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每天多出一小时》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每天多出一小时》读后感100字

2021-03-30 00:24: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每天多出一小时》读后感100字

  《每天多出一小时》是一本由清华大学出版社著作,42出版的194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7-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每天多出一小时》读后感(一):【慧儿宣读书】每天多出一小时

  1.时间管理方法

  待办清单(tio do list)、效率高峰期、四象限法则、切分大蛋糕(目标细化)、

  最后期限、开始10分钟、奖励机制、多任务并行、扔/舍、和他人合作、借助外力(过去的经验、请教别人、查找资料)、思维导图、手账

  2.减少不切实际的欲望,活在当下,规划可行性未来。

  减少消耗,选择做自己感兴趣和有益的事。

  3.脑力劳动者,需要运动来恢复自己的精力值,而不是多补觉。(补觉,这是对体力劳动者来说的)。目标:早起,锻炼,每周3次~5次。只设两个闹钟,7点,7点05

  4.早餐吃什么:鸡蛋、水果、面包、面条/粉汤、酸奶、豆浆、牛奶、燕麦、粥。不要油腻

  5.生命之花。分八个象限。个人成长、自我实现、职业发展、财务状况、朋友和重要的人、娱乐休闲、家庭、健康。

  6.手账。方格/空白,不要横线。关于旅行、学生的美好时代、朋友、恋爱、婚姻、育儿、财富

  7.书。《记事本圆梦计划》

  8.电影《遗愿清单》。

  《每天多出一小时》读后感(二):时间在手世界我有

  以前我对于时间没有太大的认识,过着悠哉游哉的日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发现了,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是最有价值的,这一秒过去了再也回不来,人生有多少个一秒可以浪费呢?所以我这才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我需要更好的利用时间为自己的未来努力。但是应该如何做到更好的利用时间抓住时间呢?我陷入沉思,当我遇见了《每天多出一小时》我终于幡然醒悟,原来你是这样的时间,原来我们可以这样留住时间。感谢作者林小白,将自己对时间的一整套完整的体系用文字告诉与我。让我不再迷茫,不再彷徨,重新拾起勇气与时间化敌为友,并肩作战。

  这本书共有7个章节,每个章节对应的内容都十分鲜明,主题十分突出。本书第一章先是从你我身边的例子入手,告诉我们我们的时间到底都去哪儿了;第二章教我们定目标(清晰明确的教我们认识到目标的重要性),用法则(利用SMART法则告诉我们如何定出好目标),订清单(制订To-do list让我们不再做无用功);接着第三章深入剖析“四象限法则”让我们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应该先做、什么事应该后做;第四章则让我们意识到拖延,面对拖延,克服拖延;第五章教我们如何将时间更好的分门别类;第六章让我们更好的把握时间分配时间;最后将时间与生活与工作的点滴都分析透彻,让我们明白时间原来控制的好,生活也能是另一番美好的景象。

  说完了整本书的大概内容,再来说说我个人的感想。这本书对于当下的我来说无疑是一颗救命稻草,长期以来我都知道明白时间不能浪费但是却一直苦无对策,这时候看完这本书真的让我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对未来的人生又重新激起了动力。定好目标,努力向前,错了就改,一改再改,时间飞逝,勇敢面对,把握时间,勇往直前,学会放下,学会改变,学会坚持,学会生活。

  原来命运一直都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学会把握住时间,让我们更好的将时间化为我们成功路上的垫脚石,这样时间为我们所用,人生为我们所控。一本看完后能让我马上行动的书,一本看完后能让我及时醒悟的书,一本看完后感觉未来充满希望的书,一本看完后迫不及待想要给大家安利的书。

  《每天多出一小时》读后感(三):每天多出1小时:你的时间,你做主

  时间管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掌握的通用技能,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做着哪项具体的工作,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每天都是24小时。所以,如果能够高效的管控自己的时间,就有很大的可能获得一个高效的生活。

  但我们经常会想,或者感觉到自己时间不够用,甚至希望每天能够变成48小时,但这肯定是不可能的。但,通过学习科学合理的时间管理技能、方法,善用时间管理工具,可以让每天多出1个小时的时间,不要小看这1个小时,坚持3年,普通人也可以实现崛起。

