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全球化逆潮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全球化逆潮读后感100字

2021-02-22 00:30: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全球化逆潮读后感100字

  《全球化逆潮》是一本由[美]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464图书,本书定价:79.00,页数:201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全球化逆潮》精选点评:

  ●这个翻译真是无法言表,太想英语式中文了,看起来太难受。

  ●定价79.00的书,多抓鱼收书价为8.7,这是对它最客观的评价…

  ●特朗普的当选、黄马甲走上巴黎街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错误的全球化方向要负很大责任。本书新的章节则将矛头指向了这些新现象,斯蒂格利茨教授一如既往地以犀利的笔触指出当下的问题,并且指出了全球化的正确方向。

  ●第二部分里面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批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但是从逻辑上看来并不够严谨,而且很多批判是基于经济学上的,经济学本身就存在很多的争议,各家流派互相批判是正常不过的,所以感觉作者很多地方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学主张而写的,也就是私货很多。第一部分的一些预测是对的。另外翻译不够好。

  ●全球化是个再分配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有了机遇)得利,跨国公司得利,而发达国家普通工人则无法受益,整体来说是提升了效率发展了经济,然而还是带来很多问题(公平的问题),根源在于政策制定者代表的是少数人的利益…

  ●这大概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黑得最惨的一次,再一看作者是它的对家世界银行的,感觉忽然明白了什么……

  ●书本身的内容值得4星,提供了很多impressive view,降一星给糟糕的翻译。这本书可以只看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是原版重印,重复太多。

  ●1)“特朗普利用了(中下层民众的)这种不满,指责美国签署了“有史以来最糟糕的贸易协定”,使美国锈带工人受困于全球化。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论断。”; 2)“特朗普声称在谈判这些协定时美国贸易代表被欺骗了,这是完全错误的。美国代表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大部分东西。任何人如果像我一样多年来长期观察贸易谈判,都会认为特朗普的指控是可笑的。问题在于贸易谈判代表们想要什么:从全体美国人的角度看,他们想要的东西是错误的,他们要求的基本上是美国公司想要的。美国公司不考虑环境和劳动保护问题,希望获得廉价劳动力(和确保境外投资安全)。这些公司喜欢这样的事实:威胁把公司迁到国外削弱了美国劳动者的议价能力。” —被贵人坑了怎么办?怪移民怪大清hhh

  ●20191203 看过了。 还行,只看了第一部分,这是作者新加的内容,针对性比较强,观点也比较有特点,不错;第二部分是十多年前的书,时效性不是很强,没看。 具体见印象笔记的图片。 另:卖的有点贵。

  《全球化逆潮》读后感(一):犀利的剖析全球化逆潮

  对于斯蒂格利茨的关注,是从他与别人合著的《东亚奇迹的反思》开始的;

  与很多国内所谓经济学家的文章相比,其逻辑性、前瞻性和深刻性,实在要高出不少层次;

  在读斯蒂格利茨书的时候,你可以感觉到迎面扑来的新风,因为他的表达和反思,有悖于国内传统的主流观点,可能在国内习以为常的东西,其背后深藏着深刻的原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打破常规。

  斯蒂格利茨,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曾在世行工作过,但是却不是人们所说的主流经济学的代表,因为在其书和言论中,有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双重标准的鞭笞,对于华尔街、美国财政部和IMF等组织的痛斥,因此遭到主流的排斥也就很好理解了。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犹太血统。

  在此书中,他对于东亚危机的剖析,和对俄罗斯问题的披露,很有价值。对于trickle-down economy的反思,也是有助于理解“国人辛勤劳动,为什么不富有”;也涉及私有化和市场化的秩序和步骤,告诉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在游戏规则没有设立前的私有化和市场化,是造就腐败的温床。

  和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Krugman相比,斯蒂格利茨的书显得更有味道。在Krugman言语中可以读出他的傲慢与偏见。

  《全球化逆潮》读后感(二):读《全球化逆潮》 2020-18

  

1

看到有些书友提出这本书不好读,且大都归咎于翻译,于我并没有这个困扰。这也许是因为我是使用微信读书的AI语音听完此书的缘故。我觉得AI的语调和书的内容相得益彰。

2

这不是一本新书,老版的内容并没有川建国先生的事迹,再版时加入川建国先生时期种种,无非是为老版理论内容附上更新的现实例证。

看到一些书友提到这本书老版部分的内容不新鲜了,于是略过云云,于我也并没有这个困扰。因为这本书的领域我本是门外汉,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内容的新鲜和老旧之分,我看的时候都觉得新鲜。如果书中内容和我自己亲身的感受和想法能有所印证,我也挺欣喜的。

3

读这本书的时候最大的感受,就是佩服我们的先贤引领我们走了正确的路。

作者在书中每肯定一次我们的道路,我就感觉更温暖几分。而且我发现不少十几年前学校中我嗤之以鼻的思品政论课的内容,其实都很敏锐和有前瞻性。这也让我非常敬佩。

出国后就会更爱国。因为有机会看到世间种种,对比归纳,亲身体会之余就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也会更肯定自己是谁。我们没有办法成为别人,我们只能是自己。当我渐渐知道自己是谁以后,知道先贤的果决和明智,让我感觉幸运。

