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古董局中局 大全集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古董局中局 大全集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3-13 12:54: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古董局中局 大全集经典读后感10篇

  《古董局中局 大全集》是一本由马伯庸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8.00元,页数:2015-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董局中局 大全集》读后感(一):鉴古易,鉴人难

  有一回在网上搜索,看到了《古董局中局1》,冲着马亲王的大名就随手放在书架里,偶尔点开看看。后来有一天,偶然看看就被吸引住了,从此一发不可收,便又将全集下载,用最快的时间看完。说实话,好长时间没这么看书了。

  古董这东西我并不懂,看这书也就是图个热闹,但是很快被里面的情节吸引,因为这故事很武侠!

  主角许愿是开古玩店的——他出身古玩世家,父亲是大学教授,祖父是为古董掌眼的明眼梅花掌门人,然而他们早就去世了,只剩下许愿一人——看出来了吗?世家子弟,父辈离奇惨死,下面他要复仇了!这明显就是现代武侠小说。其实我不喜欢许愿,他那样子让我想起天龙里的段誉,不知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反正看着他一次次遇险我只觉得好笑,一点也不紧张,难道是因为主角光环吗?其实药不然要比许愿强很多,他大智大勇,忍辱负重,为了洗刷祖上的冤屈一直在默默努力着——这和他太爷是多么相似;相比许愿,小聪明是有,但有一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以至于不断犯错误。但这不算什么,新人需要成长。其实我喜欢的是第三部的主角,许愿的爷爷许一城,如果许愿是段誉,那许一城就是萧峰——许愿遇险没什么好紧张的,许一城遇险却让我紧张的喘不过气来!

  引用书里的一句话“鉴古易,鉴人难”,许一城的遭遇和《鹿鼎记》里的陈近南是何其相似,都是死在小人手中。陈近南还好说,陷害他的好歹是少主人,许一城呢?陷害他的不过是个小伙计,如果没有他的提携,那小伙计一生也不可能有什么发展。许一城一念之差,带着他去做局骗人,使他看到了古董这一行里潜藏的暴力,于是开始铤而走险。但有许一城在,他不敢这么做,所以他必须除掉他,于是悲剧就开始了。和这小伙计想比,令一个人却知恩图报,帮五脉化解了最终的危机,这个人就是那个大眼贼的二爷爷,得许一城提携的的小混混阴阳眼。可见,古董毕竟是死物,总能呈现他最初的状态,但人是活的,总会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真佩服许一城,虽万千人无往以!无论是面对孙殿英的军队还是日本人,都是那么从容不迫,为了给老友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托孤一拜,九死不悔!

  《古董局中局 大全集》读后感(二):书摘

  古董局中局(大全集)

  马伯庸

  ◆ 第三章 故宫博物院藏《清明上河图》是赝品?!

  gt;> 一件瓷器从窑里出来,先要咬酸,然后磨旧,必要时还得故意缺上一角,造成残缺效果。都弄好了,抹上泥土,扔到墓土里去养着,基本上就能糊弄住大部分人了。

  gt;> 古董界有句话,叫作假不离真。造假的地点,一般都不会离真货的产地太远。这是为了保证土质和自然环境相仿,最大限度模拟真实。这个村子既然造瓷器,说明一定是紧邻一处著名古窑,这样才能保证品质一样。烧瓷器的第一步,就是把瓷土研磨澄清,筛成瓷粉,然后再捏成泥坯。这一个环节会产生大量粉尘,飘得到处都是。所以当作坊把需要做旧的瓷器运来这里,一路上不可避免地会有瓷粉末抛洒出来。”

  gt;> 瓷器的工序,是先把瓷土做成泥棒料,再做、印、利成特定器形,谓之素坯,或叫坯胎。坯胎要充分干燥,然后再勾饰上釉,送入窑内烧制。

  gt;> 俗话说庸手画梅,高手点梅,一字之差,境界差之甚远。

  gt;> 器看施釉成分,青铜器看绿锈,玉类看折射率,这些都是客观指标。

  ◆ 第四章 第二张《清明上河图》惊现香港

  gt;> 南京在古董行当里被叫作“关都”,取关窍之意。这里是南北交汇

  gt;> 之地,兼有北壮南秀,又是六朝古都,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不在少数。从前古董界一直重心在北,认为北京为正统、郑州和西安为两只大眼,构成了北方的三星活贯之势,气运流转,皆据此三星而起。而长江以南,只有南京与成都能与之比肩,是南派古玩的两座都城——至于上海,只算是销货的市场,排不上名次。

  而且南京还有一个奇处,

  gt;> 犀牛角有一个特点,它的纵向纹路永远都是平行而展,中间绝不交错,收藏家都称之为竹丝纹,而其他的黄牛角、水牛角的纹路是交错的,如同网状。

  gt;> “急而忘惕,怒而失察”

  ◆ 第五章 寻找鉴定《清明上河图》的关键

  gt;> 中山陵,位于紫金山东峰茅山,于1929年建成,国父孙中山先生即安葬于此。从前有个风水先生是南方人,跟我聊天时提过,从风水上来说,中山陵的地理位置不算太好。它虽然依山如屏,坐北朝南,但是整个陵寝穴高案低,高拔外露,开阔无回,犯了阴宅要“得风藏水”的忌讳。不过风水先生也说了,整个南京最好的龙穴,是在中山陵西侧的玩珠峰下,但那里已经建了明孝陵了——那可是朱元璋的坟墓。总得有个先来后到。

