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诗经点醒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诗经点醒读后感100字

2021-03-12 03:40: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诗经点醒读后感100字

  《诗经点醒》是一本由流沙河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1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诗经点醒》精选点评:

  ●不知道为什么全场脑补贺银成的声音看下来……我有毒……喜欢老先生讲诗经~至于他的散文,还是算了吧。

  ●读的有点醍醐灌顶,像侦探小说似的,有点懂为啥太祖这么diss他了,关20年:老先生的解释更符合我心中先秦时代人的性情。矮人看戏何所见 没有作者给我解释,就继续被儒教那帮搞传销的骗了:·孔子真人肯定没有被儒教后来搞得那么严肃无趣,你看他编写《诗经》第一篇就是爱情诗。· 关雎,终于被老先生说得通了,以前总觉得一帮捕鱼好奇怪,老先生说是‘相亲活动’ 我觉得这个解释合理多了。 · 汉广的’不可求思’和蒹葭,被骗好惨:二十多年偶听的解释都是错的,根本就不是不能够,原来是女神,人神殊途。· 王肃的看法和我第一次看’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的想法是一样的 一切美丽的东西永远不会消失,它们像冰一样的凝结,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的开放。这就是《诗经》

  ●有些解释在我看来还是牵强的,但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社会背景来看诗经,然而,那个年代距离现在太久太远了,很多东西难以考证,在流传的过程中或许还存在误传,所以解读诗经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比如这本书里写的很多观点,刷新了我平时的认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写的同性之恋,王室是指一间大屋子,看对眼的男男女女在里边酱酱酿酿(惊了)……不过这也是讲述人自己的观点,有些觉得合情合理角度独特,有些感觉牵强附会,但是书中很多训诂学相关的内容还是很值得学习的,原来那些字的古音古形古意是那样子的,汉字这种象形文字演变到现在似乎有点面目全非了

  ●流沙河老先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背后也有严密的逻辑分析和考据,读来对《诗经》颇有耳目一新之感。对老先生的不拘泥于传统和脑筋的活泛所折服,多数观点个人都赞同。很好的一本书,点醒的意义即在于换一个角度解读经典。

  ●许多和程俊英版注释不同,但是我更接受老先生的说法。老先生读书读得超活,百科皆能为所用。

  ●老先生讲的有趣且能自圆其说。诗经就是民歌集嘛,后人加上了太多意识形态的东西

  ●耳目一新的感觉,做研究本来应如此,尽信书不如无书,只是毕竟太久远了,是不是都正确很难讲,但确实起点醒的作用。

  ●其实挺可爱的

  ●3.18-3.28 目前看来,我对诗经的浅薄理解,都是误解。 秦始皇焚书后,根据记忆流传下的诗经有很多版本,有齐鲁韩三家诗,有东汉的毛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说的是隐士(《搜神记》中的冯夷)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女同性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2736年前的一个小军官,他的恐惧,还有打了败仗的各种艰难,他去寻找战友,找他的战马,他和他的男朋友曾经怎样相爱、宣誓,最后又怎样失望。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作者不是卫寡夫人写的爱情,而是一名官员抗议国君的昏庸。

  ●没看过讲座直接来读的书。事实证明,讲座内容直接转化成书面文字不一定适合阅读……诗经经历秦始皇焚书能流传到现在实属不易,太多古音古意,能把字面意思弄明白就不错了,各家之言汇集成诗经学。流沙河老师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没想到商周时期的民风还挺开放。

  《诗经点醒》读后感(一):点醒《诗经》

  流沙河老师对《诗经》的解读实在是高,具体的可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脱离固有的认识,回归自然本真,即是人性的特点,普遍的最纯真的价值认知,所以突破了后世儒学对诗经的解析。

  二是复原历史场境,以情入境去解读诗经,这样使诗还原到了它本来的样子,具有纪实感,非常真切而鲜活。

  三是古文字学和天文学等方面知识的应用,特别是关于古文字学方面的音韵研究非常深,使得解字非常准确深入,让人信服。

  最后想说的是,流沙河老师不是在赏读诗经,而是在还原历史文化,他的解读将心中的知识融汇贯通,敢于挑战敢于质疑敢于假设,许多解读都是多方寻找历史渊源进行求证,令人钦佩。

