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小龙过世这么久,依然值得无数人铭记他?
终身成长词典已上线1574/10000词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613天
有位非常传奇的小朋友。
六岁就练出了8块腹肌。
他叫今井龙星,是一位出生在武术世家的孩子。
父亲和爷爷都是李小龙的粉丝,家有李小龙的各种功夫片和纪录片。
所以小朋友自然也就成为龙粉。
不过也是,知道李小龙的人,哪个能不崇拜他呢?
小朋友3岁的时候,就开始模仿李小龙。
家人看出了小朋友的武术天分和热爱,就开始严格训练他。
所以,这位小朋友6岁,就拥有了8块腹肌。
模仿李小龙的二指禅挺身也做的惟妙惟肖。
当时,他模仿了李小龙一段双节棍视频。
这段完美的模仿,让他在网络爆火。
小朋友后续的模仿之路会走多远,已经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思考这个问题:
为什么去世这么多年后,李小龙依然被世界铭记?
今天我们跟着纪录片《李小龙:勇士的旅程》,一切来回顾一下这位了不起的人物。
01
李小龙的开始,是哲学。
当时在美国读大学的他,一直在传播中国哲学和文化。
其中,他对功夫有强烈的感情。
在当时的美国,还不了解什么是功夫。
当时,美国人知道的只有柔道和柔术。
李一直致力于推广功夫。
但他从不贬低其他流派的功夫,他说:如果你认为哪一种是最好的,你就错了。不过我认为功夫很不错。它更像流水一样生生不息。
他并不是信口胡说。
当时的李已经研究了9年的咏春,他的老师是叶问。
不过,即使在练习功夫,李也没有忘记用哲学视角探索问题。
他质疑,为什么中外武术家们,都要保持传统,不传给外人。
为什么不能好好合作,一起揭示武术的真谛。
既然有质疑,那他就去尝试。
于是,他开始走向武术。
02
李小龙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发展功夫。
他建立了武术学校,招收学生不分种族、国籍和宗教。
当时,中国功夫只在华人区流传,不传外国人。
而李一直在尝试突破种族的界限。
他的打破传统,遭到美国和中国武术界的联合抵制。
因为那些武术宗师觉得自己地位受到了威胁。
他接到了当时华人区的挑战书,约定他输了就不能再教外国人武术。
当然,他赢了,赢得了按照自己意愿教授学生的权利。
之后,他又继续打破限制,不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他认为当时的搏斗赛都是观赏性质的,规则和限制还很多,并不具有实用性。
当时的国际空手道大赛表演性质很浓,裁判觉得一个人可能伤到另一个后,就可以经过双方同意,终止比赛。
李说,因为格斗就像生活,是不可预测的。
真正的对搏是自然的、即兴的,而不是经过排练的。
不然,就容易被不规则的章法打乱的节奏,疲于应付。
李开始自己设计更科学的招式,摒弃所有花哨无用的动作。
他研究牛顿物理学、欧洲击剑术和西方拳术的技术和原理,并配合多次实效训练和创新。
最终确定了自己的武术拦截技巧原则,取名为截拳道。
截拳道的大概原理是:
把握对方攻击过程中的移动时机,借机进攻,找到他最近的弱点位置,出击。
李的理念很有效,那几年美国空手道大赛的冠军总是被他的三个学生轮流获得。
03
李小龙担心学生们以为他有什么秘籍或绝招。
但他觉得没有什么神奇的方法,只有刻苦训练。
李小龙教学生,必须保障质量。
他会从技术和信心的角度,要求学生摆脱身体和心理的束缚,释放自己。
同时,李也在不断察觉自己的弱点和局限性。
并通过不断理解和试验,他战胜了它们。
比如,他的体能,就提高到了人类的极限。
为此,他会每周六天辛苦训练。
在黑暗中前行时,受伤和跌倒是难免的。
某次受伤后,李小龙被迫卧床六个月。
医生告诉他,你再也不能踢腿了。
但他没有放弃,一直在给自己激励。
利用这个机会,他正好研究了一众武术书籍、心理学书籍、哲学书籍。
这些作家中,他最被克里希那穆提吸引。
克氏说:如果真理没有失败过,那它是不能成立的。
你必须自己做主,不用任何心理学家、耶稣或者良知的指引,你必须靠自己,在这个完全黑暗的世界里。
李得到了自己需要的内心力量。
他开始写关于武术的新见解和应用,也开始慢慢恢复训练。
六个月后,他不但恢复了,还成为了一个更优秀的武术家。
他说:最终,武术是指诚实地表达自己。
这段经历,也给了他新的灵感。
他相信,没有人能帮你,一切只能靠自己。
即使是他创造的截拳道,别人想要真正学会也得靠自己。
李对学生也说,我没有教你什么,我只是在帮助你认识你自己而已。
他终于明白,武术的终极真理,不是在于方式或流派,而是在于每个人的心灵。
他不再局限于流派,也不再关注具体招式。
他的座右铭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并不是说让你随心所欲地瞎来,而是不要让自己受到任何形式的束缚。
要不断适应形势的要求来改变自己的应对方式。
他的理论,就是那段特别著名的话:
清空你的思想,摒弃一切形式。
像无形的水一样。
现在,你把水倒进杯子,它就成为了杯子的样子。
把它倒入茶壶,它就成为了茶壶的形状。
你看,水能流动或者冲撞。
像水一样吧!我的朋友。
这世上,像李小龙一样,真正能影响到别人的人:都是笃定、自信的,他们不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
他们不一定是对世人做了多少贡献,而是他们做事情的方式,像光一样,照耀了无数人。
他们,就是黑暗中灯塔的存在。
所以,他值得被永远铭记!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七月流火(1992~不详),精读读友会会员。爱好读书,旅行,听故事。
↓免费试读《终身成长词典》前30个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