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们都在想什么读后感锦集
《哲学家们都在想什么》是一本由杨小说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哲学家们都在想什么》读后感(一):论终极真理不存在
用反证法证明:
假设:存在终极完备的真理,那么只有勇于探索并且聪明有智慧的人才能发现。愚蠢的人或者无意义的探究不能发现完备的真理。基于错误认知的人必然遭到真理的淘汰。最后这个空间里就只有掌握真理的人存在。一群知晓真理的人围着真理得出等价的真理,构建真理的哲学体系。等价于所有人都失去了自由意志,被真理绑架。能得到这个空间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存在的所有个体认可的真理不能被证实,也不能被证伪,只能是不存在。
《哲学家们都在想什么》读后感(二):人物介绍
相较于上一本《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本书仅仅是对哲学家的独立个人介绍,对哲学家的思想和生活以及流派都做了最简单的介绍,点到为止,不做深入。另本书对于哲学的发展历史和流派都没有做任何介绍,当然对于哲学与宗教以及科学的关系更没有提到,如果不熟悉这些的话,阅读起来会有断裂感。虽然人物介绍比上一本全面些,但是上一本把整个哲学发展历史都简单的捋了一遍。不知是不是错觉,有一种读课文的感觉。
《哲学家们都在想什么》读后感(三):那些有趣的哲学家们
关于哲学,我有太多的话要说,所以容我慢慢写。。。
阅读哲人故事,感受哲学的深刻与广阔,聆听智者心音,探寻人生的奥秘与意义。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哲学家们都在想什么》介绍了尼采、康德、柏拉图、罗素、德谟克利特等44位哲学家的生活趣事和哲理故事。人们提起哲学,都会想到干涩、难懂、深奥,而本书作者巧用搞笑、趣味的方式解读严肃正经的哲学哲人背后的思想和故事,引导读者了解哲学家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哲学,以更宽容、更谨慎的心态去看待哲学,从而更积极地探索人生的奥秘,追求人生的真谛。读完这本书,读者可以对于西方哲人有更丰富和全面的认识。可以说,这是一本趣味十足、有料有瘾的通俗哲学百科。
《哲学家们都在想什么》读后感(四):西方哲学的入门图书
本书是一位大学讲师所著,杨小说,“尤其喜欢西方哲学”。第一次读他的书。
看标题《哲学家们都在想什么》,感觉本书的内容应该是一个哲学家思想的集合、对比之类的内容,再看副标题“有一种幽默叫哲学家的思辨”,则感觉本书的内容是以实例解释哲学家们独到的思辨。
最终读的时候,才发现最初的感觉是对的,也是不对的。作者介绍了44位西方哲学家的主要思想,而且也写了每个人一些有趣的轶事,让枯燥的哲学和哲学家们更加鲜活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之前入了一套《牛津西方哲学史》,厚厚且枯燥的内容让人望而生畏。这本书则容易将读者与西方哲学的距离拉近,更有兴趣了解西方哲学史。
有个别地方有瑕疵,不过不影响整体的阅读感受。如P26”阿纳克萨戈拉出名是他是阿那克西美尼的学生。“中间明显应该有”因为“二字做过渡。
《哲学家们都在想什么》读后感(五):哲学家的聚会,其实就是天才的聚会
忘记在哪里看到的推荐,一时好奇就借来看看。对于一个对哲学一无所知的人,我是把这本书一本八卦杂志在看。
作者选取西方哲学史上从古到今,牛逼轰轰的人物,按时间顺序排序进行介绍,主要包括三部分:生平简介,主要思想,奇闻逸事。
草草看完,几点观感:
1, 哲学真是个很玄的东西,明明是相反的思想主张,但是不妨碍他们都成为伟大的哲学家;
2, 哲学家都是非常有个性的人,有严谨古板,作息如闹钟,也有私生活放浪,感情史一堆, 忠于自己的理论才是关键;
3, 哲学是不赚钱的,许多的大哲学家之所以能从事哲学思考,要么是有遗产继承,要么是有人供养,要么是甘于清贫;
4, 哲学家都非常博学,在非常多的方面都非常有建树,典型如弗兰西斯培根,爱因斯坦;
5, 最后,哲学家的聚会,其实就是天才的聚会,上帝就是如此偏心
《哲学家们都在想什么》读后感(六):天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这本书,力荐了。虽然口吻看起来不是很情愿,但是这本书真的很有趣。我觉得这可以作为读哲学第一本书,而且这本书趣味性非常强。之前读的那本哲学书我也很喜欢,不过那本书是按照哲学发展的历史写的,而这本书是介绍一个个哲学家的方式写的,我觉得后者对于哲学家的了解会更清楚,前者对于哲学史发展的线索更清楚。
虽然知道一些哲学家,但是对他们都不是很了解,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而且也不知道他们究竟做了什么。但是这本书是一个一个哲学家的介绍,这样我们对这个哲学家印象就会比较深刻。介绍的主要是哲学家的生平,包括家庭背景之类的,当然这不是流水账。然后介绍了哲学家的重要思想和理论,但是并不是生涩难懂的,就算没有哲学基础也可以看懂。最后,最重要的是介绍了哲学家的八卦!不如他们的家庭婚姻状况,感情问题,以及......婚外恋之类的。罗素啊,罗素,真是一个风流的人啊,当然卢梭也好不到那里去。最劲爆的当然是波伏娃和萨特的爱情观,虽然之前就了解了一些,但是书中还是有其他的让我感到惊讶的内容。
这本书对哲学家的介绍算是比较全面的了,而且这本书主要就是讲故事,作者客观的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哲学家的故事,没有什么自己的情感在里面,我觉得还不错。这本书丰富了我的知识,好多故事我都不知道呢,所以看得很过瘾,也很开心。
《哲学家们都在想什么》读后感(七):且看哲学!