  据那位风水先生说,孙中山革命成功后,第一时间就去拜谒明孝陵,以汉臣的身份告慰明太祖。当晚朱元璋托梦给孙中山,说他驱除鞑虏有功,许他分去紫金山一半风水。可孙先生是一位伟人,他不愿去侵夺明孝陵的风水,所以死前留下遗嘱,把自己的墓穴定在了臣位,既能拱卫孝陵,也不会分去龙气。如果是忠臣在半夜进山,就能看到中山陵和明孝陵之间的山谷里有一条白龙往复盘旋,这正是两人相互谦让的龙气。

  gt;> 拓碑也叫墨拓。古代没有复印机,也没有照相机,如果想把石碑上的文字原样复制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墨拓。这东西原理和雕版印刷很像,就是将白纸湿贴在碑面,与碑文凹凸嵌合,再在上面施墨,然后揭下纸来,碑文就算是原形拓下来了。所以拓片多是黑底白字,跟反白底片似的。

  gt;> 碳-14测年法是检测文物年代的一种科技手段,又叫放射性测年法。碳-14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地球上的动植物只要活着,就会一直通过呼吸吸入碳-14;当生物体死亡后停止呼吸,它们体内的碳-14就会停止增长,并随着时间推移而衰变减少。由于碳-14的衰变速率非常稳定,半衰期恒定为5730年,所以只要检测出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就可以推算出其年代。

  gt;> 虽然绢织品不是生物,但绢是由蚕丝织成,而蚕从吐丝茧成到死亡的生命周期非常短。因此蚕丝产生的年份,基本等同于蚕生存的年份,也就等同于制成画绢的年份

  gt;> 梅瓶在宋代本叫经瓶,后来到了明代,因为它口细颈短,只能容一枝梅花瘦骨插入,所以又得名梅瓶——但不是说真用来插花,它仍旧是一件酒器

  gt;> 鉴宝有两重境界,‘有我之境界’和‘无我之境界’。有我之境界,是‘我’在鉴定古玩;无我之境界,古玩自道真伪。

  gt;> 戴鹤轩道:“她父母早亡,都是亲戚家轮流养着。我看她身世可怜,想帮她一把,可那丫头不知道是不是读书读傻了,居然说什么气功都是骗人,都是伪科学,还说我是个骗子。我劝了她几次,她居然跟我划清界限,还到处投稿,要揭穿我真面目。你说是不是怪胎。”

  真是个理性正直的好姑娘,我迅速做出了判断。

  gt;> 在古董圈子里,上海叫水地。水是流水,说的是钱。解放前有个说法,豫、陕两地历史悠久,古董极多,叫“宝地”;北平、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识货的多,叫“见地”;而如果想要卖个好价钱,就得来上海,又靠近水边,是以叫作“水地”。

  ◆ 第六章 残本的秘密

  gt;> 画上的不是春景,而是秋景。而‘清明’二字,就是盛世清明之意,是张择端为了吹捧宋徽宗的统治而起的名字。

  ◆ 第七章 发现真相

  gt;> 宋代作画用绢,质地分为两种,一种是单丝绢,一种是双丝绢。双丝绢的经线两根一组,纬线为单丝,交错时经线一根在上一根在下,比单丝要致密紧凑,能够历久不坏不散。这种绢在当时制造难度很大,只有御用画院才用得起。还有一种贡绢,质地更好,那就是皇家独享了

  gt;> 一个人开始等待时,他就会思考,一思考就会怀疑自己,一怀疑就会陷入迷茫。偏偏等待还很漫长。

  gt;> 坏心情就像是海绵里的水,可以被繁重的体力运动挤压出身体。

  gt;> 书画在重裱的时候,要加胶、加矾、加蜡,把背面轧出光来。重裱次数多了,侧看绢面会有一层极为淡薄的光芒,叫镜面,也叫鉴云。

  ◆ 第八章 香港:真假国宝现场对决!

  gt;> 九龙寨城位于九龙半岛。这里最早是一处炮台兵营,清政府将香港割让给英国以后,在这里设立了衙门,成为清朝在香港可以行使主权的一处飞地。关于这块飞地的主权归属,从清末一直扯到了现在都未能得到解决,港英政府无权管理,中国政府又自顾不暇,不可能亲自去管理,结果这里便逐渐演变成了三不管地带,大量流浪汉、贫民和穷凶极恶的罪犯都开始在这里聚集,以躲避政府追捕。历经几十年风雨,九龙寨城里已经挤满了一层层的违法建筑,变成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在这个迷宫里隐藏着妓院、赌场、黑诊所、地下毒品工厂,变成了由逃犯、黑社会分子、毒贩、贫民、流浪汉等社会极底层组成的一个无法国度。

  gt;> 把恶行怪罪到别人头上,你只是在为自己的堕落找借口而已。

  gt;> 宋徽宗是位书法大师,他在签名的时候,有个特点,喜欢留“天下一人”四个字,以显出皇帝身份。

  ◆ 尾声

  gt;> 徽宗画院的画师们,也是分三六九等的,获得的笔墨纸砚品质,自然质量也不同。张择端最初地位并不高,画《清明上河图》时用单丝绢也不足为奇。直到宋徽宗亲笔品题,才名声大噪——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上没有张择端的署名了吧?他原本名气太小,没有署名的资

  gt;> 格,等到天子御笔签题后,他就更不敢补名了。

  ◆ 第一章 君子棋

  gt;> 明代象棋的炮,都是写成‘包’,一棋四‘包’,二红二黑。到了清代,才开始写成‘炮’

  ◆ 第二章 血书

  gt;> 托孤拜,相传是诸葛亮在白帝城传下来的。在坟前做如此祭拜,表示生者愿不惜一切代价完成死者遗愿,托孤一诺,九死不悔,手背翻转,以示不负所托之意。

  ◆ 第三章 东陵盗案

  gt;> 东陵在直隶遵化州马兰峪,里面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个皇帝,包括慈禧、慈安在内的十四个皇后和一百多个嫔妃,是清宗室第一大陵。清帝逊位十七年,余威犹在,所以民间虽然盗墓成风,但皇室陵墓一直还保存完好。

