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虎》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人虎》读后感摘抄

2022-04-02 15:14: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虎》读后感摘抄

  《人虎》是一本由[印尼] 埃卡·古尼阿弯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虎》读后感(一):在底线上挣扎

  第一次读印尼作家的书,还是不错的。有人拿埃卡比上了马尔克斯,我不觉得,故事结合了当地的神话传说和风土人情,但离魔幻现实主义还差着N车冰块。它的意义,不在于和谁比较,而在于某种接触。主人公马吉欧是印尼社会的一个缩影,他勇敢、善良,也怯懦、卑微,他拥有改变自身的力量,却逃不出家庭的悲剧。他困于情感中的命运和命运中的情感都找不到归宿,只能期望与寄托在那头白色的雌虎身上;但是他承受不住的是在底线之上挣扎,即使已经天赋异,也无法让亲人得到快乐。马吉欧最后的爆发是无法控制的愤怒,别无选择的痛快,无可奈何的成长吧。没有那只白虎,马吉欧就会好么?有质感的文字,开篇即知结果,却不解为何如此,随着阅读的深入,故事画卷般展开……埃卡·古尼阿弯借马吉欧和白虎控诉了社会的黑暗面,毕竟没有光明的地方,有些现实比魔幻还要魔幻。

  《人虎》读后感(二):Ⅵ.践行G(定量之化)

  《人虎》读后感(三):心中的猛虎

  7月9日,看完这本书。《人虎》人们心中的猛虎。人们心中只有猛虎么?也许还会有更多,它指的只是人不表露在外的内在一面。男孩为什么杀死那个放荡的中年男子?扑朔迷离。不是因为中年男子拒绝他与自己女儿交往。是因为他并不爱男孩悲痛的母亲。

  男孩心中的白虎,第一次出现是因为对父亲暴力的不满,想要反抗,想要反击。他躲了出去,想寻求控制猛虎的方法。

  他的父亲,是一个懦弱无能只能在家里用暴力显示地位的男人。只能虐打妻子儿女,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

  他的母亲,对丈夫失去爱的期待,长期生活在虐待中,痛恨丈夫,子女也痛很这个衰败的家。她宁可与冷冰冰的炉灶说话,也不愿向家人吐露心声。当邻居家男子轻柔对待,不用怕被伤害的时候,她的眼睛里重新闪出了光芒。她宁愿被丈夫暴打,也想守护自己与爱人的孩子。那是她的希望。当小孩子生命逐渐消散,她的光芒也消失了。

  暴虐的父亲已经死了,长期阴霾的家庭要迎来新的未来。为了母亲眼睛里的光,男孩宁愿伤害深爱自己的女孩,也希望女孩的父亲可以娶自己的母亲。失望的结局,就是他无法再控制自己心中隐藏的猛虎。

  这是一个人性的故事。我们在路上擦肩而过的人。谁又能看到对方心里住着什么动物呢?

  《人虎》读后感(四):虎扑—愤怒的具象

  就在那个时候,老虎扑出来了,像天鹅一样白。一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又一次深厚而复杂的民族文化传统体现,在那个时代,在那个国度,那个曾经的女孩将愤怒隐于心,那个男孩终日与愤怒缠斗。玛梅与母亲所遭受痛苦而产生的愤怒造就了她们坚韧的内心,也为那隐于马吉欧体内的雌虎冲出积蓄着所需的力量,突然那一刻马吉欧咬死心爱女孩的父亲,毫不犹豫的,干净利落的,那一刹那白虎冲出,嘶嚎着,红渲染了大地,瞬时白匿于夜影。

他语无伦次地说:“因为那个笑容,我原谅你和任何狗杂种睡觉。”想到家里的一团混乱他几乎都要发疯了,直到他突然顿悟,理解了母亲。他不能剥夺属于她的那么一点点快乐。

  母亲所承受的一切就是白虎存在的根本,冲出的那一刻,所有都归结于蓄满的愤怒,因着爱与宽恕,却敌不过那一句漠然。时光慢慢回溯,白虎早已隐于己身慢慢成长,似乎就在等待着那句,“而且,我并不爱你母亲”。

