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努力不如用对力》的读后感大全
《很努力不如用对力》是一本由米格格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很努力不如用对力》读后感(一):你所认为的努力
“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假装自己很努力”大学时候每天忙忙碌碌,忙活了四年也不知道最后忙活了什么,只混了个毕业证,其余各种技能都没有学习,专业知识也忘记的差不多。每天都感觉很累很茫然,迷迷糊糊找到工作。每天好像很努力工作,然而工作也没有什么效率。 偶然发现这本书《很努力不如用对力》我才发现自己或者是身边的朋友晒自己很努力的工作状态却没有成效是因为什么。这本书不能说特别有用可以马上帮助你解决困境,让你立刻掌握成功方法。作者只是用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来给我们提供一些建议亦或是参考方法。 这本书不能当实用性的书来读,可以当无聊时候的消遣,可能会给你生命中点亮一盏灯。从这本书中我学到的方法,恰巧帮我解决了我目前工作所面临的事情。 首先要明确目标,找到努力的方向。并不是你所认为的努力只是让自己忙碌起来,我们要杜绝假大空作为努力目标的现象。要正确的认识自我,及时的回顾反思自我设立合理的目标,哪怕是个小目标也要联系实际与自身的需要。 其次,找对方法,少走弯路。书中有详细的介绍努力的方法。作者自己的经历和有效方法穿插相结合。切实有效的方法才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完成目标,才不会因为时间太长让人疲惫。有方法才会让我们更努力,更有方向的去前行。 最后,“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你目前觉得自己十分努力,然而缺达不到效果,你所认为的努力只是浮于表面。可能是你能力不足,精力不够。需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需要你学习了解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专业技能。而不是只停留在你所认为的努力中。
《很努力不如用对力》读后感(二):放在知乎里面应该可以很牛
虽然已经阅读了一些书籍,但是仍然忍不住因为标题而看到这本书,其实质内容也很不错,只是仍然还是缺少了点什么。同样的内容,大可以在知乎上找到。
我相信有很多朋友都有过我这样的经历,无论是是做什么行业的,更或者是从事 互联网行业的朋友,总是会去一些论坛网站学习,看一些帖子和书籍。可不知道为什么,看了那么多帖子依然无效?依然无法成为自己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原因很简单,谁会把真正立竿见影的干货搬到网上供大家参考呢?有的,的确有,但也是人家已经玩过,时效性很差的干货。所以当你玩的时候,一样就不行了。
以前有在电商论坛看到所谓的大神们如何操作直通车,爆单。但是到了一家TOP的电商公司之后才发现每天必须要做的就是刷D。
太多术以道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就算是道,你直接去依然无法达到效果。系统性的学习,系统性的操作,非常非常关键。
绝大多数朋友,可能跟我一样,看了几篇帖子就觉得,哦,我已经掌握了精髓,赶紧操练。永远是在这个怪圈里面打转转,缴费智商费!
多去问为什么,为什么这样操作才是对的,那样就不对,有什么前因后果,有什么系统性的关联。为什么文章里面提到的一个人物,在毕业后几年还是那么平平,不是因为不努力,不是因为不上心,而是不专业,不专业,不专业,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没有那么多七七八八的东西,就是不专业。OK?
我们太习惯使用一件物品之前不看说明书了,因为越来越多的东西都趋于傻瓜式的操作,可是想过没有,这是我们要掏钱给市场,如果我们要从市场赚到钱,难道用傻瓜式的付出就行了吗?当然是不可能的!要高端,精细,有价值!
所以,请专业起来吧!
《很努力不如用对力》读后感(三):努力要和效率对等
当我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很想看看里面的内容,因为它的名字吸引了我“很努力,不如用对力”,这句话看似很平淡,但其实里面包含了很多道理。说起努力这个词,我想大部分的人都可以夸夸其谈几个小时。因为我相信,不管是上学的孩子还是上班族,大家都在努力的生活,努力的过好每一天,但是结果却总是差强人意,这其中的道理其实就和这本书写的一样:努力并不代表用对力!
