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古董局中局3》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古董局中局3》的读后感大全

2021-03-10 04:10: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古董局中局3》的读后感大全

  《古董局中局3》是一本由马伯庸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董局中局3》读后感(一):许一城的别传

  其实有些不太明白为什么马亲王为什么会把这一本的内容列为第三本。这一本按顺序虽列为该系列图书的第三本,但是却并非是延续了之前1、2的故事。他其实是一部前传,也更是一部专门为许愿的爷爷许一城量身打造的传记。

  《古董局中局》主线故事的开始便是主角许愿要弄清楚祖父许一城为何会由一位受人尊敬的鉴古之人变成人人唾骂的汉奸的原因。在这一系列中的头两部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来描写过许一城,只是通过别人的口来回忆曾经的许一城,我们也能够感受到许一城的那种不凡的人生品格。为了能够保全住国宝,不惜以自己的名誉与性命为代价。他聪敏、博学,有情义也有担当,这样的人可谓之是真正的英雄。

  或许是因为许一城的人气太高,也或许是马亲王对于这个人物特别的偏爱,所以才会单独的用一整本书的篇幅来单独为许一城列一份《古董局中局》的外传。故事由民国时期那场著名的东陵盗墓案而引发,有人在此之前想要力挽狂澜阻止这一切,那便是许愿的爷爷许一城,于是一次次的交锋智斗便展开了。黄克武、药来这些后来在五脉中赫赫有名的主事人在当时都还是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真是让人不由的感慨岁月的蹉跎。

  古董易鉴,人心则难测。更何况故事的背景是设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书中的每一个人几乎在心中都有自己的算计。为了利益与目的,良心、朋友、亲人甚至是民族国家都可以出卖。但是不管何时总是会有一些人是不畏强权,逆流而上的。许一城便是这样的人。他为了完成朋友临死前的嘱托,甘冒大险深入虎穴龙潭,为保住国宝而历经千难万险。马亲王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在这本书中他不仅仅将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那段经历成功的代入故事之中,还将一些本就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拉到书中客串演出。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是读起来却有一种很强烈的真实感,仿佛真的曾经发生过这些事情一般。

  看完之前的第一第二本之后对于那未结的谜团一直是挠心挠肺,好容易看到第三本却发现并未延续之前的故事。不过好在这一本并未让人失望,既然马亲王不想那么早揭晓最后的boss,那我们也不妨就先停下来缓一缓,看看前辈的传奇故事,慢慢的等着马亲王的故事大结局。

  《古董局中局3》读后感(二):这部才是我想看的

  亲王的古董系列读到第三部,我才发现我最喜欢的可能是这部,或许在前两部中侧面对爷爷许一城的描写过于深刻,所以才会对不曾蒙面的人有着一定的执念吧。《古董局中局第三部》为《掠宝清单》相对于其他两部,几本书的内容显而易见。封面上写着这本书故事的主治:“人活在世上,总得坚持点特别蠢但你自己认为对的事。”这是许一城一生所追求的目标,是他一生的写照,是后辈引以为傲的行为。

  《古董局中局3掠宝清单》可以一个故事的倒序,也可以看成一个全新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有许愿改成存在记忆里的爷爷许一城,因为前两部,爷爷许一城是存在回忆里,存在他人口中的人物,对于传奇一生的他,我们知道的少之又少,而第三部便以他做主角,来走一走那段我们不曾知道的过去。许一城的故事从民国十七年讲起,那时候军阀混战,各方势力层出不穷,一副君子棋的出现将故事展开:一念不诚,一疑不信,便不配为君子。亲王的古董系列到第三部,我觉的故事才更引人入胜,相对住孙子许愿,许一城的人更成熟老练一些,所经历的人生也更多一些,在他的那个时代,很多事情更难选择,也有更多的选择身不由己,但是,他依旧坚持自己的内心初衷。第一第二部回忆中的人物,如今跃然纸上,人物性格更丰满,而关于这个人形象也更生动。

