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半世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词传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半世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词传读后感1000字

2022-03-19 12:37:5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半世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词传读后感1000字

  《半世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词传》是一本由美芹著作,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胶订图书,本书定价:38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半世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词传》精选点评:

  ●作者用大量优美的词藻写了李清照从出生到逝去的种种经历,很是震撼着我的内心,也是这样我了解了李清照我也十分喜爱李清照的词

  ●借词说情,情思不绝。

  ●一代女文豪也逃不过一个情字 所以男人大多是靠不住的 凡事只能靠自己 世间万物多变于无常 但是如果世间没有圆满 我愿花慢慢开 月慢慢的圆 你我也如现在这般美丽

  ●这本李清照词传,编者文笔还是很不错,叙述洗练生动,文字很有感觉。对李清照这个怀惊世之才的传奇女子除了敬佩,更多的是一份感激。感谢我们的历史曾有一位女子,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

  ●李清照让人感觉到既真实,又敬佩。

  ●这篇是我最喜欢的,一代才女李清照,与所爱之人诗画相切,赌书泼茶,后来颠沛流离,对丈夫李明诚纳妾的隐忍,丈夫死后,战乱年代,为求一禹安稳,又遇骗财渣男,遭至殴打,谁能想到才华横溢的李易安,也会遭遇这般苦难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也。

  《半世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词传》读后感(一):女中豪杰

  这本书讲述了李清照的一生,以她的为线索,按照词的变化来讲述她的一生,讲述她每个次时不同的心境。

  从原来的纯真少女再到后来的历经沧桑,她的一生真的是“半世烟雨,半世落花”,这么说真的贴切。想她年少之时多么欢乐,对未来,对婚姻多么的憧憬,那她的后来就有多么的失望,多么的伤心,多么的寂寞……

  但是,李清照是位超前的女子,她敢于为了幸福而不惧世俗,敢于为了丈夫的心血,自己的心血不做古代封建女子,不与小人同流合污,她愿意与小人撕破脸皮,不怕他人对她的误解与评价。

  真真是位女中豪杰!!!

  《半世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词传》读后感(二):那个神秘的才女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是李易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也是李易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还是李易安。

  我们了解的李清照好像只有在狭小的语文课本里,我们看到的李清照好像只是一个思妇,她永远在思念赵明诚。那可真就是太少了。

  很难想象理学横行的北宋王朝李易安居然可以,“沉醉不知归路”,甚至“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如果没有开明的李父我们是不是就看到后来的那个干净利落的李易安呢?

  去年的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更让李清照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如梦令》好短!好精彩!寥寥数语就露出一个李清照——按照李易安的聪明睿智怎能不知残红遍地,也不过是伤春惜春,才问侍女罢了。然而侍女不知主人心思,反而徒增烦恼。

