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彼岸读后感精选
《星河彼岸》是一本由非天夜翔著作,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3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星河彼岸》读后感(一):比较失望
文章逻辑混乱,文笔不够好,主角作为学历史的一点基本历史学素质都没有,历史遗址处遇到困难就一路炮轰。肆意妄为自我为中心,我说他才是被项羽附体了吧,而且堂堂楚霸王项羽怎么可能当别人的小弟!给人的感觉就是全面挖坑后面统一来不坑。讲实话是因为这本书的豆瓣评分达到了8分我才看的,没想到还是很失望。
《星河彼岸》读后感(二):星河彼岸
这部书呢其实你没看懂你就认为他不好,你看懂了就喜欢的不得了,其实就妙在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你喜欢李应吧其实他又不是李应,你以为这是人类和外星人对抗的故事吧,其实是又不是,郑融可能没有那么无私,他只想守护自己在乎的人,有些地方又很细节,如果你不细想发现不了其中奥秘,可能你表面看上去郑融很暴力,但是身为历史学家,有些机密可能兰斯都不知道,但是实则郑融的心思很细腻,项羽其实说是又不是,毕竟前面有写为什么项羽会当郑融的哥哥,所以麻烦有些人不要没看懂就来说什么,谢谢
《星河彼岸》读后感(三):鸡总最优秀的前期文
阅读《星河彼岸》的过程中,最大的感受就是惊喜。一是惊喜这个故事的可读性远远超乎我想象,在鸡总的文里应该可以排第二,第一是《星辰骑士》。二是惊喜这居然是鸡总的早期文。对比鸡总其他的早期文,不管是神器图鉴的浩然部分,还是展家父子那两本,无论在故事的精彩程度还是在叙事的节奏控制上,都远远不敌这一本。
鸡总早期的文,还没有现在《夺梦》这样的明显一环接一环的套路,但是思路非常清晰,重点明确,在网文里实属佳作。
除了故事本身以外,我比较有感触的是人物和cp。首先是人物,最初看郑融这个人感到非常熟悉,他任性,不考虑别人感受,随心所欲,但又临危不惧,我想了很久才发现,这个人物跟《王子病的春天》里的赵遥远有一定的相似度,而他的学识渊博、聪慧灵活又让我想到《二零一三》里的刘砚,所以我基本上把这个人物看成是遥远和刘砚的结合。很多人诟病鸡总人物模式化,但是我始终觉得郑融和赵遥远是到目前为止绝无仅有的极为任性的人物,任性到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让周围的人都围着自己转,但他们不是自私的,相反,他们非常爱周围的人,只是这种爱,没有那么容易说出口,也没有那么容易让人察觉。后期比较相似的应该是《图灵密码》里的闻天和。
说说cp吧,我只认郑融和李应。李应死的前后几章眼泪完全控制不住,这个人虽然所占篇幅不长,但却浓墨重彩,他是郑融认为的从以前到未来的爱人,也能让莱妮甘愿放弃生命随之而去。他一出场,好像整本书就开始熠熠生辉。至于项羽,我一度也认为他会是郑融的爱人,但在李应出现之后,我就再没有过这个想法,越看越觉得他像郑融的哥哥。至于兰斯,他比项羽更像郑融的兄长,如果非得说他俩是cp,我是打死也不接受的,他们两个人之间没法产生让人感觉甜蜜的爱情火花,好像都是在笨拙地表达关心,所以恕我不能接受这一对。
《星河彼岸》读后感(四):朝圣过后,星河彼岸
我来告诉你最后一句话,我的宝贝。 我不用当这个宇宙中的孤魂, 只因为在你的灵魂里, 有一个给我住的地方。
每个地球人都是战士。 ——非天夜翔《星河彼岸》/《朝圣》 2012,三千年前玛雅预言中的末日终于到来 玛雅星人侵入地球,人类奋起抗争,多维宇宙中的两类智慧生物开始第一次交战 人类节节败退,躲入地下城暂时栖身,联邦军缴获了外星生物的一台粒子发生器 它们来自银河系中央,虫洞连接的比我们更高次元的另一个平行宇宙 科学家们利用粒子发生器开始一项名为“偷渡”计划的研究 期望能回到过去,在遥远的时空中找到玛雅预言的源头 在一次常规时间点试验中,仪器不幸发生了爆炸,摧毁了一切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应将自己收集的情报都放在了自己对郑融的回忆(大概)那是一份用多少语言都无法阐述的爱意,尽管最后陪在郑融身边的是兰斯,但是这依旧对我来说是个BE的结局。