  《古董局中局3掠宝清单》亲王的文字功底才显示出来,无论是背景的描写,还是环境的描写,或是人物性格的描写都有很大的进步,故事也更吸引人。那时候的许一城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有着自己的内心想法,如今想来无论思想还是做法不能说全部真确或是错误,只是不同位置的人不同方式的表达而已。药慎行说:“日本人愿意来拿就拿,悬疑买就买,于咱们又有什么损失,做买卖嘛。”许一城回:“你错了。这不是买卖,这是在挖咱们中国人的根。”是的,古董文物的价值更在于它所记载的历史和历史存在的意义,一份文物,它的真正的价值所在也是如此,我们所知道的过去,是流传下来残缺不全的文字的记载,是文物上斑驳的印迹,是我们了解历史,了解过去的一种方式。

  为了国家理想,为了生死托付的约定,东陵之中的无数国家宝藏,在多方势力的强多下,许一城的出现,力挽狂澜。一段寻宝史,一段护宝史,多年后,孰是孰非,自有定义。亲王给了我们一个古董的天下,一部古董的史诗,我们从陌生开始了解,从未知开始探索,一部小说,给我们的是未知,是离奇,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共识,文物是国家宝藏,是每一个公民都要去保护的文物。它有着重大的意义,是我们熟知过去的重要线索。

  《古董局中局3》读后感(三):乱世中的铮铮铁骨

  在看《古董局中局》前两部的时候,我就对许愿的爷爷许一城很是好奇。虽然只是寥寥几笔,落在纸上,却无比鲜活地刻画出了他的赤子之心和坚守大义。而在看了《古董局中局3:夺宝清单》之后,我也更加坚定了对许一城这个人物的喜爱。

  《古董局中局3:夺宝清单》并没有像前两部那样,继续讲述许愿的冒险故事,而是笔锋一转,来到动荡的民国十五年,这时,延续了两百多年的大清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张作霖的铁血统治,一片军阀混战中,许一城这个传奇人物就不紧不慢地登场了。

  《古董局中局3:夺宝清单》的故事,其实从头到尾都在映照许一城说过的一句话,那就是:

“人活在世上,总得坚持点特别蠢但你自己认为对的事。”

  作为五脉的掌门人,许一城的一生不可谓不传奇。他不仅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并且在种种诱惑面前,一直坚守着这点别人嗤之以鼻的坚持。他用计谋化解了吴郁文设下的拍卖之局;又不顾自身安全接受陈维礼的死亡之托;甚至在孙殿英率队前往东陵之时,他竟孤身拦路,试图以一人之力拦下整支队伍,可谓孤勇之极、至性至真;而在预感到珍贵文物即将被盗之时,他又将计就计、以身犯险,深入偷盗者之中,最终成功倾覆了对方的计划,挽救了危在旦夕的文物。

  写故事,最容易出现架子搭得太大而人物撑不起来的情况。马亲王却以高超的笔力,用轮番登场、个性鲜明的人物,把整个故事扩充得高潮迭起、引人入胜。在《古董局中局3:夺宝清单》里,既有许一城这种秉承着家国大义、誓死捍卫文物的义士,也有陈维礼这种分别多年仍以命相托的挚友,更有药慎行这种在五脉存亡之时放下私人恩怨的高洁之人。在这个跌宕的乱世,每个小人物都显示出了自己的铮铮铁骨,而他们在保护文物时的奋不顾身,更是让这份铁骨更加震撼人心、令人钦佩。

  《古董局中局》系列进行到现在,依旧没有脱离主题,甚至可以说是不断升华了主题——“鉴宝容易,鉴人难。鉴宝要究其本源;鉴人要究其本心。”乱世是最好的鉴人环境,在这动荡时局之中,虽然身不由己,许一城、药慎行、陈维礼等被鉴出的是一腔大义,吴郁文、孙殿英等人被鉴出的却是迷失名利……本心不同,每个人最终走向的结局也各有不同。

  但至少,在许一城主宰的故事里,我看到了他的铮铮铁骨。

  《古董局中局3:夺宝清单》仍然没有揭露老朝奉的真实身份,但是透过文中留下的蛛丝马迹、点滴线索,相信许愿一定能够秉承着爷爷许一城的遗志,找到真正的答案。也期待《古董局中局4》的到来。

  《古董局中局3》读后感(四):掠宝清单

  关于古董,珠宝每个人都会喜欢,也向往,虽然可能我们这辈子也不会有多少古董,但是也丝毫不会减弱对其的向往,所以最近几年市面上总会出好多关于盗墓的书籍亦或是电视电影,总能让我们看的血脉喷张,恨不得自己就是那些书籍或者影视剧中的主角身临其境的去探索一番,来满足自身的小小虚荣心。

