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孤儿读后感100字
《大象孤儿》是一本由诗凡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象孤儿》读后感(一):没有买卖就 没有杀害
刚看完这本书,小说是成立的,只是情节起伏上少了些波澜壮阔,只从保护大象的公益角度上说,作为我这样算是动物保护人士还是非常赞同出版这样的书。毕竟现在国内大家的关注点不是在这个明星出轨了就是那个明星离婚了,多一些这样的动物保护话题出来也是好的。
现在姚明、李冰冰和成龙也在做这样的事,最近“黑象”也比较火,今年1月1号起国家就全面停止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中国是象牙消费第一大国,我也希望更多的人来呼吁,纠正改掉国人这些丑类的消费习惯。
《大象孤儿》读后感(二):《大象孤儿》的闪光点
《大象孤儿》是一本关于保护非洲野生动物大象的小说。故事设定在非洲肯尼亚内罗毕,一个是帅气的华夏电视台驻非洲首席战地记者,一个是逃避过去,疗情伤来非洲参加保护动物组织的高材生女孩。在他们之间经历了围绕保护野生动物大象的波澜起伏的动人故事。是友情、爱情更是社会良知,无上的责任感。
看完这本小说,我觉得给我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有几点:
首先,非洲大象被贪婪的偷猎者残酷屠杀的描写以及野生大象所处的悲惨环境,给我深深的震撼。 大象的命运何其的可怜,明明是大自然的守护神,却遭无情的残害。可恶而贪婪,愚昧而疯狂的偷猎者,因为利益的驱动,不择手段,团伙作案,疯狂猎杀大象。一个个大象家庭支离破碎,只剩下小象被送到大象孤儿所抚养。令人感到悲哀的是,被人类细心照料、抚养长大的小象,回归大自然后,依然逃脱不了被屠杀的厄运。
其次,故事的主人公翰文和雪颢,他们的友情、爱情以及舍身保护野生大象的勇气和社会责任感令我感动和钦佩。当然还有那些野生动物巡视员们,大象孤儿院的院长和保育员们,他们用爱和勇气为小象们铸就了一道温暖的保护墙。
最后,小说的主题令人为之一颤。《大象孤儿》难得的是,不仅描写了非洲大地的残酷和冷漠,战争和血泪,而且还有救赎和希望。如果我们不加紧保护野生动物,不仅大象会成为孤儿,走向灭绝,我们人类也会成为地球的孤儿。拯救野生动物,与其说是拯救他们,不如说是拯救我们人类自己。人类需要完成救赎,才能致力于美好的未来。
《大象孤儿》读后感(三):当大象消失,人类也将成为孤儿
我仍然记得自己第一次对买卖象牙有了概念的情形。
几年前的一天,我下了地铁,地铁站里正在滚动播出大幅的公益广告。广告牌前,我驻足许久。那个美丽的生灵在我视网膜上停留了不太久的时间,但是却停在了心里。在此之前,我对象牙贸易是没有概念的。我既没有买过任何的象牙制品,也无意去买象牙制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也没有足够的钱做这种消费。所以,我想绝大多数人和我一样,象牙离我们很远。我们不参与买卖,没有做过任何直接和间接的伤害,就好像这世界上没有这事儿一样。我们对这件事很无知,甚至很冷漠。觉得那是另一个世界上的事儿——是偷猎者和有钱人的事儿。
哦,在此之前,我甚至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不能买卖象牙,难道象牙不可以再生吗?
如果,没有那几分钟的驻足,也许,我永远不会意识到,这世界上有这件事,为了那光洁的象牙,多少的象宝宝沦为孤儿,每一根象牙背后都有一个杀戮的故事。
所以,就算《大象孤儿》不是一个完满的故事,那又如何呢?只要你拿起这本书——当然你已经预设了悲惨的结局,你读这本书肯定不会愉快,甚至会难过,但是,至少,你开始关注这件事了。当越来越多的大象沦为孤儿,而越来越多的生命消失只为满足人类对美的畸形的热爱时,或许,离人类孤独地生活在这个不再美丽的星球上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虽然你我有生之年都不会看到,但是总有人会看到感觉到。那个时候,人类就成为唯一的孤儿了。
也有一个爱情故事,也有一个关于生死的故事,也有关于回忆的故事,还有对非洲那片大地的描摹,但是这都不重要。脑海中一直回旋的,是小象的泪眼,和巨型生物轰然倒地的无助。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可是,除了不买卖,我们还应该做的更多。珍惜生命,正视象牙贸易残忍地存在着一现状,如果有机会,一定要为此做些什么。因为读了这个故事,总是挥之不去,那些孤儿的身影。
《大象孤儿》读后感(四):为了自然
泪奔,无法承受的重量!
