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王国》的影评大全
《玩具王国》是一部由Jochen Alexander Freydank执导,Tamay Bulut Özvatan / Claudia Hübschmann / Gregor 主演的一部短片 / 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玩具王国》影评(一):用4年时间做的14分钟短片
如题,当时看奥斯卡颁奖典礼时,导演讲的这句话,令我小感动了一下。于是上youtube找来看了一下,德语,没字幕,但神奇的是我看懂了。挺感人的小故事。不多说。希望有懂德语的高人翻译一下,放在youku上面,方便国内大伙观看,毕竟是奥斯卡获奖影片。。。
《玩具王国》影评(二):玩具岛
2014年5月12日,16:50,端着一杯热水,坐在电脑前查看以前收藏在微博里还没来得及看的视频。微博的关键词是:二战、感人。二战时期感人的故事我看过不少,没有多少思索我点开看看,短片进入高潮,我也想过各种结局,都是关于海因里希的,但是当妈妈对着大卫喊出海因里希的时候,我的心像是被猛锤了一下眼泪止不住的流出来。希尔伯斯坦先生的演技超级棒,让我想起了麦斯·米科尔森。狩猎中的麦斯是愤怒与委屈;这里的希尔伯斯坦绝望、痛苦、不舍。两人的眼神都很到位
《玩具王国》影评(三):若经历苦难却不得升华
若经历苦难却不得升华,那苦难也许是白受的了。
可悲的是,中华民族有这个倾向。
所以我站在鲁迅纪念馆里,我热泪盈眶。
这么多年来,其实,国民性没有变过。
而这部十几分钟的短片,它之所以具备感人的力量,就在于那种波折、悬念、升华。一位普通的母亲,救下了邻居的孩子,在那短短的一瞬间,邻居父母的眼光交织,极其复杂的情感,就在那一刻传递完成,而观众也得到了共鸣,这是人性的升华。
短而精华,震撼之感。
《玩具王国》影评(四):话唠
ielzeugland玩具岛——奥斯卡真人短片奖得主。
纳粹的暴行看多了,老以为是个落纳粹手里的主儿,就得惨不忍睹。
我承认我打一开始就想这一定是个大悲剧。以至于看两分钟就得歇歇,时刻准备着心脏受压。
我承认那些带了纳粹星和没带纳粹星的大人都在和小男孩儿讲童话的时候我掉泪了。虽然也就这么短短几分钟和老一套的情节。
我承认到最后看到两个男孩儿都活着而且好端端在一起弹琴的时候,我崩溃了……不是因为我没有猜对结尾,而是因为我不敢相信这个结尾到底是不是真实的。
我承认我话唠了。
《玩具王国》影评(五):用自己孩子的姓名还是性命换回了另一个犹太裔小男孩的生命
没想到德国人也擅长真人短片
没想到德国人可以这样的直面历史问题
当母亲极度绝望对着即将开往纳粹集中营的火车喊自己孩子名字时
当母亲对着即将开往纳粹集中营的火车伸出手时
就在呢短短的几秒钟后
难以想像2个母亲1个父亲1个孩子4人此时眼神和内心有多么的复杂
一个母亲用自己的孩子的姓名换了一个犹太裔小男孩的生命
看到这里我听见影院里有人掏面巾纸的声音
说实话我更希望结局是一个迷
大家并不知道是否母亲挽救下来的犹太裔小男孩性命是用自己孩子的名字还是自己孩子的生命
不过短片最后2双斑驳的手 也化解了我心里的遗憾
《玩具王国》影评(六):从来都是以最幼嫩的面孔对着张牙舞爪的大人们的一种讽刺
------一个男孩的故事,发生在二战对犹太人的身上,刚刚好昨晚把沙漠之花看了,你是否理解其中的故事和背后父母眼中的伤痛,这个世界上不缺乏对痛苦的理解,更是一种对周边人的无边际的伤害,想当然的认为那就是非常正确,所以我们都在找个理由去伤害对方,而不去想想我这样做真的是好的吗。
-------太多的故事和希望就这样被那个时代中的某些人,某个阶段所裹挟,你无法逃离和不曾忧伤过,只不过一直都在内心中告诉自己不要自己生活在那里,不要因为个人身上的独特色彩而变成了被别人毁灭的理由。越是对为了别人好的背后,都是值得深思的。
-------小孩眼中的世界,跟他身边正在发生的危险,从来都是以最幼嫩的面孔对着张牙舞爪的大人们的一种讽刺。
《玩具王国》影评(七):孩子眼中的“玩具岛”