  ◆ 第四章 追凶

  gt;> 这山,就是东陵风水的核心——景瑞山,而佩鞢落地之处,即是景瑞山下的顺治皇帝的孝陵,东陵最核心的区域。此后安葬于此的皇帝、皇后、妃子的陵寝皆以孝陵为中心,分布左右,错落有致,形成一个气势宏大的陵墓群落。

  gt;> 天’‘地’二字宽写,取天宽地阔之意;‘君’字下方口字封严,寓意君王口不乱开;‘亲(親)’字目无底,寓意亲不闭目;‘师(師)’无左撇,意为老师不当撇开

  ◆ 第五章 恶诸葛

  gt;> 佛家七宝,为蜜蜡、红玉髓、砗磲、珍珠、珊瑚、金、银,其中蜜蜡多用来串成佛珠,相当宝贵。

  ◆ 第六章 平安城死局

  gt;> 古董商收东西,分为两种。一种是亲自去乡下跑,挨家挨院地转悠,这叫数佛珠,意思是一粒一粒地数过来,非常辛苦,但捡漏的概率高,往往可以用很便宜的价格拿下好物件儿;还有一种叫等兔子,一般是在镇子里最热闹消息最灵通的地方,比如客栈,摆那么一只金蟾,头上压起一摞铜钱。这就是告诉当地人,我来贵地收货,家里有什么好东西可以拿来客栈,当场买卖,守株待兔。

  gt;> 这就是俗话说的开门货,凤冠一半价值都在做工上,所以真假一目了然。

  gt;> 经被这东西,少有人伪造,因为经被是藏羚羊羊绒混着金线织就,质地一摸就知道,不易造假。

  gt;> 卞福仁亮出一套分玉三宝,分为棒、片、镜——这是鉴玉的利器。卞福仁招呼掌柜的把灯笼端过来,拈起三宝中的镜,这东西叫镜,其实是片磨得极薄的透明玻璃,周围镶嵌着一圈铜套。就着光亮,透过这镜去看玉器,可以滤出玉中真正的色泽。比如祖母绿,真品过镜一照,看到的是红色,反之则呈绿色。这镜子一照,真伪立现,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贝。

  gt;> 金器有个特点,真品易变不易断,赝品易断不易变。

  gt;> 唐太宗生前有六匹坐骑,分别叫作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他希望死后也有这些骏马陪伴左右,就让阎立本作画、阎立德雕刻,在昭陵里摆了六块浮雕。这都是无上珍品。可在民国七年,有个叫卢芹斋的古董商人把拳毛騧和飒露紫全都撬下来,以十五万美元的天价卖给美国人。为了方便运输,他们居然把这些浮雕打碎,装上轮船卖去了美国。

  ◆ 第七章 支那骨董账

  gt;> 出现在市面并且被人盘玩过一阵的古玩,叫作熟货;刚刚从墓里或地下挖出来的,叫生货;还有一种古玩,大家都知道搁在某一座墓里,但还没人挖开,这叫作阴货。

  gt;> 比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大家都知道唐太宗临终前吩咐陪葬,如今就在昭陵底下,算是最著名的一件阴货。

  ◆ 第九章 金蝉传信,无常见珠

  gt;> 五帝钱是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个皇帝的铜钱,此五帝在位时期国泰民安,所以民间一直迷信带这五种年号的铜钱很吉利,专门会有人来收

  gt;> 至于玉玦,则是用了一个鸿门宴的典故。当年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席间他的参谋范增三次举起玉玦,示意他动手。项羽却犹豫不决,最终错失了杀死刘邦的好机会。所以玉玦有一层寓意,乃是未决,悬而未定。

  gt;> 扳指分为文武两种,文的是多是玉制或犀角、象牙,纯粹是八旗子弟的装饰品。武扳指是真正战场上用的,是用驼鹿角做的,呈浅褐色。因为大清武备废弛,八旗堕落,所以真正驼鹿角的越来越少。药慎行手里有这么一个,是满清在关外时某位王爷用的,后来这位王爷后人吃上铁杆庄稼,不思进取,这东西就流落到了五脉手里。

  这东西说不值钱吧,其实颇为珍贵;说值钱吧,跟玉石扳指比还真不容易叫上价去。所以这一类玩意儿,在古玩行当里叫敲门货。意思是适合送给不太重要但需要打通关节的人,既体面,又不至于太过贵重。

  ◆ 第十章 东陵前,马兰峪,黑吃黑

  gt;> 你不知道,古董行当里,有三劝之说。哪怕是拿赝品骗人,对方临要买前,骗子得劝上三回,以示不负良心。劝了三回,对方还不醒悟,那就是自己作死,命中注定要被我骗了

  ◆ 第十二章 剑中机关

  gt;> 这种陪葬用的阴兵,很有讲究,不能平白起炉,须得以一柄古剑为引,借出它的煞气来,在外面套一柄新锋,才有镇阴挡煞的功效。

  gt;> 所谓“博山”,乃是汉代传说中的三座仙山之一,其他两座是蓬莱、瀛洲。汉代香炉多喜欢用此山为名号。

  ◆ 第十三章 生死一诺

  gt;> 这是只有陪葬才有的字样,而且不是一般的陪葬,而是代活人护陵。比如皇帝对你有大恩,现在皇上死了,你还活着,又不能殉葬,那么就要拿一件东西,作为自己的替身去为皇帝守陵,一般会写明‘某护’‘某臣假’之类的字样。

  gt;> 唐代的陵墓很有特点,唐太宗曾经刻过一块碑,上面写着‘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换句话说,唐陵是以山为陵,规矩浩大。如果不知道墓道的位置,硬挖几无可能。

  gt;> 北平和西安虽然都是古都,风格却有微妙的不同。北平的大气,是现世的,是一幅光芒四射的工笔彩画;西安的气质,却仿佛与人隔世相望,如同一件古老的青铜器,包浆被岁月磨得圆润,发着幽邃深敛的光芒。

  gt;> 这得从乾陵的修建说起来了。唐高宗李治一直有一个夙愿,就是死后能葬在长安。为了在长安附近找到一块合适的吉壤,李治派了两位风水大师,一位是他的舅父长孙无忌,一位是太史令李淳风。”

  “写《推背图》的那个李淳风?”