  而让我们产生愤怒情绪的不是那件事情,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从我们看事情的角度,衍生出了我们不想承受的各种情绪,因为不想承受,所以用愤怒的方式为此讨回公道,来逃避我们的难受。就在那一刻,老虎扑出来了,那是愤怒的具象,那是惨白的心迸发出的最强烈的吼声,那是对母亲的爱,对现实不甘的控诉。那一刻世界突然和自己脱节,那一刻世界突然变得冰冷,那一刻世界突然变得陌生。

  悲剧的背后总是一种文化核心的体现,在那面前总有些人是毫无抵抗之力的,她们忍气吞声,却造成了更大程度的不公,也有些人表达出来却也不见得游刃有余,但无责无惧,实为“人虎”。

  此番少见的印尼文学,确是一见如故,古尼阿弯把神话具象化,魔幻现实主义体现的淋漓尽致,而这一次生于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在亚洲得以蓄势待发,很期待。

  《人虎》读后感(五):人心的底线

  在这本《人虎》之前我几乎很少看印尼作家的作品,这本书十分具有当地特色,故事题材新颖,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深入人心。所谓人虎就是指主角心中潜在的一直雌虎,在印尼这是一个真实的传说,然而这只老虎在书中扮演的角色就是一种触犯人类内心底线从而得到的一种爆发。老虎是凶残的,人虽然看起来比野兽和蔼,但是当底线被触碰时人性会展现出更加凶残的一面,虽然力量不会有野兽那么大,但是那种心情是很恐怖的。

  主人公名叫马吉欧,他的生活所遭受到的打击可以说是普通人难以承受的,不是反抗就是崩溃,所以导致了一场谋杀。故事中人物并不多,但是人物关系十分复杂,在一个本应该正常生活的家庭中,突然出现了不速之客,然而抱着一丝希望的主人公想要最后去做一些事,结果却遭受了新的打击,这是无法令人接受的。作为读者的我看来也感受到了心中的老虎,我觉得这才是人类本来的面目,只不过在这样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中,人们都竭力隐藏着心中的那只虎。一个有着丰富阅历的人更容易控制自己,每个人都有着双重性格,一个善良一个邪恶,如果稍有不慎就会本末倒置。

  人们都会埋怨那些反应过激的人太过冲动,却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会爆发,这个故事讲述的道理是违背了大众所传递的普遍观点的,真理往往就出现在少数之中。这篇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就是这样被逼疯的,我们要知道每个人都有做人的底线,能够摸清对方底线的人才会更好的保护自己,但这是迫不得已的时候,我们还应该和善待人,做一个对的起自己对的起他人的人。

  当看完了整本书之后读者也会出现不同的心情,有人会为了主人公感到惋惜,有人会继续保持着愤怒,这就是说主人公的底线其实和我们几乎一样。这种情节紧张,还具有代入感的小说并不过,在看这部小说的时候读者也得到了发泄。当然杀人是肯定不对的,但是这种情感又得不到发泄,这是很矛盾的,对于主人公来说,他的这个决定毁了自己,他认为会拯救别人,然而无论做什么选择都是会有牺牲的,所以我还是觉得命运如此,也只能无奈地面对了。

  《人虎》读后感(六):正视黑暗 ,才能拥抱光明

  人心如虎。

  人是善良的,一般都是这么说,虎是凶恶的,一般也是这么说,把人与虎联系起来,具有人的外形和虎的内心,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基调。

  由人变成虎,在于内心的恐惧,我们出生之后,虽然有父母兄弟,有自己熟悉的亲人,但是这些亲人与陌生人相比,无论是数量上还是力量上都是薄弱的,因此我们出于无厘头的保护自己,就不得不去欺骗,去伤害。作者笔下的人虎,其实写的就是自己阴暗的内心。由人变成虎,是需要时间与空间的,小说的背景在印尼,一个我们并不熟悉的东南亚国家,在地理学中我们似乎了解到这里人生活在热带,于是内心也是躁狂的,躁狂的需要以他人的生命为自己的祭品。如果他能够冷静地看待身边的人与物,或者有人在他发生情绪突变时给予帮助,那该是多好的结局。