记得上学那会儿,为了有一个好成绩,为了应对各种考试,每天都会做大量的习题,认真听每一堂课,希望把所有的知识点都灌进自己的脑袋。到了高三,面对高考这么重大的考试,经常熬到12点甚至更晚。可是每次成绩出来的时候,都让自己难过不已,总是在想,为什么自己已经很努力了,成绩却并没有那么理想。回头看看其他的同学,排在前面的好同学貌似并没有很努力,每天有说有笑,又玩又闹,晚上也可以回去早早就睡,甚至他们的作业有些时候都可以不写,可成绩却依然那么让人羡慕。
再后来上班以后,面对各种各样的职场同事,有的人可以用一年的时间上升到让人羡慕的地位,而自己拼死拼活,每天加班加点的工作卖命,工资却依然没有起色。有的人到点就可以下班,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领导安排的所有任务,而自己总是通宵达旦的让自己累到筋疲力尽,分分钟想辞职撂挑子走人。
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看似不公平的事情,一开始自己也想不明白其中原委,后来才知道,其实努力并不是说自己用尽全身蛮力去拼搏,而是要恰到好处的用对力。就像书皮上写的“真正的努力不是拼命的跑,而是聪明的跑”。很多时候,看似拼命的努力,往往并不会得到对等的回报,而那些非常聪明的使力,才可以事半功倍。
作者在书里就提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读一本书,是否得到了自己的观点;去健身是否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比如你自己的目标是具体的、客观的,还是非常宏观笼统的,是否实际可行。他甚至会告诉你,坚持并不一定会有结果,也不要总看别人的心灵鸡汤,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因为你所做的一切的努力,结果都不会陪你演戏。
《很努力不如用对力》读后感(四):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回报
努力是什么?是上课时一字不漏地记笔记;是下课后拼命地刷题;是上班后加班加点地完成既定工作;是在大家都休息的时候通宵达旦的改方案……或许是这样吧。但是这些努力都换来了什么呢?懂了老师的解题思路?考试取得了第一名?赢得了领导的好评?走上了升职加薪的道路?大概只有极少数的人会换来这样的结果吧。大多数的人会像作者在书中说到的: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还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看着笔记却依然找不到解题思路;考试的题是自己没有做过的类型;拼命的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却依旧只是勉勉强强的完成工作,有的同事却能每天按时下班的情况下,走上升职加薪的道路……或许真的不是不努力,而是没有正确的用对力。这种情况下,所有的努力只不过是白费力气。
其实,我们都是被“努力就会有回报”这句话给欺骗了,这句话也有前提的,前提就是你的努力是有效的努力,而不是一直在做无用功。就像一个人要去城南,但是他却一直在往城北跑,什么时候才能到达。我们要相信的应该是“上天不会亏待真正懂得努力的人,但也绝对不会同情假勤奋的人。”而上面的那些没有取得既定效果的努力,无疑都是“假勤奋”而已。
作者不愧是疗愈系作家,文字中能透露出一股温暖,文中不乏她自己或身边朋友的各种小故事,也有她给出的小建议、小方法。会让人觉得,事情就是身边发生的事情,方法也是生活中可以运用到的方法,不过能用到什么样的程度,还是得看个人的理解了。毕竟生活的本身又是不同的。比如,考研和工作是怎么选择的?怎样去读一本书的?职业规划和自己未来的目标是具体客观的还是传说中的假大空?心灵鸡汤是不是需要常常饮用?一切都会有评量的标准和执行的步骤。找到自己的那个正确的方向,然后去努力,才是正确的。
我曾经也想要做一个自由职业者,但是自认为败给了自己并没有那“两把刷子”。也曾很文艺的想要有一间自己的咖啡店,但是败给了高昂的前期投资。想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斜杠青年”,但是很不幸,没有一个很强悍的主业,也没有能结合开发的副业。但是,我自认为是作者说的那种有单身能力的人。有自己的小屋,自己的工作,可以交心三两好友,可以有外出旅行的时间和能力。这样看来,我曾经的努力还不是一无是处。
现在就开始继续在用对力的方向上继续努力吧,制定好可执行的计划和规划,做到更好的自己。
《很努力不如用对力》读后感(五):努力长什么样?
