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经典读后感有感
《白蛇》是一本由严歌苓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蛇》精选点评:
●七分,喜欢前两篇,第一次读严歌苓,读起来很畅快,第二篇最见功力。
●百合大法好啊(怒吼
●最后一个看的故事竟然是全书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有了自己的小宝宝,亚当为了传宗接代找代孕妈妈生下的孩子因为一场大病失聪失明,为了照顾菲比,亚当和伊娃的人生轨迹都改变了
●五篇都是写同性的,直接或者间接。记得有一次去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隔壁桌的一位来宾疑似是朋友之前提到过的她的小T舍友,我和另外一个朋友感概: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好似有无法逾越的鸿沟……但在当今,似乎流动性向的学说越来越被认可…性别到底是什么?哎…
●8.8
●天知道严歌苓的笔触有多曼妙,天生丽质难自弃的那种曼妙。她总能把人物情绪、心理咂出味道、逼出香气(当然大多数时是臭味)。《白蛇》一篇故事够抓人的,多声部叙事也很妙,但总觉得篇幅不够太仓促。最喜欢《也是亚当,也是夏娃》,一个新移民女性为一笔钱给一个男同性恋者做代孕,看起来够“狗血”的,但她就有本事把故事说得静水流深,把这一对男女之间那种含混关系的黏稠感刻画得极精准。不过严歌苓似乎对她笔下的人物都没有太多的爱,时不时要跳出来泼点屎尿,导致她笔下即使自诩高贵的人物也总是脏脏的。
●05.11.19
●喜欢《白蛇》《班玛措》和《学校中的故事》。文革和新移民是她一贯的主题。 第一次看严歌苓的文字,优点是语言简洁流畅凝练,情感充沛,抑扬顿挫,该收住的地方绝不放纵。她擅于讲故事,在故事情节的构建上很有巧思。 缺点是题材有些单一,叙事手法有些陈旧,情节太过戏剧化。而且这虽然是本LGBT题材的书,因为作者个人经历所限,她更多的是从自我感觉出发,虽然不乏对自我认识浅薄的批评,但总体来说,对这一人群的认识不深,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更深刻的反思。
●这几个故事都在讲什么呢?同性之间的感情总是朦朦胧胧的消遣。你遇上了便经历一阵子,没了也就自然会爱上另一个异性。严歌苓根本就不懂双性恋。
●为亚当和夏娃那个何必的故事加一星。
《白蛇》读后感(一):碎碎念
谁能想到,随便在书店拿起的一本书,就是探索LGBT群体的呢。 《白蛇》是因为个人很喜欢《人间》,所以一下子对名字感兴趣。 《也是亚当,也是夏娃》关于母爱,或者是母亲与孩子之前天然的,细腻的,敏感的羁绊。曾经在高中的时候,渴望爱的同时又觉得这个世界不可能有人来爱我,因此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女儿,我们相爱。现在和妈妈的交流越来越多,越来越痛苦,无以为报,不公平,感觉自己太容易陷进这种不可解的死胡同了,答案在哪里? 《魔旦》没有看懂 《白麻雀》就是一个驯服过后被抛弃的故事啊,能在小蓉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渣女我已经说腻了,不见得有多喜欢白麻雀。萧穗子作者本人,永远旁边,永远理智。记录着这一切 《学校中的故事》无属性的爱情和认真的文学,有的人他们活着不是为了开心。 个人最喜欢《也是亚当,也是夏娃》和《学校中的故事》
《白蛇》读后感(二):完全是短评字数不够。。。不得已
1白蛇青蛇的隐喻,命中命中的悲剧。她们就是两条大蛇,用尽全力地缠住对方,在极致的缠绵里双双走向毁灭。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光有好故事不够,得看怎么讲。这样的故事用平实的语调是很难打动读者的,就算讲的再好,也只是一个模糊的阴影,是许多传闻轶事里较令人惋惜的一种之一。必须要用繁杂精致的文字,层层叠叠地压在读者精神上,眼睛前,清清楚楚地看,看这世界彻底搅拌,除了她们。“将你连同人间浸没。”