  往事越千年,易安不在。我们却永远不会忘掉“千古第一才女”。

  《半世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词传》读后感(三):读《李清照词传》有感

  这本书在匆忙的时光里每天只读了一点,于是断断续续读了大半个月。每一次也就在这一点一点中思考,想来人生如这般也是一点又一点。 我们学诗词,学鉴赏、学思想感情的模板套话,毫无感情地背文章为了完成既定任务,机械般地从嘴里吐出几个字象征性地感受感受这篇文章的声调韵律。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通病吧。因为这样,诗词成为不了大多数人心中的兴趣爱好,而只是变成了一个个目标任务,诗词的韵味也没有了。 现在回忆小学、初中、高中的诗词时光,在记忆里的感情好像很少,印入脑海的都是书页上满满当当的各色笔记的记录。 读《李清照词传》的我,第一次认真感受了诗词中所流传千古的情感。读易安的诗,每一首都被作者美芹极具画面感的描述了出来,让我好像能够跨越时间障碍,出现在她的诗中,看她的一生。她的诗,像日记一样一点一点的交代自己的处境、心境,记录漫长时光中最让她心动或是心痛的时刻。 以前学《如梦令》的时候,不会想到一个俏皮的小姑娘在傍晚时,“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美。伴着点点晚霞,执意不肯回家,执意再玩一会儿的乖戾。 我看书的时候有些爱憎分明,总是缺少很理性的思考,会多些感性。 李清照少女的时候遇见了赵明诚,所以有“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相遇。赌书泼茶的日子,诗词里尽见相逢知己、相敬如宾的爱意。但是年华老去,赵明诚再纳小妾、养歌姬,却让我对这样的爱产生了思考。书中说:李清照的心性要求赵明诚是一个忠诚的丈夫,所以感到哀伤,即使那时一个三妻四妾正常的朝代。那我用此时的想法去想赵明诚会不会有些不公。因为怕书中所写不是真实的,所以去网上搜索了,是一样的结果。于是,读到这章的时候,有感觉到自己对这对常为世人所赞叹的夫妻没有了以前的羡慕与惊艳。 怎么说呢,我非常佩服人的一生可以遇见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年少忽生的爱意,可能源于外表,可能源于才华,但如果常年的爱意是建立在外表或者才华上,或许或多或少都会变质吧。有一次,不经意看了作者大柠的《和你在一起才是全世界》,生活的小细节让人心动感动满满。大柠说,自己是一个持续恋爱者,内心有被触动。不随时间变质的爱情,是这持续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能够达到的,如何去爱和被爱成为持续恋爱者需要双方都有把对方当做全世界,在这全世界耕耘、播种、收获。 易安在爱情里生活了许多年,在相思中又生活了多年,在家国破碎中生活了多年。从赵明诚去世到再嫁张汝舟,成亲不到一百天毅然决然的离婚,然后永久的孤寂与想念。她好像活成了自己又好像丢失了自己,努力地想要跳脱思念的牢笼,也努力的生活。日记般的诗词多了无尽的哀思,山河破碎、爱人离去。 诗词里委婉细腻的表达,让我们来到她的身边想要安慰她,但也许不知道她已经多么的坚强和坚韧。我钦佩她活出自己的样子而不拘泥于北宋的封建,敢爱敢再嫁敢离婚,更不惧怕任何人的目光,只追随自己的心意,去治愈自己,相信自己。我钦佩她意识到自己拥有决定自己人生的权利,不被污言碎语打倒,以平等的身份看待自己。我钦佩她勇敢地去寻找自己另外的幸福,勇敢地去跨越悲伤跨越痛苦。我更爱她面对破碎山河的忧国爱国,忧民爱民。 就算有些痛苦要靠一生去治愈,也要学她一般坚韧地跳脱和坚强地为自己疗伤。 时间:2020/6/29

  《半世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词传》读后感(四):李清照的婚姻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代女词人,被誉为“词国皇后”,曾“词压江南,文盖塞北”。自明朝以来,中国出现了四处“李清照纪念馆(堂)”和多处“藕神祠”。如此可见,李清照的影响是很大的。这里不说李清照的词,我们来说说李清照的婚姻。李清照一生经历了两段婚姻,在婚姻上,可谓历经了酸甜苦辣

第一段婚姻:甜甜蜜蜜,却颠沛流离,多次分离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父亲精通经史,母亲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李清照自小就文采出众。赵明诚是当朝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家境殷实,身份显赫。然而却志不在官场,爱好诗文。自从读过李清照的词,便对李清照心生情愫,渴望与之相见。而后让父亲上门提亲,数月便于李清照结为连理。门当户对,实为一对璧人,令人羡慕。

  1. 新婚燕尔,情趣相投

  李清照和赵明诚都是才学出众、爱好诗书的人,故能达到精神上的契合。婚后,他们经常一起进行高雅的艺术创作,一起遨游星河璀璨的艺术天空。

  赵明诚除了满腹诗文,也热衷于收集金石碑刻文物字画,这类的收集毋庸置疑是需要耗费大量的钱财。虽然赵明诚与李清照都是官家子女,但是二人的父亲皆出自寒门,家教甚严,并未给予子女多少优待。而赵明诚当时在太学,也没有经济来源。