  林小白的这本《每天多出1个小时》就谈到了如何学习时间管理、如何掌控时间管理工具,而且逻辑性非常强。在书的开篇第一章就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了: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是啊,我也在想,我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每天早上一出门,晚上又回来,睁眼、闭眼一天就过去了,但好像什么都没有做。

  书里提到,我们可以通过记录时间的方式,来感知自己的时间,知道自己每天都被哪些事情所占据。但这只是记录自己已经“过完”的时间,我们已经没法更改了,而如果通过待办清单的方式来规划第二天的时间,就可以对“还没开始”的时间进行管控,这样就能够心里有一个谱,第二天的时间是怎么样去安排的。

  那么,时间分配好了之后,我们就必须要对每一段时间里面要做的事情进行划分,也就是像第三章里面讲的,要把每一个任务分成三六九等,哪些事情是应该重要紧急的、哪些是重要不紧急的等等,利用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方法来分配。

  但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即使我们做到这一步的时候,仍会发现完成任务的时间远远的多于原计划的时间,比如我经常设定自己1个小时写完一个小报告,但结果是2个小时才搞定,为什么呢?看到书里才明白,原来是拖延症在作怪。所以,通过设定Deadline、提供激励,利用番茄中工作法(10分钟版),来改善自己拖延症,不让自己再拖延。

  其实做到这一步,只能说我们可以“可以”管理自己的时间,但是并没有让每天多出1个小时,所以,说我认为这本书最核心的章节是第五章(仅是自己的感受):怎么样让每天能够多出1个小时。最重要的几个方法,比如多任务运行,把两个可以强关联的事情结合起来,当你看电视的时候,可以做做瑜伽、健身,这样就可以节省出另外一个任务的时间。

  再比如,每天上班挤地铁、坐公交,这些碎片化时间5-30分钟加起来,每天也一定能有1个小时甚至更更多的时间,还有见缝插针、化简为繁,尽量缩短你找东西、做杂活的时间,每天再挤出5-30分钟,这样一天下来说不定能多出2个小时,让你每天变成26个小时。

  时间管理不仅仅包括工具、方法,还会涉及到一些人际、情绪方面的知识,因为我们每天经常被别人打断,比如一个电话、一个微信都可能让我们走神,所以我们需要学会“拒绝”、“委派”。因为我们自己才是自己时间的主人,而不能让你的时间跟着别人去走。所以你要懂得放弃,懂得就委派工作,借助外力让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些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就会发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会变得更加的高效、充实,就好像一个平衡轮一样,让时间管理为自己画出一朵“生命之花”。不管每天的工作有多忙,生活事务多么繁杂,也一定能找出“时间”,变成一个非常高效的人。

  一起学习时间管理,让每天多出1个小时,实现自我崛起。

  《每天多出一小时》读后感(四):这本书,让我打通了时间管理的任督二脉

  之前,虽然断断续续看了很多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告诉我们如何珍惜时间,利用高效率的管理工具,在单位的时间内保持专注,休息的时候可以利用场景转换的模式。但内容上大多数是相对零散的,或者不同书籍之间有很多相似交叉的地方。

  上周,我在简书大学堂讲了有关番茄工作法的系列课程,为了上好这次课,我把以前看过的相关书籍又重新梳理了一遍,加上最近两年的一些实践的探索和总结,课后我又把课程不断打磨迭代。

  晚上空闲的时间,翻看林小白的这本《每天多出一小时》,书中涵盖了大多数时间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比如要事优先、四象限原则、SMART原则、切分大蛋糕等,并且她的很多时间管理的方法操作性很强,读过之后,我们就会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按照书中的方法去不断摸索和实践,就有可能用尽量少的时间高效地完成每件事。

  时间管理是一个大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时间管理,其实管理的是我们自己。它包括计划(收集待办事项)——排程——专注解决,而且这个过程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

  一、计划

  无论是学生还是职场人士,列计划是每个人都曾经做过的事情,我们经常用日程+清单的方式安排我们未来的时间,大到拯救地球,小到打酱油,所有的事件都需要如实地记录下来,实际上,只有把事件记录下来之后,我们才知道到底有多少事情需要去做的。也只有记录下来,才能将大脑清空,用于专注思考处理最重要的事件。