小时候读郁达夫,听他在书中呐喊:祖国啊,你快强大起来吧!直到这句话现在在我自己的心里响起的时候我才明白它的含义。

4

在我这个门外汉看来,全球化是不可抵挡的趋势,因为它让资本、资源和人都更有效率。大江东去,历史总会回到它的轨道上来的。

从小的教育也让我明白,光指望规律自己发生作用是不可取的,因为人有主观能动性。要积极发挥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不要妄自菲薄。

结合这两点,也许我们应该做的,是在不可逆的全球化中发挥人的作用,对其中弱势的群体进行帮助,尽量克服那些引起全球化逆潮的负面因素。不要因噎废食,更不可人云亦云。

5

吐槽一下,作者之前长期为世界银行工作,书中有大量的内容站在世界银行的立场批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我不觉得立场有错,我只是觉得不断重复的喷,让读者感觉挺乏味。

6

总体而言,这是愉快的阅读体验,虽然我是门外汉,但看了一场热闹,心里也挺高兴的。更何况开拓了眼界。

  《全球化逆潮》读后感(三):知易行难

  是因为翻译吗还是因为斯蒂格利茨的思维跳跃,想表达一下,这书实在是不好读…

  在原有《全球化极其不满》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一章,阐释了为什么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开始敌视全球化。尤其讽刺的是美国明明是全球化规定的制定者,现在又觉得自己是全球化的受害者了。以及为什么特朗普的新保护主义不会帮助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更糟。

  简而言之,全球化的推崇者们将全球化描述得过于理想与完美,不符合真实的现实情况,各国也没有充分重视如何去消解全球化带来的不利之处,忽视溢出效应。

  技术进步本身趋使制造业可提供的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提高。全球化加剧了这一局面。政府没有通过必要的财政及货币政策应对这一点。以及那些没有赶上发展制造业这一波起来的国家,只能寻找下一个增加点了。

  美国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考虑的只是满足大型企业和华尔街的利益,而不是普通人民。最后变成为财富top1%的企业和个人服务。

  特朗普单看双边贸易均衡不明智。

  新保护主义(为什么特朗普和其他保护主义的方案会失败)

  无法回拨时钟,因为制造业的全球就业在下降,这是我们在提高生产率方面取得成就的标志,其下降速度比增长的速度快。

  全球权力的分散。全球经济已经“失衡”了200年:亚洲和非洲的经济经历了两个世纪的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和经济殖民主义。

  特朗普的大规模倒退 - 一种新的保护主义和快速的去全球化无效

  1. 历史因素:去全球化过程中,失业依然随着工作破坏快于工作创造而增加。

  2. 贸易逆差更糟糕:富人减税和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国内储蓄和国内投资的差额会更大

  3. 生活水平下降:保护主义将推高物价,通胀可能导致美联储提高利率,减缓经济,增强美元。

  4. 贸易冲突:几乎常常所有卷入战争的国家都有所损失。即便是贸易战威胁也会对投资产生抑制,经济活动整体水平也会由此下降。贸易战会对痛苦构建的全球供应链造成严重破坏。增加的成本及由此增加的风险将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10条指导方针

  全球化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手段。目的是提高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存在跨国界的外部性时,就需要全球规则和制裁。

  随着我们的关联越来越密切以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全球行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只有全球集体行动——共同合作才能解决问题。

  治理很重要。谁来制定规则并加以执行。善政必须以代表性、合法性、透明度和问责制等几项简单原则为基础。

  政府和民间社会都必须参与全球化制度的调节中。人们对市场和私营部门过于信任。私营部门本身造成了国家经济和全球社会面临的很多核心问题:不平等、环境退化和不稳定。但私营部门本身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大型经济体不同于小型经济体。大经济必须敏感地意识到他们所做的事情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一刀切的政策行不通,在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行同样政策和规则时,必须特别小心: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不同。

  游戏规则的变化是一把双刃剑。变化的本身是昂贵且困难的,家庭和企业,尤其是底层的家庭和企业,可能需要在全球化变革中得到援助。

  全球化的水影响不仅限于经济,而且全球化的改革需要特别注意这些方面。例如医药电影等。

  改革的经济后果必须用反映经济现实的模型进行评估。不要想当然认为市场是有竞争力的、高效的、稳定的。我们知道,竞争、信息和风险市场存在巨大的市场缺陷,实现普遍存在。

  总结一下,知易行难,摊手。

  《全球化逆潮》读后感(四):冤吗?不冤! 美国搞全球化,收割全球韭菜,顺便把自家韭菜也割了。

  前一半写反对全球化的各种力量,包括美国国内的和国际上的,包括特朗普利用美国下层对全球化的不满情绪上台,但政策上仍然为极少数金融寡头服务。特朗普对国际贸易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所谓全球化中,美国“被占便宜”是不可能的,因为全球化规则是美西方主导下,为服务美西方跨国企业和金融寡头利益服务的。所谓将制造业带回美国,根本就是胡扯,因为制造业占据主导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已然终结,全球经济都在美国引领下转向技术导向型(智能机器取代非熟练工人)和服务业。这部分虽然有些啰嗦,但不乏新意,值得一看!

