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破冰北极点》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破冰北极点》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3-06 20:4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破冰北极点》经典读后感10篇

  《破冰北极点》是一本由毕淑敏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2017-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破冰北极点》读后感(一):凡心所向,素履所往

  我是在盛夏的尾巴翻完这本书的,窗外艳阳高照,书里冰天雪地。某些瞬间恍惚觉得自己也在那艘破冰船上,吹着北极冷冽的空气,看着一望无际的北冰洋,安然澄静。

  回想起初中看《一颗开花的树》时的感动。毕淑敏的文字,像太极一样刚柔并济平和有力情意总在不经意间喷涌而出。

  常常在想,世人们总是想的多,做的少。纵然有100个人燃起做某件事的念头,10个人起了头,大抵也只有1人会坚持下去。去北极这样的梦想,还要加上费用身体状况,潜在危险条件限制,因此倍加珍贵

  走过七十多个国家的她说:“年龄提醒我,有些理想,要进入优先考虑级别。不然,必有力不容心的一天。世界上大多数梦想,并非破灭,只是被主人以各种理由推迟,直至无力完成。”感念这样通透的认知,反思己身又自惭形秽

  破冰船上的旅程想象中更有趣,似乎时刻都有新鲜发生。不管是组织方的讲座活动,还是与极友们的对谈。失去手机信号旅途,人与人的关系前所未有亲密。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大家相互阅读,有欣喜,有感动,从不孤单。也许越贴近壮阔浩瀚的自然,越能感知自身的渺小,人也因此愈发谦和平静

  北极不缺故事一代代葬生于此或凯旋而归的探险家,万里翱翔不止的北极燕鸥,孤独矢志不渝的北极熊,面朝大海的胡克岛,缄默的安静湾,肆意张扬蓬勃生机的北极罂粟。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呼一吸都是传奇,无一不让人敬畏。

  建筑师安藤忠雄曾说:“当我把旅欧的决心告诉外婆是,她说’钱不是拿来存的。钱善用在自己身上才有价值’这句有力的话语,让我带着无牵挂的心出国,我只要存够了钱就去旅行。正如外婆所言,二十多岁时旅游的记忆,成了我此后人生中无可取代财产。”

  旅行的价值,正如阅读,无法用金钱衡量。旅途中的见识遭遇,全部都融入血液中,嵌在身体里,在我们的谈吐,气质,在胸襟的无涯。它让原本艰难的生活迸发出小小的光芒,为如孤岛一样的我们创造更多关联,赋予生命更多意义

  不敢断言此生是否有幸到访北极,合上《破冰北极点》,仿佛跟着破冰船上的一众游客,历经了旅途中种种激动人心的瞬间,纯白安然的北极点就近在眼前

  飘着小雪,如烟如梦。

  《破冰北极点》读后感(二):是游记是小说也是是心理学读本

  如今的书,真是包装的越来越好了,营销也是做得越来越综合了。

  除了书以外,还收到了一本小册子关于“坐船去北极点需要注意点什么”,注明了推荐航线和推荐航行时间等等,之后的几页里还有一些很特别值得回味的句子

  - 行走是为了回到你的过去和寻找你的未来

  - 主动选择暂离熟悉的环境,有可能让深层自我逃出来,我们就有机会和它探索存在终极意义。

  - 很多事情,少有欠缺才是常态

  尚未真正打开,我已非常欣喜。毕淑敏,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不枉费我第一时间把她读完。

  ----------

  毕淑敏,国内一流的心理咨询师,她不闭门造车,她环球旅行,她写的书几乎本本都是畅销书。更难得的是,她还有医学背景,做过军医,和一般的心理咨询师还真不大一样。

  而这次,她选择了去北极点——全世界只有两万人去过的北极点。

  好的作家,应该是具有极高的思考逻辑表达能力的。

  好的心理咨询师,对生活的观察是多维的。

  好的心理咨询作家,或许可以把多维的观察加以深刻的思考,给予我们不用的理解

  毕淑敏就详细讲诉了全人类是如何进入到北极点的。

  比较让我感怀的是铅中毒吃人肉这个现实。这或许不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发生这样的悲剧,但近代史上也依然少见,我也钦佩简倾家荡产勇气,换做我,是没有的。

  如今科技进步,应该不会再重演这样的悲剧了吧。

  故事尚未真正开启,人性的拷问却已经开始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

  经济学上有个词,叫做“资源陷阱”,就是当你某个资源丰富时候,可能就会丧失其他资源获取的能力。

  看似贫瘠的北极,养活着北极熊——世界上第二大的陆地食肉动物

  北极什么都没有,所以北极熊如巨蟒一般,可以在不活动的时候,将呼吸频率放慢,将营养消耗减到最低。他们有厚厚的皮下脂肪层,寒冷时充当外套,下海则成了救生圈,食物匮乏时就是干粮袋。

  这是北极熊为自己的生存创造来的。

  你可以为自己的生存创造什么?