  李清照是深爱赵明诚的,虽然经济不宽裕,但是为了满足丈夫的心愿,经常省吃俭用。他们两人经常一起典当衣物,换取铜钱购买文物字画。即使过得清贫,但是相亲相爱、相敬如宾的他们,却非常的幸福。

  2. 第一次分离

  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还长着翅膀会飞。

  在婚后不久,因为“元祐党人”事件,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被朝廷视为敌对,牵连归类到“元祐党人”中,受了牢狱之灾。李清照求救公公赵挺之,却被拒。在百般煎熬之下,李清照独自一人回了老家,自此,与赵明诚分别。

  新婚燕尔,却被迫离别,对于心思细腻、深爱赵明诚的李清照来说,这是多么的痛苦与煎熬。分离的苦恨,渴望相见的期盼,越演越烈,一次次的萦绕在心中。

  直到三年之后,“元祐”祸乱澄清,还李格非等人清白之名,李清照才回到赵明诚的身边。

  3. 青州相守十年

  远离朝堂的纷争,他们两人在青州度过了人生中最幸福的十年简约时光,这对李清照来说,是命运对她的一次妥协,一份恩赐,一纸承诺。

  青州十年,生活虽然清贫,常无所依,但是李清照能与赵明诚日夜相守。他们一起收藏整理古籍,赌书泼茶,一起阅尽人间春色。虽无惊天动地的故事,但是一起经历过的寻常岁月,却洋溢着微如秋毫的幸福,让李清照铭记终生。

  4. 第二次分离

  相爱容易相守难,曾经的两情相好,终究抵不过漫长的岁月和人世的煎熬。

  赵明诚重得朝廷赏识,离开青州去莱州赴任。然而却抛下了李清照,让她一人留于青州,独守空阁。这难免让人觉得人情薄凉。

  又是独自一人,又是独守空闺,又是孤独难眠的一个个夜,李清照却只能暗自伤怀,对己聊言。思夫的心,挨不过一个个孤寂落寞的日子,李清照奋不顾身踏上了千里寻夫之路。

  然而再相见,赵明诚却已不再是那个赵明诚,他已沉迷声色犬马之中,纳妾室,养歌姬。李清照纵然伤神,但并不怨恨,心中有爱,所以苦苦等待丈夫回头。凭借兴趣爱好相同,他终于回到了李清照的身边。

  5. 第三次分离

  身为一介女子,虽然使出浑身解数拼死却也只保住了部分最珍贵的文物。她携着那些文物去到江宁与赵明诚团圆,暂得安稳。

  虽然生活安宁,但是他们却再也没有饮酒煮茶、品赏字画了。在这安定的日子里,李清照燃起了对青州的强烈思念,

  6. 赵明诚离世

  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一年,御营统制官王亦于城内兴兵作乱,虽然赵明称此时已调任湖州,但是身在江宁,却对暴乱视而不见。在这应该报效朝廷的时候,贪生怕死的他居然连夜逃跑。这让李清照痛心疾首。

  更让李清照绝望的是,由于先前四处奔命今又舟车劳顿,赵明诚疟疾缠身,仅寥寥数日,便撒手人寰。深情仍在,却生死相隔,这是多么的令人心痛。

  第二段婚姻:再嫁,却是卑鄙小人

  自从赵明诚离世之后,李清照一直过着行无定所的生活。对故土的留恋,对安稳生活的向往,对颠沛流离的厌倦,李清照再嫁张汝舟。

  张汝舟刚开始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结婚之后张对李清照照顾有佳,但是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与李清照成婚,是想占有她身边的文物。然而李清照身边的文物因为几次动荡,剩下的并不多,张汝舟感到谋财计划泡汤,于是对李清照非打即骂。这让李清照非常的绝望。

  为了重获自由,李清照决定告倒张汝舟,最后张汝舟被治罪,李清照因此受了九日的牢狱之苦,但是如愿以偿脱离苦海,重获自由。虽然这受到了世俗的抨击和诽谤,但是比起与张汝舟痛苦的共度后半生,这些诋毁、讥笑,对李清照来说并算不了什么。