2一个冗长的故事,何必要写。有点虚浮的感觉,完全靠文笔撑着。亚当的形象,简直和各类网文的霸道总裁相符合,假假的,不像人。
3虽然没什么关联,还是容易想到《孽子》。然而和白先勇比起来,严歌苓完全像臆想,猜测。尽管有出众的观察力和创作力,她在写性少数群体时,也只是隔靴搔痒,那些角色在现实中基本是少之又少,只能出现在小说里。但结局挺好,还是让人有所恻隐。
4所以见识多经历多对写作总是有好处的。难得的是,在这类常见的结构里,没有常见的结局反差,比如多年后再见,总有一方性情大变。她们都没有变,都在默默消化横在两人中间的无名的潺潺的爱,因此悲剧性更加明显了。班玛措看起来个性格独立鲜活,其实鲜活得模板化,在严歌苓自己写的倒淌河,太平洋探戈里都能找到类似的形象。然而这并不重要,只要有能力,写妈妈为放学时下雨没带伞的你送伞,也能打动人。
5没看出什么名堂,是我太浅薄。
《白蛇》读后感(三):开始读严歌苓
终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读完了《白蛇》。它最初的来到是来自黎欧诺的推荐,还有一位作家是莫言。一直以来对乡土沉重的有色眼镜,近代史写实作家想来是可敬又可怕,半年停在了第一次转世。除去畏惧砖头本费神的懒惰,应该有男人总是本能的对女人感兴趣的缘故。
曾以为《芳华》的出色,把中国特色人同命运挣扎的过程如此动人呈现,归于冯小刚的电影造诣,现在想来是巧妇易为好米之炊,相见恨晚也。许仙相爱于蛇,青蛇为白蛇舍男为女,保守的中国人竟然也有这种尺度的民间传说。人性与兽性,男性与女性,因为爱而模糊界限,神话故事自身还有三分魔幻,取名秒也。
原来情感小说也可以这样,用无数细腻去描绘朦胧,无需跌宕起伏的剧情,只要几个蛛丝马迹,心就跟着颤,完全忘掉一个人的原本旋律。年少曾读《红与黑》,不知是年纪不到还是没上心随意把译文囫囵,回忆起于连与夫人的爱情并无多少心动,甚至贵族小姐要求于连头颅,明明是不后悔的勇敢,那是竟能联想到妇道贞操。
严歌苓的爱似乎是心动后的小动物,停留在发梢,在眼神中,在沉默的空气中,在热恋的羞涩中,既有对方也有自己,能抱着回家也能随手抛弃。爱既是干柴烈火的汪洋,又是眼神等待的点点滴滴,爱有时能大过整个世界的眼光只在乎对方,又难免被形式与现实冲刷,因为爱人变得善良真诚,也引来邪恶阴险。爱是一条单行道,走得太快一览无余,总让人觉得在兜圈子倍感腻味,失去激情冲动又陷入一尘不变。人们享受着爱,也被爱操控,她的笔总把所有的都给你,生活原汁原味更显的复杂。最爱《也是亚当,也是夏娃》。男性永远只能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生育。逢场作戏与真情,格格不入却相互参杂。
结局各式各样的人物总有所成长,有所解脱,对于挣扎冲动却也一笑了之,不再苦寻,妥协看开,说不上悲还是乐,就像我们怀念过去的自己。
《白蛇》读后感(四):《白蛇》-严歌苓写给时代的残酷物语
小说《白蛇》是严歌苓的一本中短篇小说集,以其中的《白蛇》作为篇名,并且放在了第一篇,可以窥见作者对这篇作品的钟爱。这部小说集从表面上看在题材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大部分看过小说的都会总结为同性情结,但是在我看来作者的角度更多书写的是人在极端境遇中的自我意识的自主性,我没有用“觉醒”,是因为觉醒好像就是从异性恋变成同性恋,或者同性恋变成异性恋这种非常粗暴的二元对立。
严歌苓这本小说最精彩的地方就在于,它呈现的是特殊时空下,人和人之间宝贵的情谊,不是某种骇人听闻的同性恋情。人被裹挟在时代的洪流里绝望翻滚,但是遇见了真情,那种真情是维持生命的存在,它与性别无关,与道德无关,它是活下去的动力,是挺过艰难时刻的明灯,是一次与自我的对话,也是放下我执的过程。它们的确属于某个具体的时代,但是我们也得以窥见一些时代之下的个人,这是真实的,朴素的,非猎奇的。从这一点上来说,严歌苓确实做到了。
