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宋读后感100字
《风雅宋》是一本由吴钩著作,新民说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8.00,页数:6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风雅宋》读后感(一):风雅宋
说风雅实则风雅全无,实则半点风雅全无,用的事捧一踩一的法子来写文章。楼上短评,这是公众号文章,简直太对了,这样的一本书,不知道着的出来,作者一点害臊的心理都没有吗?作者莫不是看了几篇微信公众号文章,就认为自己可以写宋史了吧,浅薄至极!趣味历史不代表随便乱写,写史最起码也有点严谨态度,我看作者半点没有,只有一点胡编乱造!
《风雅宋》读后感(二):爱风雅的宋
都说脏唐臭汉,所以宋朝该是风雅喽?宋朝人的生活的确对美追求到了精致,瘦金体、工笔花鸟这些是听过的,而《风雅宋》以《清明上河图》为主证,把优雅精致的宋朝人生活缓缓在我们面前呈现。当年成吉思汗是不是太羡慕宋朝的生活了,所以才挥师南下呢?如果宋朝没有被元朝灭亡,后来人会不会迷醉在这样风雅的生活中,引领世界时尚风潮呢?只能拿着书,对着图,去想象啦。
《风雅宋》读后感(三):我们为什么爱宋朝?这是一个不能被低估的时代。
一直以来,贴在宋朝身上的便签就是“靖康之耻”,迁都,岁贡,是秦桧的奸佞心,是岳飞的臣子恨。中学历史课本上为数不多的美言也只是“出现了近代资本主义萌芽”。而这本书正是从这个角度重新认识宋朝。
但我最好奇的是,如果生活在宋朝,普通中等之家是怎样生活的?有什么风俗传到了今天?又有什么被时代遗失了的?作家详细观察了宋代写实画作,从中挖掘出不少有趣的证据,想不到写实的画作内涵竟如此丰富。
我们为什么爱宋朝?
这是一个不能被低估的时代。
《风雅宋》读后感(四):会让人流口水的书
被新奇的书名版式吸引,书里很好地讲述了宋代人物生活的住宿、吃食、礼仪、习俗,和现今生活的差异对比,作者语言通俗幽默,举的小故事也很有趣味。读起来没有困难,特别是对食物的描写,可以说是见字如物。是非常喜欢的读物了。里面提及的宋代美不胜收的食物品类,厨娘的地位,男子簪花的习俗,养猫的民风,瓦子的沦落,很多对当时的人来说是生活中习以为常细小的东西,但是到了现代,这种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被记录成为一种艺术。也许,艺术的真相本来就如此简单,只需要一点点距离,你会看到不一样的美感。
《风雅宋》读后感(五):以画看宋---宋朝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懦弱无能
《风雅宋》读后感(六):可读性强
《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
作者:吴钩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5月10日读完
这一周工作忙到飞起,再加上惰性作怪,不想运动和读书。直到最后两天手头比较紧急的工作终于告一段落之后,拿起才到手的《风雅宋》读起来。可能是本人姓宋,对宋朝有种天然的好感,但以前诸多历史书都把宋朝描述成一个积弱难返,懦弱无力的封建王朝。没想到这本书却是非常好读,二天时间基本已经阅读完毕。
作者从一个非常小的切入点“宋画”,结合大量文献记载、诗词笔记,同时还参考了许多研究成果,呈现出宋代中国的不同侧面。本书近六百页,有三分之一篇幅都是各种宋画或其他朝代古代画、墓葬壁画、出土文物,所以看起来如同读一篇流动的绘画纪录片,跟随作者的解说在画面中寻找从前忽视的种种细节,颇为有趣。
作者没有进行美术鉴赏,只是把宋画当成一幅幅图像史料使用,挖掘出许多宋代社会生活细节。只说我对中国古代绘画的最直观感受,就是模模糊糊,昏昏黄黄,因为距今太过遥远,纸本的绘画的颜料保存殊为不易,脱落异常,很难辨认出人物衣着的描摹细节,而且很多绘画图片质量也不佳,跟眼前有层纱似的,啥都看不清。而作者会针对某一个要说明的问题,专门截取相关画面集中对照展示,让人一下就看清了。比如从《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版本中专门择出商家的各种广告招牌,酒家旗子,夜晚灯箱等,或者某个香料店的晾晒场景,乞丐的乞讨画面等。
