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古董局中局 3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古董局中局 3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6-17 21:14: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古董局中局 3读后感精选10篇

  《古董局中局 3》是一本由马伯庸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古董局中局 3》读后感(一):《古董局中局3:掠宝清单》古董背后的故事

  价值连城的古董背后不仅仅代表金钱财富人人窥探的古董背后更是关联着诸多的历史人文传奇。泱泱华夏大地,数之不尽的人文历史,更诞生了众多的文物古董。相信每一件的古董都有着属于它们的故事和耐人寻味篇章,由着它们更牵扯出不少的故事来,着实让人心好奇

  一部关于古董鉴定收藏、造假、设局的百科全书小说就此横空出世。“文字鬼才”马伯庸的《古董局中局》。截止目前,这套系列丛书已经出版到了第三本。而我这里将要点评的也就是这本最新上市的《古董局中局3:掠宝清单》。虽然都是围绕着古董展开话题,但是这本书册和前2本并没有太大的关联。我们阅读时候完全可以建立在一个全新的基础之上。并不会因为没有阅读前面的2册,而感觉这个故事的不完整性和唐突感。相反的,不同重点的局中局牵引出的众多盘根错节的衍生故事。

  尽管以往我也读过不少的悬疑类小说,但是这本书给我的感觉还是相当地精彩生动原因何在呢?大概而言,我觉得这本书有着如下的几大亮点值得读者们的关注。首先,本书的创作有着历史的积淀。虽然故事中的人物我们其实无从考证,但是故事中描述的皇陵,盗墓等其实皆有着这样的真人真事。以历史中的真实故事为依托,又以作者超常发挥想象创作力为开拓,我们于小说之中品味到了无穷的深意感叹。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绪仿佛一同被牵引入当年的历史;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的历史知识仿佛一同被调动去想象深入!其次,本书之中的主人公刻画得很是深刻入骨。五脉(鉴宝的一个门派)直系的许一城,尽管他被逐出家门。但是他秉承着国人坚定信念坚守着皇陵,阻止着军阀和日本人的盗墓。哪怕是遇到生命危险,他依旧奋不顾身地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完成朋友临终前的托付为重,毅然而然地诱敌,杀敌。以守陵和盗墓为正反作对比,以正义邪恶作对比,以国家利益与一己私欲作对比-----诸多的对比,凸显着英雄高昂气节和凛然正气!与此同时,小说也由此带领着我们书外的读者无比钦佩地感受主人公护陵的动人故事。读着这样的小说,我们的心情也随着主人公的遭遇一同跌宕起伏

  古董背后的故事。守陵和护陵的纷争很是吸引我们的眼球;盗墓和守墓的斗争很是牵扯读着的关注。踏上这样一段不寻常的古董之局,让我们一起领略其中的精彩吧!

  《古董局中局 3》读后感(二):金银财宝外物亲情才是传家宝

  不知道你是否喜欢看央视的《鉴宝》栏目,我是非常喜欢看,特别是当人家拿出很名贵花瓶啊,字画啊,就莫名地替人家高兴。当然参加这个栏目中的人,也有花很多钱买的却是赝品。不过我只是保留在喜欢看的阶段,对于鉴宝却没有什么研究。之前去过圆明园、去过北京博物馆,也去过和珅府,看过不少国宝,不过讲解员也说了,还有好多先人留下的名贵古玩都被八国联军给抢走了。其实抢劫中国老祖宗留下的那些宝贝的,何止是八国联军,还有盗墓者也对这些国宝进行破坏性的掠夺,所以很多奇珍异宝我们都无缘相见了。

  我们家祖上没有做过官的,所以我们家也没有什么传家宝,据爷爷说,我就是我们家的传家宝。很可惜,我这个传家宝是费钱的。不开玩笑了,还是说说马伯庸的小说《古董局中局3:掠宝清单》。这本书讲的是1909年,慈禧入葬东陵。她的心腹太监李莲英说慈禧随葬玉石有700多件,又倒入4升珍珠、2000多块宝石填棺,总价值超过纹银5000万两,东陵的豪华气派压倒紫禁城。慈禧临死也想将所有珍贵物品全都带走,她哪里知道这不是显示荣华富贵,而是让自己死后无安宁之日。这本书就讲了众多盗墓者抢掠东陵,也有爱国人士拼了自己的性命保护祖宗留下的珍宝。可见这个故事中充满了血腥,也充满了悲壮。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让多少人丧心病狂,却又没有好下场,我们都憎恨那些掠夺者,现在大英博物馆中就有很多中国的古玩,你想想,拿了人家的传家宝,却在自己的家里摆着炫耀,这是多么的荒谬