  ----------

  如果你把它当一本游记来看,它比Lonely Planet更生动,你会跟着“我”一起去探访和北极点相关方方面面的关键人物

  如果你把它当一本心理学作品来看,它绝对优于市面上超过90%只有鸡汤味儿的作品,你会读到“我”的思考,并且,你也会思考

  如果你只是把它当一本小说来看,它比小说更真实具体更科普。它不是旅游攻略,毕淑敏自己也这么说,只是船上的琐碎事儿

  恍惚间有种感觉写作是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思考,好奇心源泉,帮我们打开更多的视角,获得更多的观察。

  或许,你也可以写出一本破冰南京路,只要你滋养了你的好奇心。

  《破冰北极点》读后感(三):破冰北极点~可爱老人家的旅行

  收到破冰北极点这本书,是某一个周五,由于周末有一趟徒步旅行,调整身体,收拾行李便没有打开

  旅行结束后,第一时间打开包装,看到了一本清新的书壳,在夏天的一早,显得刚好合适,虽然有些冷

  调调的赶脚

  翻开书,开始阅读,看完第一篇,我就觉得太适合现在的自己了,因为也是短途旅行回来,在旅途中

  经历了翻船,入水,对于一个不会游泳,还对水有天生的不安全感的人来说,算是小小经历了一场浩劫,晚上浅睡阶段,也一度梦到自己在水中,害怕,无助,扑腾半天,并没有什么用,但即便是这样,旅途也是完美的,因为穿越峡谷,遇见了更好的自己,所以正如书里说的:“主动选择暂离熟悉的环境,有可能让深层的自我逃出来, 我们就有机会和他探索存在或者活着的终极意义”,所以书的第一篇讲了一个惨烈惊悚的历史故事,我这旅行归来的心情,真是一口气看完,提心吊胆又好奇心十足,一旦踏上旅途,很多事情其实不可控也不可知,所以一篇故事开始,北极探险,我随程出发!

  再继续跟着旅行出发,我忽然被吸引的,不是沿途的风光或者故事,而是作者的文字,本身作者也是接近50好几了,

  可文字给我透露的感觉,却是些许幽默、畅快,仔细品味起来,还有意思,比如形容“胜利50号的”工程师这一段

  :目光炯炯,恰到好处啤酒肚,先出的不是臃肿,而是威严,附上图片,阅读完文字,再看图,还真觉得啤酒肚都可爱了

  起来,哈哈,很多历史故事的引入也是锦上添花,光是探索北极的镜头,就先后n多支队伍,还不乏人类忠诚朋友-狗狗

  其实在现在看来就是阿拉斯加一类的,拉着雪橇,算是代步工具了,爱它们,我家的那只,想起来就想揍他,太调皮

  所以这本书和之前的《去你的旅行》,不太一样,这是一本在旅途中写的书,却不完全是一本旅行游记,有历史故事、

  地理知识物理知识还有更多人生感悟。所以你的状态从来不是由你的年龄所决定的,作者走过很多地方,听过、感受过走过、经历过,所以才能如此轻盈,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

  其实书看下来,多半是很轻松的,船只上的旅行条件也是极好的,蔬菜水果房间设施也是齐全,并不觉得是开往北极去探险或者吃苦的,也许也是因为笔者本身的状态,她已然觉得是一次修行,一次学习的旅程,其他的坎坷都不觉得辛苦了,她完全享受在其中,北极点用餐,穿上写书、练字,用老人家来形容她,其实也挺合适的,这个老人家很可爱,你和她应该会有很多话题可以沟通交流

