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踪侠影》影评精选
《萍踪侠影》是一部由何群执导,范冰冰 / 黄海冰 / 孙浩主演的一部武侠 / 古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萍踪侠影》影评(一):萍踪侠影
18岁的花样年华,黄海冰版张丹枫就是我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他几乎称得上一个无瑕疵的人:他白衣飘飘,仗剑而游,一骑骏马,驰骋天下,形象是完美的;他有些狂傲,却重情重义;他为了自己仇家的天下奔走,却淡泊名利,有豪情侠义,一笑泯恩仇的感觉实在是太妙了,他和仇家云蕾的曲折爱情也是相当令人羡慕的。
《萍踪侠影》影评(二):云家为大义
张凤府为朝廷,澹台灭明为忠义。大家都没有错,只是各为其主罢了。
张宗周为私利,而云家为大义,所以云蕾最后可以放下仇恨。
云重是个败笔,啥都没做谈个恋爱就死去了。
澹台镜明最后忽然觉悟,拿出解药,这不可理解。
云蕾原本矛盾的心里,听了飞天剑舞的故事就直接接受张丹枫了,连个过程都没有这有点草率了。
《萍踪侠影》影评(三):记忆里的江湖-《萍踪侠影录》
2004年安徽卫视看的,那时候才七八岁只记得剧中主角有一个扳指和一个有宝藏的山洞,我找了七八年,前几天凭借着百度,在一个网友的回复里,我竟然找到了这部剧,我还记得那个时候会哼几句很模糊的片尾曲,哎,终于找到了都17年了,特别好听的《蝴蝶自在》,还有帅气的黄海冰,话说那个时候的武侠剧真的感情真挚,不然我也不会记得那么久,待我重温之时,我觉得那个小时候记忆里的江湖又回来了!
《萍踪侠影》影评(四):每个人都有一次武侠梦
在金庸武侠席卷全球的今天,中国的武侠在世界人眼里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遐想,传奇的英雄,悲壮的山河,凄美的儿女情长……
金庸无疑用最广泛的包容诠释了武侠的内涵及精髓,而初识梁羽生的武侠,则是从《萍踪侠影》开始的,相比较之下,梁羽生更温婉、更大义、更浪漫,也更抒情,抛开江湖的纠葛与历史的逻辑,呈现温婉的情与义,我想,武侠也许在梁羽生的笔下,更像淡漠的散文或者水彩,频频回味。主题歌有两句歌词写的好“有时候我必须选择一个人过冬,习惯在冰天雪地里追梦”;演员范冰冰第一次让我觉得善良而美丽,男主角张丹枫的深情与厚意,在“萍踪侠影”的字间流露无遗再恰当不过地将我这一生的武侠梦圆满道出……
《萍踪侠影》影评(五):再看《萍踪侠影》
最喜欢这一版的《萍踪侠影》了,记得小时候是每天准时守在电视机面前追着看的,黄海冰演的张丹枫是那时候的我心目中最潇洒的大侠,范冰冰演的云蕾也是又漂亮又独立的侠女,当时就觉得两个真的很相配。小时候还特别喜欢当时的片尾曲《蝴蝶自在》,剧播完了还必须要把歌听了。再大一些重新看这部剧,就不仅仅看男女主之间的互动情感,朝堂间的派系斗争、国家民族之间的节气大义、江湖中人的侠肝义胆,都还是挺有意思的,不能说反派是绝对的坏,只是每个人的立场处境不同,所认同的价值观也不同,那么最终的选择不一样也就可以理解了。不过无论是我小时候看,还是现在看,还是很可惜澹台镜明最后的黑化,真的是出人意料。
《萍踪侠影》影评(六):赤角大王很有意思
亚历山大算什么,成吉思汗算什么,我要一同中原,还要一统欧亚大陆,成就万世不拔之业。。。哈哈哈,真是很有意思,徐锦江演的真是很好玩诶
这一段真是很有依韵,我们很难讨厌赤角大王,一个为梦想活着直到死亡,永远沉醉在梦想中,沉醉在天下的霸业中,
他和张丹枫的一段对话其实看出编剧的用心了,到底这一身文武是为何而生,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吗,还是为了周围人的幸福呢?作为一个小国的国王,应该致力于把自己的 国家建设成为一个自由和安居乐业的国度,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所谓梦想而血流成河。
我配不配作张家的子孙我自己清楚。这天下已经不是一两个人能够主宰的呢
中国不是有这样的编剧吗,这一段改变的就是比原著更精彩,离开飞驼国的时候那一幕的确很精彩
《萍踪侠影》影评(七):张风府VS澹台灭明
