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懒的国王》的读后感大全
《世界上最懒的国王》是一本由[日本] 宫西达也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上最懒的国王》读后感(一):最懒国王VS心机猫咪,宫西达也用画笔为你的生活指点迷津
想必日本童话作家宫泽贤治笔下的那群叽叽喳喳的橡子让不少人印象深刻,而如今猫咪和橡子的组合又玩出了新花样——可爱的猫咪居然有一袋魔法橡子,只要念出咒语“咕哩咚,咕哩咚”,就可以实现任何愿望,可是懒惰的国王却将其抢去了,而他接下来又要用这些魔法橡子做什么呢?由日本著名绘本作家宫西达也创作的《世界上最懒的国王》,将告诉你答案。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此次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世界上最懒的国王》一书,在故事的内容上延续了作者一贯的风格,既有出人意料的转折,也有诙谐温馨的一面。
故事从一个懒惰到穿衣服都嫌麻烦的国王讲起,却因为猫咪的登场获得了神秘道具——魔法橡子,于是后者开启了随心所欲的开挂人生。他踢走了猫咪,轰走了仆人,独自一人享受着魔法橡子所带来的的快乐:令人满足的泡泡浴和草莓蛋糕,神气活现的超人装扮,以及更加柔软更加舒服的床铺。
然而幸福是短暂的,问题却接踵而来,首先拜访他的便是寂寞,毕竟“这么大的城堡里,只有国王一个人”。不过以国王的样子跑出去可不行,国王可是要整天待在城堡里的,所以他用魔法橡子将自己变成了一只猫咪,一只可以各种恶作剧却也拿他没办法的存在。
不过相比外出捣乱的生活,他还是更喜欢当大懒虫,然而第二重麻烦出现了——“没,没了!橡子没了!”也就是说,变成猫咪的国王变不回去了!而更大的危机则是,几天后城堡便来了新国王,并且对方正是那个当初拥有魔法橡子的猫咪变成的!
于是乎,一场犹如宫廷政变般的反转剧情出现在了读者面前。或许一心想当大懒虫的国王固然可恶,但是相比“用心险恶”抢夺王位的猫咪而言,他也不算太坏,可是如今已经没有魔法橡子的国王又该如何夺回原本属于他的那一切呢?
正当读者为国王的未来忧心忡忡之事,故事最后一页的再度反转却令人不由得哑然失笑,同时又仿佛意识到了什么——
“我当一只猫正合适。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什么人,都不会来烦我。我想睡就睡,想吃就吃……大懒虫,太好了,太好了。”虽然变成猫咪的国王失去了王位,但是猫咪的生活却是他真正想要的,也是最适合他的,那么当一只猫咪又有什么不好?当我们面临不可兼得的人生选择时,我们常常会将“这样做利益更大”作为判别标准,而忽略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因而即便最终走上了“利益最大”的道路,也终究快乐不起来,就像是那位衣食无忧的国王,永远因不自由的身份而困扰。
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而不要被所谓的框架束缚,成为不快乐的人,无疑是宫西达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给小读者的东西。毕竟唯有打破令人焦虑和不安的现状作出改变,遵从内心的想法努力向前,才能使自己活得更自由更轻松。
而这又何尝不是很多大人未曾想明白的事情呢?就这一点而言,《世界上最懒的国王》不单单是一本写给孩子们的童话故事,同时也是一本能让大人有所领悟的哲理之书。每当遇到人生抉择时,不妨翻开这个故事,向愿意当大懒虫的国王一样问问自己的内心,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或许问题便能瞬间迎刃而解。
关于作者的画风
宫西达也的画风简洁干净,风格鲜明,色彩对比强烈却不刺激,线条看似粗旷却不粗糙,他笔下的作品既有儿童画的神韵,又独具个人特色与魅力,可以说识别度极高。
在物品的刻画方面,画家擅长用色彩对比明显的大色块来展现和区分各种物体,纵观全书不难发现,宫西达也仅以橘红、土黄、深绿和湖蓝四种颜色,辅以咖啡色的背景,便足以创造出一个迷人的世界。同时,画家巧妙地运用点、短弧线和叉号增加画面细节,使得整个画面看似简单却并毫不单调乏味。