“好好努力,搞出个名堂来!”、“小伙子不错,继续努力!”、“再努力一把,下次会成功的。”这些句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不管是期许,是鼓励,还是安慰,都会让我们努力,可我们明明已经用全力了,我们应该往哪里努力,怎么努力,却没人能告诉我们。这本《很努力,不如用对力》很全面的告诉我们“努力”是什么样的。 作者介绍: 米格格,疗愈系作家、心理咨询师,写温暖的文字,做温柔而不失力量的陪伴者,不求轰轰烈烈的人生,一直在安静中笃定前行。曾出版《不完美也可以很美好》《谁不是一边流泪一边坚强》等书。 作者从认识自我,找对努力方向、努力的正确方法、努力之外的能力三大部分八个章节展开。运用贴近生活的种种实例引出观点,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反思,学习。 认识自我,找对努力方向 努力的方向不对,很大部分的原因在于迷失自我。在最初的三个章节中作者先揭露了职场假象――假努力,然后拆穿了大家“假,大,空”的目标,最后就是自我反思,重新认识自我。一个个熟悉的场景通过作者讲述的故事在我们脑海里上演,不一样的是故事里的主角曾经是我们自己。当我们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的时候,才意识到我们的努力是假的,目标是空的,对自己是无知的。回顾,反思,认识自我,从新定制目标,找准努力的方向这样就可以努力了?是,也不全是。 努力的正确方法 努力的方向对了,可你知道怎么努力吗?在四、五、六章节中作者告诉我们“事半功倍”是什么样的。让我们知道怎样用最小的力收获更多。会让我们知道原来努力也这么讲究,有方法才能更努力。在这里作者更是运用实际例子给我们做了努力的正确示范,这让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枯燥乏味的理论办法。 努力之外的能力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发展飞快的今天一点也不过时。如果只在目前的工作中努力那我们的进步空间是有限的,只有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提升自己加上正确的努力方法,才能让我们在职场中平步青云。最后两个章节中作者就对于如何更好的自我提升给了建议。让我们在以后的职场路上斗志满满。 《很努力,不如用对力》这本书可以让人不自觉的边读边思考,甚至是深思。思考我们的努力是否是假努力,思考我们的目标是否是“假大空”,思考我们真否了解自己擅长的和欠缺的。这本书需要我们多读几遍,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自查,调整。在这个忙碌的时代不要匆忙前进,慢下来,理一理思路,好好思考,规划好人生,再出发,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今天你努力了吗?今天你努力对了吗?
《很努力不如用对力》读后感(六):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我大学的时候,确实是一个努力的人。
每天早起,去图书馆读书。每天晚上,我也会坚持在自修教室上晚自习。然而,我的成果却并不很突出。
直到最近读到了这本书——《很努力不如用对力》,我才明白当时出了什么问题。
书的第一部分就是“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假装自己很努力”。
也许真的有这样的社会现象。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晒自己努力工作的状态,可是业绩却不怎么样。
两年前,换了一份新的工作。在入职培训时,一位总监跟我们讲了他的故事。
他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一开始的工作非常好,是一个厂的厂长。可是,后来这个厂倒闭了,他也随之面临失业。毕竟曾经是厂长,对工资的要求比较高,所以他不能像出入职场的年轻人随随便便找个工作了事。
最后,他选择做销售。销售什么好呢?销售化妆品的话,不一定人人都需要,比如小孩和男人用化妆品的概率几乎为0。所以,他首先要选择一个好的产品,这个产品必须是人人都需要的。
后来,确定好要卖的产品之后,他就要开始行动了。可是,刚开始没有客户。当时,他的工作地点在市中心。他的主管指着楼下大街上的人,问他:你看到了什么?一群人。不错!这些人就是你的客户。
后来,他成功了,想必是靠他的努力。所以,他最后临别赠言:努力到无能为力。
反观一下我自己,确实没有努力到这个程度。
《很努力不如用对力》的作者自己也是一个很努力的人,所以她可以轻而易举地用自己的经历说服读者。
很多人以为,自由职业者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工作。比如睡到自然醒,比如可以随心所欲地去环游世界……其实,我在很久以前的梦想就是做一个自由职业者。
直到现在,我觉得我有条件做一个自由职业者的时候,我却没有坚持当初的梦想。因为,我知道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压力。
比如,现在我在工作,肯定会有工作压力。但是,如果我真的成为自由职业者的话,说不定还会有生存压力。
所以,我还在努力工作,希望早日实现财务自由。
说到努力的方法,也是人人都懂的。只不过,很少有人会去实践。他们往往在山的另一边看看,不过来,不肯迈过哪怕一步。
首先当然是确定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能够实现的比较具体的那种,不能是那种假大空的目标。正如《很努力不如用对力》的第二部分“有些梦想实现不了,是因为没有目标”。
至于一些尚未确定目标的小伙伴,可能还需要先做其他的事情。
先做什么事情呢?