  今天就等来了马伯庸老师的长篇小说,也是关于古董的文学系列作《古董局中局3掠宝清单》,本书是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发行。马伯庸,著名作家,公认的“文字鬼才”,功底扎实,文风多变,作品广为流传。曾获2010年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代表作《古董局中局》入选第四届中国“图书势力榜”文学类年度十大好书。

  《古董局中局3掠宝清单》主要讲述了1909年,慈禧入葬东陵。据她的心腹太监李莲英记载,随葬玉石有700多件,又倒入4升珍珠、2000多块宝石填棺,总价值超过纹银5000万两,东陵的豪华气派压倒紫禁城。而这一切,都在孙殿英炮轰慈禧墓时,暴露在了军阀面前……

  巨额的财富,吸引了各方势力的关注。想重夺权势的清朝宗室、有军队却缺粮饷的各路军阀、见钱眼开的文物贩子和一直觊觎着中国文化的日本侵略者,纷纷加入角逐,各施神通布下重重圈套,大鱼吃小鱼。

  在这些血腥的势力面前,有一个人毅然挺身而出,想要力挽狂澜保住东陵。不是为了慈禧,也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守住中国的文化,更是为了一段生死托付的约定……

  这个人就是前两部小主许愿的爷爷许一成,他为了守住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国宝不至于外泄奔走在各地,和军阀,土匪,警局,皇族宗室间各种斗智斗勇,在那个昏暗的年代也许不会改变什么,许一成显得是那么渺小,但是看着他的奔走疾呼,看着他的无奈无助,似乎真的把我带到了那个动乱不堪,民不聊生,军阀混战,列强环顾的旧中国当中,许一成为了保护国宝甘愿背上汉奸的骂名,只为留住我们老祖宗留下的自己的东西,看着心酸,看着心痛。然而如果没有许一成这样的仁人志士,不仅国宝,也不指是古董,可能我们连国家都没有了,看着看着突然对许一成这个小说中的虚拟人物肃然起敬,不是仅仅因为许一成爱国护宝,也被他的人品所深深打动,他对妻子的爱,对孩子的不舍,对五买脉后辈树立出的榜样,甚至于可以折服一个在警察厅混迹多年的混蛋警察头目,一切的一切都深深的吸引着我。甚至有了如果我能和许一成一起护宝的冲动。

  《古董局中局3掠宝清单》很好的一本小说,马伯庸老师深深的吸引了我,许一成更加生动的打动了我,期待马伯庸老师的下一步作品,更加期待古董局中局4,为我揭开老朝奉的终极面目,期待,期待。

  《古董局中局3》读后感(五):古董局中局前传

  古董局中局前传

  之前先看了电影《无间道1》,后来陆陆续续又出了2和3,1是结局,里面很多故事情节,没有交代清楚,2和3是则是补充,让这个故事更加完整。《古董局中局12》是结局,3则是补充12,所以说是前传。

  在1和2中的主人公是许愿,爷爷是许一城,在明眼梅花里那些当家的,也都是爷爷辈的,许愿从一个小小的古董当铺店长,卷进去古董真假的漩涡里,也是因为爷爷被当成汉奸的事情。古董局中局1和2中的坑,也是3种一一补充过来。

  其实蛮喜欢古董局中局3中许一城的人物设定,清华大学考古教授,一袭民国的长衫,懂古董真伪鉴定,精考古专业知识,重情义,通古今,用情专一,还充满智慧,周旋于军阀土匪之中,用脑子把他们玩的团团转,还能全身而退,模模糊糊看到了明朝那些事儿中王阳明的影子。并且许一城,为国为民,还极富正义感,这样的人设在现代流行小说中,很少见的,像盗墓中的无邪,鬼吹灯里的胡八一,就是盗墓买卖古董的,为的是小名小利。现代流行小说中的主人公,大多很接地气,邪邪的坏坏的,或者再来点儿屌丝气息。像许一城这样的人设很少了,能写的这样吸引人,亲王的功力可见一斑。