哲学家也是人.
哲学家也有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的追求,在本质上哲学家只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荣誉。
总以为哲学家不食人间烟火,成天思考着玄虚的问题,但是读了《哲学家们都在想什么》,才发现自己所有的担心都是没有必要的。
哲学,初接触这门学科的,都会认为这学科没有啥意义,几乎就是拉大旗作虎皮,不仅对于生产力的促进没有半点帮助,而且鼓励人都成为了思考的机器。
哲学家,作为科学家的一种,姑且这么说,他们在指导人们前行的方向必然提出了一些观点,且不论这些观点是前卫的还是过时的,也不管是全面的还是片面的,但是这种观点一旦被人接受,就会产生潜在的深沉的影响,这比起那起自然科学告诉你是什么的道理,要远甚一层,毕竟我们缺乏的是与他们对话的机会。
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处于求知阶段的我们总以为别人说的总是有道理的,而自己的想法总是立不住脚的,但是从无知到有知,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从来不是唾手可得的,因此我们只有一步紧似一步,一天拼着一天,在物质与意识的论争中找准自己的方位,想,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的,如果没有物质之于意识的反射,哪里还顾得上想,毕竟比起填饱肚子,我们更趋于选择容易办到的,而不是这种烧脑的科学。
哲学家的存在,让我们知道了人的思想决定了行动,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思想,也就会在行动中南辕北辙,也就会让事情刚刚有了好的起步就一下子沦为了失散离索的境地。
困了,累了,乏了,饿了,没有商业气息的阅读与思考,在这个世界上还是稀缺的,正因为稀缺,我们才愿意听从少数人的意见与建议,才会觉得物质创造的价值观,才会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绝对不是一句安慰自己的话语。
《哲学家们都在想什么》读后感(八):那些五花八门的哲学家们
说起哲学家,大家的脑海中多半都会浮现一个老学究的形象,黑色长袍、黑边眼镜,总之各种深沉。
事实上,哲学的定义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其词源本意是“爱智慧”。而哲学家是“爱智慧的人”。所以在西方文化中,博士是Ph.D,源自拉丁语Philosophic Doctor,哲学博士学位,基本上可以指任何学科的博士毕业生。
我记得上学的时候老师说,哲学是一切科学的科学。呃,就是这个说法,让我对哲学、对哲学家充满了敬畏,因为年幼的我压根不明白一切科学的科学是什么。科学已经够让人敬畏了,哲学更是凌驾在一切科学之上。现在,尤其是在我明白Ph.D的含义后,我逐渐明白,所谓哲学可以指万事万物的规律,或者说,任何的科学都可以划入哲学的范畴。
所以,翻开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知名的哲学家:泰勒斯、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第欧根尼、奥古斯丁、贝克莱、休谟、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
但是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在其他领域耳熟能详的名字: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布鲁诺、弗朗西斯•培根、笛卡尔、莱布尼兹、伏尔泰、卢梭、弗洛伊德、爱因斯坦。毕达哥拉斯,我们最熟悉的他是发现勾股定理的数学家;亚里士多德是那个洗澡的时候还想着浮力,打算找个支点撬动地球的物理学家;布鲁诺是那个为了日心说,被烧死都要说的天文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我们熟知的身份是文学家;笛卡尔是发明了笛卡尔坐标系的数学家;莱布尼兹是那个和牛顿几乎同时分别发布了微积分的人,应该算是数学家吧;伏尔泰一般我们都说他是思想家;卢梭,我更熟悉的身份是教育家;弗洛伊德,我们熟知的那个开拓了精神分析法的精神病学家;爱因斯坦,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我们一般都称为他是物理学家。
或许,因为各种学科,当研究越来越深入之后,都难免会触及世界本质这一基本的哲学问题。所以,我们在翻开这本预期讲哲学家的书的时候,不期然遇到了这么多别的“家”。各种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的生活离我们看似遥远,其实脱下“家”的外衣,他们也会有普通人的生活,只是用他们“爱智慧”的眼光来解读普通的生活,有时候也会别有意趣。
个人觉得这本书尤其适合十几岁的青少年阅读,了解一些大家的智慧,激发他们对智慧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愿人人都能够爱智慧、爱哲学。
《哲学家们都在想什么》读后感(九):理论知识和花边新闻买一送一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哲学这门学科是一绝对能够让我昏昏欲睡的东西。尽管我也曾为了装模做样购置并阅读了不少哲学书籍。可是我知道真正能够在我脑中留有深刻印象的真的是很有限很有限。哲学这东西深奥、枯燥、无味,这就是它给我留下的全部印象。
能把这些晦涩枯燥的东西在脑海中理顺,并据此写出一部部的不朽哲学著作的哲学家们究竟是怎样做到头脑清晰的呢?他们的人生故事是否也如同他们的著作一般,刻板而严肃呢?
