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小诗·字字有意思》读后感摘抄
《字的小诗·字字有意思》是一本由林世仁著作,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页数:1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字的小诗·字字有意思》读后感(一):这些小诗能帮宝宝认字
我为宝宝准备了很多种学习方法,等待他长大后教给他。
但是我很害怕,毕竟他是男孩,万一他不爱学……
我可以陪他搭积木,可以陪他玩耍,画画,但学习的路这么长,还有谁能在课堂外指引他?
于是我搜罗各种书籍,越有趣越好,图片越鲜艳越好,越是寓教于乐型越好,找来找去,这系列算是国内少有的用诗歌和画面来教育宝宝认字的书。
宝宝还没长大,我不知道他今后会不会喜欢,但至少我在阅读过程里领悟了一种思路——通过文字的象形,会意,比喻等手法教他认字。画面设计与诗歌呼应,我相信到时每一页都很值得讲,宝宝现在7个多月,对彩图已经很感兴趣,虽然还不会认字,我已经拿着这书念给他听。
书里的小诗有些很有童趣。但押韵不足,有些还有点别扭,有些到时念的时候会有点尴尬。
比如要这个字,作者为了把要拆成西和女,就一直在那里以西方女人为主角,谈论女人要读书,要投票权,要工作权和育婴假。这么复杂的词汇,宝宝能懂吗?宝宝或许会问,为什么西方的女人是最敢要求的女人?到时或许会很考验家长的耐心。
也有些小诗很有意境,我很喜欢,比如碧这个字。整首诗是这样的:王先生和白小姐坐在石头上,他们在想什么呢?王先生好想说:你看,那碧绿的湖水,像不像在邀请我们去划划船?白小姐好想说:你看,那绿油油的草地,像不像在邀请我们去散散步?可是王先生和白小姐,只是静静地坐在石头上,静静地,谁也没有说话。
这种含蓄的美可以通过诗句埋藏入宝宝的心底,然后等他长大以后,就会在突然某天懂得。
《字的小诗·字字有意思》读后感(二):带孩子们走进文字的世界
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的人们来说,每天打交道最多的,莫过于文字了。我们用文字读书、看报、工作、沟通,文字无处不咋,无时无刻不充斥并丰富着我们的生活。
但是你知道文字是怎么来的吗?最初的文字什么样?经历了怎样的进化而演变成今天的文字?尤其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汉字,究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多么深远的影响?
《字的小诗·字字有意思》就是通过奇思妙想的故事,为孩子们讲解文字的小秘密。书中的小诗分为有超能力的字、猜猜我是谁、文字1+1、会说故事的字、多声道的字等几个篇章,作者根据这些字的字形、结构、声音、含义等特征,加上想象,写成了一首首小诗,每首诗都像一个小故事,而且充满童趣,富有哲理。特别的一点是,书中的插画也与小诗相映成趣,色彩明丽,是插画家在文字世界里的新创意。
中国汉字很玄妙,它蕴含丰富,自成一体。但在孩子成长阶段,识字却有些枯燥乏味,甚至成了老师和家长头疼的问题。但识字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孩子阅读与写作的质量。在教孩子识字的过程中,有的孩子由于方法不得当,往往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遗忘所学的生字。而现在的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提倡“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孩子尽早、尽快、尽可能地认字,以便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生活经验世界之外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这无论对孩子的情感和思维,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这样的设计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个挑战。如何让孩子在原本枯燥的识字教学中学得更有趣、主动,记得更牢固、扎实?通过阅读《字的小诗·字字有意思》,营造氛围、教给方法、转变观念培养给孩子自学能力是及其重要的。
因此,在我看来,《字的小诗·字字有意思》首先是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才会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
《字的小诗·字字有意思》读后感(三):拆字寻味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每一个中国小孩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都会发现汉字的奇妙。有的汉字象形,有的汉字会意,有的孩子有声旁形旁。而小孩在学汉字之初,老师们还会结合汉字相关故事或是把汉字编进儿歌里读给孩子听,帮助孩子理解汉字的含义,因而更深刻地认识这些汉字、记住它们。
