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发影响力》读后感摘抄
《先发影响力》是一本由[美]罗伯特·西奥迪尼(Robert Cialdini)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90,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先发影响力》读后感(一):作者的大招,译者的逆袭。
收到书之后马上开始阅读,我的直观感觉:
1.译者表现出的水准,较《无价》时期有明显提升,阅读起来比《影响力》更加顺畅;
2.书籍质量可以给90分,标准的湛卢风;
3.内容方面仁者见仁,但第七大武器并非空穴来风更非东拼西凑,具体需要精读之后再来评价。没错,这是一本绝对值的精读的书。
《先发影响力》读后感(二):凌乱
看了《影响力》之后再看的这本,不是特别满意,可能感觉《影响力》珠玉在前了吧。和大家讲的一样,其实《先发影响力》就是指“预热”,营造对自己接下来行动有利的氛围,这其中基于的恐怕是“人都是感性的动物”这一说法吧。整本书的脉络不是特别清楚,给我的感觉是东讲一点西讲一点,最后再把《影响力》几大原则漏掉的一些特点再重温一遍。个人建议只需要看《影响力》,这本书并不是那么值得看!
《先发影响力》读后感(三):如何使用“影响力武器”,十分钟拉近和陌生人的距离?
之前给自己定过一个规矩:为了走出自己的小圈子,每周找一个陌生人吃饭。对于一个吃货来说,吃饭是木有问题的,但是如何和陌生人拉近距离,让大家快速聊开,这是一个让我思考了好久的问题。
下面说说我思考的收获,给大家分享三个可以快速与陌生人拉近距离的套路。
取得信任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基础,大家喜欢在熟人面前畅所欲言,但是在陌生人面前却又变得沉默寡言,这和人与人之间的熟悉程度、信任程度是高度相关的。那么问题来了,面对陌生人,如何快速取得别人的信任呢?
分享一个前几天刚看到的故事,故事就出自罗伯特·西奥迪尼的新书:《先发影响力》。
《先发影响力》读后感(四):?希望有人能与我共鸣下
《Pre-Suasion》主要是对第一本《影响力》里的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这六大原则充分地延展说明。沟通者怎样利用先发概念,不露痕迹地引导他人的思路,进而引导其行为,达成对自己有利的结果。
《影响力》可以说全书都很精彩了,而这一本从反犹开始才让我感兴趣... 大约四分之三处吧..稍逊色了些
这两本已经看完两天 ,但今早才在脑子里完整地过一遍。居然发现《先发影响力》与《影响力》居然有一个相违背的论点——对于“权威”的解释。
《影响力》里说“权威”主要来自于头衔、衣着和身份标志,头衔比当事人的本质更能影响他人的行为,除了能让陌生人表现更恭顺,还能让有头衔的那个人在旁人眼里显得更高大。
而《先发影响力》中说“权威”主要是来自于专业知识和可信赖度,不一定有着层级地位,可以通过权力命令众人同意,而是权威人物通过得到认可的专业知识来让人同意。 这两个概念可就有些不一样了吧 ...
可能我要的也不是一个解释, 而是西奥迪尼身为一名专门研究社会心理学的教授言行不一致让我有点痛心了。
《先发影响力》读后感(五):影响力的先发制人
10年前,读完《影响力》,我做了一张A4纸的导图…10后,再看《先发影响力》,更深一层、更加主动 001.学点形容词——手相师都是对的 人是复杂的,具有两面性,星座、属相、手相、面相有的大而化之,有的经验之谈,积极正面就好。你是固执的,也是灵活的。掰大拇指太有迷惑性了…给人以神秘感、关联性 002.有话别直说——两点之间直线最远 黄金法则、白金法则告诉我们,说别人想听的、得到自己想要的。比如,想让别人填问卷,先问“你是个助人为乐的人吗”;想让别人尝饮料,先问“你乐于尝试新事物吗”… 003.看见才重要——网络围观流量为王 有人讲,传统媒体精英模式的颓废,让有价值有深度的新闻少了,网络时代草根传播的兴起,让博眼球赚流量的狗血鸡汤大行其道… 004.多看看再说——足球不止一个面 网络环境就是这样,多杂乱,所以遇到事情别被轻易带节奏、当愤青。比如,有的说“新冠是SARS”、“疫苗研制成功”等 005.注意你的注意力——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无限的美好上 生命是短暂的,成年人世界没有容易二字,不如意十之八九,要常思一二,积极看八九。当做谜题,慢慢戒开,乐在其中…
《先发影响力》读后感(六):道可道,非常道
读书读的从来都是自己。 读着读着,想起了三十六计、鬼谷子、厚黑学…… 001.人很难理智——一直理智太累了 课本上真理、公理,考试才需要标准答案;社会是江湖,波澜壮阔、暗流涌动。人是活的,书是死的,忘掉标准答案,做好“随波逐流”,才能乘风破浪 002.听话要听音——话中从来有话 书中讲,正确的措辞比正确论点更重要,正是语音、语调、语气等等。所以,谈判使用对方语言、沟通要用对方话语体系…先舒服再说服,先听音再听话 003.语文是王道——读不懂题就别做了 据说,以后语文分量要加重,为什么?因为信息满天飞,怎样有效发布?怎样辨别真伪?靠语文的力量。 字词句、段篇章,万能句式、修辞方法,听不懂了,打个比方…犯罪是病毒,还是野兽? 004.联想的力量——想到比看到还真实 一直想可能就真了,正是三人成虎,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控制环境、控制细节、控制自己等等,都在相互转化,有意无意影响着我们 005.团结就是力量——把我们的人搞的多多的 毕业时,老师讲,读书就是生产力,关系就是核武器。书中讲互惠、喜好、社会认同、权威、稀缺、承诺一致等等,万剑归宗——四海皆兄弟,联盟最无敌