其实原名《西楚霸王大战外星人》感觉原名涵盖了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这个文的知识点涵盖了历史.语言.文学.政治.物理.地理.化学等各类学科,当然,我在看的时候还翻阅了圣经和希腊神话,虽然好多理论没有理解,但是还是看下来了。虽然主公说是练笔文,不过看完全文感觉对广义相对论和自然神秘学及物理知识都有个提高,算是如今比较硬的科幻文了。 我也很喜欢里面对宇宙和生命的大诠释,就如异曲同工的‘生命是宇宙温柔释放的绚烂星辰,瑰丽的极光与太阳风;是漫山遍野的青松,花田里怒放的花朵;是永不磨灭,代代传承的灵魂,信念,与血管中流淌的热血。 即使它曾经从沉沦与血腥的土壤中发芽,却依旧挡不住那新生的坚定信念。 万千生命,造就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世界。’非常美好的感觉。
虽然主要人物死亡很痛苦,但是正如余华说过,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 过去的 未来的 化作无尽的漫漫长夜 他们即将回去了 一如所有的来到这里 在世间行走过的人 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回到地球之中。
每个地球人都是战士!
最后
我们只是无数次循环中的短短几万年,是宇宙心跳的瞬间。——《朝圣》
《星河彼岸》读后感(五):旷世悲歌
这是我读过,最气势磅礴,最动人却又最令人心碎、最伤感的小说。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一本书的基调可以沉重至此。 在这本书里,有很多我看不懂也看不清的地方,它广泛到宇宙的变幻,深刻到生命的意义。末世的到来将人性的丑恶之处暴露无遗,却永远击溃不了人类心中的情义。 人们心中有爱,这是自古以来永恒的话题,在书中,作者将这一点以极浪漫的手法表达出来,使得整部作品悲壮而又凄美。 四位主人公,以郑融为中心,维持了一个微妙而又相对稳定的平衡,共同去找寻解救全人类的方法。危机如一把悬刀直指头顶,可他们却毅然决然地走上了自己的逐梦之路。 郑融的执着,兰斯的追随,项羽的陪伴,李应的守护令人感慨,而面对死亡面对背叛直到伤心欲绝却也没能阻止他们前进的脚步才是真正的令人热目。郑融的坚持与决心是整个团队的脊梁柱,失去李应的痛苦让他心碎,可同时也让他清醒,为了给李应正名,他再次踏上了自己的征途。 这本书中有人性的丑恶,也有人性阴暗也掩不住的热血和光芒。那些有生命的星球,何尝不是人性丑恶的映射呢?为了延长自己的性命,不惜杀死地球上所有消耗它们寿命的人类。死亡总会降临,而他们却宁愿手染献血也不愿换一个星球的蓬勃发展,当真是可恨亦是可悲。 而项羽的选择和结局却是在它们脸上狠狠扇了一个耳光,他的无私,他的大义,他的无畏至毅然赴死正是作者向我们传达的一个积极的价值观,那是哪怕化不开的黑暗也无法压抑住的正义,是浓重的阴暗也无法吞没的人性的光芒。 “现在,我必须认真地回答你,灵魂在我的眼中,它是记忆,是意识,是一股凌乱的脑电波,人类的躯壳则是一个容纳器,它可以发散,也可以接收。 个体死亡,种族却仍在发展,延续,身体的毁灭,或许,只是令意识失去了它的载体,游离于广界宇宙中,它们循环往复,总有一天会回来的。” 作者笔下的生与死,是淡然,也是厚重。看淡生死者少,为生死所缚者众。是故为庸碌而奔波、为红尘而耗尽终生者不可甚记,唯淡然非常之人称焉。 其实生与死,从来就不是对立的,两者的态度,也是辩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的言语千年不朽,作者更是把这一点贯穿始终,使得整本书线索清晰,从刚开始便上升进入到了大我之境,从一而终,气势恢宏,情节一波三折,波澜壮阔。 主人公一个接一个地凋零,让人遗憾惋惜。可仔细一体会,死亡似乎又已经是他们最好的结局了。他们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英雄,唱响了一曲壮阔的末世悲歌。
《星河彼岸》读后感(六):谈一谈感情线以及一些杂感。
个人观点,星河彼岸所突出的并不是感情,但它无可非议是对书中人的思维以及所下的决定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每本书都是这样,不然基本上可以说是违背了一本这样类型的作品的初衷。感情感情,作用不就是推动主角们你情我愿的为你生为你死,要不然谁都惜命、都各活各的还看什么?