  最后感谢子彦书评团,这本书五星好评,我还会继续好好看书的

  《破冰北极点》读后感(四):热爱生命实现梦想

  毕淑敏的散文温婉的,文字不急不躁,娓娓道来,让人产生很多的共鸣。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噪。趁繁花还未开至荼蘼,趁现在还年轻。。。。。。于是,毕老师在她65岁时,乘坐全世界最大的核动力破冰船--俄罗斯的”50年胜利号“,勇气可嘉地完成了她的北极探险之旅,并以亲历,孕育了这本书--《破冰北极点》。 “茫茫白夜中,一粒橙红钯的甲虫,锲而不舍地向地球的最北端倔强挺进,终于攀上了地球冰冷头颅的银色王冠之顶……”

  毕老师以她的质朴真诚,从世界历史上那些探险北极的英雄们,到北极圈萌萌的北极熊和独角鲸,还有破冰船上的船长、总工程师,船上的拍卖会,等等等等,详细的记录了她在旅行中的见闻,事无巨细,为那些喜欢不喜欢旅行的人们,展现了一段令人向往的旅行。一次绝佳的旅行,自然是身体和灵魂高度协调一致生死相依。毕老师用文字记录了旅行中的惊喜感悟、勇气,以及记忆,远方有故事。。。。。。

  北极,给人的印象就是寒冷,那里除了一望无际的冰山,能想到的恐怕也就是北极熊了。”据说到过北极点的,全世界不过两万多人,其中还有很多军人,他们写的报告,估计一般人基本看不着。很多探险家和科学家写的报告,就算能看到,咱们也不一定看得懂。那么,来自我这个普通人--北极点万分之一亲赴者的报告。您若有好奇心,不妨一读”。果不其然,看完此书后,让我对北极产生了憧憬,我不知道以后会不会也有勇气和决心,去北极旅行,但至少现在,我有那么一种向往和冲动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余归途”书中,毕淑敏在书中特别提到了她去世多年的双亲,“他们都是在冬天过世的,父亲离世24年,母亲也已经走了11年”地球的极点离天堂最近,所以,毕老师的这次北极之旅,其实也是一个寻梦之旅。在北极点静默的一分钟里,她父母温暖慈祥面容出现在这万里冰封的云霭中,笑容盈盈。多么希望静默的时间更长啊,可以更仔细的端详他们,和他们共度更长的时光,但是,时间到了。

  也许旅行的神秘就在于此吧,你会得到心灵的释放,你会找到自己曾经遗失的情感和记忆,你会在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中思考,你会在游历中倾听到自己的声音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有一个在路上。”

  《破冰北极点》读后感(五):看,世界的尽头

  一直很喜欢毕淑敏老师的文字,小说散文都有拜读。从早期的红处方、血玲珑到中期的拯救乳房、女心理师。她的小说用词犀利,时而温暖如水,时而锥心刺骨,这或许跟她不可复制的个人经历息息相关吧。

  这本《破冰北极点》跟以往的小说不同,也并非是毕淑敏老师的第一本游记形式的文字作品,但看起来依旧一气呵成,无法停搁。

  从外表说,书的印刷和排版都非常赞,冰山一角景色,冰蓝色题目,在众多的网络文学中显得格外素雅大气。书的内页穿插的图片色彩鲜明,有北极风光,有破冰船上的一角,有雄壮的北极熊,更有毕淑敏老师和先生的合照。图片多却不喧宾夺主,色彩艳又不过分张扬,一切都恰到好处

  从结构说,书本开篇先是介绍了北极的历史,惨烈而不失大气,让读者对北极充满了神往。然后从行程、破冰船,再到船上的设施、项目、游客,再来是北极熊、物品拍卖。条理清晰,章节的主题也非常明显

  文字方面,可圈可点的地方太多,自是不必多说。

  然而这些,都是毕淑敏老师一贯不会令读者失望的地方。她的每句话,每个字都好似斟酌再三,没有网络用语的时代特色,却将自己所要描绘的东西格外精准跃然纸上。她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揭开了北极的神秘面纱,它可以物种丰富且柔情似水,更加可以冷酷无情触目惊心。它用最原始的状态,迎接每一位神秘的客人,然后再目送他们离开,回到人类信息社会

  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跟着毕淑敏老师游了一遭北极,一切都是那么的历历在目如临其境。那可是世界上只有两万人到过的北极点,世界的尽头啊……它不是我们漠河的北极村,那是世界……多么神秘而具有魔力的地方?它的存在本身似乎就是一种奇迹,一种招引人类去征服和了解神圣之地。