  看古董局中局,看的是小说,看的是情节,但是也惊讶于书中对一些古董的鉴定分析和典故,亲王怎么可以懂那么多,怪不得现实中的人,会找亲王掌眼,哈哈。比方说故事的开篇,明代的象棋的炮,都是写成“包”,到了明代才写成“炮”。再比方明眼梅花鉴定一枚汉寿亭侯的印章,在三国时候关羽官拜寿亭侯,都以为这枚印章是关羽的,其实不然,汉寿是地名,并不是汉,然后寿亭侯,看看,有学问的人就是不一样,换成是我们半懂不懂的人,真是一忽悠一个准儿。这样知识在书里面很多,看书的同时,也能学到很多中国古典文化知识。

  既然是讲古董的书,市面上流通的就那些古董,若想有新货源,就需要盗墓,盗墓还有一种新的方式,盗墓贼和古董商联合,吃现席,真是涨知识了。书中也讲到了民国初年,军阀孙殿英盗慈禧墓的事件,直接军队开进去,白天火药大炮直接上,野蛮盗墓,让那些南派北派看了直接汗颜。盗墓事件历史上有记录,当时也是造成舆论一片哗然,中外媒体都谴责孙殿英,但是最后也没啥事,因为孙殿英把盗来的古董,给国府上上下下打点,还专门把乾隆用过的九龙宝剑送给老蒋,娘希匹的,还好走的早,不然多少古墓要遭殃了。

  在1中交代,许一城是因为则天明堂的玉佛被判汉奸,但是3中显然没有说到这一步,目测在版中的4,应该继续许一城的故事,讲述则天明堂玉佛的前世今生,鱼朝恩,老朝奉的故事,也将娓娓道来。

  hua.y��v��}:

  《古董局中局3》读后感(六):许一城的故事

  在古董局中局的故事里面,我最感兴趣的是许一城。不论是佛头案还是与老朝奉的恩恩怨怨,还是所有那些与五脉有关的谜团,实际上都起源于许一城。在上两部故事里面,虽然对许一城的经历多少有一些涉及,但是因为是透过别人的眼来看,总觉得这个人看的不那么的真切,还有太多的谜题需要解开。而所有关于许一城的疑惑,或许都可以在古董的第三部《掠宝清单》里面找到答案吧! 许一城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人。因为看不惯五脉中人的行事风格,毅然疏离了五脉中人,在清华园里随李济学习考古;因为友人的临终所托,他不顾自身安危,挺身而出,要为友人争一个公道;在国家大义面前,纵然是面对着荷枪实弹的军阀,他也敢屹立马前,只为守住中国的文化。他的性格里面充满了侠义的味道,就像金庸笔下的萧峰一样,有着那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伟大情怀。不得不说,在那样的一个时代里,许一城的存在注定是一个异类,他的所作所为或许除了深爱他的妻子与挚友付贵以外,在无人可以理解。当看到,许一城终于将那些觊觎中国文物的日本人引进那个废弃的墓室的时候,当看到许一城决然拼着自己的性命不要也要将那些居心叵测的人留下的时候,我们似乎有了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这个傻子一般的行为值得所有的人敬佩,与许一城相比,毓彭、海兰珠等人的行为显得是如此的卑劣不堪,为了一己私利,他们背弃了先祖,不惜将先祖的遗骨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也要与那些异族人狼狈为奸。或者正式由于许一城的伟岸,才衬托出那些无耻卑劣之人的可恨吧! 与古董的前两部故事相比,许一城的故事无疑更加的吸引人的眼球,更加的让人心驰神往。当许一城单枪匹马的站在孙殿英马前的时候,听着许一城慷慨激昂的话语,我们仿佛也置身于那个萧瑟的环境里。看到许一城被士兵们一次次打倒在地,一次次艰难爬起,我们不禁要问,这个弱小的身子骨里面到底隐藏了些什么样子的力量,让他一次次的站起来,大声疾呼!当许一城仅仅靠着友人临死前留下的只言片语一步步的发现日本人的真实目的的时候,当许一城发现隐藏在自己身边的内鬼而不动声色的将所有人引向歧路的时候,许一城的睿智与智慧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人叹为观止! 许一城说,人活在世上,总得坚持点特别蠢但你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这句话或许是对许一城最好的写照吧!他的行事,从来不因为是否对自己有益而有丝毫犹豫,他只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哪怕这件事情的背后充满在大的风险,哪怕他有可能随时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这样子的许一城是值得敬佩的,是值得所有人为之赞叹的! 许一城的故事结束了,但是他的孙子许愿的征程却刚刚开始,。许一城的时代结束了,而许愿则踏上了只属于他自己的征程,他做好准备与老朝奉最最后的斗争了吗?

