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消逝的日本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消逝的日本读后感1000字

2021-02-28 03:15: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消逝的日本读后感1000字

  《消逝的日本》是一本由[美]阿列克斯•科尔著作,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7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消逝的日本》精选点评:

  ●正好最近看了好多本格推理,对于日本二战后经济腾飞情况下消逝的好多文化和艺术感到惋惜,看过这本书也正好弥补了一下,历史一直向前,不可避免会丢掉很多东西,好的坏的,不论你是否留恋,有心人就读读这本书,补偿一下吧。

  ●伸手不可及的美,这本书给自己的感觉就是如此的优雅而有气息感。

  ●工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进步,正逐渐令传统日本消失

  ●喜欢这本书,非常有触动,而且翻译非常到位,读着很流畅,满意。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有着自己引以为傲的美,文化是世界的,不要用有色的眼光去看待。

  ●作者笔下的歌舞伎文化、美术收藏与书法的使我印象深刻

  ●20年前,日本的自然之美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是全球向往的旅游胜地,现在满目疮痍。

  ●作者赋予了日本美景以文化,展示出了一种永恒的美

  ●年轻人要学着保护曾经的文化和风景

  ●一本描绘日本美景的文化观察著作,带给自己的震撼不是一般的大。

  《消逝的日本》读后感(一):日本的传统文化了解一下

  抢先阅读一本,文字读起来很流畅,有一定的阅读感,整体也很美观,阅读时需要备好一杯茶,要有意境,这样深入其中的茅草屋也不会感到空泛。想了解日本传统文化的朋友不妨入手一本。

  就行内容简介所说:一本描绘日本美景的文化观察著作,作者阿列克斯·科尔的妙笔重现了在日本经济起飞之前、外人难以想象的旧日日本的朴素绝美,分享了他在历经日本“歌舞伎”文化、美术收藏与书法的改变中,所体悟到的那种“伸手不可及的美”。他笔下的自然美景与传统文化皆因现代化的过度侵袭而终成人类历史中的雪泥鸿爪,而他只能用文字挽救那些遗失的美好,用语言定格那段深沉的历史。

  这是一部向业已消逝的古老而优雅的文明、正在被无底线征服的大自然致敬的作品,是一部向工业时代、商业时代、信息时代发出尖锐质询的作品。它充满了回望、叹惋和反思的色彩。

  如今商业化年代,过去的终究已经过去,但对于往日那种美好,我们心存向往,也不失对未来的期待。

  《消逝的日本》读后感(二):日本传统文化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陨殁

  作为第一个打三星的人,内心隐隐不安,怕自己对文学的无法理解而委屈了这部作品,但思考再三,我真的只是觉得还行,并不会进行过多推荐,除非知道哪个人是很喜爱日本传统文化的,也许会推荐给ta看这本。

  我不太清楚作者原本的语言文字是怎么样的,但这本翻译过来的文字中有一些过分修饰,读起来很是唐突,好像一个善于用修饰性词藻叙述的人,但下一段文字又能感受到典型的美国人说话的直白。有一些文字修饰后应该像散文一样令人舒畅,但书中很多句子却让我觉得有点尴尬,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

  作者写的多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时候的日本,表现出的欣喜若狂我却没有多少感同身受。我个人也偏爱自然,但依旧感受不太到作者所要表达的那种自然的美好。换句话说,作者笔下的自然与我喜爱的自然不是同一种,这样的话就更没有办法理解作者眼中的美丽景象了。

  让我比较有共鸣的地方是对祖谷的家的叙述,当对一个地方喜爱至极时候总是期待能够在那里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这是这个地方的魅力所在。我没有去过祖谷,但却有相同的感受。书中表达的空屋精神让我联想到近两年大热的断舍离理念,不可否认作者喜欢把喜爱的屏风、卷轴以及其他藏品摆于家中是有它独特的美和风格,但空屋精神也有它所要表达的理念,比如简洁,也是另一种风格的美。

  Folly式建筑让大脑活跃起来,这样的建筑于人类而言是怎样的存在呢?在精神方面应该是好的,是精神世界的完善,但从环境保护的方面来想,这样的建筑是否是一种资源浪费呢?我有点想不通这件事,但能引发思考总是好的。

  个人觉得作者的写作手法较于偏激,当有两者在一起比较的时候,我们都会对更喜欢的那一种尽可能的阐述它的好,但作者又对不喜爱的方面不断贬低,感情色彩太重就会有不够客观的感觉。我不是一个专业的书评人,也没有广阔的视野和才能去客观评价一个作品,以上只是基于我现在的水平对于本书的真实感受,能够给人共鸣我会有点小确幸,但如果觉得我的评论很差,欢迎各位亲自拜读提出想法。

  《消逝的日本》读后感(三):岁月消逝,美景不再

  自然美景跟我们人一样,也会随时光流逝,或被遗忘,或寿数已尽。惊世美景消失,将会留下无限遗憾,也是社会进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本的《消逝的日本》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讲述了自己对东方文化,尤其是日本的深深眷恋。

  作者见证着将近60年的时代变迁,我们所看到的也许也会不复存在。越来越多的古镇因拆迁、年久失修、火灾隐患等原因和我们渐行渐远,越来越多的旷世奇景因自然及人为的破坏,已不可避免地走向湮灭。还等什么,难道非要等到“此情可待成追忆”?让我们说走就走,不留遗憾!

