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破冰北极点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破冰北极点的读后感大全

2021-03-29 01:27:2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破冰北极点的读后感大全

  《破冰北极点》是一本由毕淑敏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201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破冰北极点》读后感(一):坚韧不拔的挑战者

  很开心,终于拿到书了!之前看过作者的《美洲小宇宙》,非常喜欢。作者文笔朴实无华,读来知识性与趣味性共存。本书依然如此。作者开篇就以一段文字吸引力了读者的兴趣。“北极”,一个如此令人神往又极具挑战的地方。它被作者征服啦!作者的勇气可见一斑。作者的性格像极了书中北极熊的性格,坚韧勇敢,让人十分倾佩。

推荐大家阅读。相信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哦

  《破冰北极点》读后感(二):值得读的一本好书

  第一次完整的读毕淑敏的作品,此书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读它,本书是文学性的类型,作者65岁还是不甘岁月不弃梦想毅然的登上了北极点给我们讲叙了这一段段灵魂之旅,作者在北极点上反思了人生、孤独和旅行的意义,很喜欢书中的那句: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还有,在书的开头作者叙述了一个伟大的英国北极探险家开辟航线的故事,很有幸,认识--约翰富兰克林,又一个伟大而值得尊敬的富兰克林,很伟大很振奋人心,有机会应该去认识和了解一下此 富兰克林~

  《破冰北极点》读后感(三):披星戴月非归途——读《破冰北极点》

  《破冰北极点》封面

  《破冰北极点》读后感(四):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

  #破冰北极点#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毕淑敏所写的旅行的书,前年读过#非洲三万里#,去年读过#南极之南#,今年读北极。不知怎的形容,我自己在看一个60岁老人的游记会有很强的带入感。难道我的灵魂已经60了?好吧,成熟点也不错。她的文字很朴实,但又不单调,不知道心理学医生的身份是不是起了点作用,诱惑了人心。科普信息一点也不枯燥,反而跟自己的疑惑不谋而合。但也有个问题是,好像看完后,是觉得自己对地球更了解了些,但并没有想去亲自探索的冲动。后来再仔细一想,可能是因为穷,书中的线路可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嗯,对。就是这么回事。发现我一直挺唠叨的,以前的读后感怎么这么长。。。

  《破冰北极点》读后感(五):孤独之后,世界尽在眼前

  印刷质量非常棒,图文并茂诚意满满,北极点历来都是令人神往的地方,地球就是围绕这个点的轴心在自转,多么神奇,据说世界上到过北极点的人不到2万人,作者已经走过73个国家,65岁的时候到达北极点并且在那样一个纯净世界的体会和感悟分享给我们,真是令人感动!

  读完之后,会让人久久回味,让我看到的是一个独立坚强的女人,不依附、不求全、即使有悲伤,也是找寻到真正的自己,睿智的女人都应该学会思考,都应该找到真正的自己,她落笔恬静深清是萦绕而难以割舍的一缕情怀。是喃喃自语的诉说,也是绵绵不绝的沉默。

  不禁让人思索这一次次出发,越陌渡海,辗转千里,虽说还是走不出时间的河流,但是可以打破心魂的井隘。旅行中更让人惘然怀念的,究竟是不期而遇,还是期而不遇?

  手捧此书,心间暖暖的感动熨帖般舒服。经历了岁月无情的变迁,释然吧!只愿岁月静好!

  《破冰北极点》读后感(六):读《破冰北极点》感

  我虽不曾作为一名读者去读毕淑敏的书,她总是会出现在语文考试当中,无论以一个考生的角度或以一名读者的角度去看她的墨字,依然是这么让人佩服。

  年过花甲,探游北极点,如文中所说,只是记录这次独一无二的旅行。书里的文字是风趣的,但也带着在这世间走过半个世纪的独到眼光。对北极旅途,对地球,对北极生物,对身边的人们,对所有人类,不说她的想法被不被世人所认同,但是总是有那么些道理存在的。是一本以一个普通老妪角度去看这个大部分人(起码我是)都向往,好奇的圣地的书。

  毕老的形容语句写的实在是太妙了,精准、生动又不烂大街,其中一些事物的描写令我醍醐灌顶,文坛老手便是如此吧。

  探险家南森曾道:"灵魂的拯救不会来自忙碌喧嚣的文明中心,它来自孤独寂寞之处。"