  《诗经点醒》读后感(二):诗经点醒

  戴望舒的一首诗里写到:“一切美丽的东西永远不会消失,它们像冰一样的凝结,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的开放。” 三月份有幸读到流沙河老先生写的《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当时就觉得老师的讲解真的超级好啊!这个月就想看看老师其他的讲解,发现有诗经的讲解,看完后不得不说,惊艳到我了。想要真正明白一首诗,就需要了解它的时代,背景和当地民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榜样和信仰,也许有些诗现代人听起来觉得荒谬,但古人却认为是很好的品德。 儒家之所以把《诗经》算作经典,不光光是欣赏诗,还可以了解那一个时代的观念。读诗经,不仅能为欣赏艺术,还能了解当时人情世态和社会变迁。 流沙河老先生说有一种东西名叫文化,这种东西是任何力量都不能够摧毁的,所以诗最终还是流传下来了,让我们有幸可以读到这些美妙的文字。 摘抄: 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诗经点醒》读后感(三):《诗经点醒》读书笔记

  最近我疑心病比较重,读什么都带着怀疑的眼光,不敢轻信。流沙河老先生本来是诗人,现在做学问,从文字、音韵、训诂的角度来研究《诗经》,我总担心以诗人的性情会不够严谨仔细。事实也确实如此,书中很多的解释都只是猜测,看起来很合理,但是缺乏根据,或者根据不够有力。 不过老先生有句话说的很有道理,他讲的《诗经》可以“让我们多一个角度去观察我们的古代典籍”。古人云“诗无达诂”,老先生的注解也可备一说。 从这本书里,可以看到流老对生活的观察十分敏锐,而且书读得通透,天文、地理、时令、节气、民俗、动植物学等知识信手拈来,都成为他注解诗经的依据。 流老的注解告诉我们:训诂不能只往典籍去训,更应该往生活中去训,诗本来就是来自生活的,不能困死在故纸堆里。 我认为“点醒”的意义就在这里。 有些解释很有诗意,已不必求证对错。即便是错的,我也愿意相信。譬如说: “古代的‘婚’这个字,为什么叫‘婚’?黄昏时候举行仪式,所以叫‘婚姻’。所有的婚姻都是在黄昏时候举行,所以看得到天上的星宿。《诗经》中间的‘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就是新媳妇儿遇到新郎。” “什么叫‘湄’?你看你的眉毛,眉毛是在眼睛边上,眼睛是秋水,眉毛在秋水边上,所以江边水草交织之地曰‘湄’,就说他在水草的那个岸上看见她,变来变去。”

  《诗经点醒》读后感(四):点醒

  最开始知道流沙河老师也是因为他受邀参加“腾讯大家文化讲堂”为我们讲解这些年来,总被人们误会着的诗经。身为一个深深爱着中国传统文化,深爱着《诗经》的我,听着流沙河老师讲解着他所看到的领悟到的诗经,心中对诗经的理解也突然多了一层,深了一些了。

  在开始说这本书之前,先让我们来说一说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是中国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在西汉时期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其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内容丰富,不同于其他的文集,诗经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以算得上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在我看到这本书的第一眼,就沉浸在其中了。书的封面很有意境很有感觉。是一双布满皱纹的手,一只扶着黑板,一只拿着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写着:“秦国,蒹葭……”在这之前就已听说过流沙河老师上课是从不会用PPT的,全程用粉笔写字。此时,看到这本书的封面,仿佛就又让我想起了让人尊敬的流沙河老师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着,用他略带着四川口音的话讲着他心中的那片美好——诗经。我还记得流沙河老师说过的这样一句话:“我把我的这个讲座定名叫‘诗经点醒’!就是我们把他点醒,不要糊里糊涂的,‘点醒’就是看它究竟说啥子意思。这件事情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所以我都拿来摆龙门阵,给大家分享。”朴实的话语下,是流沙河老师对诗经也是对我们所有人最朴实最诚挚的心啊。

  这本书的质感很好,拿在手里不轻不重,纸质也很棒,是那种让人看了第一遍还想看第二遍的书。全书是对流沙河老师讲座的总结。在书中,你能体会到诗经在另一个方面上的魅力,你会发现诗经或许并不只是我们之前所看到的那样。走进这本书,亦是开了一扇新的门,在流沙河老师的引导下,走进一场风花雪月之中,领略不一样的诗经。

