):若家成为了倾斜的坡道,掉下去便是深渊
我一直是对湊佳苗的文字,与其说是喜爱,倒不如说是一种上瘾般的迷恋,我喜欢她从不同的角度,将那些细碎的隐秘的情感一点点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宛如剥洋葱一般缓缓还原出一个让人心碎的真相。 《夜行摩天轮》并不是我读的第一个湊佳苗的故事,也并不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却是我在重读的时候冷汗直冒,忍不住想哭的故事。它唤起了我太多的共鸣和关于家庭的焦虑。 以前读的版本叫做《夜行观览车》,那时我还是象牙塔中的孩子,再读时,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从前的我读的时候,更多是惊叹于那细腻的情绪,感慨于作者能够将那些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执念,那些伤感、嫉妒、无奈、逃避、绝望写的那样的真实和合理。现在我读的时候,却在自己的身上看到了曾经读不懂的真弓、淳子和聪子。 彩花,真的是让人想从书中将她拖出来打上一顿,我实在无法想象如果我的孩子像她一样胡闹任性我该怎样面对,但是,当我逐渐了解她背后的故事的时候,虽然同样生气却也有了更多的悲哀。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没有考上向往学校的丢人,学校同学的无情嘲讽,母亲仿佛已经完全放弃的眼神……她不知道怎样排解自己的压力,她将这一切归咎于母亲关于家的梦想和这个家庭,她用暴力,用不听话,用叛逆当做自己的保护层。 而真弓想要拥有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独立的院落,给孩子更好的环境,去努力走向更高的起点,有错吗?难道她就该生在哪死在哪?连一个向上向前的愿望都不能有吗?可是,那个她梦想中的房子却成了摧毁她的家庭的罪魁祸首?当她为了心爱的房子死死掐住女儿彩子的脖子的时候,我无法继续支持她的梦想,却也能理解她的愤怒和悲哀。 慎司是父母口中的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又高又帅,学习又好,运动也棒的那种,可是谁又知道他平静生活背后的绝望呢?他夹在父母不一样的期望的中间被撕扯成碎片,他尽力踮起脚尖去触摸那需要仰望的高处,而唯一的休憩之地却依然被夺走…… 我相信淳子是个好人,否则她不会那般用心养护自己的继子,让他快乐而优秀的长大。当继子谈起她的时候,是发自内心的认可。可是她也有自己的心魔,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一样的优秀,希望丈夫能够更加在意这个孩子。我曾以为父母能给予孩子最大的支持就是让他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未来,可是这种爱和支持却成为了伴侣的心魔,成为了不被重视的证明……长期的失衡让她最终走向了崩溃的边缘。 聪子一直不是个讨喜的人物,傲慢和八卦在她身上奇异地融合在一起,可是当看着她跟孩子近乎卑微的谈话内容,你能够感觉到那种深深的孤独,她也不过是个孩子不在身边的孤单的母亲。 童话故事的结尾永远是人们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现实的生活之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呢?即使是那个常常被认为是避风的港湾的家中,也会有那么多伤痛和误解。在这条前行的路上,并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无论是父母和子女,是兄弟姐妹,还是夫妻之间……或许,沟通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如果没有真诚的沟通只会让家人的心越来越远。 虽然我不知道这一段时间会不会成为真弓的一家的转折点,但是当至暗的今天过去,就有明亮未来的可能。前路虽难,若一家人牵着手一起,总有柳暗花明的可能。
《夜行摩天轮》读后感(五):积羽沉舟
人人向邻舍说谎;他们说话,是嘴唇油滑,心口不一。(诗篇12:2)
积羽沉舟
接触凑佳苗的小说是从最经典的《告白》开始,后来陆陆续续看了几本,《往复书简》《花之链》《蓝宝石》,这本《夜行摩天轮》是我看的第五本凑佳苗的小说。
这里的写法和《告白》也有相似之处,通过不同人的视角,从不同的角度来叙述同一事件,有一种全方位看问题的感觉。每一组人马他们只是片面的了解消息,产生各种各样的猜测,产生了一种“罗生门”的效果。而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随着各路人马的各种猜测,追随故事的发展猜测到底发生了何事,逐渐逼进真相。这是凑佳苗比较高明的一种写法。
与《告白》关注校园问题不同,这本《夜行摩天轮》把关注的焦点放到了家庭上面。这本书的内容尽管也有杀人事件,也有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悬念,但是实际上若从推理小说的标准来看,推理这一块并不精彩,既没有翻转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推理,归到推理小说类别里有些勉强。若是归到社会小说当中,感觉还更好一些。
故事通过一个不太富裕的家庭,搬到了富人区而产生的种种矛盾开始讲起。这里涉及到了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邻里的方方面面。故事讲述的就是我们平时身处的家庭生活,可以看到小说中出现的家人、邻居、同学等等,都是我们平时最常碰到的,也是最司空见惯的,写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事儿,所以故事里反映到的那些问题,我们在平时生活中也可能遇得到。因此,在阅读这部小说的时候,总有一种细思极恐让人不寒而栗的感觉存在,毕竟太日常了。
作品中涉及了很多家庭方面的种种矛盾与冲突,平时我们可能没注意到,但是有些矛盾与冲突渐渐积少成多,就会到达一个临界点。就好比一片羽毛压不翻船,但是羽毛放多了船也会沉一样。我们有句古话叫做“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的时候表现出外在给人的,感觉父慈子孝家庭和美,但是外表平和的表现下可能渐渐累积了不安定的因素,除了自己人心里清楚,可能别人可能永远无法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而凑佳苗就把这种不示于人的黑暗真实地反映出来,同时也写出了造成家庭问题的种种人物的群像。这里有因收入不同产生阶级却因此受到歧视,也有不听话的女儿的种种刁难,有希望儿女能和自己同住的妇人,还有好事的邻居多管闲事四处刺探并宣扬,一家之主的懦弱造成性格的扭曲而不愿直面家庭问题,还有人对他人仇视对别人发生的不幸幸灾乐祸,父母对儿女望子成龙却与子女的志向发生的根本性冲突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身边可能发生的各种日常情况。那些不为人所注意的东西,一点一点累积,最终可能在某一时刻爆发出来酿成了无法控制的灾祸,造成无法逆转的结局。
因此,这本书虽然没有像推理小说那样设置了各种翻转或者是严密的逻辑推理来揪住凶手让人有一种阅读上的快感。但是,阅读这本书却可以让我们对自身家庭产生一种自省,发人深思来检讨自己是不是对家庭或邻居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读了之后发现自己有问题是否会改正我不敢保证,但就是产生自省心理,就有可能会家庭生活上的矛盾处理上产生警醒作用,就可能不会另起灾祸。因此,这本书的意义也都在于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