《字的小诗·字字有意思》把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汉字融入到结合了想象力的小诗中,通过琅琅上口的童诗让这些字变成孩子的朋友。这书中收录的儿歌是作者林世仁“看字联想”的成果,他为这些中国字撰写了一首首的小诗,让孩子读着诗认识字、联系字的书写结构、同时又知道了该字的意思。
除了诗歌,书里每篇还都配了与字、诗的内容相对应的插画,帮助孩子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字的含义。这些插画风格多样,极具童趣,给整本书添色不少。有的画是儿童简笔画风,有的画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还有水彩画、油画、拼贴画等多风格,给孩子送上了一幅幅直观的字意画。
有的字笔画非常少,像“甲乙丙丁”里的“乙”,只有一笔,要给孩子解释这个字的意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中文里,乙一般就是指代一方,但是这个意思解释给孩子听,没什么联想力,另外,乙也是天干的次位,这个意思对小孩子来说就更深奥了。而林世仁就换了一种说话,他在诗歌里对孩子们说,乙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小可爱,然后换位孩子的视角,说乙是水上抬头挺胸的小鸭子,对比图画中鸭子的模样,在水上流浪,脚缩起来,那身子正像一个“乙”字,如此一比较,非常形象。乙虽然只有一笔,但是它一笔弯了三次,和小鸭子的身体结构还真是像啊。诗歌的下面还有关于这个字的悄悄话,悄悄地告诉孩子们这个字的小秘密。
原本普普通通的汉字,经过作者林世仁的诗歌解说,有了故事,暗藏玄机,令人浮想联翩。“而”这个字作者把它联想成奶奶的木梳子、爷爷的木耙子、唱戏人的假胡子,如果这个字直白地解释它的含义对孩子来说也是不够形象的,而把它想象、联系到一些象形的实物上,可以加深孩子对这个的记忆,对孩子来说,最初写字就是画字,字就是画、画就是字,再配上诗歌的解说,就明白通透了。
《字的小诗·字字有意思》读后感(四):最美的汉字,最美的诗
前几天我读了于丹老师关于汉字的书,那本书细数汉字的前世今生。遗憾的是,虽然有趣,但那本书显然不适合正在大量学习汉字的孩子们读。而这一套来自台湾的《字的小诗》无疑正适合初学汉字的孩子们读。
汉字,源自象形,即使经过三千多年的演变、进化,也依然保留了视觉化的特点。作者林世仁利用汉字美丽的视觉化特点,用想象力去拆解汉字,搭建美丽的故事、美丽的童诗。对于“一”,他说“就这么短短一画,便划开了有和无”;对于“十”,他说“四面八方分得好公平”;对于“大”,他说“手张开,脚张开”;对于“乙”,他评价“全世界最漂亮的小可爱”;对于“麻”,他写道“万一森林不见了,地球就有大麻烦”……在每首小诗的下面,还有字体小一点的“悄悄话”栏目,简要地介绍了这个字的本义、来源,或者作者的一点随想。
整套书共三本,分别是《字字小宇宙》、《字字看心情》和《字字有意思》。林世仁的诗充满童趣,配上充满童趣的插图,精美的全彩印刷,整套书犹如一套清新的幻想曲。我这个大人被这套书萌得不要不要的。拿给女儿看,她也读得咯咯直笑。
本系列的作者林世仁,金鼎奖得主,有着二十多年童诗创作历史,有“台湾童话诗人”之誉。本系列的前世是他于2011年-2016年间为报纸写的专栏“读童诗学认字”,整理之后结集出版。
说实话,虽然本书赞誉很多,但是拿到书之前,我心里还是有些打鼓,因为作者是台湾人,而台湾用的繁体字和大陆用简体字还是有区别的,不知道大陆的孩子阅读会不会又障碍。但是读的过程中,我完全没有意识到简体字、繁体字的烦忧。又重新仔细读了前言部分,发现作者和出版社的编辑体贴地为简体版本改写或者重写了部分童诗,才有了我们面前这套完全基于简体字的《字的小诗》。
女儿七岁,上学前就“无师自通”地认了好多字,一般的童书阅读对她来说已经没什么障碍。但是我仍然愿意她多些了解我们美丽的汉字背后的故事。真心感谢作者和出版社,让孩子们能有这么好的关于字的书。
尤其最令人鼓舞地是,作者在封三贴出了台湾小朋友自己写的“字的小诗”——《怦》,一首美丽得让人“怦”然心动的小诗。
期待孩子们都爱上我们美丽的汉字。
《字的小诗·字字有意思》读后感(五):给古老的中国汉字换个新装
汉字有多老?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再到今天的楷书,汉字走过了4000年的历史,也就打开了4000年的汉文化的世界。
汉语是一门“字本位”的语言,汉字是汉语的本体,也是世界上几种古老的表意体制文字中唯一生存至今且呈现出旺盛生命力的文字。在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对汉字的研究甚至上升到了语言美学的范畴,对于汉字的诠释,早就不仅仅单纯包含汉字本身的含义和文化信息,还蕴藏着汉字美学,是中华民族集体美学的重要资源。
说起汉字的美,其实很直观。很多汉字,铺展开就是一幅画,比如“明”,月光照进窗子,即便是晚上也会明亮如白昼;还有一些汉字,讲起来是一则故事,比如“尘(塵)”,看到了么,刚刚一群小鹿跑过,扬起漫天尘土,忽而起忽而又落;有一些汉字,其实是在告诉你一个道理,比如“劣”,少出力,想偷懒,自然就“劣”了啊。而这些汉字的美,被我手中的这本《字的小诗》,完美地凝结在一首首充满童趣的小诗中,令人不禁感叹:呀,汉字原来这么好玩!