  我们在计划日程的过程中,要考虑几点问题:

  第一、修正待办清单时,要考虑列入待办清单事项是否具有可完成的属性以及优先级。

  第二、如果修正计划无法达到原计划表里列入的目标,那么就退而求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修正花费的时间。

  第三、如果时间固定,就考虑减少待办事项的工作量。

  《每天多出一小时》这本书中,在列计划这一项,给我们具体的方法:梳理情绪——列待办清单——设定优先级——加入时间段。这样安排显然是非常紧凑和合理的,既防止遗漏又可以优先处理最重要的事情,执行的时间也相对固定,我们大体就可以估算出自己可以控制的时间是多少。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在执行上述过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场景标签法。即在每个事件的后面加上#具体场景,比如明天下午在万达广场约见小郑”,我就会在计划上写出“明天下午14点万达广场约见小郑#外出”,类似的还有,“《人生效率手册》书评#电脑”,“整理文件和清洁#在家”。

  加上类似这样的情景之后,我就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在当下的情境下我要做的事情,在家,在办公室,外出,在电脑前,不同的场景,我立刻就知道可以开展哪些事情的工作。

  二、排程

  在计划全部列出来以后,接下来就是要把待办事项安排到具体的日程表当中。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的原则:

  第一、四象限原则,优先处理紧急重要的事情,但从长远上来看,我们不应该只关注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的事情),而应该把精力重点放在第二象限的事情上。

  第二、目标切分法

  那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往往需要我们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做好的,这时候就需要把事情分块处理,每天处理一部分。

  第三、吃掉最丑的青蛙

  一般情况下,我们开展工作的时候,首先应该从最棘手的事情开始。正是因为开始的时候,这件事很难做到,所以我们把它放在最开始去做,一旦养成习惯之后,你就会发现,一天刚开始我们就把最难的事情解决了,剩下的时间就会相对轻松和得心应手。

  第四、设置适当的鼓励机制

  鼓励的正面激励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完成一个阶段性的任务以后,我们不妨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强烈的自我激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但是,我们在设置奖励的时候要考虑奖励要和总体目标大小成比例,奖品要及时兑现,不要预支。

  三、专注解决

  减少打断,集中精力是专注的重要条件。但无论是内部打断还是外部打算,它们在我们身边随时随地地发生,比如,我们正在策划文案的时候,肚子里发出“饥饿”的信号,这时候,你的注意力可能要转到“点外卖”这件事情上来。最常见的场景,当你正在工作的时候,同事身边朋友突如其来的打断,导致你的工作频发被中断,偏离原来设置的计划。

  可见,干扰是最大的时间偷手。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减少不必要的打扰,比如在工作前将关闭手机上的社交软件、手机调制静音状态;不要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纠结不休,适当的时候,可以让同事朋友知晓你每天这个时间段都比较忙,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可以花钱找人代做,让自己建立一个专属的主权时间,然后捍卫它。

  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天平等的24小时,时间的利用效率不同,就决定了未来产生不同的成就和结果。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20年前,其次是现在。

  从现在开始,把控你的时间,就意味着拥有一个自律而美好的未来!

  《每天多出一小时》读后感(五):摆脱“伪勤奋”的灵丹妙药

  看到这本书后,我就想起了我曾经的一些经历。两年前,我在教育机构工作时,带了两个高三毕业班。一个班全是文化生,另一个班全是艺术生。一般大家都认为艺术生不好带,因为他们调皮捣乱,和普通文化生相比底子更差且心浮气躁。可是那一年我却碰到了截然相反的情况。

  艺术班的学生,因为各方面情况尤其基础知识方面太差,所以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全按照老师的节奏走,也从来提不出任何似乎有见解的学习方案来,就连作息时间都是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就这样一直到6月份高考,结果当成绩出来时,普遍考的异常好,其中最好的一个学生是学美术专业,超出美术专业一本线130多分。

  而另一个班,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情况。他们的基础相对好一点,也正因如此,每个人都雄心勃勃,定的目标大都为一本或二本院校。一开始老师们也都对这个班的学生抱有很大希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慢慢地暴露了出来。

  因为基础好,他们总想更快一步走向成功,总觉得老师的节奏慢,甚至当着老师的面否定当前的教学模式,提出相当有“见解”的方案来。恨不得一口吃个胖子。然而更严重的问题还在后面―――他们太“勤奋”了!