话题往大了说,是世界性的,往小了说,只是几个人的生活。然而人们所关注的,当然是这个世界性的大话题!自然与人类利益的争端!
真的是有些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一直有关心环保这个大问题,期盼垃圾分类,能源环保,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为了经济效益而消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期待所有人有节约意识,节约非可再生资源,采伐,盗猎,滥捕,这些问题要坚决禁止。现在甚至现在兴起了转基因的物种,激素禽,为了钱,农民们也种着转基因说是非转基因!或许当事人有他们自己的理由,为了生存等等,是的,为了个人或是人类的生存,就要去剥夺其他生灵的性命?况象牙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呢?央视的公益广告讲得到位,“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是不是让那些花钱的大佬们也去当地体验一下,他们就会改变做法么?
很佩服如作者和他笔下的保护者们,能够亲身实践的去进行大象的保护工作,而如我们这些普通读者,偏安一隅,或许是有空得闲的时候才有时间和精力来想一下例如核弹问题这样的家国大事和动物保护这样的国际无组织构想。或许终其一生也没有机会投身于轰轰烈烈的理想事业。
看到本书有这些人来推荐,还是有些欣慰的,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事,号召力越大是越善的。这样立意的书籍,希望被越多人看到越好。
抛开那宏大的背后所谈,我们单看书中所表,正是有着亲身的一些经历,才能够高度还原那些故事,也许那些盗猎分子以为自己的残暴会吓退众人,却没预料有勇气的人们,有目标的人们,继续存在。在那样的环境中,出现那样的事情也不是意料之外的,而治标又治本的方法需要更大的组织,更多的人力物力来支持,这样的故事发生在那里的,必定很多,但希望必将消失!
这是一个有着感人内涵的故事,是一个真实的事情。大象,是精灵,是我们忠实的朋友,这个群类的存亡,也是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的,大自然的每一物种,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当人类刻意打翻这个天平,最终到来的,将是灰暗的天际,没有颜色,甚至没有生命!
《大象孤儿》读后感(五):以大象存亡为基点的自然保护观
《大象孤儿》最大的价值不在于它的文学价值,而在于它所展示的自然保护观。之所以如此,并不是作者不具备高超的文学素养,也不能说作者不能写出一部文采斐然、技巧高超的小说,一切都是因为作者创作《大象孤儿》的目的不是在于要为文学世界贡献一部经典文学作品,他要做的,是要人们从文学的角度、从情感的角度去关注大象、关注我们的自然世界,就这一点创作目的而言,《大象孤儿》是伟大的。
这个世界不是我们人类自己,它是世界所有生物共同的世界,万物和谐相处的世界,才是真的世界。
《大象孤儿》读后感(六):让大象不是孤儿
提到非洲,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荒蛮、阔大、野性的大地上,自由栖息着各种动物,人与自然在这里和平相处,但这只是旅游者眼中的非洲。真实的非洲是复杂的,有各种流血、各种杀戮,对大象等野生动物的残酷猎杀。作者吴诗凡,曾任中国驻肯尼亚使馆一秘书,他见证了很多那片壮阔生命的每一次诞生和消亡。
每年的非洲除了我们惊叹的动物大迁移,还有的就是偷猎大象、犀牛等多种大型野生动物的行为,因为象牙交易,非洲的大象数量每况愈下,我们无法想象那些亲眼见证大象被猎杀的壮烈,那种非人性一般的行为令全世界谴责和声讨 。一旦母象被盗杀,幼象很难成活,因为两岁以下的幼象只吃母乳生活,而没有了母亲的小象要不然被其他猎食动物猎杀,要么饿死在荒漠的大地,极少数的小象会被志愿者或者动物保护组织救起,即便如此这也是杯水车薪,很难生存。
大象在食物链中居于高位,几乎没有任何的动物可以对它们造成威胁,同样,它们对任何的动物、人类也不构成威胁。我看过几次大象帮助生态学家或者纪录片工作人员提着摄像机去拍摄那些珍贵的画面,它们不仅为地球增添了生物的多样性,也为我们人类做出了本该不属于它们的贡献。即便是偷猎者们拥有毒箭,枪支,弹药,我们仍不能放弃反抗,面对毫不留情的杀戮,除了愤慨,我们更应该采取有力的行动加以制止,才不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非洲大地,不应该是战争和鲜血,遍布生灵的神秘国度为地球奉献了难得可贵的自然环境和原始的生活,这本书让我反思人类的行为,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更深层的态度应该是希望和保护,用更多的宣扬,为大象,为更多濒临威胁的动物寻求安全的港湾。