  我愿我终有一日也可以环抱那支插在北极点的旗子,

  也愿我终有一日也可以舔舐破冰船破开的冰块,

  还愿我终有一日也可以望见蓝色外衣下的那支长独牙,

  我愿我的脸旁可以刮过冰面上熊类疾驰过的狂风。

  《破冰北极点》读后感(七):文字优美,令人心旷神怡的漫游记

  这本书是毕淑敏老师参加北极旅行团的全过程记录。是游记但不仅是风景,而是穿插了北极历史、潜艇、北极动物、游客互动故事,内容很丰富。

  当时看这本书,是希望虽然不能亲身去北极,但可以借助大作家的眼睛、笔来看看北极是什么样子。读完书,这个目的达到了。看着书中插图,仿佛自己也在一片漫天冰冷当中,感受一种从未有过的清凉。北极一景

  另外一个收获是关于故事线和文字的。别看游记的主线可能很简单,就是按照时间来记录呗。其实不然,如果要穿插相关历史科普、船上的交谈,就需要费心安排:哪些写、哪些舍;哪些先说、哪些后道。我相信作者收集的资料要远远多于呈现给我们的。她的思路值得写游记文章学习。另一个文字上,最大的感受是比喻很多。把我们没有见过的场景,用生活的样子呈现出来。比如把北极比喻成餐桌。对于平时下笔干巴巴、不知道怎么调动读者想象的,很值得学习。

  因为文字很容易理解,整个节奏也不追求紧张刺激,所以是一本可以慢慢读的书,我称之为慢游记。

  《破冰北极点》读后感(八):破冰北极点——凛冽的书名,温暖的内容

  这不是一本小说,作者在前言里即开宗明义——本书,就是记录此次破冰北极点轻探险的过程和点点感悟,所以它不会有夸张的情节,戏剧化的冲突和出乎意料的结局。

  但是即便如此,这本书仍能勾起人的好奇心——据说到过北极点的,全世界不过两万多人,而这恰好是来自一个普通人——北极点万分之一亲赴者的报告。

  哦,请不要被书名,又或者是封面所迷惑,书名破,冰,北极点,三个词,仿佛凛冽刺骨的寒风铺天盖地地袭来,冰凉一片,而封面上冰川冰原荒寂无声乌云密布,仿佛透着冷意,但是内容却是无比的温暖,因为作者真地是一个很温暖的女子呢。

  据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而这本书没有太多的评论,感慨,更多的是平实的记述和生动描述……仿佛只是一位使者,引领你来到作者的世界,恍惚间,似乎一位年过半百却仍保有一颗童心,用清澈澄净和充满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世界的温婉聪慧的女子,邀请你站到她的身边,用你的眼睛看她所看到的景致,用你的耳去聆听她所听到的声音,用你的心感受她所感受的真实……这才是游记的最高境界。

  全书分为二十三个小章节,既可独立成篇,又浑然一体,一气呵成。每一章,不过五六页,除去插图留白,文字部分不过一半,每一章各有一个主题,或人,或事,或自然地理,或人文历史,所以即使是只能抽出零星碎片时间,也不会特别妨碍阅读。相反,每次读一小章,更有情趣,譬如睡前希望有风土人情伴你入眠的,可以参看“请亲吻海神之妻脚上的鲑鱼”或者“地球最北端的拍卖会”,又譬如对动物情有独钟的可以先看“北极熊如盛开的白莲花”或者“如果你一辈子只能人的一只鸟请记住它的名字”或者“独角鲸你是白鲸的哥哥”,如果你对人物感兴趣,不妨先读一读“我是世界上最大核动力破冰船的总工程师”或者“阳队长”……一章一章读下来,从随意挑拣,到通读全篇,会发现,再读一遍你又有新的感触和理解……所以,这是一本值得放在床头、书案,在睡意来袭之前,点一盏橙色的小灯,于寂静的夜里又或者是慵懒闲适阳光灿烂的周末午后,泡一壶香茗,于沙发上细细阅读的书。