  按照当时我们的设计,从早上7点开始进班学习到晚上9点放学,中间扣除3个小时的吃饭及午休时间,还有11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如果白天的时间好好利用起来,完全可以了。但问题就是出现了,尤其是中午。

  我们当时规定,中午12点至1点半为吃饭时间,但鼓励大家提前吃完饭回来进行午休,一直到两点,再开始上课。但这些同学舍不得休息,一直在勤奋,任凭老师各种劝说,我自岿然不动。结果到了下午的课堂上,成了霜打的茄子了,听课效果很不好。

  其中有一个姑娘,更加极端。

  姑娘每天早上7点准时到校(极少迟到),可是早读刚参加一半,便已困的睁不开眼来。上午的课基本上也是在半睡半醒当中渡过的。到了中午,别人要休息了,她开始疯狂的学习了,结果下午的课又是飘飘然就过去了。

  后来我找她谈话,问她为什么每天都这么困,是不是玩手机了。她说,老师我没有玩手机,其实我每天晚上都学到两三点。听到这个答案,我顿时呆住了。我又问,为什么呢,你只要把白天的时间都利用好了,完全够了。她说,因为白天的失误(犯困)导致学习效率不高,所以晚上要加班加点给补回来.....

  说到这里,我明白了。

  她觉得白天没学好,所以晚上要补回来。可是她没有想到,晚上过度的学习又导致白天的低效率甚至无效率。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恶性循环。退一步讲,究竟是自学有效率还是老师带着有效率,她没有搞懂。再退一步,长此以往,就算成绩上来了,身体素质也要下去了;更有甚者,成绩也没提上来,身体也垮了下去。

  跟她沟通,跟她家长沟通,效果都不明显。这种情况大约持续了一个多月。有一天姑娘突然发现她的胳膊肿了,又一看脚脖也肿了,再一看脖子也有些浮肿,我赶紧给她批假去了医院。到了医院一检查,全身性浮肿。最后,住了一个多星期的院。后来,她读了大专。

  其实,这个姑娘也好,这个班也好,都犯了一个共同的毛病―――伪勤奋。所谓伪勤奋,简单说就是,看似很忙、很拼搏、很勤奋,却出不了成绩;看似每天花费很多时间,却没做成多少事。实际上也就是目标与时间的不协调导致伪勤奋的出现,目标不清晰可能会导致问题,可就算目标清晰,不能正确处理时间,其结果还是不尽人意。

  所以,在我看来,要想摆脱伪勤奋,从根本上讲就是从时间上下手,其次要保证每一项任务及目标的可量化衡量。学会管理时间是基础,因为只有把时间管理好了,才能保持高效率避免伪勤奋。正如简书原创作者林小白在《每天多出一小时》中所言:“时间管理,并不是让你去做更多的事情,而是要让你在有效时间内更为有效、轻松地完成事情。”

  管理时间并不难,正确的方法很重要。林小白在《每天多出一小时》明确指出时间管理的第一步即是目标设定,并专门用了一节的内容来具体讲解。正如王健林所说,要先定一个小目标(当然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怕是不能1个亿了)。对于他而言,一个亿却是不在话下,但对于我们而言,这个目标太大,短时间内肯定完不成,如此一来反而会打击我们的积极性。所以小目标很重要。

  “实际的、准确的、清晰的目标能提供足够的动力,提高执行力,从而实现目标。”(《每天多出一个小时》)