  “对,就是他。长孙无忌和李淳风两人各自选择了一个方向,从长安城出发,遍访三秦。长孙无忌先找到一块风水宝地,在龙眼处埋下一枚铜钱。紧接着,李淳风也找到一块宝地,在龙眼处钉下一枚钉子。两人一先一后回到朝廷,李治有点为难,就让武则天挑。武则天决定亲自去看看,结果发现两人不约而同,选的都是梁山。而且在龙眼之处,李淳风钉下的钉子,正好穿过长孙无忌的铜钱中心。

  “武则天很高兴,回来告诉李治,梁山东隔乌水与九嵕山相望,西有漆水与娄敬山、歧山相连,确实是一个聚风涵水的绝佳龙脉之地。本来这事已经定了,可朝中有一个人站出来,对李治说万万不可。这人是谁呢?他是李淳风的老师袁天罡。当初唐太宗为了预知大唐国运,请袁天罡、李淳风两人卜算。李淳风年少气盛,一口气向后算了两千多年,袁天罡赶紧推了他的背一下,说你天机泄露太多,快去休息吧,李淳风这才停手。这本书因此得名,叫作《推背图》。从《推背图》以后,袁天罡对李淳风格外留心,知道自己这位学生不懂谦折之道,早晚会惹下大祸。

  “退朝以后,袁天罡单独面见李治,说梁山不可为帝陵。李治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袁天罡说他曾为高祖李渊选择陵址,也曾经探访过梁山。他开始也觉得是一块吉壤,可再细细一推究,发觉梁山风水有异。一是梁山的龙脉走向与高祖、太宗的帝陵相隔,有中断之兆,反而盘结于周朝龙脉之末,此有改朝换代之忧;二是梁山北峰为头,南边双峰为双乳,呈现妇人之相,此陵利女子不利男子;三是乌、漆二水在山前合抱,水势低流,看似合乎风水之术,但正午时分站在合抱之处,这里恰好被双峰的影子所遮挡,旺阴而不旺阳。总之,袁天罡说如果选择这里入葬,阴阳颠倒,恐怕李唐的帝统会被一个和周朝有关的女子中断。

  “李治听了袁天罡的话,有些为难,因为这片地方是武则天选的,不好更改。他为人懦弱,最终还是决定梁山为帝陵,然后把宫里所有名字带‘周’字的女人都赶了出去,以为从此高枕无忧。后来李治死后,武则天将其安葬于梁山,没过几年,她谋夺皇位称帝,国号果然就是一个‘周’字。”

  ◆ 后记

  gt;> 至今乾陵地宫仍旧完好无损,成为唐十八陵中唯一一个未被确认有被盗痕迹的陵寝。

  ◆ 第一章 凤凰山下的意外发现

  gt;> 河南这个地方,历史底蕴实在是太厚了。随便一个县市,都会牵扯到如雷贯耳的历史名人;随便一个乡镇,一追溯过往都是几千年。卫辉位于豫北,打从商周就有这地方,乃是姜子牙和比干的故里,当时叫作牧野——没错,就是周武王和商纣王大决战的那个牧野

  gt;> 熟稔

  gt;> 旁边是一辆国内还不多见的奔驰FC轿车。这是一汽引进奔驰技术组装的礼宾车,全国一共只有九百辆,用作政府部门接待

  gt;> 在古董行里,这是个非常实用的技巧,想出手什么物件,切不可主动劝说,非得一脸心疼舍不得放,买主才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

  gt;> 但明代的所谓金炉,不能望文生义,不是真的纯金,而是风磨铜掺入一定比例金银,主体还是以铜为主。铜质若是足够精细,金银之料浮于表面,用鹿皮轻轻擦拭,能看到隐隐有金银光泽泛起,幽深而不夺目

  gt;> 头回见面不带宝贝,这是古董行当的规矩,先相人,再相宝贝,看你这人靠谱,咱们再谈别的。

  gt;> 一方为一万,这一百多个,就是五十多万,那可是一笔巨款。吹叶子是说现金交易,不接受物品置换或转账。

  ◆ 第二章 油画中的线索

  gt;> 所以能流传到现在的人物图罐,个个都是精品,操作得当的话,价格上十万不在话下。

  gt;> 假文物从来不是独立存在的,它的形制一定是源自于某一件真品。所以古董行当有句俗话,叫作万假归真。一万件假货,追根溯源,其来源总是一件真货。现在文物专业有个术语,叫作标准器,意思是以一件确凿无疑的真品作为该时代同类物品的标准,再有别的东西出土,就拿这个标准器去衡量真伪。

  ◆ 第三章 “三顾茅庐”青花罐

  gt;> 成化的鸡缸杯,别说在后世,就是在当时都是备受重视的珍品。万历时,一对成化鸡缸杯就能卖到十万钱,皇帝特意指定作为御用餐具,可想而知多受推崇。在古董瓷杯这一类里,鸡缸称王,每一件的出世和交易,都会掀动轩然大波。

  gt;> 1948年,药来前往长春,这里曾是伪满洲国首都,故宫大量收藏都被溥仪带来此处

  gt;> 热释光技术,可以用来判断器物存在时间;金相显微镜技术,可以看出器物内部的裂痕或分子结构。

  gt;> 瓷器和木器之间的关系很密切。古董家具的摆设很有讲究,配青铜太阴,字画又太轻,玉器金器又不宜多,只有配瓷器才最为自然。

  gt;> 在古董行当的人眼里,杭州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从唐至宋,从元明至清,这一带都以富庶繁荣而著称,促进了丰富精致的物质生活,是江南文化的代表。所以杭州这地方,是江南文化圈的古董总枢纽,以明、清时代世家大族的生活、文化用品居多。什么字画书匾、瓷章家具、佛像道宝、珠宝首饰,无不是精致细腻。若说品质达到宫廷级别的,可能不多,但平均水准要比其他地区高出太多——江南人会享受啊,要不正德、乾隆怎么动不动就下江南呢。