  《破冰北极点》读后感(九):旅行的意义

  我喜欢毕淑敏的书,他总是能写出人最真实的感受,毕淑敏说:“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确立一个意义。”我知道,个人行走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如果能够照亮自己脚下的路,顺便也能给他人带来一点慰藉和鼓励,那便是幸中之幸了。看到这个年纪的毕淑敏写的游记,那属于人生的诗和远方,在书中相逢,同游世界洪荒尽头。乘舰载直升机,探访林立的北极冰山,近在咫尺地观察北极熊白莲花般的遨游身影,倾听惊悚并感人至深的北极探险故事。在狂风呼啸风雪弥漫的极地极昼中,思考地球和自己的未来。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只余归途,在北极破冰点的地方,所以更应尽己之力用有限生命去拓宽无限眼界和爱去生活。人生归根到底源于父母源于爱,很少人能去一次北极冰,感受这个广阔的庄严神圣的时刻去进行一些人生的思考,北极离天国最近也是证明存在的地方,以前有听过说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的意义只不过是自己活出来的罢了,在有生之年走走看看有所感悟告知他人也是美事一桩。

  旅游有它本身所具有的意义,我们会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感受到陌生人的爱,更懂得寂寞的意义,人生最珍贵的课题就是珍惜。多少次明明幸福的我们败给了自己的不满足;多少次忽略了父母对我们的爱;多少次爱人对我们百般宠爱也依然恃宠若娇;而旅游会带给你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不一样的,北极点这个时刻登上的感觉无数话语想要和人去交流,那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你今天承受的诸多痛苦、无助、孤独以及人生的危机,其实都来自一个意想不到的角落:当我们能够用语言表达,创伤才有了疗愈的契机。人生都是一段不停向前的旅行,甜酸苦辣,却依然意犹未尽,我们都是孤独的个体,面对孤独的人生去做属于自己的意义。现在所有的痛苦都是未来一笔带过的幸福。非洲,南美洲,北极点,毕淑敏老师最近写的书都这么有探险精神。她就像这种力量本身。在《破冰北极点》末尾,毕淑敏写道:“这颗星球上有一些地方,会让你稍慢下来,畏当所畏,安静缓缓升起,沉着即是力量。”

  《破冰北极点》读后感(十):凡心所向,素履所往

  我是在盛夏的尾巴翻完这本书的,窗外艳阳高照,书里冰天雪地。某些瞬间恍惚觉得自己也在那艘破冰船上,吹着北极冷冽的空气,看着一望无际的北冰洋,安然澄静。

  回想起初中看《一颗开花的树》时的感动。毕淑敏的文字,像太极一样刚柔并济,平和有力,情意总在不经意间喷涌而出。

  常常在想,世人们总是想的多,做的少。纵然有100个人燃起做某件事的念头,10个人起了头,大抵也只有1人会坚持下去。去北极这样的梦想,还要加上费用,身体状况,潜在危险等条件限制,因此倍加珍贵。

  走过七十多个国家的她说:“年龄提醒我,有些理想,要进入优先考虑级别。不然,必有力不容心的一天。世界上大多数梦想,并非破灭,只是被主人以各种理由推迟,直至无力完成。”感念这样通透的认知,反思己身又自惭形秽。

  破冰船上的旅程比想象中更有趣,似乎时刻都有新鲜事发生。不管是组织方的讲座,活动,还是与极友们的对谈。失去手机信号的旅途,人与人的关系前所未有的亲密。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大家相互阅读,有欣喜,有感动,从不孤单。也许越贴近壮阔浩瀚的自然,越能感知自身的渺小,人也因此愈发谦和平静。

  北极不缺故事。一代代葬生于此或凯旋而归的探险家,万里翱翔不止的北极燕鸥,孤独又矢志不渝的北极熊,面朝大海的胡克岛,缄默的安静湾,肆意张扬蓬勃生机的北极罂粟。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呼一吸都是传奇,无一不让人敬畏。

  建筑师安藤忠雄曾说:“当我把旅欧的决心告诉外婆是,她说’钱不是拿来存的。钱善用在自己身上才有价值’这句有力的话语,让我带着无牵挂的心出国,我只要存够了钱就去旅行。正如外婆所言,二十多岁时旅游的记忆,成了我此后人生中无可取代的财产。”

  旅行的价值,正如阅读,无法用金钱衡量。旅途中的见识,遭遇,全部都融入血液中,嵌在身体里,在我们的谈吐,气质,在胸襟的无涯。它让原本艰难的生活迸发出小小的光芒,为如孤岛一样的我们创造更多关联,赋予生命更多意义。

  不敢断言此生是否有幸到访北极,合上《破冰北极点》,仿佛跟着破冰船上的一众游客,历经了旅途中种种激动人心的瞬间,纯白安然的北极点就近在眼前。

  飘着小雪,如烟如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