  《每天多出一个小时》中讲到了一个真实案例:山田本一是日本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1984年,日本东京举行了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有很多知名运动员参加的情况下,居然是经验并不算丰富的山田本一获得了冠军。当记者问他是怎样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时,他只回答了记者一句话:“比赛需要智慧,我用智慧战胜了对手。”两年后,山田本一再一次代表日本参加了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马拉松邀请赛,这一次,山田本一又轻松地赢得了冠军。记者在采访时又问他:“上次你在日本获得冠军后说是靠智慧得胜利的,那这次又获得了冠军,又凭的是什么呢?”山田本一回答记者:“这一次也是用智慧取得胜利。”几年后,山田本一在自己的自传中写道:“以前我参加比赛,目标就是最后的终点,每次都会觉得非常累。后来,我把几十千米的路程分成了很多小目标,跑起来就很轻松。所以在比赛之前,我都会仔细地看一遍比赛路线,记下几个明显的标志。比赛开始后,我就奋力向第一个目标跑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朝第二个目标跑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前期目标或大目标,因其宏观性不容易量化衡量,而影响我们实施的效果。因此我们既需要把长期的目标分解为短期的目标,同时还需要确保每个阶段的小目标是具体的,并且是能够量化衡量的。

  山田本一之所以能出人意料的获胜并在以后的比赛中不断获胜,实际上正确因为他科学的处理了目标与时间的关系。他使用了一个重要的法则———SMART法则。

  该法则最早由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提出,不过真正的会使用的人却很少。林小白在《每天多一小时》中详细讲解了该法则的精华。

  —具体(Specific)。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习惯于提出一些看似伟大却很难看得到摸的清的目标,比如我要好好学习,那怎样才算是达到了好好学习的目标?目标不具体不明确,常常使我们半途而废或大打折扣,如果我们把好好学习换成期末考进前十名会不会更好一些?。

  M—可量度(Measurable)。我们定的目标,必须要有一个可量化的标准,是可以衡量的。还以学习为例,我定了期末进入前十名的目标,那就需要将这个目标进行量化,如我每个学科要达到多少分,每个学科到提高多少分。

  A—可实现(Attainable)。假如每次考试都考最后一名,这次你生气了,说期末考试我要考第一名,考不到我就死去。而现在距离期末考试已经只有两个月了。那这个目标完成起来恐怕还是很有难度的,弄不好还真得找佛祖报道。

  R—相关性(Relevant)。也就说,完成此目标也一定要与别的目标有关联,否则即便这个目标实现了意义也不大。比如,为了考好语文,一定要把一篇很长的文章背下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背下来了。可是很早已经老师就说了,期末考试不考这篇课文。那岂不很尴尬了。

  T——时效性(Time-bound)。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也就说要给每一项目标都设立一个最后期限。比如,我一定要在一个小时内完成这项任务,那么你就会竭尽全力的去完成它,否则你可能三天也完不成。

  MART法则可以及其有效的帮助我们明确高效地工作,并且还能对绩效考核提供考核的目标和考核的标准。

  另外,林小白还主张制定“TO-DO List”(待办清单)及科学使用日程表(完成情况及说明)。

  所谓待办清单,即某个时间段内需要完成的任务及活动的个人清单。待办清单以日待办清单为主。我们每天都要做很多事情,只有把待办清单彻底搞清楚了,我们才可以对所要做的事情心中有数,同时还可以摸索节省时间的窍门,且如此方可系统地制定时间周期更长的有效清单,从而让你的生活张驰有度。

  大概我们每个人都做过一些日程表,且规划的很详细,可最后的完成效果恐怕自己心中都有所分寸。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并没有设立完成情况栏。“任何一项亟待完成的事项,我们都需要知道它的结果如何,因此对一件事情进行回顾是非常必要的。当我们在制定待办清单的时候,我们着重于思绪的整理及习惯的初步养成,所以并没有强调回顾事件的重要性。但一旦这件事情加入至时间表里,我们就需要对它的完成情况进行回顾,我们需要知道它是否被顺利完成,在进行的过程中是否遇到困难,以及时调整隔天的待办清单事项,达到更好地管理时间的目的。”(《每天多出一小时》)

  如果缺少这一栏,很多时间完成的不及时甚至没完成,可能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所以,我们很需要在制定时间表时添加完成情况及说明一栏。这样制定出来的时间表才能发挥它该有的效果。

  合理使用SMART法则、待办清单及科学时间表,可以有效处理好目标与时间的关系,如此,我想便可解决掉伪勤奋的问题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