  流沙河老师语言幽默有趣,生动形象,让人感觉是个平易近人的人。而这本书也是本让人感觉平易近人的一本书。没有什么冗杂的文辞修饰语,有的只是一个老人最真实的想法和最朴实的话语。这是本有点类似于《朗读者》的书,是很有意义也很有意思的一本书。包装和排版也比较精致,书店整体外观也很棒。是本值得推荐给大家阅读的好书。它不仅仅只是一本书,也是一个极具教育意义的手册。看完这本书,再将它关上。再次仔细地看着这本书的封面,书名中“点醒”这两个字又让我心头一颤,或许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吧,一种让人心生敬意的力量。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很值得一读的,也是能让人有所收获的。读一读《诗经点醒》,品一品藏在诗经背后的另一种味道与力量。

  《诗经点醒》读后感(五):感受最真实的诗经

  说到诗经,我自认为不算陌生了,随口也能背诵几句经典名句,上学那会儿也学习了不少。虽然对诗经不如对诗词的学习深入,但也算能略知一二了。然而看完《诗经点醒》后,我发现以前对诗经的学习和了解都好像是误解。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句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一直以来也被大家误传为是相爱之人相约白手的美好誓言。而也是在前一两年才得知出自诗经《击鼓》的这句名句,根本就不是讲爱人之间的美好誓言的,而是表达的战友同袍之情。而看完《诗经点醒》后,我发现原来被我们误解的诗经可不仅仅只有《击鼓》,就连我们背得滚瓜烂熟的《蒹葭》也一直被我们所误解。跟随作者的追溯和一点点的推理证明作者给我们分析出来的《蒹葭》一文似乎更加的有理有据也更加符合史实。《蒹葭》当时我们在课本中学习时,都以为是一首爱情诗,讲的是一男子在河边看到一个美丽女子想要追求的画面。而根据作者的引导才得知《蒹葭》一开始为几年伍子胥而作。如此看来我们对诗经的误解实在太深。

  看完《诗经点醒》真的觉得以前的诗经是白学了,完全只停留在了意思直译的层面,而未曾更深层次的去了解诗经。也是读完这本书让我发现了诗经的魅力,书中一开始也提到诗经是民间产物,它来源于最寻常人家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最真实的反映民间生活,认真的研读诗经你会发现诗经的生活气息尤为浓重,通过一首诗你仿佛已经能够看到当时人们的生活画卷,从几个动词的的分析让我们更加生动的了解到诗经是如何的接近生活。

  诗词大多是写风花雪月,个人情怀的作品,而诗经不同,诗经描写的很多都是当时民间的生活景象,如若细读诗经其实也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也是个能够让人无限去发挥想象的过程。通过诗经的生动描写我们可以想象到当时的人是怎样的在做那件事,怎样的在生活,又是以怎样的态度在面对当时的一些事物的。

  《氓》是我上学那会儿学过的一首诗经,当时只觉得是个女子的抱怨之词,生活中也很常见。而通过《诗经点醒》,通过流沙河老师的深度解读,让我对《氓》有了重新认识,以前说它讲的是个悲伤故事,而现在我不再认为它还是个故事。如果以前误以为它是篇记叙文,那现在我觉得它是篇说明文。它所给我展现和表现的不是和很多小说一样有情节,有鲜明人物,有对错黑白的故事,甚至它所述的事情中没有好人与坏人之分,但它又确确实实的是个悲剧,而又是谁造成的这个悲剧呢?以前肯定会说都是那个男人始乱终弃造成的。而现在再看,《氓》讲的已经不仅仅再是个故事,而是种现象,甚至到至今这种现象也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也是几千年来人类社会不论如何发展始终存在的问题,久处生厌。也许有人会说就是男的错,的确在多数的故事里的确是男的先生出厌恶的 。类似的故事也多不胜数,但谁又敢说没有这样的女人,也许女人决绝起来比男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呢?所以在这类事件上没有对的人也没有错的人,生活就是那样。

  读诗经做到会翻译与背诵真的不够,逐字逐句的去深究你也才能感受到它的灵魂所在,及精华所在,就拿《氓》来说,读到能翻译它的程度,那它和篇日记一样了。但你去深究它你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感情之细腻,表达之准确,以及描写之纯粹,比喻之形象。不得感叹古人文学造诣之深,以最寻常之笔触,写最平常之事,展非凡之作品。

  《诗经点醒》是本长知识的书,同时也是本能够给启迪你如何去读诗经作品的书,书中的分析有理有据,博大深厚,是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