陈寅恪先生说“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我自认没有那么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无法在教幼女识字时向她的小脑袋瓜里灌输进如此晦涩的知识——着实怕这些艰深的理论会吓坏了小家伙。幸而有林世仁先生的奇思妙想,用想象力将汉字的字形拆解,再揉进其意与音,变成一首一首小诗,跃然纸面。
“再少一点 就没有了
再多一点 就不是我了”你说这个是字谜?别急,再往下看:
“像地平线 划开了天和地
像海平面 划开了天和海”这又成了一幅画;
“就这么短短的一画
便划开了有和无”咂摸一下,是不是还充满了哲理的韵味呢?
“便在天地之间
留下了
永永远远都不会消失
最小 却最有力量的
开始”既是一首诗,又是一个字谜,读起来朗朗上口,仔细想想又回味无穷。从字形入手浅显易懂,带入自然景色引发联想,最后以哲理收尾苍劲有力又意味深长。用语言文字精心营造出诗的意境,让孩子也能体味到文字承载的意义与情怀,给原本枯燥的识字也带来了诗情画意。
将汉字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一则则精彩的故事、一个个哲理的故事,将汉字的奥妙融化在一个个童趣盎然的诗歌中,读来似春风拂柳芽,又似夏夜闻虫鸣,俨然是识字过程中的小确幸了。
《字的小诗·字字有意思》读后感(六):诗话解字乐无穷---评《字字有意思》
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是渊源流长的汉字文化,又或者是朗朗上口的诗词每句,我们总可以从中品味到那精彩的韵味。而从某种角度出发,我个人觉得对孩子识字的启蒙值得从趣味出发,从激发联想入手。只有这样,孩子们才可以在有兴趣的基础上走入有趣的汉字宝库。
也正因为有这样的阅读需求,我在这次为孩子寻觅到了一本符合“趣味解读汉字”的读物。作为经常推出经典儿童读本的吉林美术出版社,《字的小诗》丛书带给小读者们诗歌萦绕的“识字”天地。在这套丛书中,它包括了《字字有意思》, 《字字小宇宙》和《字字看心情》三个分册。以字为切入点,以诗歌作表达媒介,以丰富的联想和唯美的画面为手段,整套丛书有如“润物细无声”般分享着汉字背后的故事。
从一个单一的汉字而言,我们成年人也许并不容易发掘其中的美景。但是我这次于《字的小诗:字字有意思》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在文字和想象力的交融汇合中,这本《字的小诗》无疑新颖,且又趣味无穷。正如本书编者推荐的,我们读者可以透过这些诗去感受诗人打开的“字的想象空间”。不得不说的是,这里的文字被“注入创意的能量”,汉字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个的字符,汉字更多的是充满着生动颜色的小伙伴-----
相较于传统型的识字类解字读物,我觉得这本书的确是书如其名地有趣无比。中规中矩的《汉字树》,《解文识字》远没有《字字有意思》这般别具一格。小小的一个字可以和小读者们说说悄悄话,也可以猜猜小谜语,还可以做做1+1的游戏,说说故事,讲讲同字不同音的趣事--- 简单的汉字变得充满了生机。哪怕作为一名识字无数的成年人,我都不得不佩服于这般与众不同的汉字分享模式。类似于“朵”这个汉字分享,我们除了识字,更欣赏到了美。一棵小树戴着帽。什么帽?花花帽,蝴蝶帽,小鸟帽---还有那个被风儿吹走的大草帽!瞧着这个形象的树上戴帽的造型,这里还生动地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朵既是“花朵”的意思,更有着花朵的量词功用。于朗朗上口的诗词之中,汉字“朵”的造型就这样淋漓精致地凸显在了我们的面前。识字变得不再那样枯燥,识字变得更加妙趣横生。因为这里有着动人的乐曲,因为这里有着有趣的谜题,因为这里更有着吸引人的“汉字“伙伴。