  我不知道自己此生此世是否有此殊荣能靠近北极点,也不知道置身于地球的起点,所看到的是怎样一番光景。但毕淑敏老师的这本书,第一次让我对北极有了如此深的认识字里行间那种对大自然的尊敬,以及人类的渺小都被描述淋漓尽致。并不是要在这里扯环保,但……地球母亲近年来遭受的已经够沉重,北极并不是最后一片让人类染指的净土,但希望它能永远保持现在这般,唯有这样,才对得起自然母亲对人类的馈赠,才能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踏上那片真正意义上的冰海雪原。不吃特别稀有的食材,不购买非法渠道进入市场的稀有物制品,不做有损自然环境的事,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等等,从自身做起,有时候微乎其微的小事,积少成多都会对大自然产生不可复原的损害,长此以往,人类必将自食恶果。

  最后,分享这本书上的一段话:年龄提醒我,有些理想,要进入优先考虑级别。不然,必有力不从心的那一天。世上大多数梦想,并非破灭,只是被主人以各种理由推迟,直至无力完成。

  《破冰北极点》读后感(六):孤独之后,世界尽在眼前

  印刷质量非常棒,图文并茂诚意满满,北极点历来都是令人神往的地方,地球就是围绕这个点的轴心在自转,多么神奇,据说世界上到过北极点的人不到2万人,作者已经走过73个国家,65岁的时候到达北极点并且在那样一个纯净世界的体会和感悟分享给我们,真是令人感动!

  读完之后,会让人久久回味,让我看到的是一个独立坚强的女人,不依附、不求全、即使有悲伤,也是找寻到真正的自己,睿智的女人都应该学会思考,都应该找到真正的自己,她落笔恬静深清是萦绕而难以割舍的一缕情怀。是喃喃自语的诉说,也是绵绵不绝的沉默。

  不禁让人思索这一次次出发,越陌渡海,辗转千里,虽说还是走不出时间的河流,但是可以打破心魂的井隘。旅行中更让人惘然怀念的,究竟是不期而遇,还是期而不遇?

  手捧此书,心间暖暖的感动熨帖般舒服。经历了岁月无情的变迁,释然吧!只愿岁月静好!

  《破冰北极点》读后感(七):初见即是永别

  文/柴刀下山

  将旅游散文写出厚出的历史感并饱含人生的感悟,也只有毕老师这个级别的文咖了。

  《破冰北极点》,一本关于北极旅行的游记。毕老师乘着俄罗斯的核动力破冰船“50年胜利号”,完成了北极点的探险旅程。

  探险旅程,那自然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对敢于探险的人,大家心里都是很佩服的。

  不过在探险旅程之前,毕老师先讲了无数关于北极冒险的故事。是的,现在是探险,于古人来说,他们是冒险。

  完全未知的地方,完全未知的环境,完全未知的危险。150多年前,想去北极,那就是冒险。

  跟绝大多数的历史故事一样,后人的冒险,都是踏着前人的枯骨才获得成功的。所以,第一次的冒险者,必须死。所以第一个冒险北极的约翰•富兰克林爵士及他的追随者们,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令人心悸的故事。

  其实爵士的失败很是令人惋惜,跟无数葬身大海的航海家一样。

  其实只要你随便拿一张海图出来,再随便找一座礁石,在礁石附近,一定会有许多沉船。

  哪怕是明晃晃浮在海面上的礁石,附近也会有不少沉船。每一条沉船都意味着一个跟爵士一样的故事。

  令人沉重。

  也令人兴奋。

  人类的血液里从来不缺冒险的基因。

  所以踏上“50年胜利号”去北极,其实是带着冒险的精神的。

  不过,在现代科技面前,这一趟旅程,最多也只能称之为探险。

  一路上,关于危险,大多只是传说中的故事。而呈现在游客面前的,更多的是新奇与浪漫。

  船上的人,从事着神秘的职业——我们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的职业——航海者、核动力工程师、书画家、摄影家、作家、富豪……

  看到的事物,也是我们绝大多数人一辈子接触不到的——冰山、北极熊、爱斯基摩人、冰泳、独角鲸……

  这一切,都令人向往。

  但听完了故事,看完了风景,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结论吧。

  毕老师的结论是:初见即是诀别。初见北极点,离开时即是诀别,此生,再也不见了。就跟我们的人生一样,初次经历,即是永别,经历过的,从此,再也见不着了。在这个世界,人生的旅行是孤独的。