  作者作为一个西方人,对东方的文化,尤其是对中国的文化有很深的研究,深谙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道理。对于自然景观的喜爱,可以说到了一个超然的境界。为自己设下三大要求,在祖谷买了一套老房子。对这座房子的要求也可以说是我梦想中最理想的居所。第一,雄踞在巍峨的山巅,第二,很有力量,让观者臣服在他的气势之下,第三,室内必须完好的维持往昔的生活面貌。这让我看出作者真的是喜欢天然的不经雕琢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

  而今不论日本还是其他国家,国家的飞速发展不仅仅是勤劳和智慧,还有勇不可再现的自然资源与美景,追忆消逝的年华,不复存在,往昔的美景也难以再现,只是道珍重!

  《消逝的日本》读后感(四):不止巴黎圣母院在起火

  4月16日一早微博热搜就被巴黎圣母院火灾霸屏,一时间文物的安危牵动了全世界的心,得知圣母院的塔尖倒塌更是让人心痛。好在大部分文物被安全转移,火势也终于得到了控制。 人们关心的不是有形的文物,人们更关心文物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一把大火让大家再次意识到有些文化正在悄无声息的消失不见了。 《消逝的日本》是由美国人阿列克斯•科尔所撰写,一个美国人从客观的角度讲述日本那些美丽的文化。阿列克斯•科尔自从九岁开始就对东方文化有一种痴迷,在随父亲搬到日本以后,更是被日本文化的美好所吸引。 作者虽然是一个美国人,但却将日本视为家乡,有关日本文化,他了解的远大于很多当地人。阿列克斯•科尔曾在耶鲁大学深造过日本学系,后不满足于课堂老师所教授的知识,深入民间,亲自体验日本的美景与风俗。 阿列克斯•科尔的经历使他成为了一名日本通,所以他更能深切的体会到文化消逝的痛。他亲眼看着高楼起,看着树木伐,看着小路变马路,看着所有美好消失不在。可他却无能为力,因为在当时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生存远比美丽更重要。 而今日本经济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当大家开始意识到那些风景的宝贵时,一切都不能回头了。风景也许可以复制,但是精神文化一旦消失,就再也无法弥补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是世界关注的重点,如何快速发展的人类不仅面对濒危物种的问题,同样也面临着濒危文化消失的挑战。中国国粹京剧是极其珍贵的财富,而如今中国的年轻人很少有人会去听去学。京剧的美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积累和底蕴,一板一眼,一招一式都是京剧表演艺术家一生的修养和造诣。 《消逝的日本》不止是在讲述日本文化消失的悲哀,同样也是给全世界的一种提醒,当文化还在,一定要懂得保护与珍惜。金钱固然重要,但是要以长远的眼光发展经济,正如***所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巴黎圣母院的火灾让人们震惊,可这把火不止燃于巴黎,它曾烧掉了颐和园,它也正在烧着无数濒危文化。如果一个巴黎圣母院的塔尖能够让人们懂得爱护,懂得传承,那这把火也不算是一场完完全全的悲剧。

  《消逝的日本》读后感(五):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宿命

  东方文明的殒落并不是从当下开始的,而是在你意识之前就已经潜移默化发生着。《消逝的日本》题记就揭示了主旨:行将消逝的,不光是日本,还有整个曾经的文明世界。那么,文明是什么,我的理解是一种生活生产方式,如果社会进步了,经济发达了,改变了略显陈旧的生活方式无可厚非,可悲的是我们将一些优秀的传统也抛弃了,改之以西方盛行的个人主义、强盗逻辑。 日本,对于华人而言,由于历史的原因,多半是报以仇恨,永远在内心不愿原谅大和民族的罪与恶,确实他们对于华夏民族的破坏力绝非三言两语可以概括的,可是时间过了这么久,如果我们仍然生活在仇恨中,那么我们只会固步自封,而丧失了开眼看世界的机会。某种程度上我们需要师夷长技以制夷,需要了解你的对手,然而在此后的竞争中才能处于不败之地。《消逝的日本》由此为我们揭示了一个真实而优美的国家,书中涉及的祖谷茅草屋、歌舞伎的异想天开、奈良的神秘,不正是我们内心所向往的处所吗? 20世纪60年代,东方具体发生了什么,是殖民地的觉醒与民族的独立吗,是世界的 冷战与科技的发展吗,都有一点影子,但不全面不客观,我们只是从政治的角度看待这段风雨交加的光阴,而没有静下心来去思考文明的走向以及对人性的修炼。文化之所以是文化,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它并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存在,而是让你用内心的力量去驱使自己的行为,达到社会的善治。 《消逝的日本》第五章将日本与中国进行了客观的对比,或许是旁观者清的缘故,这种比较让我们更多的觉得后背在流汗,我们是如此不珍惜祖先的创造,以为自己凭着身强力壮就可以摧毁一切看不惯的事情,意气用事地将自己放在了历史的审判台上,如果文化并不因为你的存在而发扬光大,而是因为你而蒙羞,你将以何等的面目去鼓吹现代化! 现代化,辩证地看,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变革,但同时也给生活于其中的人类带来了内心的焦虑与抑郁,正因为这山看着那山高,所以我们在比较的过程中忘记了本我、失去了初心。呵护文化绝对不是少数人的事,也不是对那些有“良心”的族类的嘉赏,而是全民族、全世界共同的职责,阿列克斯科尔的言下之意如此清楚、如此透彻! 唯有在无欲无求的人眼中,世界才是纯粹的、精彩的,那么夹杂着私心杂欲的人,总希望炫耀自己的智慧,把破坏环境、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作为能事。或许,不仅在日本,在东方,对于西方也是如此,不能较好地平衡自我与他人,短期内可以行得快,但长期看来这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更多地是为自己与族类挖下了坑,把自己埋了进去,不亦悲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