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之道》的读后感大全
《科创板之道》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科创板之道》精选点评:
●该书名为《科创板之道》,通过解释科创板制度设计的各类玩法、评析市场上案例、揭示数年来资本市场制度的博弈与变迁,名副其实的揭示了科创板之“道”。对于投行小兵来讲,很幸运能在初入职场时就接触到这样的书,日常的工作里困于承做工作的具体细节,很难有时间跳脱出来去审视自己所面临的市场,思考其后的逻辑,难免就此沦为繁杂的工作之“器”。好的书籍应该拥有启发人心的力量,这本书做到了,它教会了我初入资本市场的第一课,沉下心去观察、去思考,对于时代的变化形成自己的见解。正值本周五再融资政策大松绑,这就去学习啦!
●好久没看书了
●不同于市面上大部分专业书籍侧重于法规和案例的梳理,这本书带着作者对科创板的认识、理解与思考,是市面上解读科创板注册制精神最准确最有深度的书。20个科创板案例,读起来更是一气呵成,每一家公司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
●科普读物,重在时效性。
●作为了解科创板前世今生,各种规则解读的科普读物,作者的写作水平是可以的,文笔流畅,内容详实。
●面对投行的必然变革,从业人员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不再仅仅是材料的鉴证者,应付审核越来越不重要;了解市场,挖掘企业价值,投行应变成金融市场的“产品经理”。
●非常实用的一本书 干货满满 在看这本书之前其实是有一定预期的 因为这本书的作者王骥跃是资深投行人士 非常懂行 如今又是资本市场改革年 看完之后不得不说还是高于自己预期 这本书不是简单的条文堆积 非常有节奏 循序渐进 如果能静下心来好好阅读这本书 会有非常大的收获 科创板之道不仅仅是简单的讲科创板的前世今生 而是从点到面 整个资本市场制度的变迁 核准制 注册制 都讲的非常清楚 还详细讲了几个典型的科创板公司案例 看起来更容易吸收 也不会枯燥 喜欢 真心推荐给任何想要了解科创板,我国资本市场的相关人士 ~
《科创板之道》读后感(一):挺一般的,可读性不高
挺一般的,可读性不高。堆砌了大量法规条文,但干货不多,全书只能提炼出来几句高浓度的知识。一半注水,一半凑合写的书。打分的话,6.5比较公道,能静下心来把科创板写透,忙碌的保代这个角色可能没有时间。嗯,要求比较高,这本书是赚快钱,不能成为经典。再继续找找其他作品,大家也可以推荐一下。
《科创板之道》读后感(二):对科创板最深入的独立解读
疫情假期,想来无事开启读书模式,重点重温了作者的两部资本市场大作《科创板之道》和《梦想与浮沉》。
科创板的推出是2019年A股市场的最大亮点,发行定价重新走向市场化、战略投资者配售、对新经济企业的包容性等等变革,承载了监管试点注册制的期望。本书从科创板的背景入手,既从“术”的层面解释了科创板注册制与其他板块在审核、发行、上市后交易等各环节的异同,又从“道”的层面深入分析科创板注册制对A股市场估值体系、投资者群体、中介机构市场格局等方面的影响,一些大胆的预测在半年的时间里竟一语成谶。除了对首批25家科创板公司进行全景式点评以外,作者还用自己的观点阐述了科创板之道,告诫市场不要关注“含科量”、“过会率”,为市场化和法治化鼓与呼。
与作者共事多年,却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正值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之时惊闻作者从负责岗位裸退,尝试自由职业,此种职业选择在西方不算奇事,但在充满机遇和变化的国内金融行业能放弃平台,此等勇气令我们惊叹不已。二是不拘泥于具体的审核、发行关注要点之类的碎片细节,站在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的高度,纵向对照历史,横向比较海外,向我们展示了科创板和注册制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牛鼻子工程在历史上如何前进、反复、再前进。而在阅完本书之后,我突然理解,要实现为资本市场市场化和法治化摇旗呐喊,对不市场化不法治化的种种行为进行评价与批判,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才有可能更加客观中立。想到这里,不禁为作者的知识分子情怀点赞。
《科创板之道》读后感(三):没想到我会从投行专业书里看到时代价值观
从微博上看到王骥跃老师出新书了,突然觉得有必要给王老师写一封感谢信。虽然一直在想说要找一个更好的时机,但在不知道“更好的时机”什么时候到来的情况下,或者今天就是好时机。
去年年初的时候我想写一本以投行职业为题材的小说,想写它当然是因为投行业够“时髦”,关于它的传说都够劲爆。
之后我在网上看了很多材料,现实生活中也找了一些人采访,但很长一段时间,总觉得无法将这些材料整合,直到看到王骥跃老师的上一本书《梦想与沉浮》,这本书以纪年和案例的方法,讲述了投行业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行业清晰的发展史,有宏观评述,有微观佐证。帮助我非常有效了理清楚了投行行业,也可以有清晰的线索去想象投行人的工作和生活。
更重要的是,《梦想与沉浮》这本书还为我提供了投行业的职业价值观,让我从许多关于投行业和投行人“时髦劲爆”的传言中解脱出来,真正去领悟行业本真的价值,并将它和我个人的现实生活和梦想联系起来。
当然,我不能说我的小说有真的把投行这个行业写清楚。但由《梦想与浮沉》这本书引爆的关于行业的想象,确实带我进入了一种我长久想进入的写作状态,也帮助我完成了一部对我自己来说很重要的小说。
写完小说之后,我对金融的兴趣也愈加浓厚。科创班刚开的时候,我几乎也是天天关注,但没想到,短短几个月时间,王老师又能搜集到足够案例,写了这本《科创班之道》。当然这本书我也买了,也看了,这次不再是为小说搜集材料,而是真的学习金融知识。
《科创板之道》读后感(四):A股市场的注册制试点
科创板的推出是中国A股市场的一次重要的改革,是股票市场的供给侧改革重要的举措。发行定价重新走向市场化、战略投资者配售、对新经济企业的包容性等等变革,承载了监管机构试点注册制的期望。
这本书之所以起名《科创板之道》,主要是因为作者的文章偏宏观一些,偏向“道”,他深入分析科创板注册制对A股市场估值体系、投资者群体、中介机构市场格局等方面的影响,一些大胆的预测在半年的时间里竟一语成谶。另外,本书也从科创板的背景入手,从“术”的层面解释了科创板注册制与其他板块在审核、发行、上市后交易等各环节的异同,对于“注册制”与“核准制”,对于“科创板”与“创业板”,对于“上市会”与“发审委”都做出了清晰的对比与阐释。
本书共五章,第一章是总括,介绍了科创板注册制的前世今生、改革目的等;第二章是对比,介绍科创板注册制发生了哪些变化;第三章是提炼,介绍科创板注册制对资本市场乃至中国经济的影响;第四章是理解,介绍作者对科创板注册制的理解,解释了几个核心问题,包括“绿鞋”超额配售选择权、保荐子公司跟投制度、非公开转让减持股票的制度设计等;第五章是案例,对首批25家科创板公司进行全景式点评,每个案例侧重突出科创板注册制的不同关注点。
这是一本专业性蛮强的书,适读于投资者和金融投资专业的读者。作者十几年投行的工作经验,辞职后开启自由职业的生活,但持续对市场的观察与思考汇集成这本书,它们大都是公众号上面的文章,它的出版给我的启发就是:不要忽视每一点的小小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