但是我想先说一说作者,也许熟悉非天夜翔的都知道他的书涉猎领域很广泛,尝试过各种题材。认真看一看,虽有些轻松的小白文,大部分还是剧情向的,而感情线一向容易被过于震撼的剧情掩盖住了,偶有被发现的地方也差不多都是主角之间的温软细节,也许看出却很少有人提出感情线巧妙的推动作用。
看过有人这么评价“非天夜翔就妙在你看最后一章的剧情,也能在第一章找到伏笔。”也有人说“开始喜欢李应,结果李应不是李应。后来喜欢项羽,结果项羽不是项羽。”
为什么对项羽如此不公平,其实仔细看就会发现作为伏笔给我们的心理提示已经很充足了。与项羽第一次见面就让郑融感觉到了熟悉的眼神随后与郑峰相同口味的奶酪,精妙又不动声色的穿插到章尾,让我们只觉得是一种巧合,让我们一直错过了对项羽“兄长”这个身份提醒,所以他的死让我感到那么的不可思议。
郑融很冷淡很毒舌很腹黑,可以对爱人说出诸如不在乎你生死之类的话,很深明大义很独立,心里只有全人类。我在看到郑融的空枪之前这么认为。当时颇为他那三分之一扳机的决绝赞许了一下,后来得知那是空枪是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就对了嘛!怎么会有人真的忍心毫不犹豫的结束掉自己爱人的生命,虽然我相信在人类面前郑融会的,但同时他可能会手抖,会哭,会歇斯底里。所以我觉得空枪口表达了眷恋与绝对的信任。 不知怎么我居然忽略了兰斯一本书之多,就像郑融说的,他的光辉被李应、项羽掩住了。前期根本看不出他对郑融深沉的爱,爱驱使着他跟随郑融,一直到最后尘埃落定,他也曾经离死亡那么近,他也功不可没。最后终于得偿所愿了。
几个人的感情交织,互相鼓励着,互相看不顺眼着,一路追寻到了生命与宇宙的奇迹,能撑过这一路少了谁的感情都是变数。 郑融因为对郑峰的感情而接受了项羽,项羽感受到了也会一心一意对郑融好;郑融爱着李应,毫无保留的相信他的意志永远在人类这边,李应什么都不记得了,只能以对郑融深深的爱来作为唤醒;兰斯对郑融的感情说不清道不明的,但看得出那是生死追随的无谓。
我看书时会时不时撂下书,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书,非天夜翔的场面描写的震撼力我是早就经历并且经常经历的,被项羽等人的牺牲场面还是看一回难过一回。然而这次我又有新发现了,那就是他无比精密的奇思妙想。
每一个地球人都是战士,战士们,末日快乐!
《星河彼岸》读后感(七):每一个地球人都是战士
【绯色之狼李应】 李应的出现总伴随着黑与红的细节展现,从恶作剧定时炸弹里的一黑一红的导线,到他双手所戴的高分子能振荡手套,象征着血与黑暗。 他的身上交织着命运之手所加之于他痛苦与纠葛,让他在鲜血与黑暗的纠缠中无法逃离;而郑融的出现却又仿佛使他被上帝眷顾,给了他末世中弥足珍贵的灵魂相连般的爱情。让他孤身一人在黑夜中穿行时,仍有一点星光藏于心间。 “以后有机会,我会亲手一枪打爆他的头,但那并不妨碍他在我心里……” 作为李应的爱人,郑融无时无刻不思念着那个也许已经成为他人口中叛徒的恋人,在心底将那个名字深深印刻。 为此,我很好奇二人离别之日的情形,文中并未用浓墨重彩去描绘这一刻,只是用寥寥数笔写道,“郑融没有为李应争辩什么,从他松开手,与李应告别,目送他走出地下城”。 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说了再见,他们都已经将对彼此的爱封存于心,融入骨血。 真正的李应已经死去了,但是他反复在心底说出的我爱你,才让复制人李应在与郑融重逢后将对他的思念作为开启曾经的信念的钥匙。 正如那枚记忆芯片,曾被写入李应用破碎的回忆掩藏的玛雅人的信息,如今贴在郑融心口,让他永远都能感受到李应仅存的那一片灵魂。 【生命的存在形式】 “所以其实这是另一种永生,灵魂与意志不灭,回忆在不同人的信念中依次传承。” 作为一名历史与神秘学现象博士,郑融继承了父兄的遗志,肩负着在探索整个人类族群在末世中如何继续延续的责任。李应也自加入第一批人类卧底计划时,便做好了为此牺牲的准备。