  ◆ 第五章 “飞桥登仙”绝技再现

  gt;> 绍兴这地方,号称“文物之邦”,这个“文物”不是指现在咱们说的文物,“文”指精神文明,“物”指物质文明,意思是说绍兴这里无论文化底蕴还是物质生活,两手都硬得很。你想啊,这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代之前,后来又处于江南文化的核心地带,几千年文化浸润,让这个小城市的底蕴厚实得惊人。

  gt;> 绍兴这个地方,文化上最出名的有两类东西,一是书帖,绍兴旁边就是兰亭,大名鼎鼎的《兰亭集序》诞生地,又是书圣王羲之的故乡,传承下来的书法水平自然高明得很;二是明清家具,绍兴一带大族世家非常多,累世繁衍,一族动辄有数千人的规模,号称“三十六天井,七十二槛窗”,意思是一处大宅,就有三十六户人家独院,可想而知日常所用器物得有多少。何况他们又是缙绅官宦的身份,讲究风雅文气,对家具质量要求很高。

  gt;> 所谓车店,是指那种地理位置偏僻的古玩店,一般人找不到,上门都是经熟人介绍来的,大多是懂行的。与之相对的是街店,设在旅游景点或热闹街市旁边,抬眼就能看见,接待的多是游客和外行人。

  gt;> 说她想把这些记忆留住,最好的办法,就是画下来,因为画画走心,心到了,人也就到了。

  gt;> 银器的花纹做法分成两种,一种是用錾子一点一点錾出来,一种是用现成的模子浇银汁。前者适用于定制,俗话叫走手;后者适用于批量生产,叫走模子。

  gt;> 焗匠,是一门古老的职业,至少在宋代就已存在。瓷器这东西,虽然耐久度高,但是很脆,一磕一碰,轻者掉渣,重者碎裂,会变得特别不好看。所以专门有这么一类手艺人,能把瓷器修补上。比如你一个瓷碗摔地上成了三瓣,不能用了,他有本事重新拼回一个碗去。或者一个瓷盘掉了一角,他能给镶了铜角。这就叫焗瓷。

  gt;> 南宋时期,日本有一位贵族叫平重盛,向宁波阿育王寺捐献了黄金。作为回礼,阿育王寺回赠了龙泉窑的一件瓷碗,备受平重盛喜爱。后来到了室町年间,这个瓷碗被幕府大将军足利义政得到。可惜因为屡遭战乱,这个瓷碗出现了几道裂痕。足利义政派遣一位特使,携带此碗来到大明,希望成化帝能再赠送一件。可是龙泉窑经过时代变迁,已经烧不出同样釉色的瓷碗。成化帝便让御用焗瓷匠将此碗修复,带回日本去。这个瓷碗上焗了几颗豆钉,看起来形状有点像蚂蝗,于是日本人把这个瓷碗起名叫做“青瓷蚂蝗绊”,成了日本最著名的茶具之一。

  gt;> 焗瓷这门手艺,原理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在瓷器上钻几个孔,再用长短不一的钉子给固定住。其中钻孔这一道工序,最考验功力。瓷器薄而脆,要在上面钻出一个孔来,还得保证不碎不裂,需要极精细的手法。焗匠用的开孔工具,是一根铁笔,在笔头镶嵌一颗金刚石,在要开孔的部位轻轻研磨,磨出一个孔来。

  中国有句俗话,叫“不是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就是打这里来。

  gt;> 焗瓷的第一步工序,就是找碴、对缝,把碎瓷和瓷器本体之间的缝隙对上。咱们现在说话老爱说找碴找碴,其实最早就是焗瓷的术语。

  gt;> 立德、立功、立言”出自《左传》,原文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讲的是成功的三个必要步骤。

  gt;> 金石印章里有一种刻法,叫做合印。正中一个字,四角各有一个字,以中字搭配角字去读。比如中间是个隐字,四角刻“身、名、利、心”四字。读的时候,应该读成隐身、隐名、隐利、隐心。此所谓四合印。

  ◆ 第六章 对峙细柳营

  gt;> 绍兴这个地方,最有名的除了鲁迅故居之外,就要属春波弄的沈园了。这里本是南宋时一位沈姓富商的私家园林,最有名的事迹,莫过于陆游和唐婉儿的爱情故事。当初陆游和表妹唐婉儿结婚,夫妻两人情投意合,却因母亲反对而被迫离婚。十年之后,陆游游历沈园时又逢唐婉儿,两人相顾无言,陆游填了一首《钗头凤》以寄相思无奈,唐婉儿读完忧郁而终,临终前同样填了一首《钗头凤》唱和,成为千古凄情的代表之作。陆游七十多岁重游沈园,又写了《沈园二首》,仍对当年念念不忘,成为毕生的一个心结。

  gt;> 壶嘴一共点了三回。这叫玉凤三点头,是福建一带招待贵宾才有的手法,但他倒茶时食指压在拇指上,意思就完全变了,成了另外一个名目,叫作退避三舍。这是表示自己已退让到了极限,再不会作任何让步。

  ◆ 第七章 花罐,龙走纹

  gt;> 无聊是一种很奇妙的状态,它可以稀释掉人类的一切情感。一对如胶似漆的情侣,可能坐上十几个小时火车后,也开始互相厌恶。一对仇敌,如果没办法干掉对方又不得不共处,也聊得起天来。

  gt;> 骨灰瓷也叫骨瓷,不是中国原产,而是英国人先发明的。把煅烧后的动物骨灰、瓷土和矿物溶剂混在一起烧制,可以增加瓷器的透光度,而且硬度更高,烧出来的瓷器既薄且透。现在市面上的高档生活用瓷,多是骨瓷。

  gt;> 借势不止能借友军的,也能借仇人的

  gt;> 人的心理就是这样。你说开窗户,人家未必愿意,你闹着说把屋子给拆了,人家三劝两劝说开个窗户就得了。

  gt;> 季六爷指的是季布,是楚汉时的一位名将,极其信守承诺,“一诺千金”这句成语就是从这来的——黑道儿上有规矩,但凡涉及利益的重大承诺,都会请出他来,拜上一拜。