  所以,看完《破冰北极点》,请思考今天的日子我们该怎么过。

  或者,给父母打个电话?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有归途。

  我想,当毕老师写完这本书,又在封面上题下这句话时,一定是想父母了。

  《破冰北极点》读后感(八):我们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

  2016年7 月27日, 65岁的毕淑敏登上了北极点——一块位于北纬90°0′0″的巨大浮冰——站在这里四下眺望,目力所及之处,皆可以称之为“南方”。

  至此,她已经走过全球73个国家, 足迹遍布七大洲四大洋。

  “世上最可怕的险境,是凡事万分小心,”她说,写完《破冰北极点》后,她打算去趟南极。

  孤身涉险这种事,毕淑敏并不陌生:17岁就赶赴西藏参军,背负武器、干粮、行军帐篷一个人在无人区跋涉的毕淑敏曾骑马渡过冰河为藏民送药,也曾在冰川上铺一张雨布席地露营;她在哨所种植葵花,看着葵花籽生出小小的青枝绿叶,开出五分钱硬币大小的金黄花盘;她也曾为牺牲的战友整理仪容,清理战友流出腹腔的内脏,偷偷在他的衣兜里塞上几块水果糖。

  “我想他身边的冻土,有一小块一定微微地发甜。他在晴朗的月夜,也许会尝一尝吧?”多年后她提起这段往事,哀而不伤。文字没有脂粉气,也不见老态,一如既往地质朴而有风骨,洞明练达,像个勇往直前的少年。

  同时期出道的作家渐渐都销声匿迹,毕淑敏仍然一本一本地出新书,陈丹青曾说“我们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他靠一笔一笔地画画救出自己,毕淑敏就靠一个一个汉字救出自己,靠一场又一场长途跋涉救自己。年过花甲而手不释卷,她认真地写每一篇文章,不烦躁,不敷衍,不放弃。写《破冰北极点》前后,毕淑敏查阅了几十万字的史料,为了便于学习,她搬到了首都图书馆附近居住。为了写好这本书,她要看18世纪的探险家们手绘的航海图,也要学习北极熊捕猎海豹的技巧。但最大的障碍,是心理这一关。毕淑敏的双亲都在冬季去世,寒冷和冰雪,与她最痛苦的记忆紧密相连。“父亲已经离去24年,母亲也已经走了11年,我未有一天不思念他们。”悲伤像酒一样随时间发酵至醇厚,不论是去非洲旅行,还是去美洲采风,她都随身携带父母的照片,“我想时刻和他们在一起……我觉得他们也愿意看看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直到在北极点闭目冥想的瞬间,她心头的重担才终于放下,“父母的面容在北极点的空中出现,粲然微笑……我在那一刻恍然,他们其实是时刻与我在一起的……他们在如何寒冷的地方安然出现,说明他们对此无所畏惧,也说明他们希望我能走出冰冷刺骨的哀伤。”

  我们今天承受的诸多痛苦、无助、孤独,以及人生的危机,其实都来自一个意想不到的角落: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个孩子在受苦。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余归途。

  人生就是这样一次苏醒的过程。这个世界层层叠叠地向我们展开,这一刻迷离的面目,下一刻就会清晰;这一刻不能宽恕的人,下一刻就会得到原谅;这一刻不能接受的现实,下一刻就会变得容易理解。我们不断地消除着自我的狭隘、偏激和片面,一点一点苏醒,活到老,醒悟到老。

  这或许就是真正的,旅行的意义。

  《破冰北极点》读后感(九):人生在世,唯有突破

  毕淑敏,一位国家一级作家,作协主席,她的散文质朴真诚,诉说的是对世界的惊奇,对生命刻骨铭心的感悟,对生活始终不变的热爱。尽管她的笔下也有伤害、委屈、愤怒的负面情绪,但通篇读完,感到精彩而充满智慧的文字随处可见,书中还有许多如何排解人生苦痛的小故事,它们将我们麻痹了许久的神经,重新变得敏感起来,恢复我们对生活应有的感知能力。《破冰北极点》这本书它不是一本旅游攻略,它是一本用情感用勇气用毅力构造的看世界的窗口。如书封面所描述,在世界尽头,谈谈人生这场孤独的旅行。我们的人生可以说是一场孤独的旅行,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余归途。