  本书揭示了众多历史事件,如孙殿英炮轰慈禧墓,让那些珠宝第一次暴露在了军阀面前。巨额的财富,吸引了各方势力的关注。想重夺权势的清朝宗室、有军队却缺粮饷的各路军阀、见钱眼开的文物贩子和一直觊觎着中国文化的日本侵略者,纷纷加入角逐,各施神通布下重重圈套大鱼吃小鱼。而目的只有一个,抢劫财宝。趁着中国战乱之时,无羞耻地抢劫,也就是在那段时间,中国的古王帝陵几乎都被摧毁,破坏。还有很多人既然编写盗墓笔记,甚至不惜性命,为的也是这不义之财

  前几年我去过北京明十三陵中的长陵和定陵。由于被盗严重,后经国家进行了重修,所以很多人能够亲身去古代帝王的陵墓中去看看。看看古代帝王墓的奢华,就连死也要为自己建造一个无比恢弘的墓穴,然而他们哪里知道,他们这样的高调安葬自己,实际就是让自己死不安宁,据说只有陕西乾陵目前没有被盗过,保存完好。可是考古学家发现在其八十米处挖出一处陪葬墓,已经坍塌,而且没有任何陪葬品,可见这唯一似乎完好的陵墓,也留下疑云重重。

  作者说,解放前那段岁月,战事混乱,很多人都铤而走险。当然在那个时期也有人毅然挺身而出,想要力挽狂澜保住东陵。不是为了慈禧,也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守住中国的文化,更是为了一段生死托付的约定。在中国历史上应该有很多这样的爱国志士,他们舍去自己的生命就是为了保住那些老祖宗留下的珍宝,要不然我们现在也不会在故宫博物馆里看到那么多名贵的物件了。

  我很喜欢读这样的小说,一是为了解开那些历史之谜,二是为了弥补自己对这段历史的欠缺。我觉得,从大的层面来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国人留下的珍奇,就应该归还到中国的博物馆中,特别是那些外国强盗掠走的文物,还有那些挖空心思想去盗走文物之人,我们都应该联合起来制止,反对。还记得圆明园那些铜首吗?至今蛇首、鸡首、狗首、羊首依然下落不明。但愿它们能够早日回归中国。

  最后还要奉劝那些盗墓人,那些珍宝确实令人羡慕,然而又能给你带来什么呢?除了诅咒,没有幸福

  《古董局中局 3》读后感(三):讲故事的手法

  第三部《掠宝清单》虽然从故事性上来说,没有前两部那么精彩,悬疑也没那么足,但是起码读得很舒服,前两部里一些很糟糕的文字表达也没有了,感情处理也是循序渐进,而且对前两部挖的坑,人物的设定都做了一部分回应,算是把故事讲圆了。

  前两部槽点太多,没分析兴致,这里只大概说一下第三部讲故事的手法。

  主角自然是许一城,不过不直接出来,而是通过写黄克武,写刘一鸣,写吴郁文威逼五脉把许一城引出来,以黄克武和刘一鸣这些后辈视角来进行描写,一次危机成功的解除,许一城的品质人格魅力、鉴宝手段一下就出来了。随后再把视角自然而然转移到许一城身上来。侧面烘托,背面敷粉,单是这一个开场已经比绝大多数小说出色很多了。

  第一章可算作个楔子,让主要人物亮相出场。第二章《血书》则是这本书的正式开幕。

  注意《血书》这一章,文末部分给后面几章埋下了伏笔,开创出了另一条线索,可以算作双线推进。

  A部分,许一城通过血书判断好朋友陈维礼之死与日本人有关,去往日本大使调查,引出木户有三、姊小路永德和堺大辅这三个人。A线索叙述到这里就暂时停下了。

  部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通过两个后辈刘一鸣和黄克武引出清朝宗室这一股势力,通过清宗室,发掘出一个内鬼,进而引出王绍义,这一条线相当长远,搬援军李德标意外身死,再引出真正的历史上的盗案主角儿孙殿英。