我的建议是读书和赚钱。其实,这条建议并不是我的原创,也是我自己通过读书发现的。
要么努力读书,要么努力赚钱。甚至把赚到的钱再投资到读书上,也是可以的。
《很努力不如用对力》读后感(七):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当今社会,生活工作节奏日益加快,似乎获得成功成为每个人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而大多数人即便看似非常努力,其一生都将在平凡中度过,因此如何成功,便成为几乎所有人必须要思考的问题。米格格所著的《很努力不如用对力》就很好的解答了努力和成功之间的关系。米格格作为治愈系作家,身兼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她更多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一个人成功的影响因素。不同于市面上流行的“成功学”书籍侧重从方法论的论述方法,米格格更多从作为个体内心的心理能量和天赋品格、性格等方面入手,帮助广大读者更好的认识自身所具有的的优势和特长,并以此作为选择职业发展和成功之路的基石。换而言之,《很努力不如用对力》讲的是选择,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其实如果我们将视野进一步打开,就会发现,人生短短几十载,与其苦苦追求被世人所认可的成功,不如回归内心,在缓缓流逝的生活和事件中,追求内心的方向,作者更加追求内心的充盈和感受。在本书中,作者首先提出一个观点,“不同人对于成功的定义是不同的”,有的是追求事业的成功,认为这是成功的标志;而有的人则追求更加自由的生活方式,这同样是成功的一种。在当前社会中,成功的定义应该是多元化的,而非一元化的。在明确了自己内心的成功定义之后,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这种选择必定是符合自己内心的期许,而非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在这一基本观点的支撑下,本书内容被划分为八个方面,在不同的部分收录了作者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现象所展开的论述,比如一些人的努力并不是真正的努力,只不过是看起来很努力;大多数人存在的时间管理误区,对于时间的利用并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对一些人的学习方法和思路,提出了自己的质疑等。这些现象都是广泛存在于一般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由于习以为常,所以司空见惯,最终演化为自己行为习惯的一种。米在这一基本观点的支撑下,本书内容被划分为八个方面,在不同的部分收录了作者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现象所展开的论述,比如一些人的努力并不是真正的努力,只不过是看起来很努力;大多数人存在的时间管理误区,对于时间的利用并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对一些人的学习方法和思路,提出了自己的质疑等。这些现象都是广泛存在于一般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由于习以为常,所以司空见惯,最终演化为自己行为习惯的一种。米格格对于这些现象,展开了深入的分析,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不能简单的用是否成功来决定,也不能用付出了多少努力来衡量,如果方向错了,那么付出再多,无疑于缘木求鱼。《很努力不如用对力》给所有奋斗在追梦路上的人以清晰的指引,其提出的很多观点,比如明确努力目标、善于挖掘自身的优势、制定更加合理的战略规划、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塑造高效的学习能力等观点,都对广大读者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同时,不仅仅是抛出观点,米格格在本书中也收录了非常多的真是案例,通过阐述和分析案例,让其所秉持的观点呼之欲出,极具说服力和生动性,因此也让本书有了较好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很努力不如用对力》读后感(八):不要把努力做成仅仅是感动了自己的样子