看到一半突然就想起了另一部片子《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孩子永远用最纯真、美好的心灵来看这个世界。
只是两部片子的结局不一样,一个母亲为犹太孩子打开了生的大门,而另一个是一位父亲给了孩子死的结局。
本人更喜欢《穿着条纹睡衣的男孩》,最后的表现让人痛不欲生。那种把美好在人面前撕碎捏烂践踏,那种绝望无助脱力的感觉印象太深刻了。
《玩具王国》影评(八):影评草稿。
剧情结构由插叙镜头组构,干净利落的蒙太奇不留一丝多余,情节紧凑,展现了二战时德国阴冷的历史。
影片开头声音沉重,色调暗重,黑暗房间中的琴声与暗色形成对比,使两个孩子的存在更加突出,吸引观众注意。
在歌声中进行场景切换,色调转明,一片白芒的雪景和浓雾散去的列车,好像是拨开迷雾,将要找到女主角的孩子一样。
剧情节奏在打开列车厢时慢了下来,第一遍镜头没有给脸,第二遍给脸之后让小孩背对,千呼万唤始出来,当第三遍转身看到孩子木然的表情时,惊异的情感已经传达给了观众。
展现人性光辉的镜头便由下展开,女主角继续坚持将犹太家族的孩子认回,犹太夫妇心照不宣的放手,而放手时没有忍住的痛苦皱眉在特写镜头下细致至极。
《玩具王国》影评(九):《玩具王国》2017.11.14
非常‘感谢’元首的tu杀犹太人的举动,让我们多了一个电影题材,这又是一部讲述犹太人与集中营的故事,很多人说这部电影看起来有点乱,主要是因为交差剪辑,就比如一部完整的片子我从中间剪一刀,然后时不时剪辑进去,交叉播放。
用几句话来概括这部小短片就是,有一对邻居,两家的小孩都特别友好,而可惜的是A家是犹太人要被送到集中营,可是因为小孩天真的原因,B家小孩也想跟着去集中营,最后B家的母亲找儿子的时候阴错阳差的救了A家犹太人的儿子。
在百度百科简介里也有讲事情的经过,但我觉得也有可能是这样的一种情况,B家妈妈确实是救了A家犹太人的儿子,最后结尾也看到了两个老人的手在四手联弹。但是紧接着镜头往上拉,出现了几张家庭的的合照(注意里面只有一个小孩),所以我的猜测是照片中的小孩是A家犹太人小孩,根本就没有B家的小孩,最后出现四手联弹或许是因为年老后的相遇,又或许B家的小孩根本就已经不在了,最后的四手联弹只是美好的幻想。
最伟大的母爱就是把别人家的孩子也当自己的孩子。超级赞!
《玩具王国》影评(十):恐怖下的童心与人性
一位普普通通的德国小妇人,却甘愿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了自己犹太籍友人的孩子,这让观众们在一片灰暗的基调与氛围下,又追寻到了人性的熠熠光辉。同时最后那辆驶向玩具岛(集中营)的犹太专列上的乘客早已注定的结局,也为观众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水晶宫之夜后,犹太人如同过街老鼠般,人人喊打。处于这样一个大时代的背景下,当观众已经认为人性消失殆尽、不复存在的时候。本片的主人公——一位勇敢的母亲,却用自己的实际行为,让观众们在一片黑暗的混沌中,又一次得以看见人性的光辉,告诉我们人间自有真情在。顺叙、插叙、倒叙三种方式一齐出现,当在最后逐渐明白影片所述的时候,对于内心的冲击更为强烈,原来玩具岛是指集中营,原来人性并没有全部泯灭。那两双弹钢琴的手也从原先的稚嫩慢慢苍老。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孩子得以茁壮成长,当年主人公冒险的举动并没有暴露。这让观众在庆幸至于不由得感到欣慰,同时也会为这位勇敢的妈妈点赞、喝彩。
影片带来的社会意义:它所提出的人性如同一股春风,无声无息感染着每一位观众,所谓的“润物细无声”便是如此吧。如今社会中也同样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弱势群体,与当时的犹太人般地位低下、遭人嫌弃。影片的目的就是呼吁人们对其施以援手、加以关怀,而不是横眉冷对、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