  两条线索各自独立,同时又有着纵向共振,以许一城视角叙述,读者很容易产生代入感,许一城之所以去开始介入东陵盗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主观推测,东陵盗案和日本人有关,他想发掘出真相然后找出陈维礼死亡的真正原因。但是实际B线索发展到后来根本没有日本人的事儿。不也不能说和日本人无关,虽然东陵盗案不是日本人干的,但在B线索的最后孙殿英部分,日本人还是插了一脚。

  虽然AB看似平行独立,各自无关,但是发展到最后,结果也就出来了。血书意指武则天的乾陵。而乾陵墓门的破解关键在于乾隆皇帝那把九龙宝剑。A线索的得以继续发展基础在于B线索的最终突破,到第十二章AB两股线索合二为一。两条线索本是各自独立,但是中间刻意出现了两次小交集,一次是许一城的主观推测,读者产生代入感,自然入了亲王的套儿,悬疑推理很大一部分乐趣也都在于真相的不断推翻与重构,还有一次就是姊小路永德的狙击,一次小悬疑让读者一头雾水,继续追下去看。

  AB两条线索很容易从书里几个势力梳理出来。清宗室,许一城代表的五脉,王绍义、李德标、孙殿英的军阀团体、日本人,最后一章的一个小变数则是另一个小势力宗社党的女间谍带来的。

  整本书里所有事件的推进发展都是因为两个最为原始动力:1.许一城要调查陈维礼死因;2.许一城要保卫中华文化。A线索主要是许一城和日本人的较量,这个才是终极目的,两个原因都在里面了。B线索另辟蹊径、迂回前进,看似独立实则承接A线索,到最后归为一统。

  《古董局中局 3》读后感(四):瑕不掩瑜

  从1看到3,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了。

  主要讲述民国期间许一城为友人奔走、为陵墓辗转的风风雨雨。关于许一城这个人,谦谦君子四个字不足评价他的温良恭俭,铮铮傲骨四个字不足以评价他的坚韧执着,对晚辈的悉心教导,对朋友的一诺千金,对爱人无微不至,对民族荣辱与共塑造了许一城不似今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在这本书中,许家风骨尽显,许家的千年执着好似凝在了许一城一人身上。我不爱民国史,却偏偏将这样一本书从头看到尾而不觉腻烦。

  喜欢作者的写作手法,从1到3,作者也一直都是贯彻的这样一种方法兜兜转转是个圈,万事万物都回到了最初的位置因缘际会都找得到源头。前两本的磨练也让作者描写故事的方式方法更加纯熟,处理不好地方基本上避而不谈

  唯一的缺憾可能就是佛头案仍旧没有交代明晰,许一城的故事也没有在这一本书中完结,就像是评书听到兴处,说书人拍案一句,“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戛然而止太匆匆,瑕不掩瑜是好书,谈不上多么手不释卷,但终归是写进了心里。

  《古董局中局 3》读后感(五):强烈希望张震饰演许一城!

  一个优点——历史代入感很强

  相较前两部故事偏小,算是交代了很多细节。还没看第四部,应该不会再写许一城了,不然都快不记得许愿了。

  许一城这个人物塑造的真好。倒回去看之前的书签,有一段篇幅是写许一城给媳妇买粉鱼儿(不知道是什么小吃,文中描写的很好吃样子),多讨了一些点缀还有辣子,怕灰尘手帕盖着,小心翼翼端着碗。然后温柔注视夫人吸溜吸溜地吃个精光。可以想象“吸溜吸溜”并不好看,但是仿佛看到许一城温柔的眼光……并且那种温柔只有在夫人面前才会有,一转身便”眉宇间展露锋芒“。

  这一段细节写的太美了,就算做他的老婆这么苦,但没有哪个女人不希望拥有这样的温柔!

  三里面成功塑造了一个许一城,顶天立地,力挽狂澜,有无奈泪水,决绝之下淡定面对,最后对待背叛还成功地设了个局。不过差点把自己也害死了。

  温文儒雅,铮铮铁骨,似水柔情智者如斯,胸怀大义,倔驴蹄子!