一如文中拾阶而上的朝圣者,自愿踏上永无归途的的天梯之路,仅仅是为了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 生与死,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面对的话题,我们总贪恋人世间的美好与万物的生机,畏惧死亡的离别与遗忘,认为生是获得,死是失去,其实不然,生与死,只是蕴含着我们灵魂的碎片流转的过程,死亡只不过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当流逝了的微尘被温柔的风吹向这世间时,便会在新的生命中存续。 我很喜欢主公在文中写到的玛雅人与人类的生命形态的对比。玛雅人的生命是漫长的,永不衰竭的,恰如我们所向往的个体的永生;而人类则恰恰相反,个体如病毒一样无穷无尽地繁衍和消亡,而群体的生命却在其中得以延续。 前者的时间在平淡、永无尽头的生活中消磨着,后者却让我看到了春日里万物复苏的勃勃生机。 【兰斯】 “他与郑融在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上前后而行,郑融追着李应与郑峰的英魂,兰斯又追着郑融的背影,终于到了走进死胡同的这一天。” 初读完全文,我也很疑惑为什么郑融最终的选择会是兰斯,因为比起李应、项羽的光芒,兰斯仿佛是被忘在了角落中的人,他的光辉被他们所掩盖了,可当我细细品味文中被我忽略的细节时,才真正发现了兰斯的温柔而坚定的爱。 兰斯是个不善言辞的刚毅军人,他被郑融调侃捉弄后的窘迫与无可奈何,对郑融喜好的脱口而出,还有黑暗慌乱中的踏实可靠,他一直行走在追逐郑融背影的路上,默默地为他打点好一切,不计回报地为郑融付出着。而在郑融心里也一直有一个不可空缺的位置,是留给兰斯的,那是一种很复杂的情感,包含着爱情与亲情,温暖而不可失去。
《星河彼岸》读后感(八):灵魂与永生——谈星河彼岸/朝圣
“我们只是无数次循环中的短短几万年,是宇宙心跳中的瞬间。” ——《星河彼岸》非天夜翔
我本来对于科幻一向不怎么感兴趣,朝圣这本书之前也是几次打开看了两章就搁置,这次趁着出版终于下决心要补完,却发现我以前是错过了多么丰富的宝藏!
我要大力拍胸脯跟大家保证这本书是真的很好看!特别是剧情设计,脑洞比黑洞大,夹杂其中的物理假说与盗墓探险也特别有意思,请务必坚持看下去!(以下发言涉及剧透。
想来想去,觉得要谈朝圣这篇文的话,就无法避开这两个贯穿全文的话题,灵魂与永生。
郑峰、项羽、李应、以至于大boss玛雅星人,每个角色的塑造与相关情节的展开都离不开灵魂与永生的讨论,也是这篇文章中我特别喜欢的地方。
文中的理论基础是认为“灵魂在我的眼中,它是记忆,是意识,是一股凌乱的脑电波,人类的躯壳则是一个容纳器,它可以发散,也可以接收”,这也构成了本书所有情节发展的基石。正因为灵魂是可发散的脑电波,所以星球才会有意识,宇宙中的游离意识才会意图侵占,所以李应的记忆才能被转移,所以项羽会被召唤、哥哥会以另一种形式一直陪伴着郑融。这是本文的基础背景。
这个基础也奠定了本文的“悲壮的浪漫”这一感情基调。正因为存在灵魂与脑电波,所以死亡也变得不再可怕。就像这次出版新加的那句话一样“我来告诉你最后一句话,我的宝贝。我不用当这个宇宙中的孤魂,只因为在你的灵魂里,有一个给我住的地方”,李应虽死,但他的灵魂在爱和回忆里获得了永生。
接下来讨论本文的主线,主线则是“永生”。因为追求个体的永生,所以玛雅星人的行为恰恰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毁灭性影响。
文中几次提到并讨论过个体的永生与集体的永生,我也深有同感。如果人真的可以通过科学手段变得不老不死的话,人口爆炸、资源枯竭、政治军事斗争、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随便一点都能毁掉这个美丽的星球。个体的永生反而带来的是整个星球的灭亡。
集体的永生亦是永生,“个体死亡,族群却仍在发展,延续”,“其实这是另一种永生,灵魂与意志不灭,回忆在不同人的信念中依次传承”。而为了让这个族群延续下去,才会有许多前赴后继的英雄。我太爱项羽“虽千万人而吾往也”的豪气与浪漫了。
看完这本书也算是明白母鸡为啥这么爱科幻了,确实看完会让人少了很多很多烦恼,觉察到自己的渺小与宇宙的浩瀚。谢谢母鸡,我太爱这本书了,太开心能够出版了,也感谢磨铁和编辑大大。看完这本书,虽然有很多人失去了生命,但是却没有觉得很悲伤,可能就是因为“回忆是灵魂的一部分”,让我觉得他们还活在我的心里,带给我爱和力量。
非天夜翔你真的超浪漫超酷!!!
