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家族、土地与祖先》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家族、土地与祖先》的读后感大全

2022-05-26 02:08: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家族、土地与祖先》的读后感大全

  《家族土地祖先》是一本由[美]易劳逸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80元,页数:4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家族、土地与祖先》精选点评:

  ●非常经典的一本汉学著作,国内首个译本

  ●读过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再读此书,对中国近代土地人文和社会变迁将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中国社会自16世纪以来越来越明晰的商品化、货币化和城镇化进程,发展到19世纪中期已成为推动中国社会结构发生本质变化的重要力量。

  ●这是一本让中国人了解诶中国人的书籍。

  ●精装版本,真的很精致的设计,拿在手上非常有质感。

  ●这本书里面的有一些观点还是蛮奇特的,可以仔细一读。

  ●一篇不错的论文

  ●有深度的作品,了解的东西很深层次,自己真的受益了

  ●第一次读外国人写的有关中国历史的书籍,就某一个方面,研究的很深入,而且视角很独特,数据引用和对比也很客观。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了为什么中国在近现代会发展成这个样子,带我们读懂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了解异域视野下的中国近代史,三个关键词:家族、土地、祖先,颇有洞见。

  《家族、土地与祖先》读后感(一):变和不变

  「变」:

  统治者本身,并没有因为人口和经济的变化而推行新的政策,以及建立新的机构。同时统治者也没有正确处理自己与国家的关系,统治阶级更多的精力只是花在征税、维护秩序和维护自身权力上。对于构建经济发展所需的环境和设施,并没有什么热情。

  同时人口增多,但是政府收入增长优先,逐步无法负担更高的行政成本,对于整个社会的管理能力逐渐下降,社会体系逐步崩溃。

  「不变」:

  家庭主义、男权意识、官本思想

  《家族、土地与祖先》读后感(二):变和不变

  「变」:

  统治者本身,并没有因为人口和经济的变化而推行新的政策,以及建立新的机构。同时统治者也没有正确处理自己与国家的关系,统治阶级更多的精力只是花在征税、维护秩序和维护自身权力上。对于构建经济发展所需的环境和设施,并没有什么热情。

  同时人口增多,但是政府收入增长优先,逐步无法负担更高的行政成本,对于整个社会的管理能力逐渐下降,社会体系逐步崩溃。

  「不变」:

  家庭主义、男权意识、官本思想

  《家族、土地与祖先》读后感(三):著名汉学家易劳逸新书《家族、土地与祖先》国内首次翻译出版

  易劳逸汉学新书国内首次翻译出版

  《家族、土地与祖先》期待中终于出版了,这本经典的汉学著作是首次翻译出版。《哈佛中国史》第六卷《 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罗威廉对这本书赞誉有加,说这本书运用了西方当时最新的研究成果,非常具有启发性。斯坦福大学历史系前系主任范力沛称赞这本书“不仅会满足一些学科对相关主题的研究,而且教授相关课程的老师也会受益匪浅。”

  这本书是作者对明清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变迁的研究,涉及人口、贸易、手工业、区域地理、交通运输、小农经济、阶级结构、国民性、民间信仰、社会文化等等方面对中国历史的一次系统而深入的梳理,从而找到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历程的社会学密码。就其视野之广阔,分析之精深远超一般汉学著作。

  《家族、土地与祖先》读后感(四):中央帝国的社会学密码

  中央帝国的社会学密码

  最近,重庆出版社将要推出美国著名汉学家易劳逸的《家族、土地与祖先:近世中国四百年社会经济的常与变》。 对西方汉学稍有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易劳逸的大名,他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历史系的教授,曾师从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研究中国史。他也是与罗友枝、魏斐德等人并驾齐驱的顶尖汉学家。

  这本书是易劳逸研究中国史的又一代表作,1988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但是国内一直没有译本,相关的介绍也很少。但是很多中国外研究论著当中对《家族、土地与祖先》这本书多有引用,将其当成研治中国历史的重要作品。

  《家族、土地与祖先》是一本可称之为“中央帝国社会学密码”的书,该书从长时段、全球史视角,系统梳理了自明朝中叶以来人口变化趋势、阶级结构变化、小农经济、宗教信仰、思想文化、商品贸易和制造业等多方面的问题,详尽地描绘出中国近世四百年社会经济变迁史,试图找出中国如何从传统走向近现代的社会密码。 期待,想看这本书。

  《家族、土地与祖先》读后感(五):《家族、土地与祖先》(作者:易劳逸)

  刊于新京报书评周刊-2019年2月2日-书情 罗东

  海外中国研究的开创性人物费正清,在早期曾提出近代中国发展的“冲击-回应”模式,认为传统中国长期停滞,而经过欧洲的冲击才开始摆脱困境、被迫发展。他后来对其学说作了修正。而易劳逸,这位费正清弟子就致力于研究中国历史上的经济与社会,他在此基础上提出现代中国的开启,内部因素占据更主要的位置。  

  按易劳逸的理解,这些因素可追溯至16世纪。“经济领域开启了商品化和货币化进程,对外贸易得以发展,传统社会阶层划分被打破,民众书写能力得以普及,人口得到迅速增长。”在1840年前,它们就已成为推动中国社会结构变革的力量。如今,较为完整呈现这一研究的《家族、土地与祖先》有了中译本。全书从小农经济、商品贸易、制造业,以及社会阶层、信仰等层面论述,这一整体性经济社会视角可使人通览中国四百年间的演进,与侧重于政治史或思想史的研究形成对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