  看到一半的时候,就默默在脑海中勾画许一城的形象。然后就想到了着长衫的张震,《道士下山》中的形象深得我心。希望能拍成电影

  《古董局中局 3》读后感(六):《古董局中局3》评论-7分

  第三本四天看完,还以为故事能继续揭开谜底,没想到,这第三本,竟然是本“前传”,打法很现代嘛。按照正常策划流程,是不应该出现前传的,就像如今的很多电影,有了口碑群众基础,前传就自然而然了。这前传倒是不含糊,只是诉说了许一城和他的理想

  民国十七年(1928年)开始,那时候北京的沙尘暴就很有威力,还得加上两端历史背景支撑,幸好这两段历史我之前还算比较熟悉,民国时期的张作霖,去年看的书,唐代的武则天,上个月看的书,竟然都派上了用场

  许一城从陈维礼死,到半张神秘信笺,到宝剑的图影,到支那风土考察团,到东陵盗墓,最后到乾陵的决战死里逃生环环相扣非常密集啊。和真实的历史相结合,吴郁文,溥仪,张作霖,王绍义,孙殿英,戴笠,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也和人物的具体行径想吻合,这么一来,阅读的真实感增添了不少。

  五脉也由许一城接手,观念是需要时间来慢慢转变的,从清朝封建社会到军阀乱战再到新中国的成立,那段岁月里,变化剧烈,历史潮流的巨轮碾压碎了腐朽的昏聩,不要奢望去阻挡,试着去揣测未来的变化。药来,刘一鸣,黄克武,都是有理想的年轻一代,许一城是他们共同的偶像。这和第一本中的态度有些不同:人在年轻的时候,拥有理想,尽力追逐,直言不讳,敢作敢为,可随着世事的变迁,客观的环境改变了太多东西,身不由己。最美好的青春,只能在年迈时,不露声色的奢侈缅怀。

  《古董局中局 3》读后感(七):也就是一部质量一般网络小说

  此前很爽地看完马亲王的《三国配角演义》,于是又抽出了塑封于书堆里的这套《古董局中局》,一部所谓的“董鉴宝行业百科全书式的悬疑小说”。我用了一个周天加两个晚上把这套书看完。但我不能因为抱着很大的期望并花了时间看完四卷书,就寻求自我安慰地说些违心话。总体来说,这部小说写的不怎么样。

  这部小说在故事叙述、故事逻辑、悬疑设置、情节推进都乏善可陈。为了故事而故事,为了悬疑而悬疑,情节处理生硬,叙事故弄玄虚,逻辑推演牵强,本质上就是网络小说体,自说自话,主人翁总是顺风顺水地拿到道具、打出combo,完成绝杀,顺利通关。看完四大卷,我脑海里只剩记得一句话,“人的一生里总要坚持一些看起来很蠢但有自己认为意义的事”……

  总之,无聊消遣看看无妨,里面多少有些知识,但也就是看了一部质量一般网络小说罢了。

  《古董局中局 3》读后感(八):许一城的故事

  10号一出,立马上手。一口气匆匆的读完,感觉有些细节还没有纠结清楚,不过还是写下书评,和大家一起探讨。

  和一、二不同,这本讲的是一个传奇人物的故事,没错,就是许愿的爷爷——许一城。

  故事的背景是北伐末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乱世之中。许一城的令人敬佩的不是掌眼的出神入化,而是民族大气,誓死守护中华文明。印象最深的是,孙殿英率人马去东陵之时,许一城没有帮手,竟然拦下道路,试图阻止他们。螳臂当车!

  许一城和付贵的互相信任,和维礼的生死之交,情谊!

  宗室的怯弱,军阀的贪欲,官僚的腐败,一个绝望的环境中,坚持!

  书中描写的许夫人,真的太贴心了,这样的女人真的是超级贴心。刘一鸣、黄克武、药来的配角戏,很出彩,看似不关键,又夹杂着能量,影响着时局。

  一如既往的细节描写,铺垫串联,没有废话,亲王的文笔棒棒的!

  不过也有一些小遗憾。

  没有看到和老朝奉的对手戏。

  许一城伟光正,感觉和许愿有一些不同在于,许多高深莫测的决定或者动作,没有像许愿那样的各种思考顾虑或者疑惑。有一点点“不亲民”。

  《古董局中局 3》读后感(九):情义无边 义薄云天

  这是部读起来跌宕起伏、荡气回肠,却又让人扼腕叹息、最后又常舒一口气的小说。

  小说以孙殿英盗挖东陵的历史事件为基础,塑造了中国第一批从常规古董鉴定家转到考古家的代表人物许一城,他有大智慧、大胸怀;他会鉴宝,更会鉴人;他从骨子里真正喜欢中国传统的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古董是其中的载体之一,只是他生活在一个风雨飘摇的乱世,前有狼后有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师,面对一个对自己托孤拜的友人,凭着一张含义模糊不清的半页纸,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聪明智慧,剥丝抽茧,和一群土匪、军阀以及心怀大恶的东洋人斗智斗勇,他面对一个已经破落王朝宗室提出的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借力使力,驱虎逐狼,虽东陵依旧被盗,但那是大形势的作用力,个人再英雄,也是无法扭转。但我们也不能就此忽略的那个乱世的充满正义的个人的正能量,面对一个更大的阴谋,他将计就计、诱敌深入,最终在乾陵的一个陪葬墓穴里,将一伙歹人一网打尽,最终完成了友人的托孤拜。