而在人物的塑造方面,作者有意模仿儿童画画风,放大了人物头部及上半身所占的比例,使得人物的面部表情以及上肢动作更加突出,而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利用上臂动作的变化来展现人物的情绪——当人物无精打采时,手臂会颓废地下垂;当人物发号施令时,手臂会坚定地扬起;当人物欢呼雀跃时,手臂会高高地扬起,等等。正是这种表情与肢体动作的完美配合,使得故事中的国王展现出了更多不同的情绪,弥补了过于简单的面部刻画所带来的表情单一的问题。
另外,对于书中的绝大多数图片,画家都绘制了边框,并配以皇冠和正方形回字的镂空花纹,使得整个画面犹如装裱于画框之中,更增添了一份欧洲古典风情。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有两处有趣的彩蛋:
一是变成国王的猫咪用泥巴弄脏晾衣绳上的衣服时,其中有一件衣服写的正是作家宫西达也的名字,而另外两个绘有图案且注明“车”和“花”的衣服,或许出于帮助小读者识字的考虑而如此设计的。
二是在版权页加入了“作者的话”这一环节,使得作者从故事背后走向台前,与读者分享自己的创作历程,讲述那些童年关于咒语和橡子的乐趣,在拉近了与读者之间距离的同时,也使得这个故事有了新的延续——或许读过《世界上最懒的国王》这本书的家长也能同自己年幼的孩子一起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魔法奇迹。
毫无疑问,《世界上最懒的国王》这本讲述国王人生抉择的绘本虽看似画风简洁、故事简单,却蕴含了作者宫西达也的独特匠心,想必它也能为你和孩子带来一份充满欢笑与感悟的阅读旅程。
《世界上最懒的国王》读后感(二):如果你的孩子也是小懒惰……
你家也有同款“小懒虫”吗?
早上起床,总是磨磨唧唧,和床黏在一起总分不开; 写个作业,30分钟就能搞定的事,一定要拖到临睡前; 让TA干点啥活儿,嘴上答应得好好的,就是不动手……但是问小家伙们,为什么办事拖拉?
他们还总振振有词:事情太多啦,也干不完。多想有能自动写作业的机器,一抬手就能穿衣服的魔法,那多好呀!
“孩子什么都好,就是有点懒呀!”相信这样的烦恼,不止一个父母有过。
除了和孩子讲道理,还有什么方法,能帮助他们认识“懒惰”呢?
也许这本《世界上最懒的国王》可以帮到你呢!
宫西达也,是日本著名的图画书、童话作家。他有从事人偶剧的舞台美术、平面设计的经验,也是四个孩子的“超级奶爸”。
他在开始绘本创作后,不断从童年经历和育儿经验中汲取灵感,使作品充满天真趣味,温馨诙谐的风格,坚持把“爱心、温柔、体贴等比金钱、物质更重要的东西传达给读者”的创作理念传达给每位读者。
作品《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等恐龙系列,更是推动了中国绘本阅读的新高潮。
《世界上最懒的国王》也沿袭了宫西达也一贯的搞笑风格。
从前,有一个非常非常懒的国王,懒到连裤衩都是仆人给穿。
一天,国王发现了一只猫,猫有一袋魔法橡子,只要念出咒语“咕哩咚”,就能用橡子让自己的愿望成真!国王抢走了猫的魔法橡子,然后实现了自己所有的“懒人”愿望!
他还把猫和仆人都赶出了城堡,每天随心所欲,咕哩咚,咕哩咚(变变变)!
咕哩咚,咕哩咚,香皂“主动”自己洗澡; 咕哩咚,咕哩咚,草莓蛋糕太好吃啊; 咕哩咚,咕哩咚,软乎乎的被子好暖和呀!可是,时间长了,国王也感觉没意思了。他变成一只猫去城里捣乱。
可是,魔法橡子也有用完的一天,这可怎么办呢?……
这本书的结尾,十分出乎意料,甚至可以说是有种“戛然而止”的感觉。我刚读到的时候,其实很讶异这个结局。
它和一般具有教育意义的书不同,并没有告诉孩子和父母,具体该如何打败懒惰这个问题。国王好似也没有因为懒惰,而得到惩罚,幡然醒悟。
但是,细细一想,这才是宫西达也最高明的地方:
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而是让他们思考,自己究竟想过怎样的人生?看似无厘头的绘画风格,鼓励孩子换“另一种角度”看待懒惰,却丝毫没有说教。
就像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河合隼雄曾说的:
绘本的强大之处,是读的人当时觉得很简单。可是过后却一直留有印象。除此之外,《世界上最懒的国王》中有很多可爱的小细节,比如国王变成捣蛋猫,还留着标志性的俏皮小胡子;比如印着“宫西达也”的衬衫,被国王变成的懒猫,弄得脏兮兮、黏糊糊……小盆友一定会很喜欢这种充满奇幻魔法的绘本哒!