  写在最后:

  从李清照的这两段婚姻来看,李清照虽然有过甜蜜的时光,但是更多的是孤寂。

与赵明诚的婚姻:

  李清照与赵明诚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二人志趣相投,有着情感上的共鸣。虽然几次分离,两人都经历过一段孤单寂寞的日子,但是最后还是得以相聚;虽然赵明诚曾经纳妾养歌姬,但是最后还是选择了李清照。这都说明了,情趣相投,精神上的契合,是两个人相守一生的重要原因。就像林徽因和梁思成两人都爱好建筑,共同完成了《中国建筑史》。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李清照也是深爱赵明诚的:

  1. 赵明诚喜欢收藏文物字画,李照一直协助他,甚至使出浑身解数拼死保文物。还与他一起撰写《金石录》,《金石录》见证了这对夫妇完美的爱情信念。

  2. 赵明诚与李清照多次分离,但是李清照一路追随,甚至千里寻夫。

与张汝舟的婚姻:

  张汝舟原本就是身怀不轨,迎娶李清照却是为了通过李清照身边的文物谋财,谋财不成还家暴,这无疑让李清照痛彻心扉。但是李清照就是李清照,特立独行、我行我素、敢爱敢恨,不顾封建思想的三从四德,不顾世人的诽谤、讥笑和诋毁,毅然决然与张汝舟离婚,只为脱离苦海,重获自由。

  人生短暂,爱到来时,就轰轰烈烈的爱。不爱时,就一刀两断,撇的清清楚楚。

  《半世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词传》读后感(五):遗世风骨 ︳李清照的少女日记

  北宋出才女,名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据史料记载,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门下弟子,进士出身,在朝为官秉公职守,清正廉洁,为人耿直忠厚。母亲乃状元王拱宸的孙女,性情纯良,饱读诗书。出生在这样的书香门第,李清照从小便受到父母的熏陶,才华在无形中得以积攒。

半世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词传评价人数不足美芹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自幼出彩

  历史学家缪钺先生曾在《诗词散论》中提过:“易安承父母两系之遗传,灵襟秀气,超越横流。”李清照的早慧是常人所不及的。

  十几岁的年纪,正值青春。李清照与姐妹同去野外郊游,回家之后意犹未尽,为了追忆记录下美好回忆,写下《如梦令》:

  (其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古人会写日记吗?读过李清照的诗词我认为,古人不仅会写日记,还写得诗意盎然。

  李清照用小令的方式将生活里的平常事在文字里鲜活再现,令人浮想联翩,这就是她的生活日记。尤其最后叠词“争渡,争渡”,将自己与姐妹玩闹比划船的俏皮情景写得生动有趣。

  不同于同一时代的他人创作,李清照将自己的少女生活写得清新脱俗,极具自己的个性。

  一日夜间风雨大作,李清照天亮起床,想起院里海棠定受了风雨摧残,惜花之心陡生,想知道院内的花木情况,又怕听到了自己不想要的答案。便与侍女一问一答,写下:

  如梦令(其二)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心思细腻善感的李清照,其实内心知道,院内“绿叶鲜润,红花恐怕只剩点点残留”,“绿肥红瘦”四字的概括堪称神来之笔。

  此小令一出,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李清照在词坛初露头角,名字与同一时期的苏轼、欧阳修等大家的名字一并让人记住了。

  天生有风骨

  李清照的笔触不单单涉及女儿家的闺中小事,时局、家国大事她也了然于心。在她读完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写了两首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第一首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 前后由盛转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北宋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第二首着重抨击奸人当道的坏处,指明奸雄误国,其危险性不可忽视。

  一位涉世未深的少女,如此深切关注国家发展形势,不得不令人佩服她的大局观。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其一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稿人心开。

  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其二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