这还真的是一件不一定的事情。谁说哲学家一定都得是死古板老学究?古今中外的这些哲学家中还真的是不乏一些逗比人士,有许许多多的奇闻趣事是不为人所知的。
如果你正在家中工作,突然有人闯入告诉你说,着火了。你的第一反应即便不是救火,也应该是逃命。可是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就不这么想,要不人家能够成为不是一般人的人呢?他的反应居然是继续工作,让别人去告诉他的太太家里着火了,理由是家务活不归他管。
黑格尔这还真的是一个油瓶子到了都不带扶的主啊!
在《哲学家都在想什么》这本书中,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杨小说可谓是卖什么吆喝什么。他用通俗风趣的语言,轻松搞笑的文字,来讲述一共四十四位哲学家的逸闻趣事和毕生思想。
若说是哲学理论著作,相信把书中所介绍过的任何一位哲学家的作品摆在读者的面前,绝大多数人是很难以快速全面的将其读完的。不过若是说起这本书,相信绝大多数人还是能够在不长的时间内,轻松加愉快的将其读完的。原因就在于人们总是会对容易理解的东西感兴趣的。
就像上面讲述的有关于黑格尔的那则小故事,估计日后谈论起来这位赫赫有名的哲学家。要是说他的哲学思想主张是什么估计没几个人能说出来,但是你要说他着了火也不管估计不少人会有印象。
你们不是一直觉得哲学枯燥无味不好理解吗?那么八卦花边总是你们感兴趣的吧!既然如此,作者干脆就将这些哲学家的理论与他们的八卦故事一同打包卖给读者。说白了就是哲学理论知识和哲学家的花边新闻买一送一。若是看着好的话,那您下次再来。若是连这个你看了都想打瞌睡?那你还是先睡一觉再来看这本书吧。
当然作者的目的并非只是要满足读者的好奇之心,博大家一笑。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哲学,激发起心中对哲学的兴趣,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哲学,感悟哲学,从而更好的去思索我们的人生和这个世界。
《哲学家们都在想什么》读后感(十):哲学家的智慧
其实哲学并不是特别深奥、干涩、难懂,高旋于象牙塔之中的,是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以及我们的每一个决定的事密不可分的! 在《哲学家们都在想什么》这本书中,用搞笑、趣味的方式解读严肃的哲学哲人的思想和故事,书中介绍了44位哲学家的生活趣事和哲理故事。其中有尼采、康德、柏拉图、罗素、德谟克利特等。这是一本非常有趣味、令人不忍释卷的通俗哲学百科。
我们知道,哲学一词是外来语,它的原意是指爱好智慧,这种源自人类天生的好奇心,想要了解大自然与人世间的一切。而智慧则代表了完整而根本的理解。由此形成一个圆满的系统,不仅可以说明一切,并且足以引导人类安身立命。如果用爱好智慧来说哲学,不难肯定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属于哲学的部分。不过,大多数文化传统中的哲学部分并不是单独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就有文史哲不分的说法,而在我们普普通通的生活里则更是无处不在,只是你没有注意到而已。 比如说,我们经常在做一些判断,尤其是涉及价值方面的判断,如真假、美丑、善恶、是非等,但是却未必知道这些判断的标准是谁定的,对于错?于是哲学就要致力于设定判准的工作。我们人类应该如何生活?若不先辨明人性的真相,又怎能评估人类的正当生活方式。并且,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如何?万物恒在变化之中,那么这一切终究要消失幻灭,或者,它有一个来源与归宿,可以使变化生灭得到合理的说明。 如果用哲学观点谈到苦乐,苏格拉底首先质疑有形可见的物质欲望。这种欲望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到了山脚下碎成一片片,竟然空洞而无实体,以致像是南柯一梦。用比喻来说,就是用竹篮盛水,永远装不满,然后人生就在忙碌追逐中逝去了。比如我们要问:我应该做些什么,才能使人生更为圆满?所以说,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 作者杨小说,1978年生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尤其喜欢西方哲学。目前在江西某大学担任讲师。 通过阅读这本书,阅读哲人故事,了解哲学家的生活,更了解了他们的哲学思想,学习这些哲学家的智慧,更进一步探索人生的奥秘,追求人生的真谛。探寻人生的奥秘与意义。读完这本书,读者可以对于西方哲人有更丰富和全面的认识。我们学习哲学,宛如在航海中找到一个罗盘,可以清楚知道我们的人生应该何去何从,学习哲学可以减少人生的困惑,进而仔细品味人生。所以说,读这本书是非常有意义,希望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增强我们的思维判断,认识人生哲学,感悟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