绘本无定式,阅读无定式。
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都有各自的看法。我们能做的,不是把所谓“正确的观念”,灌输给孩子。而是帮助他们在阅读中,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得出结论。
宫西达也在书后的创作简介中说,《世界上最懒的国王》的创作灵感,最早是来自于童年的“咒语游戏”,是他的往日时光。也许他在创作这个绘本时,不会想要“教育”孩子什么,只是想给小家伙们,带来多一点点欢乐吧!
《世界上最懒的国王》读后感(三):听从内心的选择,哪怕是做一个最懒的人,也是一种幸福快乐
1.国王的故事
听坏了2个故事机之后,我儿子终于迷恋上了听故事。他喜欢小兔子的故事,喜欢老鼠吱吱吱的故事,只要这故事,有这些动物做主角,他就爱听。
有一阵子,故事机听腻了,我就开始给他编故事。尽管我的故事编得漏洞百出,可他听得依然津津有味。听了很多遍,他表示还想听,我只能一遍遍讲,后来在我累得瘫痪了的一个晚上,我还是把讲故事的重任,交还给了故事机。没想到的是,他竟然从此迷恋上了新的故事类型。有关国王的故事,成了他的新宠,我也顺着他的爱好,买来了一些国王的绘本。
宫西达也,一直是我俩的最爱。他创作了很多优秀的绘本,在整个日本绘本界,他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宫西达也的恐龙系列,是孩子的挚爱,除此之外,《好饿的小蛇》也陪伴我们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光。
他的绘画风格,有种天然的幽默。那种无厘头的搞笑,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了。
《世界上最懒的国王》是宫西达也的最新作品,我买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孩子也特别喜欢。
2.《世界上最懒的国王》
这本书里,讲了一个充满魔法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他非常的懒惰,懒惰到什么程度呢?就是那种衣服都懒着穿,用望远镜看远处都要士兵给举着望远镜的那种懒。
孩子看到这里的时候,已经开始哈哈大笑了。
不知道为什么,太完美的人总是让人嫉妒,可有着缺点的人,却因为真实而显得更可爱。
虽然,这个国王他的懒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个国家的发展,想来他也是知道的。大概是不在乎吧,才会有了后面的故事。
从望远镜里窥视来的秘密,让国王迫切地想要把那只拥有神奇魔力的猫咪找到。猫咪把一个橡子变成了一条鱼。被抓到之后,它把所有橡子交给了国王,国王只丢给猫咪一个橡子,就把它踢走了。
有了橡子的国王,他更是过上了懒惰之极的日子。他开始不再需要仆人的服侍,只要有橡子,他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这是多美好的生活。他还做了很多荒唐的事。最后,他想看看外面的人都在做什么,于是把自己变成了猫咪。
然而,他最后却发现,最后一个橡子也已经用掉了。这可怎么办?