《先发影响力》读后感(七):这是智慧
之前总把这些书和成功学、心灵鸡汤联系在一起,还有些不屑,很少几乎不看。后来,发现这个世界不会由着你的性子来,与人打交道之后,发现达到目的需要一些技巧,慢慢开始注重说话、做事的方式方法。
在这本书之前,罗伯特还写过一本《影响力》。其实顾名思义,我们也能对书中的内容有大致的把握。《影响力》是介绍我们的行为、语言对周围产生的影响,通过这个影响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先发影响力》是介绍在我们采取行动之前的行为、语言所能产生的影响,先发制人。
eg. 在我们请别人接受调查问卷之前先询问“你是否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对象89%一定会说是,接下来就愿意接受调查问卷的概率就会提高60%。
eg. 一个整天用语言给员工打鸡血的老板,一个给员工经常看田径比赛的老板。前者的销售业绩下降20%,后者提升20%。
O 很多失败的事情往往换一种方式或者换一个字就会有不同的效果。不管是经商、教育、吵架、恋爱都需要靠方法技巧取胜。我们经常说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真的想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和谐,需要去学习这样的技巧还有一点点心理学。
这不是城府、手段
而是情商、智慧
《先发影响力》读后感(八):【2018十九】《先发影响力》给予积极暗示,激发正能量
一修读书Day12: 《先发影响力》第二天 联想激活,就是姓名、颜色、语言等带来的相关联想和暗示。其重点在于抓住他人的注意力。 抓住别人的注意力,就能抢先奠定胜局,通过策略性地引导初始注意力,沟通者有可能打动受众,让他在接收到具体信息之前就对其产生认同。 这与教育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是相通的,即有效地暗示和期望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让他人按照你所期望的方向走。因此,大人的鼓励和赏识能够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充满信心。 当然,我们要避免那些不恰当的暗示,比如对孩子的负面评价,多了,孩子就会成为你说的那个样子;特别是在购物时,一定要理性告诉自己想要什么,否则容易被暗示。 多鼓励赏识,给自己和他人正能量;尽量避免那些负面的暗示,让你自己坚持原则做想做的事。
《先发影响力》读后感(九):周扬读《先发影响力》
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又一作品,是《影响力》六大影响力法则的使用说明和延伸,很赞。一句话,沟通者可以利用先发概念,不留痕迹地引导他人的思路,进而引导其行为,达成对自己有利的结果。主要就是延伸了,注意力和联想,和联盟,这几个概念。可读性还可以。推荐。笔记: 1.正向检验策略,如你是否感到满意 ,而不是,你感到满意还是不满意。 2.只要我们能让人们把注意点放在某样东西上,就会让这件事显得比之前重要。 3.焦点就是原因。 4.性和暴力突然具有吸引力。为什么会突然忘掉想的东西,因为注意力转移了。 5.人有认知闭合的渴望,想完成手上的事。 6.重要的比喻让人产生不可抗拒的联想,精美的简历就是有优势。 7.我们容易对自我,归属感,容易的事产生正面联想。 8.自建联想,如果,,,,那么,,,,, 9.避免影响的三种方法,1,简单的提醒,2.过于明显的意图,3.深入的思考。 10.有意义,出乎意外的,量身定做的互惠,加深了互惠效应。 12.我们喜欢喜欢我们的人(相似的,赞扬我们的,抢先表达对我们喜欢的) 13.音乐增加感性。 14.联盟,身份认同,请提出建议。 在很大程度上,面对选择时,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我们在做出选择之前的那个瞬间把注意力放在了什么地方。
《先发影响力》读后感(十):没啥可说的,冲名头就必须拜读
注意力的影响力
先发影响力阐述了锚定效应再商业中的实战用法,大脑通常是单线程思考,同一时间内只擅长处理一件事,通过制造、改变、引导用户注意力、焦点的方式,从潜意识层面影响用户的决策行为。如:家具网站登录页背景为云彩时,客户更关注沙发的舒适度;背景为硬币时,客户更关注价格。
在很大程度上,面对选择时,我们如何决策,取决于我们在做出选择之前的那个瞬间把注意力放在了什么地方。
如:「你认为自己是一个爱冒险、喜欢尝试新东西的人吗?」这个问题,97%的人都回答了「是的」,然后提问者追击,可以让75.7%的路人向陌生的提问者透露非常隐私的个人邮箱地址。如果不下套,有33%的几率成功。
人们的关注点或焦点,会受到强度与频次的影响,从而影响认知甚至行为决策。如:报道某个空难后,会改变人们飞机出行的比例。经常报道贫困山区考入名牌大学,人们会认为山区的孩子成绩更好。
联想的影响力
通过类比、比喻等方法,让人们把目标事物联想成对比事物,进而产生一致的思维定式
利用文字和图像做暗示。如:将犯罪问题比喻为野兽,民众更希望控制、圈禁罪犯;将犯罪问题比喻为病毒,民众彻底消灭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