本书就是在其乐融融中引导小读者用诗词搭建起的桥梁走进“汉字“的趣味天地。期待更多这样类型的优秀儿童读物充实孩子们的阅读世界!”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其实本就是那般自然有趣。
《字的小诗·字字有意思》读后感(七):读一首小诗,交一个字朋友
很高兴能遇到这样的一本书,让孩子自觉主动的去学习汉字,我们的祖国有些五千多年的文化,从肢体动作的交流到象形文字的产生,经过发展与演变,形成了如今我们所常用的汉字,记得小的时候,刚学识字,都是靠死记硬背的,那个时候没什么资源,大家都是一样的。
汉字有千姿百态,各种含义,每处一个位置,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意义。这样的一本书,可爱的插图,易懂的解释,我们发现,认识一个汉字原来也会这么容易,它也会很快的成为我们的朋友,友好的相处下来。作者将一个个的汉字拆开给我们,他们好像长了翅膀,分分合合,有着各自的面貌,却又能组合成新的模样,对于宝宝来说,这是很神奇的存在。一个汉字一首小诗,比如作者在讲“诗”这个字的时候,是这样告诉孩子们的:诗=言+寺,这两个字是孩子们常见的汉字。诗是言语的寺庙?那么_我们是不是每天都在用嘴巴盖庙?宝宝们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在他们小脑袋里会有这样那样的疑问,作者给孩子们一一解释着:口水庙、八卦庙、颠倒是非庙……都不是诗的寺庙。言语,能要让灵魂喜悦,眼睛湿润,心窝暖暖,或是嘴角上扬才行,只有发光的言语,才能走进诗的殿堂。你看,多可爱。
这是一本有意思的书,写给孩子的,书中的插画,那是可爱的孩子,他们拥有翅膀,拥有画笔,拥有花园,一笔一划的写着中华汉字。认识这样的一个汉字,我们的孩子学到的不只是一个字,还有诗和儿歌,每每他们唱起这首歌的时候都会想到那个相关的汉字,他们会像好朋友一样形影不离。书中的插画真是太可爱了,每一页都有着丰富多彩的图画,比如可爱的男孩女孩,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孩子们天马行空的幻想,所有的所有的孩子们所想到的东西,做着都有着简单的图片,这样的图书,最能满足孩子们的小小视觉。
这样的一本儿童读物是孩子们所需要的,读一首小诗,认识一个朋友,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认识更多的汉字,理解更多的意思,可以和古人聊天,可以读懂古人智慧,无论世界怎样变迁,文字依旧是我们最基本的智慧,古老文化的传承依旧值得我们去继承。
《字的小诗·字字有意思》读后感(八):无限乐趣字里寻
汉字的起源是表意文字,形体上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由象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虽然在今天形声字占了汉字总数的90%以上——新造字多为形声字,但汉字显然既不属于表音文字也不属于表意文字,它的位置要相对特殊一些。汉字演变从繁体变为简体,虽然有些字已经看不出造字的本意,但却在另一种程度上赋予了一定的新含义。文字始终是向前发展的,今天对汉字的某些用法也不同于本意或本音——比如现在网络上和生活中大热的“囧”和“怼”这两个字。
学习汉字和学习其他语言文字的途径其实是相同的,就是要多读多写多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字却不仅要写百遍,而且最好还要运用一些窍门,识记效果才会更好。有效地运用象形、指事、会意以及形声四种造字法,就是快速学习汉字、掌握汉字的一条“捷径”。这方面的书很多,而林世仁的《字的小诗》系列独辟蹊径,注重字形,并给予它新的解释——但不拘泥于造字本义;而且通过童诗朗朗上口的特点,既方便了记忆,又加深了印象,具有一种寓教于乐而非死记硬背的积极学习效果——按照林世仁的说法,即是“由字的拆解中寻找趣味”,或者是“从字的形状去联想或由字的感觉去为它提味”,想一想都觉得格外好玩!但愿仓颉不会冲出来提出反对意见……