我和孩子在阅读的时候,也思考过这个问题。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国王竟然没有一丝失落,反而觉得猫咪的生活更适合他。想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床,想趴在哪儿不起来都行。猫咪的生活,反而是更适合他的。
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城堡里来了一位新国王,这个新国王,正是那只被国王踢走的猫咪。
真是神级的大逆转,让人不禁惊叹。
宫西达也不愧是讲故事的高手,这故事引人深思。
对于国王来说,与其做一个不称职的懒惰的国王,不如做一只自由自在的猫咪。国王的懒惰,在俗世生活中,大概率是要被批判的。可真的想想,又有谁是天生勤奋的呢?懒惰不是原罪,只要不危害他人。
当然,我们还是期待孩子成为一个勤奋的人,这更显出《世界上最懒的国王》这部绘本的高超。他没有像传统的故事一样,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指导人生,而是对人生的多种可能性尽可能地包容。
做一个勤奋的国王固然让人敬佩,但安于自在的猫咪,也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我们只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就好。
3.一些有趣的细节
阅读绘本,最有成就感的时候,就是解读到那些细节的精巧之时。也唯有绘本大师,才会有这样的良苦用心。每一次我们的暗中赞叹,都是对他们智慧的一次呼应。
这部绘本用的依然是三种专用色彩印刷,也只有这里,才能够看到原汁原味的“宫西达也”风格。绘本的扉页是蓝色的纯净页面,给人一种简单的美好。书名页是一个举着望远镜的士兵,表情是平静的,但看着是辛苦的。国王穿衣服的时候,是有三个仆从一起服侍的,可国王依然是一个倾倒的姿态,整体上来说,他给人一种不可信任感。国王的眼睛是闭着的,整本书的人物眼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亮点。通过人物眼睛的变化,我们可以体察人物的心情变化。
猫咪的眼睛变化,就是一个最直接的例子。从不开心到开心,只需要一个橡子,加上一句“咕哩咚”,眼前就出现了一条猫咪最爱的大鱼。小猫的笑容,真是幸福得让人羡慕。
国王夺走了橡子,小猫的眼神是不开心的,眼睛的月牙朝上,给人一种无精打采的感觉。
国王赶走了猫咪,所有的仆人都是眼睛月牙朝上的,国王过上了要啥有啥的日子,他喜上眉梢,眼睛的月牙是开口朝下的。从这以后,哪怕是发现自己再也不能从猫咪变成人的时候,他也没有不开心。可是仆人们的表情,是从新国王上任就发生了大逆转。勤快的国王,获得了仆人们的喜爱,喜上眉梢,一点也不夸张。
绘本的边框,也很有意思。整个故事,只有一处是边框被破坏掉的,就是国王一脚把猫咪踢飞的那个画面。其实,我们在阅读绘本的时候,只要边框出现了,我们就要考虑到被打破的情况,那将是整个故事的转折,值得我们关注。
4.热爱自己选择的人生
在进行人生重大抉择的时候,我们该慎重,但真的渴望的日子摆在眼前,只要不危害他人,哪怕是懒惰一点,也不是什么错误。
宫西达也的《世界上最懒的国王》,他好歹曾经是一个国王,而且其懒惰程度达到了世界之最,也是挺厉害。最终,他安然地享受作为一只猫咪的生活,也是美好。
关于孩子的未来,我们有好的期待,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人各有志,只要孩子的选择不危害他人,我们也应该学着坦然接受。
当然,这需要智慧。我们依然期待孩子是勤奋的,但这应该是他们发自内心的选择,而不是源自他人的强迫。
《世界上最懒的国王》读后感(四):《世界上最懒的国王》:做自己,是孩子成长中重要一课
文|颖妈
午间浏览资讯的时候,看到了一条关于王源的新闻。好久没有报道的王源昨天晒出了一张近照,标题是:“不给看”。照片中,王源扎着小辫子,新染的蓝色头发很别致很潮。他身穿灰色连帽卫衣,拿着笔正在写东西,看起来认真投入。
话说最近关于王源的新闻很少,而他也一直专注于搞音乐,不知道是不是又有什么新活动呢。
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个很努力、很执着、很真实的孩子,有梦想肯钻研能坚持,在浮华喧闹的娱乐圈和是是非非的舆论中,一路走到现在。
还记得在《朗读者》节目中,当董卿问道:“你们的第一首歌就叫《青春修炼手册》,那你是怎么修炼自己呢?“
王源这么回答:”可能之前自己会比较关注网上的评论,但是现在,我觉得不管是与别人比较,还是外界的反馈,我觉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丰富自己,换别人的青春我也不愿意啊,我就是我自己,我要活出我自己的样子来!”
