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无梦之境》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无梦之境》读后感精选

2021-03-12 03:47: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无梦之境》读后感精选

  《无梦之境》是一本由七堇年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18-4-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梦之境》读后感(一):科幻育儿+哈利波特+中西结合,好累

  停看了三次,还是想说看完吧,七堇年算我最喜欢的作家了吧,书都买了,这次真的很无奈,大科幻背景下的深谈育儿问题,考试什么的就让我想到了哈利波特系列,老师是阿尔法,学生是苏铁柠檬,一边巴赫一边吟诗,真的感觉看着蛮累的,故事也不太紧凑,各种寓意也能明白,但是对于书的名字,我觉得起的太大爱,反而内容却显得小很多。

  《无梦之境》读后感(二):一点读后感

  记得小七在新书发布会时说,“小说从来不会解决一个问题,它只负责提出问题。”其实不太明白前面一二章苏铁的叛逆,可能是家庭环境不太一样,总有种用力过猛的感觉。但是后面越看越有味道,小七想表达的东西或许有很多:家庭教育、任性、自我追求、科技进步带来的伦理问题,可是总感觉还不够深刻,但转型之作,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七堇年,希望小七能越写越好。

  《无梦之境》读后感(三):一点失望

  是真的有点失望...

  应该可以的更好的吧?描述的bug很多...

  并且连贯性 故事性也不是很强 有一点没劲的...

  emm要加油哦 目前为止最喜欢的还是尘曲大地之灯和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之前的灯下尘 和这本无梦之境 都有些失望了总之有些刻意和吃力的感觉嗳...

  之前看书都是一字一字的看 觉得字字用的都好 现在都在跳着看了

  《无梦之境》读后感(四):无梦之境

  无梦之境

  本想写的是,一个人害怕自己的影子,厌恶自己的足迹,于是奋力奔跑。

  影子始终不离身,跑得越快,足迹越多,他最终气绝身亡。

  他不知道,如果就在树荫下歇息,影子就消失了,足迹也就没了,真傻呢。

  星移斗转,无梦之境。

  纵大地荒芜,惟爱与梦不可辜负。

  这是作者的初衷,我读到的却不是这些,我感受的是,爱与梦不可辜负

  《无梦之境》读后感(五):短评写不完系列(6)

  一本书看完,感觉蛮复杂。故事不复杂,想表达的很多,比如现有教育方式的一厢情愿,虚拟生活对真实生活的侵蚀,甚至是环境破坏问题,都有体现……但表达的方式不尽完美。七酱依旧是那个想摆脱原生家庭(豆er语)痕迹的七酱,然而故事的侧重有点不均。前半本在写一直活在母亲掌控下的苏铁,在不那么有说服力的原因下达成了自己对母亲的理解,宁蒙在义身出现前是一个想当独立且有性格的个体,然后她性格的优点就全不见了[捂脸]。苏铁和李吉这种对于彼此来说精神同感多于其它的朋友间的感情,可以更深化一些的。感觉在结尾前,应该再多些内容的[捂脸]我宁愿相信这是一本更长的作品前的试笔。啊~~~

  《无梦之境》读后感(六):喜欢你,是唯一坚持的事

  站在二十岁的尾巴上,回首前尘,读书最多的时间,不是在相对自由的大学时代,而是更加遥远的高中时期。近来总是梦到那个时候的自己,有目标,有理想,有朋友,有执着……不像现在这般每天从事着枯燥的生活,从事着自己不爱的职业。许多年前的高中时代,幻想着自己可以靠着写作生活下去,可以有机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至于伟大是什么?有什么定义,当时的我和现在的我都不得而知。就在这样的岁月了,第一次接触到七堇年,接触到她的《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彼时的她还是青春文学的领军人物,什么是青春文学,在当时的意识里,写的是青春的伤感的岁月,用大段的的华丽而唯美的文字去描述。也许是年龄相仿的缘故,也许是源于对文字的热爱,一下子就喜欢了当时的七堇年,这一喜欢一直保持到现在,细细想来,这个喜欢,是我唯一坚持的一件事。

  《无梦之境》读后感(七):一本通往世界的“切口

  说没失望是假的。

  但是我不想站在制高点去评判《无梦之境》的好坏。因为这样真的像故事里的母亲——牧秋一样,对别人抱着太多的期待,不允许他有不完美的地方。

  七堇年是唯一一个陪伴我成长的作家,或者说我也在看着她成长。

  我爱她的每一部作品,即使是十几岁时稚嫩的文笔和华丽的辞藻堆砌。

  我允许她停滞,允许她后退。因为我相信,她总有一天会给我惊喜。这是她成长的过程。

  第一次看完《无梦之境》有些不知所云

  但是再次回味时,发现这本书里的确包含了无数把“钥匙”