《大象孤儿》读后感(七):红色的象牙《大象孤儿》
红色的象牙《大象孤儿》
这是一本讲述非洲肯尼亚大象的书,看了这本书才了解了非洲的大象,了解了人们如何保护大象,而另一批人却在猎杀大象。
大象非常聪明,大象的大脑仅次于鲸鱼,在陆地动物中是最大的,比人类都大。大象是除了人类驯养的猫狗以外,不经过训练就能看懂人类手势的动物,大象能够在镜子中认出自己,它们具有自我意识。
在非洲肯尼亚的野生动物园中还生存者几千头大象,保护人员为保护大象做出了大量工作。为了挽救那些父母被盗猎者杀掉的小象孤儿的生命,他们专门设立了大象孤儿院,这本书就是在大象孤儿院里看到听到观察到的故事。
每一头大象都是独一无二的,大象的耳朵很大,每一头大象耳朵上的小洞、图案、花纹都不相同。通过耳朵就可以分辨每一头大象。这些守护大象的人们为每头大象都起了名字。其中有一头的名字叫做“明”,那是因为中国的姚明来到过这里,参加了保护大象的宣传活动。
可是现在这些保护大象的人类却不愿意和大象们成为朋友,因为大象一旦信任的人类,就面临了危险,因为大象无法分辨谁是来帮助它们的,谁是来杀害它们的。还是让它们对所有人都保持警惕,这样更好。
在保护区的一间小屋里,堆积着一屋子的白骨,都是大象的头骨,有大有小,可是都没有象牙。这里的每一块大象头骨都有一个悲伤的故事,因为它意味着又有一头大象被盗猎分子残忍杀害了。保护人员认识这里每个头骨的背后大象的名字。他们常年追踪着这些大象,可是这些大象的轨迹常常戛然而止,最后总是一副血肉模糊的照片。盗猎分子拿着AK47冲着大象头部正中开枪,可是大象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即便击中头部,大象也不会立即死去,盗猎者还要补上好多强。所以,请记住,每一根象牙都是被鲜血染成的。
以前只是感觉不应该使用野生动物制品,不购买象牙制品,可并没有太多的直观感受。在很多博物馆中看到象牙制品的时候,还是觉得很漂亮,很精美,可是看完这本书以后,当那些大象在你眼前生动起来,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你再去看象牙,就会想到了这些被猎杀的生命,就会觉得那些白色的象牙,其实浸透了血液。
《大象孤儿》读后感(八):救赎大象其实就是在救赎自己
如果每个人心里都怀有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想必人类世界不会有那么多悲惨的同类相残,人是有感情的物种,有感情的因素存在便会生出不忍伤害之情。若想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优秀的人,便要去战胜很多诱惑,比如金钱、权利、华服、美食、炫富的心理......没有需求就没有杀戮,在这本由诗凡著的《大象孤儿》的书里,读者会读到某些人类为了利益的需求对地球上的其他物种造成怎样可怕的结局,这样的残害场景让有良知的其他人类不由潸然泪下,悲悯不已,为其他物种也为人类自身的命运。
倘若对暴行视而不见,那么迟早有一天暴行也会降临到这些麻木和漠视的人自身。为了更好的生存于这个世界,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这本书可以唤醒久违的人类正义之情。“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若想长久的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必须摒弃内心的贪欲,一切不是为满足生存发展所必须的外在多余之物均应从生活的清单里去除,这样简单的生活才更暗合中国先哲的“清静永续”的思想精髓。
诗凡的这本《大象孤儿》将读者的视线带入人类发源地——非洲大陆,实际距离的遥远并不影响思想与情感的共鸣,全篇以康翰文在非洲草原上被黑人开枪射杀的悲剧描写展现事未竞身先死的悲壮。世上若少了像康翰文这般为了梦想而敢于直面死亡危险的人类,人类文明的火种会怎样姜惨的灭亡。倘若人类将美好的时刻与回忆衍化到其他人类所暂时不能理解的物种身上,人同此情,情同此感,生命体存在的每一天都充满温馨与善念,生活也会更坦然些。
当死亡近在咫尺之时,内心会涌现出很多本该完成却没有完成的遗憾。 为了不让这些遗憾成为永远的痛,学会反击暴行,哪怕力量微薄,也如同康翰文一样留下无憾的短暂人生。二十个以康翰文亲身事历的非洲故事,科特迪瓦的战争让读者深觉活着的感觉真好。在非洲的马骞马拉自然保护区看动物悠闲的生活,会觉得时间很缓慢悠长,静好的感觉会人忘了世俗的凡尘羁绊,而离开保护区的盗猎惨状,会让人痛恨这些为非作歹的暴行。仅仅有象内毕罗国家公园的达芙妮和大卫这样的动物保护者还远远不够,公正公道公平的人类应该建立惩罚机制,对这些对动物造成痛苦施以暴行的人类给予法律上严历对待,由此,遇到众鑫象象王萨陶和萨姆逊等众多大象物种悲剧的发生。
为了私欲,这些人的屠杀不仅在大象身上,也更射向了善良人的躯体。以一已之力虽不足以振动邪恶的盗猎团伙,但唤醒更多的心灵却可以做到。《大象孤儿》非常感人,救赎大象其实就是在救赎自己。
《大象孤儿》读后感(九):连生存都成为问题,又何谈生活!