几年前冬天一个早晨我在府南河边跑步,遇到一位在水池边用毛笔沾水写字的很慈祥的老者,因我也酷爱书法,就主动打了个招呼,从此他就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有一次聊到书籍的问题,我说最近在看励志方面的,老师很平静地说你们年轻人现在本来已经很累了,不要再给自己精神上增添那么大的压力了。
确实,以前看了很多励志书籍,给我最多的感受是心累。大部分在讲我们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很成功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不过我就是一个俗人,没有很远大的理想,因为自身的实际情况承受不了那么重所谓的成功。这就造成了老师说的压力。
这几天看到了米格格所著的《很努力 不如用对力》,最开始心理是抗拒去读的,或许是喜欢作者的名字吧,最终还是静下心来把这本书看完了。
这类型的书籍大道理也是有讲的,当然这些都是作者的观点,我们看书不一定全篇接受,哪些观点适合自己,默默去吸收并付诸实践就好了。
以下我把喜欢书中阐述的一些方式方法简单描述一下
1.计划
明天的工作是什么,什么时间段做什么工作,需要怎么去做,做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怎样的突发情况等等。今天睡觉之前把以上问题在大脑中过一遍,并把解决方法大概地用工具记录下来,那么明天的工作自然就不会手忙脚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不管是工作,生活还是对孩子的教育都会得心应手。
2.怎样正确地制定目标。
前段时间一个闺蜜给我说她想买房,当时听了她这个想法感觉她挺厉害的,也挺有理想的。这几天看了《很努力 不如用对力》后找她聊了聊,你打算在哪里买房,买多大的,现在的单价是多少,你首付付多少或者是全款,打算什么时候买等等问题一问下来,闺蜜蒙了,说就只是有买房的想法,关于以上的问题从来没有想过。这不就是社会中很普遍的现象吗,目标定得太虚了,没有实质性的实施计划,这样的目标不定也罢。
3.利用碎片时间
日常生活中听得比较多的就是没时间,唉,工作太忙了没时间学习,没时间陪孩子,没时间跑步等等。是啊,大家都忙,可真的就一点时间也挤不出来吗?上班得坐公交,坐地铁吧,我们不是也经常看见在车上拿着书看的人吗,也有抱着孩子给孩子读绘本的吗。所以不是没时间,是不会利用时间。
4.关于自由职业
自由职业,让不明就里的上班族很是羡慕,这种情况可以用钱钟书《围城》里的一句话来形容“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自由职业的神秘感让很多人想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想做自由职业者的朋友们一些参考。首先你得有一技之长,在把自己推销出去并且有收入之前你得考虑吃饭、租房、水电费、社保等费用,这些都得保证自己有存款,并且能支撑到有进账。自由职业者得超强自律,因为你不用打卡,没有确定的上下班时间,没有人监督你,一切都靠自律,在与客户约定时间内自己规划自己的工作。
以上说了这么多,总之努力要体现在实质结果上,不要用假装的努力来感动自己。
《很努力不如用对力》读后感(九):用对方法你才更容易接近成功,反之都是瞎努力
点击上方【关注】,一起成长!
01
“为什么我总是那么穷,明明很努力地工作,依旧只够生活?”“为什么在同样的工作时间里,她比我效率高那么多,我明明也很努力了,有时还加班了,却还是比不过新同事?”小林在向我抱怨。
于是,我劝她,并不是你自以为的努力就能换来想要的成绩,因为你努力的同时,别人也一样在拼命,你的努力可能只是瞎忙,没有具体的目标以及切实可行的方案,她似懂非懂地点了头。
其实,我也是看了一本启发我们如何有效努力的书籍,身为疗愈系作家兼心理咨询师的米格格,她的作品《很努力不如用对力》,告诉我们要有目标的努力才能发挥作用。
为什么拼尽全力,却还是过不上想要的生活? 这是很多人的困扰,实际上道理很简单,相信你一定听过“水滴石穿”,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只要坚持的时间够久就一定能成功,可是你是否想过“滴水穿石”的条件呢。
试着想一下,如果水滴与石头距离很远,如果水滴和石头的位置不直接相对,石头在水滴旁边,导致水并没有滴在石头上面,那么滴水穿石就不会成立,这和我们努力却没过上理想生活是一个道理。
很多事情,并不是你坚持了,就一定有结果,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坚持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但不是有了坚持就一定能成功,你要有目标的坚持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02
我们可以对比下平庸者和成功者的区别在哪里?
