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的读后感大全

2022-04-13 03:05: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的读后感大全

  《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是一本由(日) 王柯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精选点评:

  ●老书再版

  ●十九年前的经典著作再版,常读常新。直接统治搭配间接统治的国家策略一点都不过时,秦代的属邦制、汉代的属国制、隋唐的羁縻府州制、明清的土司制,名字不同但核心相同,都是一种对远离政治中心地区进行间接统治的方式,而当地的领导者具有相当大的自治权,间接统治就是以德服人、怀柔远人,文化自信和真诚相待是维持国家正常运转的基础。一部分蛮夷戎狄之所以抗拒“中国”,其原因并不在于“戎狄”的桀骜不驯,而在于“中国”统治者没有能够按照“德”的原则对待他们。

  ●有种两头粗中间细的感觉

  《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读后感(一):历史和政治的合作

  “谁掌握了过去,谁就掌握了未来;谁掌握了现在,谁就掌握了过去”,此书是这句话的现实例子,历史为政治服务。 书里用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和华夷秩序,证明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 古代中国的天下,是个四夷嵌套中原的同心圆结构,还是个不断扩大并将四周卷进来的漩涡。书里用了舜东夷人、姬周来源西戎、楚本南蛮的例子,证明了四夷是天下的一部分,且夷可化夏。书后半部就是长长的历朝历代和少数民族互动的历史。 看作者履历,和中国政府多有合作,写作意图很明显了,夯实作为多民族国家的现代中国。毕竟网上经常吵起来的元清非中国论,又或者大汉族主义和少民分离运动,都在撼动着这个多民族国家。 书里对孙先生发扬的中华民族观念有所批评,认为在引入西方的民族国家观念时,错把国族当民族,和中国水土不服,中华民族的构建至今无法称已完成,导致了后续的少民分离运动。

  《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读后感(二):天子惟德

  本作一如孙隆基般贯通之风,开篇即发大哉问,分章一过二十五史,力求通解于天人之际,于今方炽之新清史,亦有烛照也。底色似近Fairbank之冲击回应说,毕竟成书廿年,关照天朝处,缺乏政治理论前沿工具,说服力差强人意,有心人可参看葛兆光老师的《宅兹中国》,辅助理解。当然,老书再版,主题、论述仍不脱线,作者下力之深可知也。

  肖晋兴的封扉设计淡然精炼,略方书形,恰如其分,为本作加分不少。

  ug 3 处:1.P73-4,“睡虎地”误为“睡地虎”;2.P110,第2行,石勒建朝为“后赵”,非“后秦”;3.P193,倒数第3行,1859应为1759.

  施展什么水平,一善写综述之网红,还在封底推荐,安能不使本作失色乎?建议再印时删除。

  阅于南京先锋书店。

  《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读后感(三):心得

  《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读后感(四):一本好书的重要启发(含剧透)

  《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读后感(五):读王珂《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在按照历史时期顺序介绍天下国家时,本书思想大概不出前人所论,只是以“三重制”国家的划分更加清晰的描述了先秦至唐的大概的天下思想,尤其是指出,天下思想的自我中心,不是中国与四夷的关系,而是天子与其统治下的多重型天下的的关系。在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民族问题时,作者指出德治思想与天命思想,是胡人政权接受与进入传统天下体制的重要部分。

  作者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二者的转变,在我看来,这个意识的转变关键点在宋——而作者恰恰(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对于宋的民族观念,只字未提。宋,乃是最讲求华夷之辨的时期,而宋人极度排斥北方辽金等异民族政权是中国正统的观念,因此文化本位的华夷观开始让渡于地域本位的华夷观,而带着这种转变意味的宋明理学又是直接影响元明清汉人的思想。不管怎么说,作者将宋排除出去,在这样一本著作中是很不合适的。

  此外,开始于元的土司制度,经过明朝的深化,已经将生活在“中国”范围之内的异民族纳入到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土司制度相较于汉唐的羁縻制度,无疑具有更深的中央政权治理的意味,随着土司制度的深化与改土归流,明人或许已经不将西南的少数民族视为化外之地了,而是中央统一王朝直接管理的一部分。因此其华夷观自然取消了文化本位的观念,而将有明确聚居群落的辽东满人,北部蒙古人视为夷——国内华夷杂处的消失,促进了地域本位的华夷观。

  又,作者在梳理“维吾尔”这一统一民族名称时指出,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他们并没有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共同的民族集团(页190),此处与王明柯先生关于羌族的自我认知的叙述相似,王明柯先生指出,“学者们创造了羌族”(《蛮子、汉人与羌族》(三民书局,2016)页99),都是在近代民族主义的潮流下,在政权或者学者的影响下,才完成了自身对于本民族的身份认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