  《古董局中局3》读后感(七):鉴人难,鉴宝难

  好的故事,总能让人神清气爽,《古董局中局3》的构思着实可以让我们穿越到民国时代,看一看兵荒马乱对于人性的真实考验,也许恶诸葛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符号,而是官逼民反、民不聊生的剪影。 说是第三部,其实与前两部相比,应该适当的名称叫作“前传”,写的是许一城的英勇事迹。“五脉”从一开始就是“老朝奉”布的局,但在大厦将倾的时代背景下,能不能起到“独木”支残局的效果,且看亲王的分解。相对于许愿而言,许一城真的是老革命,而许愿只能称作是小愤青,二者由于年龄阅历方面的差异,在为人处事的力道上自有高下之分,作为一名中年人读者,我们更欣赏于许一城“虽万千人而往矣”的勇气,而不是对许愿匹夫之勇抱以过分的同情。换句话说,许一城是不怕事,许愿是事不怕,前者是被动的体现英雄气概,后者则是主动地登台演出不知自己半斤八两。 与前两部相比,本书的节奏仍然很疾,令读者目不暇接,一则是我们对于所谓的古董并没有深刻的了解、理解,只是顺着亲王的笔触似懂非懂地从“局外人”变成了“局内人”,二则是我们习惯于“期待视野”,而不亲近于“召唤结构”,尽管符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但终归我们认知的只是亲王有意布的迷局,而不是事物的真相;三则我们就是以读故事的心态去思考东陵事件,而不是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看一看、听一听民国的风起云涌,成为了歪曲时代主题的“马前卒”。 亲王不是一位擅长情感戏的作者,也许在亲王认知中,感情是无法推动剧情的,或者说在那个朝不保夕的年代,男女之间犹如蝼蚁,不足为写,但是如果仅凭这些光怪陆离的古董故事,就能把人性的善恶忠奸写得明明白白,那是不完整的,所以我们不妨借助情感去鉴别人心的高下。与男女之情相比,亲王更热衷于兄弟情深,许一城敢于孤身犯险,重就重在兄弟在他心目中的份量,他想方设计去阻拦一场灾难的发生,但是他毕竟是身单力弱,在黄克武、刘一鸣、药来的衬托下,优秀的人总是如红花般鲜艳,绿叶似有似无的让我们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也许一部小说有了主角之后,有了小弟,但应该有女子的出现,这样才能阴阳调和、风和日丽。 本书的核心词:盗宝,在今天这个法制健全的时代,盗宝就成为了十恶不赦的罪行,有些文物埋在土中藏在山中,可以少一些物化的破坏,然而一旦见了天日,就很难流传很远了,我们这一代人不能为了眼前的金银财宝,就毁了国家民族的未来,让我们的后生生活在文化的沙漠中,只知道网络可以改变命运,但对于自己命运从何处来,又向何处去没有根本的领悟,因此,在亲王的笔下,除了正道正宗的古董知识外,我们还应该借此书的脉络进行引申,倾听自己文化的声音,成为历史的真正过客,毕竟你不可能占有所有的时光,写就辉煌的篇章!

  《古董局中局3》读后感(八):护宝托孤 义不容辞

  《古董局中局》是知名作家马伯庸的一部力作,也是他的代表做之一。这部书从最初出版到现在也有一段时间了,刚出版的时候,就获得读者的广泛关注,读过之后好评如潮,这次已经是再版了,可是读者依然是满怀期待,热度不减当年,可见本书的影响力是很大的。这次的新版在原来作品的基础之上,又新增加了番外,而且再版的风格设计也更是别出心裁,这些都让读者更加期待,本书一共由四本组成一套,是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的作者马伯庸可谓是一位传奇人物,人称文字鬼才。作者从小就酷爱文学,但是对于理科就没有那么感兴趣了。大学毕业之后的作者,也曾四处闯荡,虽然繁忙,却不改初心,仍坚持文学创作,写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尤其是以三国为背景的谍战小说更是让作者声名鹊起,其将历史资料与推理悬疑相结合的创作风格更让读者耳目一新,受到读者的喜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作品一部比一部更精彩。作者还被读者给予一个亲切的称呼,马亲王。这个来历和他的生活经历有着很大的关联,因为他总是能够好运加身,人们称之为,瑞亲王。作者出版了多部作品,也获得多次大奖。

