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读后感100字

2021-02-23 02:51:2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读后感100字

  《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是一本由[英]尤金·罗根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38.00,页数:74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读后感(一):中东历史至今迷局的客观叙述

  一本书让你把整个中东从古至今的大环境基本摸清楚。没有太多的分析推理,只是客观评述事实,就已经让你慢慢看到了真正的乱局密码。奥斯曼时代至今,就像中国清朝至建国初期这段历史。反封建反帝反资本主义外加一个独特的异教斗争。具体事件各有各自的不同,但是核心都是那个不能被高估也不能被看扁的人性使然。

  《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读后感(二):阿拉伯世界与阿拉伯人

  以儒家文明为内核的社会,以西方文明为内核的西方社会,以及阿拉伯世界,是当今世界上比较活跃的人类社会团体。阿拉伯世界与开放的西方社会不同,它更加神秘,也更不为外人所知;与兼容并蓄的儒家文明也不同,它更像是铁板一块。

  这本《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1516年至今》是学者根据对阿拉伯世界的研究所撰写的阿拉伯世界的通史,对于了解阿拉伯历史,理解当下的阿拉伯世界都大有裨益。

  《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读后感(三):值得一看

  历史一直都是谁讲话比较大声,谁就比较让人相信。这次,罗根让阿拉伯人讲自己的历史。

  一气呵成读完了这部作品,史料翔实,写作态度严谨,生动有趣,值得一看!把一个民族的兴衰放到时代的大背景中,并通过该民族的视角反观。生动描绘了五百年来阿拉伯人身份的演变过程和争取国家主权、实现民族复兴的曲折历程,探究了当今阿拉伯世界诸多困境的历史成因,充满权威睿智的学术洞见。帮助广大读者了解这个民族。

  《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读后感(四):在我看来,没有任何偏见,谁做了什么,没有做什么,为了什么目的。这有助于我们评估今天中东正在发生的事情。

  该地区的早期近代史和奥斯曼帝国的缓慢解体;欧洲殖民者的渗透、统治和驱逐;以及从伊拉克到摩洛哥的该地区的后殖民历史。巴勒斯坦问题与黎巴嫩内战有着深刻的联系。最中意的是一战后的部分,从民族主义和巴以冲突在阿拉伯社会中引起的动荡的冲击波开始。它非常详细,写得很好,重点放在不同的阿拉伯人民上。罗根将困扰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各种问题的根源联系在一起,以便全面了解为什么事情会变成现在的样子,以及以前是什么样子的。

  《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读后感(五):非常详细的阿拉伯国家史

  这本书是写了近代阿拉伯国家发展史,从1516年阿拉伯地区被奥斯曼帝国占领统治开始,阿拉伯人平静的生活在奥斯曼的统治下,直到两次世界大战,被英法列强分割成众多小国家, 随后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发生冲突,石油危机,爆发阿拉伯之春革命,伊斯兰主义兴起等各个因素影响,阿拉伯国家一直都是二战以后世界最动荡的地区, 这书写的非常详细,介绍了阿拉伯各个国家的形成和社会动荡革命的原因,基本采用历史时间轴的方式编写,引人入胜,值得推荐,

  《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读后感(六):畅快淋漓的阿拉伯史

  本书是近几年研究阿拉伯历史的扛鼎之作,读起来丝般顺滑,很流畅。500年的历史整整700来页,花了两周才读完,但意犹未尽。阿拉伯之春应该是触发作者写此书的动机,但我们知道阿拉伯之春带来的不是退回原点就是战乱和无尽的痛苦。从奥斯曼崛起后赛利姆一世战胜阿拉伯世界,苏莱曼大帝征服北非,阿拉伯世界就在各种势力中挣扎,阿拉伯世界的派系纷杂也是奥斯曼能施展其统治力的基础,宽松的政策和分而治之让奥斯曼的统治游刃有余,直到西方的强大和介入,先是埃及和阿尔及利亚,到一战后奥斯曼土崩瓦解,阿拉伯世界突然释放,哈希姆王朝一统阿拉伯世界的野望被英法殖民者,犹太复国者,伊本沙特的瓦哈比派倾轧,建立大阿拉伯王国的梦想随之破灭,二战后更是错综复杂,阿拉伯风雨飘摇。整本书酣畅淋漓,值得5星推荐!