《字的小诗》共有三册,分别是《字字小宇宙》《字字看心情》《字字有意思》,每册讲60个左右汉字,之间的区别事实并没有那么大,只不过起到一种识记上的归类方便而已。在《字字有意思》一书中,即是分了五大单元,用60首童诗来“讲解”60个主题字,大体上还是沿袭了前两册由字形字义入手,引导孩子通过创意联想,既注重观察又注意开发扩散性思维功能的作用。可以说,一个字就仿佛是一个启发思考的“游戏”,有时候还是一幅画面。当字变成了画,那就不是简单的识记了,而是一种欣赏。当汉字因此而变得好玩的时候,学习汉字就不再是一种负担了,而是变得极富趣味,仿佛一个可以在一起玩的好朋友一样。
从书的编排上来看,作者除了对特定的主题字进行构形上的童诗创作,使得“方块字”变成了有趣的图画以及故事,《字的小诗》系列中还有很多精美的插画可供孩子们欣赏。当然,除了童诗和插画,也不要错过每一个主题字的“悄悄话”,那里面可是有不少更好玩的小秘密呢!
当然,有心的读者们还可以在林世仁《字的小诗》系列作品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更多的汉字穿上童诗的“外衣”,也算得上是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字的小诗·字字有意思》读后感(九):读小诗快乐学汉字
这是一本可爱的童书,通过一首首有趣的小童诗,让孩子们能够轻轻松松的学习汉字。
《字字有意思》这本书有五大单元:有超能力的字、猜猜我是谁、文字1+1、会说故事的字、多声道的字。
书中的小诗真是好玩,如“一”的小诗:“再少一点——就没有了,再多一点——就不是自己……”“正”的小诗:“五根火柴棒,排成一个字,有上有下有左有右,中间还有一直线,猜一猜,什么字这么直?……”“明”字的小诗:“白天,太阳想着月亮,晚上,月亮想着太阳……”“兵”字的小诗:“远远一座小山丘,悄悄长出脚……”“假”字的小诗:“假如学校被台风吹跑,我就可以放假了!……”
整本书一共收录了60个主题字,每个字都配上了一首童诗,一共有60首童诗。这些童诗是作者根据这些字的字形、结构、声音、含义等特征,加上想象,写成的一首首小诗,每首诗都像一个小故事,而且充满童趣,富有哲理。本书的主题字都是生活中的常用字,阅读本书,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可以强化学习语文的三大力:思考力、联想力、表述力。
在每一首童诗的后面,作者还拟人化的用第一人称为每个字配上悄悄话,这些悄悄话由字形字义,介绍诗的联想,加深孩子对字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引导孩子创意联想,自行创作。
这些“字的小诗”,不仅仅是让小读者识字、读诗,它更大意义在于引导孩子创意思考,发散思维,在思想的浪花里深切感受汉字的神奇、美丽。
本书的作者林世仁,台湾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硕士,曾任英文汉声出版社副主编,目前专职童书创作。他把字看成一个个图像,通过字的拆解去寻找趣味,从字的形状去不联想或由字的感觉去为字提味。这些童诗,通过联想未必符合造字的本义,却是有游戏的趣味,让孩子在读小诗时增加趣味性,觉得文字不再是枯燥的,字也可以是好玩的,一个字就藏着一种心情、一种想象、一个故事,从而在玩中不知不觉的就记住和理解了汉字。
本书为全彩印刷,排版美观大方、图文并茂,每一页都用不同颜色做底色,又根据每首诗的内容配上不同的色彩明丽的插图,与小诗相映成趣,是插画家在文字世界里的新创意。这本书一共有五位插画师参与了创作呢,可见插画师们有多用心创作了。
这本书既可以给学龄期的孩子识字使用,又可以作为亲子阅读的书,还可以当儿歌念给小宝宝听呢。
����.9[��6