  说真的,我错了,小说不就是为了冲突吗,没有冲突的小说不就是一杯白开水吗,虽然人人需要,但未必人人喜欢,没有听说过人赞美过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正是因为其无形无味,我们就更容易被陶醉被痴迷,你的心安在何处,何处就是你的坟墓,把心安在凶残的境地,你的一言一行都必将是恐怖的、惊悚的、无助的。

  据说这还是一个传说,马吉欧能从人变成虎,固然不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文化影响的宿命,他可以与常人无异,姑且不说什么是常人,我只想说他要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才能在这个风平浪静的社会中维持其呼吸和心跳,相反他因爱成恨、因情生痴,将杀害作为自己的潜意识,只能得到更多人同情的眼泪,而不是恶意的反攻。

  谋杀与欲望,本来就是文学的禁忌,这类魔幻小说之所以没能成为主流,我想与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的主流相关,人们不都是向往和平,向往安定吗,哪里还鼓励互相伤害,互相欺骗呢?我有幸读了这部作品,终归理解这世界不是没有黑暗,而是与黑暗相比,我们更需要光明,更需要自觉,更需要友爱。

  《人虎》读后感(七):人,无虎

  首先作者出乎意料的年轻!一个来自印尼这个国度的作家,一个有着丰富经历的作者,首先便有了使人好奇的能力。那里本身便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我们需带着信任的心情来品读它!文中序除了内容,都叙述的很清楚,以往,背景,契机。只待我们自己去从故事中找寻,生命中的东西。

  读将下来,本书背景印象深刻,这个印尼的小城生活让我想起了三毛的撒哈拉生活,那里有一个邻居的小姑娘,到了适嫁年龄便被拖去结婚,即使他们带着深深的恐惧,他们的父母也不会为此犹豫一晌!悲剧便在此中滋长了。古老的神话故事只是让整件事情看起来不那么悲惨。让原因变得令人接受起来不那么哀伤。

  书中婴儿由孕育至逝去的桥段让我的心情一度悲凉跌至谷底。可能是由于自己刚刚做了母亲,不管所处时代和社会有怎样的不堪,孩子的生命总是使人珍惜的,她是那样脆弱,怎忍心!或许我是有着一颗玻璃心,杞人忧天,恨不得预想到了孩子很多年后要面对的生活,替她担心不已。所以作者描述的很多情节使我不忍心细读,这个拥有白虎的男孩,那个白虎是他内心善良的猛兽,一个残暴的父亲,一个柔弱的母亲,一个只在与人偷情时才拥有一时欢愉的可怜女人,还有他默默喜欢的那个小女孩,一个心中的英雄,谁知道他心中那个雌虎是否他的寄托?跟随动物马戏团去学习老虎的习性,攻击方式!为了那一击的必杀!

  一部短篇小说,与之匹配的小版本印刷,突出了它的短小精悍!从始至终都在一个时间段没,中间交待这一案件产生的缘由,写了两个家庭两代人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却不是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未来,似乎没有目的没有目标已是常态。富人的不仁,穷人的隐忍,都模糊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只是我不清楚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局面,是传统?是社会?是蒙昧?只是人最初的善良去了哪里?新出生的婴孩有谁对他们负责?!他们的明天又在哪里?

  雌虎的出现并不多,偶尔的场面,这不是重点,重点在那吃人的另外一种东西,只是那到底是什么呢?