  特朗普声称在谈判国际贸易协定时,美国的谈判代表被欺骗了,这是完全错误的。美国的贸易谈判代表获得了他们想要的大部分东西。 美国贸易谈判代表想要什么?他们要求的基本上是美国公司想要的。他们不考虑环境和劳动保护问题,希望获得廉价劳动力。由于劳动力成本下降,他们的利润增加了。他们感到高兴的是,贸易协定有助于确保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权,使他们把工厂迁至这些廉价劳动力国家的。 当他们起草有关知识产权的条款时,他们并没有考虑什么是对美国的科学发展有利的,更不用说对世界发展有利了。只考虑什么可以增加美国大公司的利润,尤其是大型药品和娱乐公司。即使这样做,增加了美国消费者支付的价格,甚至会导致整体创新速度放缓。 对全球化的8个批评意见:1、虽然全球化有利,但利益比倡导者声称的要少。2、由于全球化被过分夸大,当现实与承诺的情形不同,即失业增加而不是就业岗位增多时,人们对全球化精英阶层及支持他的机构的信心会减少。3,、全球化对收入和财富具有巨大的分配效应。4、全球化的失败部分是由于全球化治理缺乏产生的。5、在治理问题上,美国的立场反映了一小部分群体的特殊利益和特定意识形态,即金融和公司里。因此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由大型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运作,并服务于他们。 6、美国所采取的立场通常反映了这些群体的利益。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反映的是不完全符合利益的意识形态信仰集合。对放松管制和自由化的热情是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7、 全球化可以并且已经对国家内部和国家间权力分配产生了巨大影响。8、 全球化给政府为抵消全球化给许多底层人产生的不利影响带来了较大负担。 应对全球化问题的三条路径:一是以里根、撒切尔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又称“华盛顿共识”或“市场原教旨主义”。二是以特朗普为代表的新保护主义。三是共享繁荣的公平全球化,分为两点,管理每个国家内部的全球化结果,以确保减少损失;不受公司和金融利益主导,以对发展中国家较公平的方式改写全球化规则。 在发达国家,企业利益的驱动下全球化推动了货物和服务的跨界流动以及资本的跨国界流动。但是在思想和人的流动方面,发达国家。主要不是推动自由流动,而是要限制自由流动。比如,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一直限制思想(此处指知识产权)的自由流动,或者至少确保那些利用发达国家产生的想法的人,要向发达国家支付费用。高收入国家从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获得的知识产权使用费非常高。过度的知识产权保护,破坏了知识创造者权利与使用者权利之间的平衡,因而是不道德、不可持续的! 特朗普运用一个零和博弈的视角来看待贸易,在这个博弈中,一个国家收益的百分比是以另一个国家的损失为代价的,然而贸易并不是一场零和博弈,发展中国家从来都不是唯一的赢家,唯一的受益者,因为他们的制成品出口,不仅创造了就业机会,而且通过工业化推动了他们的经济和社会转型,他们的增长刺激了发达国家对货物的需求,他们的廉价产品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美国和他的欧洲伙伴制定了全球化的游戏规则,他们不会制定一个他们会输的游戏规则。问题在于发达国家中有输家,而企业赢家对分享收益毫无兴趣,他们喜欢让自己的员工失去所有的议价能力。 无论特朗普承诺什么,美国制造业的工作岗位都不会回流,制造业在全球就业当中所占的比重正在下降。在提高生产率方面取得成就的标志。这意味着如果每个国家在全球就业中的份额保持不变,美国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将会减少。事实上美国的份额可能会下降,因此随着全球制造业就业人数的减少,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也将减少。在制造复杂的制成品方面,新兴市场已成为一个日益有效的竞争对手,即使是在高端的制造业岗位,也越来越不稳定,像韩国这样的国家,不仅学到了知识,他还学会了如何学习,在某些领域他们加入到创新者的行列。 对制造业的痴迷是荒谬的,回想一下一个世纪前的美国经济可能面临的挑战,那些回头看的人会担心农业就业的下降,过去有7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或为农民提供服务,一个没有农业生产的经济体是无法想象的。农业就业的下降是个好消息,生产力的提高意味着需要更少的工人来生产我们赖以生存的食物,发达国家控制的后果。制造业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现在有一个平行的过程正在进行,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过渡,政府应该促进这种转变,比如对工人再培训,而不是试图让过去的结果无果而终。

  后一半的内容把原来写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金融危机的东西原样搬出来了,批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乱开药方,完全是炒冷饭,差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