平庸者的奋斗轨迹:很努力——非常努力——异常努力——努力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天动地——过着平庸的生活。
成功者的奋斗轨迹:很努力——明确目标——有效学习——强化自己的优势——用正确的思维思考——过着理想的生活。
不难看出,这两者最初的做法都是“很努力”,可渐渐地发生不一样的变化,成功者会找准目标进行有效学习,并不断强化自己的优势,还会用正确的思维去思考;然而,平庸者至始至终都只是凭借着不同程度的“努力”一味地坚持着,殊不知没有目标的努力是没结果的,只会换来一场徒劳。
做任何事都应当有一个目标,他就想一盏指路的明灯,让你在前行的路上避开不必要的纠结和犹豫,让你能更专心地去坚持做好一件事。
我最佩服的一位KOL,她叫房琪,曾是《我是演说家》第三季选手,也是如今的旅行视频自媒体网络红人,如果你有关注她,你会发现她抖音粉丝已经达到660W,她说过她所有的视频都是自己剪辑和写文案。
有一个视频特别触动我,她说每个人都想成功,都羡慕她现在的生活,觉得她一直在旅行的路上,却不知道为了拍摄那些视频她都经历了怎样的苦。
房琪喜欢旅行也想靠着旅游自媒体赚钱,在辞职后的那几个月里,她找来好的旅游视频作品研究个透彻,并做好笔记努力尝试拍摄,最初上传的视频,也只引来部分粉丝,离目标还很远,可是她没想过放弃,她一直坚持输出好作品,因为她的努力,她的坚持终于换来现在的成绩。
她总结“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死在了明天的晚上”,在只有摄像小哥的陪同下,她独立完成了导演、剪辑、文案、配音和后期等工作,这就是她的生活,可是她都坚持下来了。
如今的她,去过很多城市很多国家,看到了我们很多人不曾看过的世界,不熟悉她的人只会觉得,这个女生很厉害的样子,应该有团队在包装,可是光鲜的背后却是她一人掌控全局。
03
做事有讲究“排序”,如果你能掌握好事情的先后顺序,那么你的生活和工作就会更轻松。
小周是个努力上进的员工,他经常能准时下班,但工作却完成得很出色,我们一点都不意外,因为从他工作的种种迹象看出,他是个做事有条理的人。
他从进公司那一刻,就已经做到把当天的工作安排规划好,具体到每个时间点该做什么,什么时候该休息,在上司要求大家交每周总结时,小周是最快一个上交的同事,其他人都手忙脚乱在整理当周工作,而小周却是坚持每天整理工作结果,自然在需要时很快派上用场。
从小周工作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出懂得做事的分寸,掌握一定技巧,工作就会变得更高效,不同的人做事方法不同,结果自然有所差异。
上学时候,语文课上学习的“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按照正常思维去赛马,齐威王必定运筹帷幄,可是田忌居然以二比一胜出了,他运用了排序方法,第一场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二场用上等马对中等马,第三场中等马对下等马,结果自然让对方输。
由此可见,无论生活还是工作,懂得排序方法,就会给我们增加成功的筹码,我们的时间每天只有24小时,但我们可以用最快、最好的办法安排进程,这样才能实现高效率的工作、高质量的生活。
忙不可怕,怕的是忙了半天却碌碌无为。
很多时候,你没成为想要成为的自己,不是因为你没有努力,而是因为你的努力并不高效。
让我们很努力地同时,也能用对力,从此收获美满的人生吧。
END
今日话题:你所谓的努力,有明确目标了吗?是不是在瞎努力呢?
作者简介:琉琉聊情感,热爱生活,坚持健身,励志看完1000本书的写作爱好者。
欢迎持续关注,转发留言,一起成长,向上!