  据说之所以叫六爷,是因为二爷是关羽,三爷是张飞,四爷是赵云,五爷是南海龙王的五太子圣衍,所以他只能排第六。

  ◆ 第八章 脱险

  gt;> 用田泥烧的黄土砖导热性好,要砌在表面,传递热量;用红土烧的砖耐火,是搭建窑体的主要材料;还有砂土砖,硬度非常高,搁在重要的支撑节点。

  ◆ 第九章 解密五罐

  gt;> 柴窑是后周皇帝柴荣的官窑,被称为“诸窑之冠”。当时制瓷工匠请示柴荣,想要什么颜色的。柴荣颁下谕旨:“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后来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做出来号称“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柴瓷绝品。因为柴窑存世时间短,所以存世极少。古人称之为“柴窑最贵,世不一见”,在明代都已经属于极其珍惜的奇器了,地位在汝、官、哥、钧、定五大窑之上。清代之后,柴器几乎彻底消失,偶尔有残片问世,都能卖出天价。

  ◆ 第十一章 海上争锋

  gt;> 这些浮游生物只能随洋流移动,当两处洋流相遇时大量聚集,一定可以捕捉到逐食而来的大型鱼群。所以很多著名渔场,都是在洋流交汇之处。

  《古董局中局 大全集》读后感(三):看主角的故事,却喜欢上他的爷爷

  “鉴古易,鉴人难。”虽然《古董局中局》4本书里,主角的故事占了其三,而他爷爷的故事只占了第三本,在其他几本中只是零星的提及;虽然书中说“人的气质就像是古董的包浆,说不清道不明,但一眼看过去就能感觉得到。”但是,对主角的气质依旧不清不明,反而他爷爷的形象却是清晰的多。

  主角许愿,北京城琉璃厂四悔宅店主,靠着祖上留下来的《素鼎录》混饭吃。作为主角,他的主角光环强大到毋庸置疑,只是,光环下他真实的性格究竟是什么。冷静吗?如果不冷静,怎么可能在佛头案的最后看出藏在假佛头里面的真佛头,“古董的真与赝,并非简单地如我们肉眼所见的那样。有时候,你必须要了解人,才能了解器物的价值。”要能从鉴别古董转向鉴别人,非沉着冷静之人不可。连作为对手的老朝奉都夸奖他,“小许我果然没有看错你,你真是个有胆识、有见识的年轻人,不愧是许一城的后人。”但是,他的性格真的是冷静吗?第二部中药不然说:“我不管?我要是不管你早完蛋了!你看看你今天的表现,得有多他妈心浮气躁。犀角杯那纹路多明显,一条狗都能看出来;还有那枚大齐通宝,就算你不懂泉货,难道还不信任黄克武?这么简单的两件事,你办砸了不说,还跟我这儿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你丫脑子到底在想些什么?还有点判断力没有?”甚至连第一次见面的戴海燕也说:“你这个故事处处都是漏洞,若是把这当成一段故事,写个小说,也就算了。偏偏你还煞有其事地当成史实去质疑别人,还惹得全国议论、这就太不像话了。我一个学生物的,随便翻几本大路史料,就看出了其中破绽。你们这些所谓专业人士,到底脑子里进了多少水?”如果说第二部中他是因为仇恨暂时迷失了理智,脑子里进水,还无可厚非。但是经历过清明上河图骗局的他,在第四部中却依旧那么冲动易怒,确实不得不让人怀疑,除了主角光环,他是怎么能活下来的。第一次见到别人药不是,就冲上去又是揪衣领,又是辱骂。不管对方是不是老朝奉的人,即使你是主角,又哪来的权利和自信这么做。他是鉴宝行家吗?如果不是,又怎么可能卷入各种是是非非。如果是,却又跟他的经历完全不符。古董行当并非一般行业,青铜玉器、字画金石,两汉两晋、唐宋明清,每一件古董背后,都有着与之相关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非一般功力能够去鉴别的。而主角,进入古董行当却完全靠着一本书而已。也许,这本凝聚了祖辈智慧的书能够让他登门入室,甚至有所成就,但却完全不可能技艺超然。要知道,造假的技艺可以高到,连王献之都分辨不出是否是他父亲王羲之的真迹。

  相对于形象模糊不清、性格捉摸不定的主角来说,他的爷爷许一城却形象生动的多。他年纪虽轻,有着年轻人的狂傲不羁,却也有对世事的洞察明晰。既有书生的儒雅,却没有书生的腐朽。行于乱世,更有男儿的根骨和血气;侠骨却柔情,也有对妻子的关怀和爱护。虽然很多人说,许一城这个人物太过完美,但是这样一个人物却完美地很接地气。因为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民国时期许多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都是乱世之中理想的坚持者和奔走者。他们可以安安稳稳地出国,或者独善其身地只教他们的书,但是为了自己所坚持的道义,为了不被毁灭的文化,他们却选择在外国人、军阀之间周旋,以飞蛾扑火之举死死地与命运抗争。只是,最后他们都只能和许一城一样倒在东陵之前,看着时代的车轮滚滚而前,淹没于尘埃。

  四本书,四个故事,但却又丝丝相扣。从则天明堂玉佛头到《清明上河图》再到最后许家三代恩怨的对决,故事确实精彩,有专业却有有趣的古董知识,有环环相扣的局中局、套中套,只是为了情节,主角的性格被刻画地太过模糊混乱,很多细节之处完全经不住推敲。反而集中出现在一本的许一城要鲜明的多,也甚是让人喜爱。

  《古董局中局 大全集》读后感(四):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1~3:

  一口气看完了三本,可能是我本就喜欢历史,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全书以鉴古为背景,以权威“五脉明眼梅花”为主角,从则天明堂玉佛,到清明上河图,再到东陵乾陵,打响了一场又一场文物的保卫战。每一件古董背后,都有着无比深厚的历史沉淀,而有些仿冒品的心机和工艺,又让人真的为之惊叹。书中出现的很多鉴古方法,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古博今,涉猎广泛,而真伪的细节也往往在一线之间,忽之则逝。期待下本~~

  4:

  终于等到大结局这本了,所有的坏人都浮出水面,所有的恩怨都烟消云散,对于这部书来说,也算是一个彻底的结束了。只是感觉没有想象的那般风起云涌毁天灭地。全系列中,我觉得最好看的还是第二部清明上河图那个故事,这本呢,不温不火,只是那些“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柴瓷最终彻底葬身大海的命运,还是让人觉得深深惋惜!