  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

  花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

  去天尺五抱瓮峰,峰头凿出开元字。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

  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

  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宋高宗绍兴三年,朝廷指派两员大将——吏部侍郎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国,表面去慰问宋朝被俘虏的两个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实则去探听金国的虚实。这一行动稍有闪失,两位使者便会成为金人刀下的亡魂。

  李清照得知两位使者担任如此重任,特意写诗为他们送行:

  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

  如闻帝若曰,岳牧与群后。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

  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何必羹舍肉,便可车载脂。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

  谁当可将命,币厚辞益卑。四岳佥曰俞,臣下帝所知。

  嘉祐与建中,爲政有臯夔。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仪。

  夷狄已破胆,将命公所宜。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墀。

  曰臣敢辞难,此亦何等时。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

  ······

  胡公清德人所难,谋同德协心志安。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

  皇天久阴后土湿,雨势未回风势急。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

  ······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想见皇华过二京,壶浆夹道万人迎。

  连昌宫里桃应在,华萼楼前鹊定惊。

  但说帝心怜赤子,须知天意念苍天。

  圣君大信明知日,长乱何须在屡盟。

  她欣赏深明大义的英雄。“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她赞扬韩肖胄将个人生死与家庭安危置之度外,为国捐躯的精神,“胡公清德人所难,谋同德协心志安。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她称赞胡松年好比荆轲刺秦,壮怀激烈,让人为之动容。

  不难看出,倘若李清照身为男子,她定会为家国奉献自己。

  李清照的情思与柔肠

  据说李清照同期有一男子,名叫赵明诚,他幼时昼寝,梦诵一诗,醒来只记三句:言与司合,安上己脱,芝芙草拔。男子告知其父,其父日:“汝待得能文词妇也。言与司合,是词;安上己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非谓汝为“词女之夫”乎?”

  男子赵明诚倾慕李清照,为了制造机会与之认识,借拜访曾担任自己导师的李清照父亲——李格非为名,去李清照家做了客。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将初见赵明诚的情景写了下来,“蹴罢秋千”——剪取了秋千荡完那一刹那间的镜头。动作虽停止结束,可仍可以让人想象出少女荡秋千的样子。“起来慵整纤纤手”,从秋千上下来后,双手微麻,“慵整”——调节一下手关节,满身大汗,突然听到有人来访,慌忙中顾不上穿鞋,掩面而撤,连金钗也滑落在地,狼狈不堪。但仍留意到来了一位俊俏少年,于是假装闻梅花,倚门偷看来者何人。聪慧如她,来着意图她心中了然,并且自己的内心也有情愫暗生。

  佳人进了赵家门之后,新婚之际两人甜蜜恩爱,夫妻逛街买花时,也不忘调情打趣。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李清照是真的爱赵明诚,以至于一向清高自傲的她想与鲜花作比较,“徒要教郎比并看”化作小女人,想要讨得丈夫垂怜。

  才女陷入爱情的情网之中,全部身心都会投到赵明诚身上,丈夫出远门不在身边,也会引来她的惆怅与思念: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被翻红浪”、“慵自梳头”,丈夫受朝廷任命与她告别,李清照对起床梳妆打扮都失去了兴致;千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丈夫挽留,“多少事欲说还休”,心中有很多心里话想对丈夫说却开不了口,不断添新愁。这就是思夫中的李清照。

  赵明诚在外染上疟疾,李清照得知便日夜兼程,前去看他。可最终见到的,却是丈夫冰冷的身体。同时,她已经失去了家,失去了其他亲人,无依无靠,最爱的人也离他而去。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写出了李清照面对国破家亡、自己沦落天涯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很浓厚的时代色彩。

  此时她孤身一人,人到晚年。唯有作词排解内心愁苦。清照的词留给了后人,让我们从她的诗词文集里了解了她从年少到衰老的悲欢离合,以及那个时代是怎么摧残一位佳人的。

  推荐《半世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词传》,按照时间顺序整理了李清照从早年到晚年的诗词集,夹叙夹议,深入浅出,值得一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