  在本书中,主要讲述的就是守护东陵的古董宝物,东陵很多人都知道,位于河北省境内,占地八十平方公里,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里面埋葬着清朝的帝后,嫔妃人等。当然里面也埋藏有大量的文物古迹,这些都是我们国家宝贵的财富,这些财富当然是各方势力都极力争抢的 。在这样的特殊的情形之下,人人自危,没有人敢于强出头,保护历史文化财产。可是我们的主人公却不顾个人的安危,毅然决然的站了出来,他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利益的争夺,更不是为了名利丰收,而是一颗赤子之心,为了保护国家的财物,同时也是为了一个托孤约定,他置个人安危与不顾,大义凛然为国为民真乃大英雄是也。

  在书中,除了精彩的故事内容吸引读者之外,大量的文化历史知识,以及文玩古董的鉴别还有生活中的常识等等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就连我们平时所熟知的象棋,在作者的讲述中,也让我们对于象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在书中讲述炮和包的区别,我们知道了这是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也必须有细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生活常识才能够做出如此的判断。类似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让我们在欣赏本书精彩内容的同时,更是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这些都和作者广博的知识分不开。

  《古董局中局》是著名作家马伯庸最著名的代表做,书中从古董的鉴别开始切入,讲述一个家族守护国宝的故事。书中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内容引人入胜,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不仅让我们重温了历史,还了解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常识。作者思路清晰,文笔通俗易懂,而且作品是我们大家都非常喜欢的题材,很喜欢这本书。

  《古董局中局3》读后感(九):铮铮风骨,拳拳热心

  铮铮文人风骨,拳拳爱国衷心 古董局中局第三本,算是这个系列的前传吧,讲述的是药来,黄老爷子,刘老爷子还有许一城那个年代的故事。 那个时候日本人虽然还没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但局势已经一触即发,在皇城根脚下的这个地方,更是军阀倾轧时局动荡多方势力相互较量暗潮汹涌,身为文物鉴定中的门面也是定心准的五脉也根本不可能独善其身。 这其中围绕许一城阻拦军阀还有日本人对于几个古墓的抢掠和破坏为主线任务,对于五脉的一些背景进行了完善。 首先要说,当时的清朝遗老们划分的派系也很多,有保皇派也有想要通过日本人或者其他国外势力寻求新的发展的人,所以本身心就不齐,而其中那个女孩子对于许一城的感情线,没有动心,个人是不同意的,也就是这一份情,最后让许一城九死一生才有了整个五脉后来的故事。 五脉中的黄家的黄老爷子,看起来年轻时候对于许一城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这就回应了为什么黄老爷子后来对于许家的感情那么的复杂,偶像的坍塌有的时候是致命的,而且那个时候生龙活虎的黄老爷子也确实有着第二部中在河南的生死斗的资本。 药家的人是不是一直就是这样的放纵不羁呢,这里的药老爷子居然也是曾经那样的自暴自弃可是却也没有拉下自己的文物鉴定的本事,而且在许一城的帮助下,也是在整个事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刘家的这位,可以说那个时候就是工于心计的一个狠角色,也难怪后来能够把刘家混成一个适应性最好的家族。 这样说吧,这里刘家黄家药家许家人都出现了,而沈家的却没有所以,五脉中的沈家那位的身份,值得推敲一番。 让人惊艳的是这一部中,付贵探长的风采真的让人印象深刻,讲义气也讲手段,有头脑也有风度,让人不禁觉得晚年的他有多么的凄凉,不过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对于药家和许家的两个人争夺这个五脉领头人的部分,可以说,许一城是一个完美的人,而药家那位是一个真实的人。 只能说,现实世界中真的存在这样的人么,也许有吧。 这一部中的感情线倒是没有以前那种尴尬的所有人爱上我的戏码,而许一城的妻子也就是许愿的奶奶也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存在。 有些人比较纠结木户和许一城的认识,还有那个神秘的日本人之间的羁绊与前面一二部中的叙述有些冲突,也许吧。 不过也许是后来人们故意不说出真相呢,或者没有一个人完整的知道真相呢,也许当然可能是作者自己叙述出现了偏差。不过并不影响这本书的故事。 最后想说,这本掠宝清单中塑造的不是许一城一个人,而是一批为了祖国的文物而努力与时代与潮流与时局去抗衡的故事,纵使螳臂当车,纵然杯水车薪,纵然是徒劳,可是牺牲在这个事业中的他们也是幸福的吧。 总体来说,第三本作为这个系列的前传,对于一些故事背景加以完善,让整个五脉现在的掌门人的前世今生有了立体的认识,对于许一城这个人的了解也更加充分,而且将那个时代一个知识分子群体的群像通过许一城一个人给描述了一番,纵然徒劳也要努力。个人评分8.3分,推荐指数四星。

