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郑国江词画人生》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郑国江词画人生》的读后感大全

2021-04-04 03:31: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郑国江词画人生》的读后感大全

  《郑国江词画人生》是一本由郑国江著作,256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郑国江词画人生》读后感(一):香港音乐黄金时代的片断回忆

  粤语歌曲曾经辉煌了20年,这种辉煌,或许只有80后、70后最有感触,而如今香港歌曲的不景气,是90后和00后望不见当年辉煌的障碍。香港粤语歌乃至于电影,之所以在当年那么辉煌,一方面固然是现代化初期带来的强大需求,另一方面有文人的参与,就是有新旧底蕴的文人的参与,比如金庸的小说,倪匡的编剧,黄霑是博士,当年的繁荣,是人才济济,郑国江便是香港音乐辉煌时代的代表,他的《偏偏喜欢你》《真的汉子》等,依然回响在耳边,而他在内地出版的首部文字作品《郑国江词画人生》,坦露了自己歌曲的创作过程,以及歌词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娓娓道来,让人在清新简约的文风中,不由自主的泛起一丝温馨,在温馨中,回忆起了美好的青少年时代。

  从这本书看,郑先生是很有天资的人,正业是小学教师,平淡无奇,但副业却造就了辉煌,这或许就是事业与职业的区别吧。郑先生在书里有一句话,每首歌都有自己的命运。看似平淡,却深有真味,让人无限感慨。确实,歌词出来了,只是打好了底色,能否遇到与这首歌特性相吻合的歌手,就要看命运了,因为这种配合,是差别是极其大的,我记得罗文、叶振棠、许冠杰都唱过《沧海一声笑》,罗文唱功最佳,分明就是皇者气象,却唱不出其中的逍遥,叶振棠有儒者气象,但也唱不出逍遥,只有许冠杰,一张嗓子,就觉得这首歌是属于他的,别人争不走。歌词遇到“属于他的”歌手,才是好命,有些歌词适合邓丽君,却不一定适合张惠妹,《偏偏喜欢你》适合陈百强,却不一定适合张学友。所以说,那个黄金时代,是有无数歌曲遇到了好的歌手,才会有那么多辉煌、那么多传奇。

  所以,读郑先生这本书,其实是在度自己的回忆,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但肯定会有一样的感叹:香港歌曲的黄金时代,和电影时代一样,都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读到的,都是回忆而已。

  《郑国江词画人生》读后感(二):鼓舞

  收到这本书前,我真的不知道郑国江是何许人也。随着阅读进度加快,我才一点一点了解这个很厉害的词作家。比起他笔下无数淡而现成的好词,我更惊讶于他只把写词当作副职,小学老师才是他的主职。每每看到他提到为了回学校上课而赶工写词,我就忍不住赞叹,真是天才啊,灵感源源不断。后来再读到他还做过综艺节目的策划和编剧,开过国画展,又感叹不愧是多面手,吾等凡人真是比不上啊,比不上。然而直到看到他写自己和美术的缘分,才知道写词、编剧、画画都是他的兴趣,教书育人才是他的工作。郑老师一直坚持兴趣和工作分开,不倚赖兴趣谋生,反而为兴趣提供自由生长的沃土。

  对于此时站在毕业门槛的我而言,这个观点简直是指路明灯。我一直在纠结于是按兴趣还是按专业找工作,害怕兴趣养不活自己,也害怕疲于专业丢了兴趣。郑老师的示范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既然是自己的兴趣,就一定可以克服各种惫懒、忙碌坚持到底。既然是自己的兴趣,就更需要一个纯度、自由的生长环境。我决定先用专业谋生,再以兴趣丰富人生。

  郑老师在下一篇开头说,人的理想和实际能力是有距离的。所以,虽然现在我写的东西还是没灵气、没思想、烂到自己都不想看第二遍,但是写作这件事让感到的快乐是实实在在的。不管花了多少时间精力,不管未来结果如何,我都要把写作这件事坚持到底,学到老、做到老。

  就像郑老师在《鼓舞》中所写:

  快快走上欢笑的跑道

  剩一分热仍是要发光

  找紧美好

  春风一吹草再苏

  永远不见绝路

  明日变迁怎么可知道

  何事悲观信命数

  似朝阳正初升

  你要自信有光明前路

  愿知生命诚可贵

  能为你鼓舞

  将一声声叹息

  化作生命力

  怀着信心解开生死结

  云雾消失朗日吐

  《郑国江词画人生》读后感(三):歌词背后的故事

  每一首歌,它的歌词,都有一个故事,作者郑国江,香港著名填词人,他所作词歌曲经邓丽君、徐小凤,张国荣、陈百强等歌手传唱。传世的经典作品有《偏偏喜欢你》、《漫步人生路》、《风雨同路》等。

