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2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2读后感精选

2021-03-05 03:01: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2读后感精选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2》是一本由杨照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4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2》精选点评:

  ●与第一册的风格有所不同,对考古材料的引用减少,对文献资料的依靠增加。但仍然强调文明的重要性,而非将史书的历史事件进行线性排列,保持了创新性!对西周分封制的具体操作,这一制度与西周文明中的宗法制度,非表音文字等因素的联结做了较为详细而明了的说明。此外,从诗经、尚书语言的对比来看西周之际文明取向的变化,强调西周昭穆制度的深远影响等内容对于我这个历史小白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但书中有许多表述的个人化色彩太浓厚,有些地方的推断证据也不是很足,如因《老子》一书中出现战国时期的名词而推断老子的时间很晚,不早于庄子,这一问题的结论置于不论,但这个过程过于简单,也有可能是后世传抄中的差错。可能出于通俗性的定位,故作者省去了!总体上说,作为普及性书籍还是值得一看的!

  ●还是依旧给人一种重新树三观的感觉,刨去了人物串烧后去剖析本质,这种感觉非常棒,让我对历史这门学科也大大改观了啊。 这本看完,对周改观,真是太喜欢前半本文字部分了,是我从来没想过的角度和我从来没接触过的内容,新奇有趣,对中国文明也有了新的理解。 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这套书重复部分都挺多的,有时候会觉得结构有点混乱,不过还是很棒!

  ●在第二部里我真正意义上第一次了解到了宗法封建制的由来及演变,中国的文字系统,造字原则及非表音文字的形成,以及《诗经》竟然是和“封建制”有关的手段,“城”,“城市”和政治运作的关系,以及另外一个视角了解了“孔老庄”,我真的太敬佩孔子及其弟子们了!用生命捍卫原则,用仁爱去兼济,他们真的是身体力行。

  ●2019-80

  ●有些相似的内容反复出现,不过角度稍微有些不同,作为重温或者巩固也是不错吧~结构不是很明晰,但语言内容易于理解,还是挺有收获的。

  ●太佩服杨照先生的史学功力和文笔,太有幸阅读这套书。

  ●对于历史,对于中国历史中的各种学说,每位学者可能都会有不同的认识。我很欣赏作者通过史料及当时的社会形态所做的推论,这些主张也许正确,也许还存在着争议,都能很好的指引读者去思考。总之,课本上那些简短的介绍,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的认知而已。

  ●一直到85%都值得慢慢看,孔子确实是个鲜活的人物,任何人和问题都不能脱离历史背景来分析讨论。最后的老庄学术部分跳读了。

  ●做研究的方法总是相似的贯通的。“不仅呈现变化,还要追问并回答:为什么在这段时间,会有这样的变化?”“无论从什么角度选择,既然处理的事历史,那就不能忽略变化”“以学作为目的而非手段,不是要学了什么去换什么,而是体验、享受、珍惜学所带来的丰富与完整”

  ●这部书可以在娓娓道来中,将原来复杂的历史描述简化成具象的条例。让读者很轻松地理解中国文化中那些较为明显的,值得记住的内容当作精华吸收到身体中,不觉得干涩,也不腻味。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2》读后感(一):让人手不释卷的历史书

  中学时要能看到这样的历史书,估计考试分数能过及格线。

  后半部梳理了《论语》、《老子》、《庄子》的思想脉络,以及它们分别成型的时代背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性情不同倾向不同,书里可以看出作者对孔子的认可与感情,而我个人还是喜欢《道德经》的大道至简,尽管它被作者评为“用道来操控人生”。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2》读后感(二):勘误,待补充

  134:秦始皇统一六国在公元前221年,不是公元221年。

  149:每座城的约略大小不可能是300平方米,大house都比它大啊。按照前文p136对城墙的描述应是“300见方”的表述才对,换算成平方是9000平方米。

  以上,尚未读完,随时补充……………………………………………………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2》读后感(三):庄子老子谁先谁后,一个扩展阅读,待续

  按照书中对钱穆《庄老通辨》结论的引述,庄子在老子之前,但郭店楚简的出土否定这一说法,那么钱穆的论述是否就是完全错误了呢?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庄子与老子的出生年代的问题,二是《老子》与《庄子》的两书成书年代问题。

  粗读了两章《郭店楚简校读记》,从郭店楚简到马王堆帛书,再到今本《老子》,内容上都有差异,可见今本流传的《老子》可能确实存在一个社会“共同创作”的过程。

  准备去读《庄老通辨》一书,钱穆的论述在“共同创作”这个意义上未必是错误的,甚至有可能郭店楚简恰恰证明钱穆的正确。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2》读后感(四):最初的文明

  该书的特色是抛离历史关键人物、历史事件等常规史书操作,而是从本书副标题所示,从中华文明开始。

  作者认为,中华文明的奠定是由周朝开始,周朝带给后世的有:世界观(天的观念即所谓的天的规矩原则)、宗法封建制、非表音文字、中国文明核心地理区域(周的迁徙与黄土高原)

  第二点是中国文字和中国语言,作者认为中国的文字高于中国的语言的标准,写的东西与说的东西不一样,中国文字的发明与发展,是从鬼神到天再到人,这样的起源保障了文字的特殊权威,尤其是语言所不具备的神圣权威。中文的量词、中文的语法无时态性、还有犹为重要的是,中文的连续性即今时今日的我们可以的读懂2、3千年的文字。

  第三点是思想家,其中孔子占大部分的篇幅,作者认为由于传统上对礼教的尊崇,由外在专成内在,这就是孔子”儒家学说的来源,又将老子与庄子区分开讲,并认为庄子思想早于老子,并认为庄子是运用故事、寓言体现了要抛离说教,回到直觉,回到体验上,回到生活的本真上。而老子最特殊的成就,就是讲一套清清楚楚的“道”的教训,来操控人生。

  杨照的第二本书主要立意点是在古中国历史中,文明这一点的着眼,虽书中很多论点的引用加之本书有很多冗长的内容,有凑字数的嫌疑,但想法还是很新颖的。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2》读后感(五):历史小白读着还不错

  

kindle里买了好久这套书,终于在今天读完了第2本。

经历过高考繁重的历史背诵分析之后,很多年不愿意再碰历史书籍。华夏文明太悠久,历史资料庞杂多样。从国别史、断代史到通史、列传,如果不是专门从事历史研究或者深爱历史文化的人,有谁会从先秦到清末,把每段历史一一了解透彻呢?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丛书刚好填补了这样的空白,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了解中国通史。读完前两本,基本上已经领略杨照老师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的风格。读者无需背负查找古汉语资料的重担,在通俗易懂的文字里就可以畅游几千年历史。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2:文明的基因》,从古中国地理、文字、语言到诸侯国、王官学、诸子学,最后着重笔墨谈孔子、老子和庄子。

初看起来,仿佛与传统历史无甚差别,在炒冷饭。其实,杨照老师引入了很多新视角。比如,朝代更替一说,绝不像我们刻板印象里一朝被新的朝代完全取代,而是在相互交织中逐渐完成。再比如,关于孔子其人,绝不像各地孔庙前立着的雕像,严肃而木讷。通过对《论语》的解读,杨照老师让孔子以“人”而不是“神”的形象跃然纸上。

可能因为这是从课程转变而来的书,原本就是为了普及不是为了学术。所以,读起来完全没有任何压力。倒很像长辈给晚辈讲故事,轻松又极具吸引力,太适合像我这样的历史小白读了,已经列入我的历史书必读书单。

结语

我是李小嘒,读书是我的救命稻草。

欢迎关注、点赞或拍砖!

原创不易,洗稿必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