这样的设定很好,两个天下无敌的强人,恰好又打成平手。
这两个人都很强,但也很傻,不折不扣的骑士。
最后那个什么二人合力的剑法太狗屁了,完全把剧中的强弱平衡打破。
“谁曾想到,你我天各一方,如今却共饮一壶酒。”
“人生无常,世事也无定。”
“曾经以为,我们可以改变天下,到头来,奋斗了半生,根本连一点儿东西都没有改变,甚至是我们自己。”
“每过一天,自己身边的东西就越来越少。以为凭我的本事可以拥有一切,就算失去,也可以再追讨回来。但是最后发现,觉得自己身边的东西一点点地失去,你自己却毫无办法。”
“现在你我,只剩下这一身绝世的武功。”
“虽然我们什么也没有拥有,但是我们可以好好地打一场。也许,这才是我们一生中,唯一真正可以拥有的。”
《萍踪侠影》影评(八):没看过小说,记得当时追剧追的很开心
一直都很有印象的一部电视剧,以前上学的时候看的,记得当时是暑假吧,这部剧正在热播,每天我都会准时守在电视剧前看,那时候很喜欢黄海冰,他的每一部剧都会看,对范冰冰也好感。印象最深的是暑假末尾了,快要开学了,而剧正播到男女主互相找寻对方,而且都找了好几集了,马上就要相遇了,正好我也开学了最终没看到他们相见,让我好是惦记。
这部剧后来补完还是觉得很不错,让我脑洞了很久。其实我蛮喜欢公主的改编,这个改编让整部剧都活了起来,不光男女主的线好看,配角的戏也很有看点,每个人的角色都很丰满,结尾也都有交代,对比现在的剧来说真的是精品了。
虽然后来混论坛发现有很多原著党会踩这部剧,特别是武侠党。但对于没看过原著的我真心很喜欢,也包含了童年回忆,而且片头曲和片尾曲的金典传播度,也说明喜欢这部剧的人大有人在。
《萍踪侠影》影评(九):张丹枫,侠气和儒雅并存的一个人物
英气的眉,身形加上动作的流畅,黄海冰的张丹枫在我的心目中算上很棒的人物了。萍踪侠影的原著是梁羽生,这一部小说可以说他自己武侠小说的扛鼎之作了,他用笔精心塑造了一个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计世仇,甘愿抛弃荣华富贵大侠张丹枫的形象。他风度翩翩不是儒雅但又有豪情侠义,一笑泯恩仇的感觉实在是太妙了,他和仇家云蕾的曲折爱情也是相当令人羡慕的。
整部电视剧,从一开始的片头,人形招式,泼墨开始就展现出江湖气息,很有武侠风,在谈到里面的几位演员,明镜和明朝公主我还是很喜欢的,当然他们两的爱情故事,都让自己唏嘘。明镜深爱着张丹枫,但是她或许忘记了爱情的两情相悦,也忘记了她最后是爱是恨了。整部剧有大漠风采也有中原之地的风光,较之现在的基地拍摄,也是很不错的,展现了原著意境。
里面的招式也是写实与诗意,动静相结合,看着也是很舒服,但是场面不够大气,这一点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吧。
《萍踪侠影》影评(十):莫道萍踪随逝水 永存侠影在心间
因为是小时候的记忆 书和剧一起看得来着 三年级时读的第一本武侠小说 因为里面有几句诗词 还把词抄了又背 梁羽生诗书的功底太好了 之后一直对古诗词的情结都是源于此的 果然是“莫道萍踪随逝水 永存侠影在心间” 剧和小说差得太多 但是张丹枫的颜和气质风度都是够 水墨江山的片头片尾意境太好 主题歌好评
这两天重新找出来看 发现仍然是最喜欢张云二人在瓦迟的时候 相处的状态是最好的 十年前的雁南关和十年后的瓦迟 叹气我小时候果然看武侠故事仍然喜欢看儿女情长
很倾佩澹台灭明和张风府的英雄相惜的决战 十八匹马和九柄长剑来纪念死在对方手下的兄弟义子 比起来谢天华一剑风华也都输了一大截 因为澹台是真正没有理由绝不杀手无寸铁之人不暗箭伤人的英雄 即使并没有站在道德制高点上
张丹枫真性情当得起那句“ 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俗流” 是建安风骨和大唐盛世的大气从容 剧里有个场景一扫儿女情长的浊气 是张丹枫被囚 张风府找他谈话 台词改编了东方不败几句诗 说“少年子弟入江湖 一入江湖岁月催 雄图霸业谈笑中 不胜人间一场醉” 简直精准描述了他的个性 连张风府都大叹潇洒
总之是我江湖梦想的一部分 因为回忆太美好 所以无视了许多“如果我现在看一定吐槽到死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