  《人虎》读后感(八):每个人心中都有愤怒的力量——评埃卡•古尼阿弯《人虎》

  每个人心中都有愤怒的力量——评埃卡•古尼阿弯《人虎》

  《人虎》是印尼作家埃卡•古尼阿弯的一部长篇小说。对于印尼文学,以前了解不多,正好籍此书了解一下,此书描写了印尼一个村庄的青年马吉欧心中猛虎杀人事情的真相。

  相传印尼的某些地方,人们会相信丛林中有一只雄虎,来保佑着村落的安全。这样的猛虎,可能就是人们心中的图腾。作者借用了这样的一个传说,只不过稍微做了一些修改,将雄虎改成了雌虎,把具像化的虎改造成了抽象化的虎,把现实中的虎改造成了心中的虎。

  显然,人的体内是不存在什么虎的,虎在这里,肯定是指的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那么,它是什么呢?

  故事并不复杂,篇幅也不是很长,也就是十万字左右。在篇章结构上,经过了一些设计,开头就说主人公马吉欧杀人了,中间再回过头来讲述马吉欧等人在村中的种种事情,在结尾的时候再展现马吉欧的杀人历程。

  马吉欧的父亲暴戾,经常殴打其母亲。其母亲到邻居萨达特家帮工,暂时能摆脱马父的阴影。而萨达特看上了马母,后来勾引马母,二人成为情人。马母怀了萨达特的孩子,因马父知不是其骨肉,在被其殴打后小产,不久后死亡。而萨达特的三女则对马吉欧情有独钟。马父死后,马吉欧去找萨达特,让他娶了马母。但萨达特拒绝了,还说道根本没有爱过马母。此时,马吉欧再也控制不了心中的猛虎,咬死了萨达特……

  看到这里,评者认为,所谓的人虎,人心中的猛虎,应当是一种愤怒的力量。因为其杀伤力实在巨大,平时人们总是控制着这头猛兽,不让愤怒的力量恣意妄为。因为这种愤怒的力量如何不受控制,可能就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但有些时候,会有很多让人感到愤怒的事情,一般情况下,不到一定的程度,人们也不会将愤怒的情绪直接表现出来。因为在现在的社会,人们总会有一些伪装的外表,不会轻易地喜怒形于色。

  而且,人的承压力是巨大的,即使有些事情感到了愤怒,但碍于某些因素,并不会立即发作起来。但这些愤怒如果在人的内心里郁积,就会积聚的能量越来越大。“不在沉默中暴发,就在沉默中死亡。”一旦暴发,必是石破天惊。

  《人虎》正是诠释了这样的道理,欺人太甚总有一天会自食恶果,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

  《人虎》读后感(九):人的变形与人性的突围

  印尼作家埃卡•古尼阿弯的小说《人虎》以当地古老的神话为基础,讲述了印尼一个村庄的青年马吉欧心中猛虎杀人的故事。

  主人公马吉欧是生活在城镇和乡村结合部的普通青年,体内有一头从他敬爱的爷爷那里继承的超自然的白色雌虎。平时它潜伏在马吉欧的体内,却在某一天突然出现杀死了邻居萨达特。故事的情节并不算复杂,作者在时间转换的过程中对内容进行了巧妙的布局,虽然时间不断在转换,但情节环环相扣,没有任何的突兀或者不协调。

  中国古代小说中也有人化虎的情节,往往是在危机关头或者情绪失控的情况下,人通过变成虎,化解了危机,发泄了情绪。其实《人虎》表达的也是类似的观点:雌虎之所以失控现身杀人,关键在于萨达特触犯了马吉欧的底线。暴戾冷酷的父亲的死亡、隐忍可伶的母亲的被骗、情窦初开恋情的自我了断这些事情,进一步激发了马吉欧内心强烈的自尊心和巨大的羞耻心的矛盾,他无力也无意控制心中的雌虎,最终迸发出来,酿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印尼社会是个父系社会,女人一般被认为是男人的奴隶,生孩子的工具,满足男人性爱的器皿。《人虎》将这一社会现状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即使母亲不满意父亲,还是得和他结婚,并接受他婚后的虐待。萨达特虽然没有妻子那么富有,甚至都没有工作,但他可以随意挑逗、玩弄周围的女性。可以说马吉欧的悲剧其实就是社会的悲剧,马吉欧对母亲的维护是埃卡•古尼阿弯对女性主义的宣扬,昭示着社会的进步。《人虎》也让埃卡•古尼阿弯成为印度尼西亚首位入围布克国际奖的作家。