做自己,每个人都想做自己,做自己何等珍贵。
世界著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在书籍《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中有这样一段宣言:
“我就是我。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完全像我。
有一些人某些部分像我,但没有一个人完全和我一模一样。
所以,一切出自于我的都真真实实属于我,因为那是我个人的选择。
我拥有我的一切:
我的身体,以及一切它的举动;
我的思想,以及所有的想法和意念;
我的眼睛,以及一切看到的影像;
我的感受,不论是什么,愤怒、喜乐、挫折、爱、失望、兴奋;
我的嘴巴,和一切从口中说出的话语,温文有礼的,甜蜜的或粗鲁的,对的或不对的;
我的声音,喧嚷的或轻柔的;
还有我所有的行动,不论是对别人或对自己的。
我拥有我的幻想、我的梦想、我的希望和我的恐惧。
我拥有我所有的胜利与成功、所有的失败与错误。
因为我拥有全部的我,我可以和自己成为亲密熟悉的朋友。
由于我能如此,所以我能爱自己,并且能够友善地和我的每一部分友善相处。
那么,我就可以使我整个人的运作状态,带给自己最大的幸福。
我知道自己有些地方让我困惑,也有别的部分是我也不明白的。
不过,只要我友善地爱我自己,我就能勇敢地、满怀希望地寻求途径来解决这些困惑,并且寻求方法以期更了解自己。
然而,不论我在任何时刻,看起来、听起来如何,不论我说什么、做什么,或想什么、感受什么,这都是我。这是真实的,而且代表了那个时刻我的状况。
稍后当我回想当时我是如何看起来、听起来的样子,自己所说的话和做过的事,还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些可能已不再合适了。我能够摒弃那些不再合适的,而保留那些经过证明后合适的,并且再创造一些新的来取代被我摒弃的那些。
我可以看、听、感受、思考、说话和做事。
我拥有工具足以生活下去、与别人亲近和富有生产力,并且能够使我周围的人事物呈现出意义和秩序。
我拥有我自己,所以我能掌管我自己。
我就是我自己,而且我很好。”
做自己,是要求我们,作为个体,要能感受与发现我们拥有怎样一个环境;相信自己是独特的但又与他人有相似之处,相信自己的价值,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度。
但,做自己又何其不易。
处于世俗凡尘,免不了庸庸碌碌,追追逐逐,或为家庭,或为名声,或为财富,或为欲望,很多时候,我们都忘了最初的自己,忘了自己是否快乐,现在的一切是否是自己所想要。
作为家长,我们丢掉了自我,成为了一个社会人,也不希望孩子太“离经叛道”,总是想要他们按照世俗标准走好这一生。
而那些作家、画家们,往往能将自己少时的小心思、个人意念、处世的人生道理反馈到自己的作品中。就拿孩子们很喜欢的日本人气“绘本大师”宫西达也来说,他善用各种无厘头搞怪的风格,通过简洁有趣的画面,寄予生活的道理,在孩子心理扎下美好、善良、真实的种子。
这次的新书《世界上最懒的国王》也秉承了一贯诙谐的“宫西达也”风格,带给孩子们一个充满魔法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非常非常懒的国王,懒到连衣服都是仆人给他穿,可是他还是嫌麻烦。
一天,国王拿着望远镜四处看的时候,他发现了一只猫,猫有一袋魔法橡子,每一个橡子都能让一个愿望成真。国王抢走了猫的魔法橡子,只给猫留了一颗,然后踢走了猫, 赶走了仆人,一个人生活在城堡里。
这下国王可以随心所欲快意人生了,想要洗澡,有橡子,想要吃草莓蛋糕,有橡子;想要超人装扮,有橡子,想要更柔软舒服的床,有橡子。
所有想要的一切,都可以用魔法橡子解决。
看似很舒服很自由很享受的日子,可是没多久,国王就厌烦了,一个人也太无聊太寂寞了。
于是他想出去走一走,走出城堡当然不能用国王的身份,于是,大懒虫国王就用橡子把自己变成了一只猫。
弄脏别人晾晒的衣服,摘走花店的鲜花,抢走小宝宝手中的奶瓶,他肆意享受了新身份带来的愉悦和自由,只管捣乱,而不用顾忌别人的目光。
当他享受完这一切,才发现魔法橡子已经不知不觉用完了。
而此时,城里来了一位新国王,就是那只被抢走橡子的猫咪变的。
出人意料地反转,巨大的命运落差,就在我们思索故事走向时,作者却笔锋一转:
“我当一只猫正合适。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什么人,都不会来烦我。我想睡就睡,想吃就吃……大懒虫,太好了,太好了。”一切戛然而止,到此结束。
或许,大懒虫国王也是经历一番纠结,无奈才这样安慰自己,当然,也可能是真的享受现在这个身份和结局。
不管怎么样,作者似乎给了这样一个暗示:
与其做一个不称职的懒国王,不如做一直自由自在的猫。
不要把自己活成标签,不要被所在的框架束缚住。遵从内心的想法,抛弃不适、尴尬、不喜欢的生活,才能使自己过得更轻松。
或许这也是我们很多成人不敢去做的,因为做自己往往需要更大的勇气。
俗话说“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做为家长,我们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和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的喜好并发展壮大。
也许,真正的成长其实是一种自我释放,开放的人生才能活出自由和生命的节奏感。或许,这也是作者隐约想传达给孩子们的。
让我们多一点尊重,多一点放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