  《古董局中局3》读后感(十):民国第一盗

  之前看了马大大写的古董局中局1,2感觉很有意思。一直期待着3的出版,今天终于等到了,赶紧去各处倒腾,终于让我如愿以偿的看到了这本书。 书的封面依然充满着神秘性,让人心驰神往。书中的故事却有所不同,第一部讲述的是武则天的玉佛头的故事,虽然其实扑朔迷离终究拨云见日,而第二部中讲述的更深一层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故事,而清明上河图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一个谜一样的存在。而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幅画,可以说是精彩绝伦,而这第三部,其实我很期待这一本中又会出现怎样的谜团呢?然而作者并没有让我失望,虽然不是什么千古之谜,却也能从中知道一些我国近年来发生过的大事。 清朝在康熙乾隆时期也是很昌盛的,而自古以来我国都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在皇帝登基的时候,他们就要去选一块风水宝地来为自己百年以后做准备,而皇陵往往是耗资巨大,要经过十几年到几十年的修建才能完工。而我国清朝著名的垂帘听政的老太太。我们的慈禧太后也是这样。故事的起因其实很简单每一位皇帝的陪葬品都非常的丰富。很多古代的无价之宝都伴随着这些君王的入土而消失在了人世间,成为他们的陪葬品,这也使在民国时期,那些军阀们为了筹到军费而去打皇陵的注意。而清东陵里面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等五位皇帝,还有慈禧,慈安在内的十四位皇后,以及一百多位的妃嫔。所以说这也是盗墓者眼力的一块肥肉。而民国时期最著名的盗墓者非孙殿英莫属,而这个故事就是从军阀盗墓开始的。虽然说这一段历史人人都听说过,不过对于个中的细节我们还是不甚了解的,而这个谜团今天由这本书中为大家揭开。 书中对于每一个人物的心里描写都很到位,感觉那个心里活动就是作者自己的一样。而对于每一个人物的性格描写也很到位,不仅三言两语突出人物的个性和喜好,对于外貌特征的捕捉也是很不错的。 一直以来对于这种悬疑小说都有浓厚的兴趣,而网络上一些写悬疑的作者不是不内容写的神乎其神,吹嘘的没有边儿了,就是平平无奇,一点悬疑的感觉看不出来,只要你仔细想想其实一切迎刃而解。而这本书却和他们大不相同,不仅逻辑缜密,思维独特,对故事的结构性描述的很严谨,丝丝入扣,像是用水泥垒起来的墙壁一样,连一根针想插进去都难,结构就是这么的严密,你刻意去找它的漏洞,你都找不到。这就是作者的厉害之处! 看完这本小说,我的心里感触良多。为我国这些稀世珍宝感到惋惜,为盗墓者的大肆破坏感到愤怒,为挖坟掘墓的举动感到不耻,为当年这些统治者们感到悲哀。这一切其实还是来源于古代的统治者们对于金钱和权力的贪念,如果说当年他们没有那么丰厚的随葬品,如果说他们没有大肆兴修陵寝,只是个普通的百姓一样,挖个坑埋了,还会有人去盗掘你们的陵墓吗? 现在制高点的人又何尝能放下自己的金钱和权力呢?即使是到了阴间,他们也想有和在阳间一样的地位和权力,所以他们把自己的地下宫殿都建的很恢宏,而生前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并都带入到地下了,这也成为后来盗墓猖獗的主要原因之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