  这是我第一次读到一本让我从头思考到尾的书

  有些“钥匙”可能我永远都得不到答案,但是它引发了我的思考,是别的事物无法引发的。

  这就是这本书对我最大的价值。

  即使它有诸多缺点,我仍然不愿批评它

  《尘曲》的序言中,七说写作是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切口”,通往这个世界。《无梦之境》这个“切口”找的非常准了。

  另外,我认为故事的结局其实在每个人的心里,请通过这个“切口”自己去写完吧。

  《无梦之境》读后感(八):。

  我已经很久没有认真的读完一本书了。

  读大学这几年囫囵吞枣看了很多书,有冷门有经典。但再也找不到初中高中的那种认真,那是任何字句都不放过的汲取。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我从初一读到高三。那个版本变得脏兮兮但是我觉得内容丰富。六年我翻了几十次了吧,高中的我成绩好差,逃避分数与现实躲在七堇年的文字里。被窝里提到的所有歌我都听了,所有电影我都看了,连诗歌我都去搜了也抄下来了。她提到的史铁生简祯我也都挨着把这些作家的书全看了。

  谢谢有她的青春。因为她带来的丰富的精神世界让我觉得我生而为人痛苦又荣耀。

  是什么时候开始看不进去的呢,我读了高四,还是为了大学回到现实。没有办法逃避了以后人不得不清醒。那时候她也毕业,面临就业,文字不再华丽,又焦虑到自己也需要看医生。当我真的走上社会以后我才知道,原来浪漫和诗意只存在于学生时代。社会的压力没办法再让我躲进这个乌托邦,华丽太空洞了,比不上成都未来房价走势分析这种东西吸引我。

  这本书看到一半我就直接翻到结尾,然后打开手机看文森特。

  谢谢被窝,我已经进入了坟墓。

  《无梦之境》读后感(九):来她的魂井看看

  我一直觉得,一个作家能告诉读者一点是一点。你可以不认同她,但可来她的魂井看看。

  小说,妙于虚实之间。

  纵使看上去她也没有指明出路,但我仍然在书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有些困惑,更明白一些了。有些感受,知道了不是只有我有。就连有些话,我亦曾说过。

  我想,果然是年少时追过的作家,这些年,兴许我们饮过一江水。

  大概很多作家,穷其一生,就是为了追寻“为人的本质”吧。毕竟人间有太多挣扎、失望,生死皆不可控,太想找到好好活着的可能了。 但辗转寻之,何处能无憾?

  我想不出书里哪一个人物是一生顺遂的,人有太多缺陷,人生太多无常,感情变幻如走马灯,哪有靠希望全定的下来的,如果无视那些点赞,谁来较量好坏。

  只是,故事的最后,除了“宁蒙”,大家似乎都有了归宿,或者说,方向。 这些人,还是选择托着感情活着。真实的人的感情。亦没有人甘心赴死。

  自然再使人眷恋,未知再使人好奇,宇宙浩瀚,大海壮阔,背后是更浩瀚的孤独,更壮阔的扑杀。

  想要爱,哪怕爱不可常在。

  想对人说“永远”,即使没有永远。

  《无梦之境》读后感(十):无梦之境

  看完了七堇年的《无梦之境》,接触到书名的时候总让我联想到陈揪帆的《无债之人》。一样把时间定为未来世纪,架空的时间总给人留下遐想的余地。 书中的苏铁就好像是七堇年自己,不断在母亲强制和自我的寻求中共存,人真的是很神奇的动物,具有高度的自我意识,同时也摆脱不了群居动物的事实。 书的结局让我有点遗憾,预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不知道七堇年自己是否真的如同书中写的一样与母亲“和解”了呢? 书里宁檬这一人物的设定,我觉得有着特殊的意义,就好像是卑微的个体裹挟在科技洪流里无力的呐喊,由人类最后自我孕育的胚胎,到不得不寻求替身来使自己融入这个荒谬的世界里。 X的存在和宁檬自身,谁又能分的清,什么才是真实,什么又是虚幻呢? 就宛如信徒虔诚的期盼上帝的救赎,与其说真的有上帝的存在,不如说他愿意相信有一个天堂。 人们被驯化的思想,从汉尊儒术开始就初具端倪,历史不断改朝换代,这种思想就像是种子,被一代代帝王精心栽培,最后依然成为根植在每个人心里,无法铲除,并世代恪守的法度。 七堇年似乎有意打破这种屏障,她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是跳脱的“先驱者”,令我慨叹,微小的光束汇聚起来,是否能冲破桎梏? 与其庸庸碌碌的用自己的人生铺垫别人的辉煌,不如一把烧了这片生生不息的乐土,在弥留之际高举信仰,至少我是为而活! 可是,做自己的代价未免太惨重了一点啊……悲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