  原始人在强大的自然面前软弱无力,把许多自然物本身当作对其生活有强大影响力的异己力量加以崇拜,出现人的拟兽化阶段。现代社会人越来越多的困境是来源于周围的人,当人面临现实生活中他无法面对的困境时,总希望会有他人或者超自然的力量来拯救自己,《人虎》中的雌虎充当的就是这个角色。埃卡•古尼阿弯关注人性这一主题,将马吉欧在现实生活中自我挣扎、自我消解、情感的迸发转换的过程描写得生动且自然,反而让人淡化了杀人这一事件。这也是该作品能够打动人心的关键所在!

  《人虎》读后感(十):马吉欧内心的那头老虎

  对于我这个地理盲来说,印度尼西亚只是一个外国的名字,而它的历史背景和人物都一无所知。而这本仅仅十万字的小说,穿越了地域的限制,展开一幅印尼小镇风土人物的画卷。它短小精悍,在两个家庭之间,区区几个人物,构成了一起犯罪事件。而这犯罪的源头,则更引人深思。不仅仅有犯罪,还有类似魔幻主义色彩的白虎附身,而这个白虎还有一个目击者,也不属于马吉欧的想象。

  在马吉欧小的时候,他最喜欢的地方是爷爷家,他最喜欢他爷爷讲老虎的故事。他们家祖上有一个传统,那就是每个成年男子身体里都住着一个老虎,他的爷爷都有,老虎可能在他的父亲和他身上.马吉欧不喜欢他的父亲,因为他总是肆意殴打他的母亲,他还有妹妹。马吉欧是个强壮能干的小伙子,他总是温柔腼腆的。在他想要杀死父亲的前一晚上,他身体里的老虎觉醒了。那是一头雌虎,它又温顺又美丽,有着白色的毛发,对他无限温柔

  但是他没有杀死他的父亲,虽然父亲对于他的刚出生的妹妹的死无动于衷,虽然父亲整天动辄打骂他的母亲,但他也是家里的支撑,即使他仅仅是个理发师。

  但谁也没想到他会杀死了他的邻居。一个不学无术风流浪荡的中年人安沃尔。而本书也由这场谋杀开始,从旁人的震惊中娓娓道来这两个家庭的故事。

  一个不循规蹈矩只知道占别人便宜的安沃尔,他娶了一个富家千金,还处处寻欢。他还有三个女儿。前两个女儿也遗传到了他的美貌和浪荡,还有她最爱的女儿,她和马吉欧也谈起了恋爱。而在谋杀的前一晚,三女儿更是提前回到了学校。而这一切令所有人震惊,连马吉欧总是挂在嘴边的杀死父亲都没人会当真,他却杀了一个邻居,这其中又有什么隐情呢。

  而本文的记叙方式也比较特别,从马吉欧杀死安沃尔开始到他杀了安沃尔前,完成了一次完美的倒叙。而这其中则穿插着每个人的生活,他的父亲的生活,他的母亲的生活,甚至从旁白口中说出的安沃尔的一生。从小懂事的马吉欧总是要做好自己的事,为了让忧郁的母亲开心一点,在刚出生的小妹妹夭折之后,父亲没有出面,甚至连女儿的名字都没起的时候,他都想要杀死父亲了。而这只是平静海面上的一个波浪,在海面之下,隐藏的巨大真相被他得知后。他体内的老虎再也支撑不住了。

  他可怜他的父亲,心疼他的母亲,他为将要失去自己的恋人而伤心,而这一切几乎击垮了这个青年,终于他再也忍受不了了,他释放了他内心的那头老虎,它替他做到了他想做的一切。

  而这个精彩的故事又何尝不令人扼腕叹息呢,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否,一个人道德与理智的选择,这一切都不是那么简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