文字与画面相互对照,让读者很清晰的感知到作者的想法。而且作者收集了大量宋画,包括台湾故宫和国外博物馆藏品,进行对比验证,再辅以大量存世的宋诗宋词和其他文字,形成一个丰富的库藏,记录了一个生机勃勃、商业繁盛的宋朝。宋代文人四雅事,市民社会已有了早期“自来水”集中供水,城市消防、治安管理有序,城市公园市民均能进入赏玩,女性着装也是大方性感,并非想象中拘谨。
陈寅恪先生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不论从居民生活水平、社会发展水平,还是文化发达程度、商业繁荣程度、政治文明程度来看,宋代都可谓处于华夏历史的高峰,开启了世界最早的近代化,被海外汉学家称为“现代的拂晓时辰”,而之后的元明清改变了历史走向。所以现在的一个新认知是:重新认识宋代。
《风雅宋》读后感(七):宋朝人民的时髦爱好—宠物片
真的是看的把人逗乐了,原来几千年来人们的爱好都差不多啊。就连骗人手法都没变~把猫当宠物,然后图财者把普通的家猫染色充当名贵品种卖给别人。真是绝了~。
这本书真的挺好看的,让人看到了宋朝时期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从吃穿用度到娱乐爱好都让人不禁为古人的智慧感到敬佩。钓鱼、牙刷、水果、宠物、儿童玩具等等等等都配图解说都很精彩。风雅宋7.7吴钩 / 2018 / 新民说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风雅宋》读后感(八):须臾走向天上来,赶却残星赶却月
之所以提到赵匡胤,就是因为提到宋朝就不得不说他。赵匡胤可谓是传奇的人物,据说出生的时候满天红光,带着一屋子的香味,(让我想到了《还珠格格》里的含香,啊哈哈)。他从小学习骑马射箭总是高人一等,让人一看就知不是凡人。后来有一次他和挚友在屋内下棋,听见外面有麻雀嬉闹,遂起身去捉麻雀,身后的房屋即刻倒塌,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
而在这本书里,写的也是宋朝的故事,却但并不是金戈铁马、尘土飞扬的英雄事迹,也不是穷困潦倒的落魄书生于闺阁小姐的爱恨情仇,更不是怀才不遇、郁郁寡欢的仕子子途。这里作者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诠释宋朝的辉煌与风雅的,没有战争,没有情爱,亦没有郁闷,你可以在这里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宋朝时期市井的气息。
如果说宋王朝的崛起和建立、著名人物的英雄事迹和杀伐战争是骨头的话,那么宋朝的人文社会就是血和肉,组成了一个活色生香的宋朝文明,让我们看到了更加精彩有意思的宋朝画面和故事,从而为宋朝的文明所折服。
《风雅宋》读后感(九):透过宋画,看见风雅
刚刚得知这本书被评选为2018年度广西师大十大好书,觉得实至名归。
首先是名字起的好,风雅宋,取“风雅颂”之谐音,而全书所述宋朝文明之方方面面,确实担当得起“风雅”二字。诚如作者所言,“从宋画中发现个活色生香的‘风雅宋’。四诗风雅颂,千秋风雅宋。我的朋友梁志宾先生曾以“风雅宋”为题,写了一本宋朝风物志。我见‘风雅宋’三字就深为喜爱,现在自己写这本讲述宋朝风雅生活的小书,也忍不住要用‘风雅宋’命名。”
其次是独特的考据,作者除了常规的文献考据,比如《东京梦华录》等,但主要是通过《清明上河图》《西湖清趣图》等大量的绘画作品,直观、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再者是对文明表象背后更深层次的分析,有些意思,比如跪拜礼变迁背后所折射的时代精神蜕变;比如高型坐具的普及所触发的中国人合餐制取代分餐制;比如酒业发达反应的商业繁荣和生活自由等等。之前和一位画家朋友在聊天的时候就谈到宋朝是最有人文精神的朝代,人活的有尊严,生活过的优雅,这次看完这本书,算是有一个非常深刻和全面的印象了。
《风雅宋》读后感(十):宋画里看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