就时空性上来说,小说整体的排布是很有意味的。第一篇《白蛇》和第四篇《白麻雀》都选在了特殊时期(时间),第二篇《也是亚当,也是夏娃》和第五篇《学校中的故事》则是离我们很远的美国(空间),第三篇《魔旦》则是时间和空间双重的考量。我看完这些篇章的时候思考是否这种顺序是精心排布的结果。在经过离我们的心理距离很近,曾经刺痛过几代人的文革故事《白蛇》之后,读者还在唏嘘中,没有缓过劲儿来,就被扔进了现代化的美国,一个富有且帅气的同性恋借腹生子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五篇里面最长,最体现人性的复杂且最具有感染力的作品。紧接着第三篇的《魔旦》仍然发生在美国,但是时间被倒回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唐人街,和上一个作品保持着空间上的联系,也比较短小精悍,有凶杀悬疑的因素,让人的情绪暂缓,也成为一个过渡。第四篇《白麻雀》则又回到了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延续了《白蛇》的时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藏区的暧昧不明的情感故事,篇幅较《魔旦》则更长一些。最后一篇的《学校中的故事》再次去到美国,时间不明,但字里行间透露出还是对同性恋非常保守的一个时代,所以时间上,应该在第二篇之前,空间放在了学校,非常轻巧的一个小品作为整部小说集的结束。
如果这五篇作为一部电影的话,它在时间和空间上翻转腾挪,带领观众坐了一趟过山车,叙事结构上其实有头重脚轻之感,前两篇不论是篇幅,内容,还是表达都是非常沉重和充满遗憾的。后面三篇则进入到了另一种叙事语境里,轻巧,戛然而止,难免有割裂之感。但从情感上来说,其实相对统一:人因为自身和时代的局限,这种隐秘而真挚的情感最终无疾而终,但人们因此获得了一些力量,也会带着遗憾继续前行。
《白蛇》读后感(五):白蛇
《白蛇》中徐群山是我在这本书里最喜欢的人物。严歌苓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很细腻。 《也是亚当,也是夏娃》、《魔旦》、《白麻雀》、《学校中的故事》这几篇也很精彩,但是都不如《白蛇》让人印象深刻。 这本书里的人都有着自己喜欢的人,这种喜欢或许不被大多数人接受,或许人物自己也不太能接受,最后她们回归人海,向世俗妥协,结婚生子“试着做女人”…… 也许结果不是很美好,但或许这便是现实中很多女同性恋者的选择。 我庆幸自己与大多数人的性取向是一样的,但这并不是说我会用另类的眼光去看待少数人的性取向。我只是觉得当一个人内心的想法与大多数人一样的时候,路会好走一些,走得轻松一些,少些人反对。当一个人内心与大众的想法不同时,可能会选择坚持自己,更大的可能是会迫于舆论的压力违背自己的内心。 我知道我从来不是能背叛自己内心的人,所以在性向选择上,我与多数人一样,会让我觉得寻找爱情维持爱情是相对轻松的事,相对少些外界的阻挠。
当然我也从不介意别人的说法。只不过少一些反对的声音会让道路稍微好走一些。但这种外界的声音从来不能左右我走哪一条路。
希望所有真诚的爱情,希望所有真心爱着的人,不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违背自己内心,说服自己去适应大多数人约定成俗的生活。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没必要为了绝大多数人的习惯而勉强自己有悖内心的想法。这样才能证明我们真真切切地活过。白蛇8.1严歌苓 / 2018 / 天津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