  《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读后感(七):11

  随着突尼斯、伊斯坦布尔和开罗的破产,中东的改革进程兜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原点。改革运动的初衷是加强奥斯曼帝国及其属国,防止外部干涉,结果却让欧洲进一步掌控中东各国。随着时间的推移,非正式的帝国主义控制发展成直接的殖民统治,整个北非被日益强大的欧洲各帝国瓜分。

  第五章 第一波殖民主义:北非

  1881年,法国将突尼斯纳入统治范围。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1911年,意大利占据利比亚。1912年,欧洲列强同意摩洛哥(唯一一个一直独立于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北非国家)成为法国和西班牙的被保护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直接统治了整个北非。

  1830年7月5日,侯赛因帕夏投降,结束了阿尔及利亚300年的奥斯曼历史,开启了法国对阿尔及利亚132年的统治。

  《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读后感(八):研读历史发现知识

  这本阿拉伯近代史涵盖了阿拉伯整个地区的数百年历史,细节丰富观点基本合理。读这本书最大的一点思考是与中国的历史做对比,对比他们的历史和中国的历史,以及现在和未来。阿拉伯曾经是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曾经在科技、军事上领先于对手欧洲,而且相对于中国在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欧洲人,也更容易获取欧洲的先进科技和制度。但目前看来作为一个整体既没有达到美国、中国的程度也没有欧洲的程度,依靠石油才勉强如此。因此对比他们的历史更多的是吸取教训。我想这里有几点:1、统一,阿拉伯始终没有再进行统一,因此资源无法集中,大的发展无法实现,且阿拉伯各国家和领导人之间勾心斗角,没有一个大局观,所谓的阿拉伯联盟也不如欧盟等组织能力强。2、宗教,宗教即能提供好的一方面也有阻碍的作用,几百年来阿拉伯没有多大的发展,世俗方面带来的很多还是负面的影响如:腐败、独裁等,因此反而转向了传统宗教,但这有如何能够与世俗中的科技、军事、经济产生竞争呢。

  《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读后感(九):reading brief!

  

1517年,塞利姆一世现代化火枪兵战胜了马木鲁克骑士,之后的苏莱曼统治时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区域从伊斯坦布尔延伸到了阿勒颇,黎巴嫩直至开罗,在地中海西海岸巴巴罗萨也在与西班牙的争夺中将影响力绵延到了北非阿尔及尔,突尼斯,这是第一次,阿拉伯半岛的统治中心不在传统的圣城,在远离统治中心的行省,奥斯曼选择与本地精英合作统治,这种策略可以维持快速的扩张,但到了十八世纪中叶,两者之间动态关系发生变化,本地势力崛起对其政权构成了挑战。

截止到第三章,奥斯曼面对的主要挑战是阿里贝伊,伊拉克南部瓦哈比派崛起,统治埃及的穆罕穆德阿里帕夏攻略大马士革,曾贴近伊斯坦布尔不足百公里,时间也推进至十九世纪上半叶,奥斯曼与俄罗斯,欧洲诸强的战略竞争之下的阿拉伯内部其实也是大博弈下的棋子,兴勃亡忽。

十九世纪奥斯曼开罗突尼斯的统治者在目睹欧洲的现代化之后意在摆脱减少对欧洲的依赖开启了改革进程,却最终导致了对欧洲更加的依赖,帝国主义间接地控制变成了对北非的直接殖民控制。

  《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读后感(十):从此阿拉伯人走向了分裂,不会再回头

  民族主义在20世纪初形成,中东北非广袤土地上的阿拉伯穆斯林渴望完成融合,实现阿拉伯帝国的伟大复兴。

  但在被奥斯曼帝国统治多年后,还没有完全从帝国余晖中苏醒过来的阿拉伯人被英国、法国所支配,而在英法两国衰败后,中东地区的命运还将受到美苏的操纵,即便是苏联解体以后,阿拉伯人的境遇也没有好转——美国的阴影笼罩着广袤的中东地区。

  太多的术语,太多的名字,太多的宗教派系,以及太多的历史事件,都让这本书让人一头雾水。

  但抛却这些纷繁复杂的知识点,本书详实全尽的书写了整个中东北非地区阿拉伯人的历史与民族的演变,如今在中东新闻中见到的一切,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他的前世今生。

  从埃及的衰落,到沙特阿拉伯的崛起,从大叙利亚的分裂,再到伊朗伊斯兰革命,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千年争端也在持续。

  在帝国统治下,阿拉伯人受尽了欺骗与背叛。同时,阿拉伯人自己也在困惑,究竟什么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依附于奥斯曼帝国已经太久,仰望哈里发也太久了。

  一个强大的阿拉伯帝国能够保护全部的阿拉伯人,但这不是英法美苏等国想要看到的,于是就有了伊拉克,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以色列等等。

  宗教进程在继续,伊斯兰教也一直是阿拉伯人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阿拉伯人将一直分裂,再也无法回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