  《古董局中局 大全集》读后感(五):古董鉴人,亦是鉴心

  许愿,“明眼梅花”五门里面白门的当家人,命运的造化弄人,让许愿渐渐接触到尘封已久未知的真相。在金钱、利益的驱使之下,人心都可能随之改变,药不是乃至药来,为了实现寻找自己祖先的遗骨,便投入到黑暗的一方——老朝奉。许愿的善良被药不是所利用,最后两个人形同陌路,但是又合作密切。最后一起找到了老朝奉的真身——沈家掌门人沈云琛。

  佛头案、清明上河图案,让许愿渐渐接触到了真相,为了爷爷清白一步步地寻找真相,也找到了老朝奉这个幕后推手。而许愿的爷爷许一城也为了中国的古董奉献自我,避免受到不法分子的破坏。

  中国古董市场确实有些混乱,造假、倒卖、拍卖等等为了利益的实现层出不穷,中国对金钱的贪婪宛若一个无底洞。反观外国对待古董则是保护的态度,纵使若干年前的中国被列强巧取豪夺,大批文物古迹遭到破坏,并且流失海外。但不得不说,中国保护文物的意识较之国外差了不止一点半点。从文化保护的层面,中国文化的流逝也是一个很大弊端,在古董保护的路上,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古董局中局 大全集》读后感(六):古篆雕虫尚宛然, 堪笑堪悲人不识

  我不喜欢系列书籍,因为很长,读不完就会很难受。古董局中局虽然每一部书的故事都很独立,但是内含的线索和设计的悬念却引着读者不得不继续看下去。古董局中局四部我都一字不落的完完整整的看了一遍,熬了好几个通宵就为了能够一气呵成的读完它虽然我不懂古董但是作者通过情节跌宕的故事将我带入了神秘莫测、光怪陆离的鉴宝世界。故事讲述了北京琉璃厂一家古董店的店主许愿,因为一个突然到来的访客而被卷入一个阴谋之中,一件坊间传说的稀世珍宝,竟然和自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几十年前做的局,竟然已经编排进自己的命运。许愿将使出浑身解数,置身生死之间,和蛰伏了几十年的各方神圣斗智斗勇的故事。整套书以许家三代人与老朝奉之间挣不开、剪不断的孽缘为线索,通过老朝奉设局、许愿破局的方式一环扣一环的展开整套书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很精彩,结局的设置很出人意料,当许愿抓住真正的老朝奉的时候,我和他一样,没有想象中的欣喜若狂,有的只是尽全力出击而被其困扰并深陷的无力感。正如作者所讲“不是悲伤,不是愤怒,而是一种窒涩,仿佛所有的情绪都被堵塞着,让人呼吸不得,极其难受。”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的命运都让人唏嘘,书中每一个角色都曾或多或少有过无力感,如戴海燕身为那个年代中女性的被轻视、柳成绦因为先天疾病的被歧视、药不是没能掌握身边所有事物的被轻视……包括老一辈的五脉,都各自有性格弱点。“药来看似潇洒实则懦弱,最后为敌人所用;刘一鸣看似胸有成竹,实则顾虑重重,姑息养奸;还有一个黄克武,看似嫉恶如仇,却懵懂无知。”其实人活一世谁没有无奈,无力的时候,只不过总有些牵挂逼得我们去坚强罢了。 我不是一个对古董感兴趣的人,虽然去博物馆的时候还是会为匠人们精湛的所折服,但每每看到那些被精心呵护过的文物总感觉匠气太重,少了些许人情味。我总觉得能人看着就流泪的古董才是真正的古董,古董背后都是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它真正的价值不在于金钱,而是人心,是鉴宝人世世代代对古董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的深沉的刻在骨子里的情感。在古董斑驳的纹理中,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时代的风貌,它的价值,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但可怜的人类却只会用金钱去衡量它。

  《古董局中局 大全集》读后感(七):最爱药不然……

  “四悔斋门外,忽有敲门声传来。”终于全文完,满腔的情感也终于随着泪水止不住的宣泄。

  读完整本书,我所有的感触线都来自于药不然。第一部是惋惜,第二部是困惑,到了最后,是敬畏!

  从始至终我都错了,我以为三代老朝奉都是至死利欲熏心的,我以为药不然被控制,我以为老朝奉害了药不然……其实他的轨迹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比起他哥哥,药不然甚至把自己的命运掌控得滴水不漏。“药不然为了一个目的,竟然把行动贯彻得如此彻底,但同时他又把真正的心思,隐藏得如此之深。”

  书中每一个角色都曾或多或少有过无力感,如戴海燕身为那个年代中女性的被轻视、柳成绦因为先天疾病的被歧视、药不是没能掌握身边所有事物的被轻视……包括老一辈的五脉,都各自有性格弱点。“药来看似潇洒实则懦弱,最后为敌人所用;刘一鸣看似胸有成竹,实则顾虑重重,姑息养奸;还有一个黄克武,看似嫉恶如仇,却懵懂无知。”主角许愿就更不必多讲。但是药不然没有。他的智慧和他的性格促使他由小到大都把命运牢牢掌握在手中。其实药家两兄弟的性格是有共性的,就在一个“掌控”只是哥哥药不是对这个词掺杂了太多的欲望,至于药不然,是实实在在的用结果胜过了哥哥。

  药小二爷受得起大家的亦称赞、亦敬佩、亦畏惧!