《星河彼岸》读后感(九):虽千万人而吾往也
《星河彼岸》(原名《朝圣》)这本书讲了一个末日来临之时,地球人联合起来艰难生存,主角一行人通过探险揭秘玛雅文字和玛雅星人的秘密,以对抗玛雅星人的故事。
故事的内容非常饱满,参杂的元素也很多,比如从摩西十诫中提取玛雅星人的文字信息,比如摩西分海的传说、秦始皇陵中的神秘头盔、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时光潮汐与四千年前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以及玛雅神庙等等。整个剧情的推理从研究外星人的语言和文字出发,结合了非常多的世界古代文明遗迹,并通过自己的逻辑将其解释得更为符合剧情,有时候真的有种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感觉,但其实更多的是佩服作者的知识储备以及强大的脑洞和发散性思维。
那么玛雅预言到底和全文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要开始疯狂剧透了,其实剧透了故事的精彩程度会大打折扣,如果有人读到这篇书评的话,请随便看看不要放到心上。
故事一开始就是从玛雅预言入手,在2013年新年钟声敲响之际,大批玛雅星人入侵地球,地球人不得不转入地下基地,联合作战。主角郑融是一名科学家,在他的哥哥因为实验(为了解密玛雅预言的时空穿梭实验)去世之后,他接手了哥哥的计划,继续研究对抗玛雅星人的方法。要知道玛雅星人的弱点,首先要研究玛雅星人的文字,通过文字和记录来了解他们的文化。于是他们通过研究对比摩西十诫石板、埃及斯芬克斯所守护的命运之轮以及西安的秦始皇陵中发现的物品,开始一点点的发现了玛雅文字的规律。
之后又通过李应的卧底与牺牲进一步了解了玛雅星人来地球的目的以及出现的问题,最后又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分析出了玛雅星人来到地球的真实目的以及推算出了星球意识和黑洞爆炸银河系解体这一假说,在小说的结局部分也终于引出了铺垫了很久的项羽的真实身份,渡过了这场浩劫。剧情内容层层递进,十分饱满而有吸引力,让我这个很少读科幻的人都看得津津有味。
关于死亡与永生。我觉得在这本书中,死亡仿佛只是一个归途,项羽最后的牺牲以及交给郑融的英雄勋章,其实也象征着他得偿所愿完成了自己的朝圣之路吧。郑融拥有他哥哥的勋章、项羽的勋章、李应的勋章、还有兰斯的勋章,背后都刻着“予我挚爱”。我觉得这些勋章不仅仅代表着荣耀,其实也体现了他们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信念与爱去赴死,“虽千万人而吾往也”,我觉得这种死亡其实也是另一种浪漫。(还好最后有兰斯活了下来,陪伴着郑融)
感觉在这本书中,比起个体活下去,更重要的是种族和希望的传承。就像兰斯曾经说过的“我们都只是族群的一分子,就像人类身上的细胞,新陈代谢,生老病死,包括你,你继承了郑峰的遗志,他的回忆交给了你,李应的回忆交给了你。”、“回忆即灵魂,他们的灵魂终有一天死去,但人类群体像一棵蓬勃的大树,依旧焕发出无法比拟的生命力,玛雅星人只剩下一个孤独的个体,所以他永远不可能战胜我们”。从这本书中我才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渺小与宇宙的无垠。宇宙太广阔了,所以才会有无限的可能性,也才会有无数的科幻作家试着去做各种想象和假设。对我来说,鸡总的这本书确实给了我一次非常惊险刺激而又浪漫的阅读体验,推荐给每一个热爱科幻、幻想、冒险,对古代文明和外星文明有兴趣的读者,绝对值得一看!