大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哺乳动物,它的鼻子像水管,它的耳朵像扇子,它的身体像堵墙,它的四肢像柱子,再加上喜欢群居性的集体生活,在茫茫的大草原上,可以说少见敌手。当然,其中并不包括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智慧人类。按理说,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只要互不干扰,就可以在地球上长长久久地繁衍生息,可是却偏偏有那么一部分人看中了大象那对本该用来防御敌人的有效武器——象牙。
人的本性中有着贪婪、自私的念头,既然想要,就愿意花费大量金钱去得到。洁白的象牙,精美的牙雕也就成为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收藏品。正所谓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而正因为有了市场需求,就会同样有人千方百计地去换取,以求换取钱财,过上优质的生活。这种残酷的手段让人不齿,也造就了大象的逐渐灭亡。
看着那一群群鲜活的身影,变成了没有象牙的枯骨,相信但凡是有点良心的人都会觉得心痛。而作家诗凡正是利用《大象孤儿》一书,带领读者们走近非洲那一场场由盗猎者制造的对大象们毫不留情杀戮。这本书读起来令人愤慨,也令人感动,虽然是小说,但事实上书中所有提到的事件都是有迹可循的。
有人说:“人死的时候,那些美好的记忆正是会如放映片那样涌入脑海。”故事的引子正是以“他”的死亡拉开了小说的序幕。在这里,他是远驻非洲的战地记者,因为妻子因病离世逃离了繁华的都市,忙碌的工作让他没有时间去悲伤;而她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因为逝去的爱情,来到了非洲并成为一名保护大象的志愿者。
由于大象,两人紧密的走到了一起,她说服他做一部关于保护大象、保护野生动物的纪录片;而他苦于她的百折不挠的纠缠无奈答应。谁能想到,正是在拍摄纪录片、寻找题材的过程中,他见证了大象所面临的困境,见证了那些流离失所的大象孤儿,有的甚至因为失去妈妈,无人看护而失去生命。盗猎者者的捕杀导致了大象们接二连三的死亡,而最终他也因为想要保护大象而被枪击。
世事变幻无常,当爱请悄悄发芽,两人还来不及珍惜和告别时,她与他就已经天人永隔了。他说:“在非洲度过美好的一天,好过在其他地方虚度一生。”我想,正是因为遇到她,因为遇到众多守护大象的人,遇到那些对生命心存敬畏和爱意的人,他才不算辜负此生。
《大象孤儿》,这是一部关于非洲象乃至众多野生生命悲惨命运的血泪史,当看到自己亲身喂养的大象被人杀死,当看到无助的小象在死去的母象身边久久不肯离去,当看到无数本该按照自然法则生活在大草原上的动物们一点一点消失,那是多么的令人心痛啊!最后,我只想说,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唯有用你的爱心和行动才能说明一切......
《大象孤儿》读后感(十):自然生命
1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对生物的研究跟进,对大自然也不断地加深认识,并不断积累知识。迄今为止,世界上的动物种类早已经超过150万种以上,植物种类也有37万多种, 从天上飞的,地下跑的,再到水里游的,自然界千奇百怪的动物多的让人数不胜数,甚至还有众多叫不出名字的动物生活在人类周边。在大自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演变种,人类作为一个有思想的“苇草”曾经傲视其他种群,但在社会的不断前进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人类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更不可以肆意的剥夺其他生物的生命,来满足自己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