《很努力不如用对力》读后感(十):方向不对,一切白费
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候,明明自己很努力的在做一件事,可是最终结果总是差强人意;明明和自己一起毕业的同学,现在人家都已经是中高层领导的人物我,可自己还是一个在底层奋斗的小职员;自己明明没有偷懒,也很努力的在学习和工作,为什么收效甚微呢,在《很努力,不如用对力》这本书里,作者给出了答案:其实主要是因为努力的方向不对,瞎努力,低头蛮干,效果当然不好了。
我记得去年夏天为了减肥我自学瑜珈,看网上的视频跟着练习,可是练了有两个月,不但没有瘦,反而胖了好几斤,当我看到《很努力,不如用对力》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这就是 “假装努力”,我只是感动了自己,其实我每次在练习的时候都偷了懒,一个动作要坚持10S,一般我坚持三秒就不做了,有时候觉得做了2个动作就可以了,好像今天的任务就算完成了,作出了多大的努力,转而又继续刷手机去了。
今天我分享的《很努力,不如用对力》这本书,作者用大量的案例解说了为什么你努力了很久依然碌碌无为,为什么同样起点的人最终比你厉害,其实真正的努力,不是拼命地跑,而是聪明的跑。
本书的作者是米格格,辽愈系作家、心理咨询师,曾出版《不完美也可以很美好》《谁不是一边流泪一边坚强》等书。
1、 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在太多的年轻人处于迷茫地带,你问他你想做什么,大多数都回答不出来,没有目标,自然就没有前进的动力。
目标就像是海中央竖起的灯塔,在你迷茫无措的时候,可以给你指引方向。有了目标,才有了方向,在有限的时间里,把精力放在自己的目标上,并为之奋斗,才不枉这一生。
建立目标并不是设计一个简单的理想那样,而是要具体且容易执行。
1)目标要具体
每年年初写新年愿望的时候,朋友圈了总是被变瘦、变美、暴富这样的愿景所刷屏,这是大家以中的目标,可是这个目标太假大空了,多少斤算瘦,什么样是变美,暴富又是拥有多少钱呢?这些都没有具体,而且这个量也是因人而异的,所以在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具体。
确定目标很容易,坚持却很难。可以按照SMAT原则去设定目标,即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有相关性的、有实现的。给自己目标一个期限,比如今年要变瘦,那瘦几斤呢?把每个月需要减掉的斤数列出来,细分到每一周每一天,并坚持去执行,终会看到想要的结果。
正如那句英国谚语讲的:目标写在石头上,计划写在沙滩上。计划可以变,但是目标始终如一。
2)即时反馈
有了目标就要有即时反馈,想一想,为什么有些事情你没坚持下去?是因为结果没有反馈。我们定了一个目标,并坚持去做,可以做了一个月两个月,好像没什么效果,就会消磨掉继续坚持的动力。
米哈赖在TED演讲《心流,幸福的秘诀》中指出,当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件事情中,仿佛感觉不到其他东西的存在,其实是进入了“心流”状态。我们在玩游戏时,很容易进入到“心流”状态,是因为有了即时反馈。
上班之后每天中午的休息时间有一个半小时,我闲来无事拿着同事的弹力带做点简单的拉伸动作,主要是想缓解坐在办公桌前的疲劳。二十多天之后某一天我照镜子,突然发现我的双肩立挺了,带孩子产生的微驼背好像也没有了,视觉上肩膀也瘦了一点,这更给了我坚持拉伸的动力。
表象上的努力,只是感动了自己,可是结果不会陪你演戏。只有在良好的心流状态下,才能全神贯注的去做这件事,如果在做一件事的同时分心好几个地方,那结果可想而知,其实是一直处于焦虑之中。
2、 找到自己的长处,并扬长避短
我以前有个同学,学习不是很好,但是偏科,英语成绩特别好,虽然整体成绩不怎么样,但是单科成绩总拿年级第一。如果他一直跟其他的成绩死磕,那么也许他最后只能考一个普通的大专,做个普通的职员。但是他懂得扬长避短,上补习班只是为了让其他科目跟上来,主攻英语,让自己的英语成绩突飞猛进,最终他考上了外国语大学,现在在一家单位做翻译,有人付钱让你做喜欢的,人生美的简直不要不要的。
有时候我们总是很贪心,觉得英语对以后有帮助,就学英语;听别人说运营岗位不错,又去报班学运营;看朋友圈说写作自由职业很吃香,又想去学写作,到头来,报了无数班,却什么也学不成,白白活成了一只小松鼠,得了“囤积症”。
识别自己的主导才干,然后有针对性地去获得相应的技能,并将其转化为优势。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3、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正确的思考方式
现在互联网社会对我们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我们猎取知识的途径多了很多。想要学东西很容易就可以在网上找到想要的资料,但也是因为猎取信息资源太容易,太多了,让我们失去了思考的时间与能力。
我回老家看到小侄子做作业,不会的直接在网上找答案抄写,根本不去思考到底怎样做,抄完的老师也看不到错在哪里,自然也不会重点去讲,平时做题很厉害,一到考试就原型毕露,什么都不会了。
独立思考的能力,决定你可以走多远。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一个人一定要学习,看书,形成自己的三观,不然你的三观就来自于你周围的人。这也说明了,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你的三观只是复制于其他人。
米格格在《很努力,不如用对力》这本书中还给我很多的启发,有了这些法则,可以让你在做事的时候少走弯路,快人一步,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