(我知道自己迟到啦~不过已经有签名了所以不参与活动也ok
《星河彼岸》读后感(十):关于项羽的一个回答
关于项羽的一个回答——星河彼岸/朝圣简评
[“孤曾有一段时日,亦十分迷茫。”项羽注视着郑融的唇,缓缓道:“争这天下,一旦得了手,身边不再是往昔的人,还有何意义?成王败寇,风云江山,许多年的杀戮后,一朝皇袍加身,君临天下,又是给谁看?”
郑融淡淡道:“他们要的只是一个治世,相信你能开拓一片新天地,是群体的一股精神,而并非源自个人。他们死了也不要紧,群体精神在延续,他们即使在你的率领下付出了生命,也会有新的人延续他们的意志,为妻儿子女,父老乡亲换回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
我非常喜欢这段对话。
项羽的问,是在问为王者戮力奋战的意义。乱世中举剑扛鼎,如大风卷箨,攻无不取。起会稽,战巨鹿,分诸侯,攻彭城,撤垓下,刎乌江。从最开始的叔侄二人,到雄兵四十万,再到终了余二十八骑。身边的人生死难计,他自己也趟过无数血战,经历过杀戮离别,封王落寇,很难不去问为什么。
郑融的回答,是他的答案,但也不是。郑融代替人们答复项羽,兵士之死,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只要有人承担他们的意志,那就无所惜惧。成王者为万人活,项羽之问,其实没有人关心,他们求的是治世太平,供的是万家和睦,位子上所坐是谁,并不是百姓真正在意的事情。郑融回答他往昔之人不惜自己之死,也是在说随者不惜王之死。
这个道理身居高位必然会懂,康熙就曾骂过,“所下谕旨、乃朕一生至苦之事。今尔等奏称、内阁、起居注、各写一通、加谨收贮、此外有何应存之处、恭候指示等语。无一语言及朕躬之事。若欲朦胧完结。其如朕垂老之身何据。此则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以为尔即踣毙,必有更换者,惟从傍笑视,竟无一人怜恤。”
他说臣子只将他作驾车之马,不顾他背上生疮足下有缺,仍然鞭打他向前,因“必有更换者”。这个心情非常能理解,为君之命,天子之道,活得都不是自己。
而项羽的回应我更喜欢。
[项羽沉声道:“正是如此,然而垓下一战,我辜负了他们。”]
这是一种近乎天真的浪漫。
在开始时项羽说,“孤曾有一段时日”,是他已经明白了自己想问的答案,也清楚郑融淡然的回答。臣子之死不是为君,而是为社稷。项羽承担了这个意志,其实无所谓谈及愧疚,毕竟他未曾苟且,一路皆迎战浴血。
但项羽却仍说辜负,这是真正的虽千万人吾往矣。千万人并不与他对抗,但他站在所有人之前,迎了上去。
成王者不该像个人,霸王却从未失去人的心。
郑融自己真正的回答,在尾声。
[“他们成功了。”郑融仰望天空:“项羽死了。”
安东尼:“你哥哥终于得偿毕生所愿。”
郑融:“那是项羽的决定。”
安东尼道:“人类会感谢他的。”
郑融低声道:“他不会在乎的。”
郑融道:“这些极光,就是恒星的灵魂,它们在两百亿年前诞生,在地球上消亡,我们得救了。”他在夜幕中站了很久,天空中跳跃的光带仿佛千万绚烂的焰火,暴风圈不再肆虐,海洋潮退,冲刷着地球的背脊。
一座军用直升飞机从西面飞来,停在机库门口。
“哥!”郑融下意识地喊道。]
这是郑融的回答,他不是那些只求治世的人。虽然郑融造就了和平,但是他心底想要的是一个人的平安。
项羽在最后也给出了新的回答。安东尼说的毕生所愿,是上一世的霸王之歌。但在这一次,对无数人类的感谢,他不在乎了。
郑融那一声“哥”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