  我和许愿一样,当看到老朝奉被揪出来的时候并没有意想中的快感。只有当你用尽全力出击而被其困扰并深陷的无力感。作者讲“不是悲伤,不是愤怒,而是一种窒涩,仿佛所有的情绪都被堵塞着,让人呼吸不得,极其难受。”

  我,一直以为沈云琛一定会有一个不得已的苦衷的,“一个想替父亲报仇的女儿,一段不为人知的童年阴影。”但是她讲,“没有!这根本用不着什么矫情的理由。我发现制假赚钱多,盗卖利益大,就干了,没有什么心路曲折。也没有什么道德挣扎。”

  鉴古易,鉴人难。

  从沈云琛纵身投海的那一刹那,许家的仇,药家的仇,就此了结。但是古董界的拉扯,将持续动荡。整部作品两个核心人物许愿和药不然,一个靠明,一个投暗,都是为了相似的目的。药家因药不然的作为,使命完结。而许家则是为了“去赝存真”将永远战意昂扬。

  “夜色黑暗,可天上的群星依然璀璨。”

  《古董局中局 大全集》读后感(八):直女永远不能理解的感情?

  

让人一口气读完的好看 四部连贯度很高 后三部其实都是在填第一步的坑哈哈 最喜欢第三部 剧情发展丝毫没有让你喘气的机会故事也很完整没啥大bug 民国设定太肃杀忍不住脑补用《生死线》的风格来部电视剧 妈的太带感啦 许一城可谓终极男神 简直没人不爱他 相较之下 他孙子许愿真是个开了挂的半吊子 尤其是遇到药家两弟兄…可能是踩了狗屎运吧…看得出亲王对药家也太偏爱了 第一部最吸引我的就是药不然 看到最后简直爱死他了哈哈 真的搞不懂这些直男作家 bg线怎么看怎么突兀尴尬 兄弟情倒是水到渠成感人至深啊???想起以前不知再哪看到的一句话:男人之间有一种不需要操屁眼的爱 但女人们总把它当基情 哈哈哈哈也许我等直女永远都理解不了这种感情吧

  《古董局中局 大全集》读后感(九):对亲王路转粉的作品

  对作者的了解,大概和很多人一样来自“祥瑞“的梗,以至于高中买《Vista看天下》翻到后面专栏部分看到马亲王的文章都一脸卧槽…

  也是我本身的姿势水平不高,亲王的书《欧罗巴英雄记》出的时候翻了一点,没看进去;《三国配角演义》也只看了开头。买过《笑翻中国简史》和《文化不苦旅》,看完觉得还是太正经了,不是我的菜。有些惭愧,看不进去比较正经的书...

  不过《龙与地下铁》很喜欢,虽然是完全架空的情节,看来我还是喜欢这个类型的故事,哪怕只是故事。接下来就是《古董》,四本一起买的,现在快看完了。我不会写那种高大上的评价,只是想说这部作品非常吸引我,里面那些知识让我感到非常新奇。私以为《古董》的知识水平和思想水平,以及讲故事的方法都比盗笔鬼吹灯之流高出很多(都和盗墓相关,不知道我拿来比是否恰当)。

  读书时的感觉,一部分是被悬疑牵扯的焦虑、期待,一部分是对作者深深的佩服,佩服那些古董知识,佩服情节的巧妙设置,佩服人物散发的魅力(尤其是许一城,真是男神)。印象很深的是孙殿英一伙人盗墓那一段,和小学学过的英法联军掠夺圆明园那一段感觉上非常相似,以及那些穿插在情节里的关于假古董害的人家破人亡的小故事,真是直击灵魂。人贪婪的一面原来如此丑恶,美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又如此脆弱...

  不过书里也有一些在我看来的不足之处。许一城的部分是第三人称,完美的人格可以说是与生俱来,而许愿,个人觉得单单说是家风或者遗传都不太自然。许愿的性格里似乎没有“贪”的成分,没有过被金钱诱惑的情节,再有就是大家说的,加奈、烟烟乃至高兴还有莫许愿,都是无可挑剔的妹子,许愿却从生理到心理都没什么想法,倒是和药不然的感情...我还没看到结局,也觉得确实有点基...许一城出场是就已婚了,对海兰珠没什么感情也说得过去(突然想起来海兰珠让许一城叫她安妮的情节,这个情节感觉没什么用?),而且第三人称叙述,不写许一城这方面的心理活动也算是给读者自己想象的空间。(其实挺惋惜海兰珠的结局…)

  (前几天看完了,来更新)

  第一次在豆瓣写书评,不管有没有人看都继续下去好了。结局部分和大家感觉一样,有些匆忙,有些牵强。沈云琛的形象太单薄了,感觉老朝奉的身份是作者生怕大家猜出来硬安上去的...个人心目中的老朝奉是方震,就是年轻了点,其他方面能力没得说。另外觉得方震和药不是有点配...药不是没有跳反其实很正常,因为前三部的药不然、钟爱华、海兰珠都是搭档跳反,作者想摆脱这个套路所以开头澄清了好几次了。尾声部分很喜欢,不是那种坑爹的开放式不负责任、全部让读者自行脑补的结局,但是也有一定的保留性。最后吐槽一句,我相信亲王的本意不是写基情,但是已经胜似刻意写的基情了...

  谢谢阅读。

  《古董局中局 大全集》读后感(十):诶 短评放不下

  感情线真的只能???了 爷孙俩跟两个女人暧昧都很生硬,看到就尴尬,还不如男一男二的互动自然又可爱

  人物性格很谜诶,开始许愿还是很有脑子行事谨慎的,越到后来智商下降大脑发热被作者的行文计划牵着走,且剧情巧合太多了点(尽管看着很爽)

  两位爷爷不惜名声守护古董周全,孙子却为了还爷爷清白一路毁坏了不知道多少文物…身后名对逝者来说已经失去意义了,可以说孙子坚持的“外人看上去很蠢的东西”和爷爷坚持的根本不是一回事,而且真的很蠢——看到结尾牺牲的十件柴瓷心在流血啊。

  文物这种东西与其被毁掉 哪怕是进入古董贩子手中流通也好的多吧 至少最终的归宿——愿意出高价买古董的人——是爱它珍惜它的。

  最后——古董知识部分超有趣啊!(虽然记不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