  全世界最大的核动力破冰船---俄罗斯的“50年胜利号”于2016年7月27日7时57分抵达北极点,此时此刻毕淑敏写下来了这段话:“苍茫白夜中,一粒橙红色的甲虫,锲而不舍地向地球的最北端倔强挺进,终于攀上了地球冰冷头颅的银色王冠之顶……….” 相传到达过北极点的人,全世界不过两万余人,而毕淑敏是其中之一,全世界有三个极点——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毕淑敏已到达了其中的三分之二。有些旅行需要财富,有些旅行需要时间,有些旅行需要点小小的运气,而有些旅行则需要勇气。毕淑敏做为一位年过六十的女人,前往北极点需要的不只是勇气,更是对北极点的一种向往。

  看完这本书不但让我了解了更多关于北冰洋的故事与景象,更让我对北极熊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而不再停留在动物园对北极熊的粗略认识,旅行,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种奢求,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琐事,面对工作上的各种忙碌,往往一提及旅游也大多只是嘴上说说,一是没有充足的时间,而是没有多余的金钱,每年出去旅行一次就已经很不错了,那么什么才叫旅游呢,第一:你要走出门,身心到远方去。第二:你得把自己的眼耳鼻舌身这些设备都开动起来,全力以赴接受新鲜信息。第三:你的脑筋要应声而动,不走脑子的旅行就是行尸走肉。真正旅游是需要用心去感受的,我羡慕这种旅行,我更希望自己能够突破自己去实现这样的旅行。

  大地尽头,多孤独探伸于洋流狰狞交恶之处。北极点,一个与神耳语的地方,一个超级洪荒之地,倒是一派静谧祥和大智若愚之态,没有丝毫风浪溅起,所有的水都被冻住了,也没有陆地尽头之感,陆地早已成幻影。只觉一己渺小,只觉人生短暂,只觉沧海一栗,来去虚无缥缈。每个人都自以为是主人,其实都只是地球的匆匆过客,千万里的跋涉,只为这一分钟的静默。

  《破冰北极点》读后感(十):破冰北极点——凛冽的书名,温暖的内容

  这不是一本小说,作者在前言里即开宗明义——本书,就是记录此次破冰北极点轻探险的过程和点点感悟,所以它不会有夸张的情节,戏剧化的冲突和出乎意料的结局。

  但是即便如此,这本书仍能勾起人的好奇心——据说到过北极点的,全世界不过两万多人,而这恰好是来自一个普通人——北极点万分之一亲赴者的报告。

  哦,请不要被书名,又或者是封面所迷惑,书名破,冰,北极点,三个词,仿佛凛冽刺骨的寒风铺天盖地地袭来,冰凉一片,而封面上冰川冰原荒寂无声乌云密布,仿佛透着冷意,但是内容却是无比的温暖,因为作者真地是一个很温暖的女子呢。

  据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而这本书没有太多的评论,感慨,更多的是平实的记述和生动描述……仿佛只是一位使者,引领你来到作者的世界,恍惚间,似乎一位年过半百却仍保有一颗童心,用清澈澄净和充满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世界的温婉聪慧的女子,邀请你站到她的身边,用你的眼睛看她所看到的景致,用你的耳去聆听她所听到的声音,用你的心感受她所感受的真实……这才是游记的最高境界。

  全书分为二十三个小章节,既可独立成篇,又浑然一体,一气呵成。每一章,不过五六页,除去插图留白,文字部分不过一半,每一章各有一个主题,或人,或事,或自然地理,或人文历史,所以即使是只能抽出零星碎片时间,也不会特别妨碍阅读。相反,每次读一小章,更有情趣,譬如睡前希望有风土人情伴你入眠的,可以参看“请亲吻海神之妻脚上的鲑鱼”或者“地球最北端的拍卖会”,又譬如对动物情有独钟的可以先看“北极熊如盛开的白莲花”或者“如果你一辈子只能人的一只鸟请记住它的名字”或者“独角鲸你是白鲸的哥哥”,如果你对人物感兴趣,不妨先读一读“我是世界上最大核动力破冰船的总工程师”或者“阳队长”……一章一章读下来,从随意挑拣,到通读全篇,会发现,再读一遍你又有新的感触和理解……所以,这是一本值得放在床头、书案,在睡意来袭之前,点一盏橙色的小灯,于寂静的夜里又或者是慵懒闲适阳光灿烂的周末午后,泡一壶香茗,于沙发上细细阅读的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