  在这本悬疑味特别浓重的小说里,专业的古董知识信手拈来、随处可见,作者一直坚挺着书的主题——古董局中局,继续讲述着一个具有久远历史的鉴宝道门五脉的传奇,当然是五脉其中人的传奇,在一个组织里,各人怀着不同的心事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老族长看中了药慎行,但几个孩子却力挺许一城,拼命地想帮他扶正,但许一城自己却对这个族长的位置毫不在意,但这并不能减轻一点点药慎行对许一城的讨厌甚至憎恨,不过面对大是大非、大情大义时,他们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正如上文所讲,古董其实就是古文化的载体之一,而且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不然也不会传下来,传下来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它们,但同时古董也是面照妖镜,人的贪婪和欲望,在它们面前都暴露得一清二楚,是人是妖,一目了然。作者在书中还就古董是一个国家(特别是这个国家可能还保护不了古董)的还是全世界的,做了有趣的探讨,个人的理解是,文化是有自己的独特基因传承,是一个地区或国家民众智慧和思想的体现,随着历史的发展甚至升华为一种精神图腾,别人可以来参观学习,但不能豪取强夺,你有个别墅,但不能对一个土房子里的人说,我家比你家更安全,所以你家的钱和老婆都放到我家来吧。

  《古董局中局 3》读后感(十):曾经你掠走的宝,今天你就要交出来!

  这本书终于看完了,不出意外还是一天看完的。

  从10日零点到11日的此刻。

  这本书与前面两部一样丝毫没有让我失望,

  瑞王爷的文笔当然也是不可能让人有任何置啜的地方,

  古董怎么说了,从来我都一直很喜欢相关于这个话题的书,甚至传记类特别无聊和任何辞藻乐趣的文学类和博览类我都看过,不过没有任何一个看的让我有这么如鲠在喉的感觉。

  我知道在很久以前兵荒马乱的时候发生过很多无法挽回的惨事,也发生过太多根本让人不愿意去回想的凄厉损失,那些损失不仅仅是我们国家千年的失落,更加是一种耻辱的印记,让人只是看一眼都没办法忍受的痛,虽然这个凌虐的伤口已经结痂,甚至我们现在还会和曾经的仇人和平相处,把酒言欢,不过……这样真的是可以的么。

  我曾经也是对那些放不下过去仇恨的感情略有疑惑,或许那只是他们一直没有抓住仇恨的重点吧……

  现在我真的没办法说出来,那些都是过去的事,现在大家要好好相处这样的话。

  真的是没法释怀,太让人恶心了,我不否认那些恶心的人,他们的后辈是无辜的,甚至我们的同族带来了比他们对我们更大的伤害,这件事,真的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只能说不论怎么去评说,只能……一声叹气,心痛如绞啊。

  国宝失窃,皇陵被窃,这件事曾经我真的没有特别的去想过这些事,也没有想过是否会有人为它流血阻止,但也终究螳臂当车,根本无力阻止。

  祥瑞御免这三本书,真正让我看到古董精妙的一面,错综传承的艰辛,也能看到终究是有那么一群人,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用我们不知道的手段维护着这千年传承的古韵和尊严,不曾让这东方的卧龙断了自己的脊梁。

  现在是他们,将来这脊梁要由我这一代顶住,万万不能再重蹈覆辙,看不清这世间真正重要的东西。

  老祖宗的账本我们都还没算清楚,却老是想着去偷偷摸摸看别人家的小破烂笔记本,这到底是个什么心态呢,我现在是懂了……

  终究是现在才明白自己拥有的是何等珍馐的宝贝,对于我来说不晚,今后也一定要将这脊梁撑的更加硬朗才行啊……

  真可恨自己是这么无力的人。

  ————————————

  嘴巴上说原谅可以,那是社交手段,

  心里的帐可要算清楚,现在那一个个的都要把手里的宝贝交出来,

  从我们家里偷得,终究是要还的不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