《字的小诗·字字有意思》读后感(十):心中的小诗,浅诵低吟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学习拼音的时候,被那几个简单的字母、不同的组合,演变出来的各种音节,配以音调,仿佛一个个魔法小精灵一般,以最优美的旋律迸发于我们的唇齿之间。这是神奇之一。比之更神奇的,是这些音节被赋予了各种结构,跃然纸上。或俏皮,或肃然,或寂静,无声地诉说着它地故事。 人类文明长河中,作为世界五大文明发源地中的其他四中文字:埃及圣书、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美洲的玛雅文、印度的梵文,随着历史的推进,它们或被收藏于博物馆中供人瞻仰,或于象牙塔中束之高阁。而作为中华文化最瑰丽的汉字,却始终在人类文明的舞台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展示着它无与伦比的魅力。 “仓颉造字入担粟,传给孔子仅八斗。还有二斗不外传,借给道士画符咒。鬼画桃符君不识,才高八斗有来由。”六句诗,囊括了汉字的神奇与精妙。中国汉字,可写可画。看着一个个汉字跃然纸上,仿佛在诉说着各自的故事,告诉我们它的由来,古人的想法,甚至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看着这一个个无声诉说着的字,看看它的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能体会中国文字的建筑之美了。千姿百态,各种赏心悦目。无怪乎越来越多的场合,都可以看到挂在墙上的字画,既赋予了艺术装饰的味道,又能感受到主人的内在追求。 一个字,就是一个故事、一首诗。这样的想法,每一个热爱中国汉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触吧。粗比如我,不止一次在教导孩子写字时如此感慨。每次,都会让孩子先不要急于落笔,要先观察,与这些字先对话,读一读它的结构,解一解它的特点,再猜一猜它的由来。奈何熏陶不够的顽童还总是草草了事。我试图去引导他学会欣赏汉字之美,却总是苦于无法表述其气势美、建筑美。如此,难免会有所焦躁甚至气馁。焦躁于如此美丽玄妙的中国汉字,孩子却毫无所感。气馁则是如此美丽玄妙的汉字,我却无法引导孩子感同身受。 感谢台湾作家林世仁,他把大多数常见字都一一编成了通俗却不失于美妙的诗歌,让这些字一个一个住进了孩子的心里,让我那些无法解释清楚的汉字美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免去了我苦口婆心之后还支离破碎的那些不堪,孩子仅仅是阅读了第一首诗歌便爱上了这本书。
“像地平线划开了天和地 像海平面划开了天和海 就这么短短一画便划开了有和无” 便在天地之间 留下了 永远永远都不会消失 最小却最有力量的 开始” 且不谈这首诗的格式美,音律美,看似几句简单的语句,却剖析了“一”字的意思与气场之强。想起最初孩子学写这个生字时的敷衍,我当时的解释是:看似简单一横,毫不费力就可以写成,要想写好却得花上好一段时间。是啊,万物始于“一”,从无到有,它是最完美的开端。 “说谢谢时,要注意什么呢?”孩子的待人接物学习过程中,一定会被教导“当你获得了别人帮助时,一定要记得说谢谢”,却很可能被忘记提醒感谢的仪态该如何。 “眼睛要看着对方 态度要诚恳 声音要从内心发出来 还有还有 要弯个腰,行个礼 让身体矮几寸” 就像—— “用心的盘子 把谢谢两个字 诚心诚意地 对方的面前哟!” 形象地解释了“谢”字的结构,“身”旁“寸”字,正如鞠躬感谢时矮下去的身子。“悄悄话”中的注解再一次解释了这个字——有人用“寸身言谢”来解释我,虽然跟造字原则没关系,却很有画面感。因为人一鞠躬说谢谢,就会矮几寸呢! 是的,画面感。我常常因为无法表述汉字之美而气急败坏,孩子也因此疲累不堪,大概就是空有苍白、凌乱的描述,孩子无法体会吧。一旦赋予了汉字画面感,以诗歌的方式走进孩子的心里,一切便迎刃而解了。拿到这本书,方知“山穷水尽”时看到“柳暗花明”的畅快感! 一个字,一首诗,一个魔法。去翻阅吧,那一个个魔法盒会带你在汉字的积木城堡中穿梭,被汉字柔软又有力地感动着。我的心里有一首首动听的小诗,嘘,你听到了温柔的吟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