  《郑国江词话人间》中,作者袒露出那些脍炙人口,甚至可以说是经典的歌曲的创作过程,歌词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以及那些才华卓越的歌星他们的故事。郑国江的词,大多用词精准,对仗工整,优美至极。而且,词里透出的情感,让人一听就明白。

  在创作《偏偏喜欢你》的时候,本来歌词里面填的是:偏偏我却偏偏中意你,后来陈百强将旋律改了一下,歌词就改为:我却为何偏偏喜欢你。如果沿用之前的偏偏中意你,也许在粤语歌曲上,会比较受欢迎,但受欢迎的程度肯定会大打折扣。当然歌词也还和一个真实故事有关,有位留学生移民到加拿大,和心仪的女孩结了婚,婚后不久因故仳离。但男孩对女孩痴心不已,希望可以复合,为此在女孩上班的附近开了一家花店,希望每天可以看到她。因为这个男孩的痴情,感动了作者把它写进歌词里,所以才让《偏偏喜欢你》更有感染力。

  作者填的第一首词是《原野是我家》。突然被总裁叫到办公室,听了一段音乐,然后就直接填词,下午歌手就要来录音。这种时候,分秒必争,其实可以看出作者心态很好,先把音乐听几遍,找感觉,再根据听到的感觉,脑海中找对应的诗。这时候诗歌的储备量可以看出来,作者的文化底蕴,确实丰厚。用了三个小时,完成了他的第一次作词,第一首作词歌曲。在听到歌手唱出来的时候,正好是想要的感觉,应该是作词人最大的幸福了吧。

  在《“幸运的是我”郑国江》中,作者感慨,幸运的是生长在香港这个小地方,地方小容易出名;幸运的是赶上那个又很多让人发挥的年代,刚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幸运的是遇到很多乐意帮忙的朋友,有困难这个帮一下,那个扶一下;幸运的是当初选择的际遇,如果当初选择在学校教书,肯定不会有现在的他。但我想说,幸运的是我们,那些听到你写的歌的我们;为没有错过这些好歌曲,而感到庆幸。

  《郑国江词画人生》读后感(四):真善美的词画人生

  《郑国江词画人生》是香港著名填词人郑国江在内地出版的首部文字作品,书中他除了坦露那些脍炙人口的歌曲的创作过程,以及这些歌词背后的不为人知的秘密之外,更是通过自己一生对粤曲、填词、绘画的不懈追求,表达了对真善美人生境界的一种向往与追求。

  郑国江是上个世纪70年代香港乐坛的“当代词人三大家”之一,与黄霑、卢国沾齐名,因作品诗情画意、飘逸闲情,有“田园词人”的美誉。更令人诧异的是,他的本职工作是教师,词只是他的业余爱好罢了。但无论是填词还是绘画,他都追求“真善美”,在他看来“雅趣共赏”才是文艺作品的真谛。

  郑国江所讲的“真”体现在他对于作品情感的挖掘上。书中他讲到陈百强的《偏偏喜欢你》的创作,一方面是基于陈百强本人对于爱情的观感、态度,另一方面则来源于他一个学生的真实故事。他将他原先一位学生痴等离婚的爱妻回心转意的故事融合在了歌词中,“情义已失去,恩爱都失去,我却为何偏偏喜欢你。”让这首描写男孩子失恋感受的歌曲“虏获”了一大批“痴心”的歌迷。

  郑国江所讲的“善”体现在他对于作品教化勉励作用的挖掘之上。郑国江先生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除了那些脍炙人口的情歌之外,他还涉猎儿歌、慈善歌曲,并且积极参与到儿童综艺节目的创作中去。但无论是情歌还是儿歌,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雅趣共赏”,特别是儿歌的创作,郑国江特别注意词语的使用,既要有趣有不能俗气,污染孩子纯洁的精神世界。情歌也少有萎靡消沉之意,更多的是心灵慰藉之后对未来的憧憬。

  郑国江所讲的“美”是指文字的细腻与诗化。虽然郑国江先生讲他所掌握的国语不多,但他却通过对歌词起、承、转、合的斟酌,对点睛之句的反复酝酿,用最简单的词句将歌曲的动人画面和所要传达的意向一一展现着听众的面前,与听众进行了一次心灵的交流。

  真善美,既是郑国江艺术创作的态度,更是他所追求的人生信条。

  《郑国江词画人生》读后感(五):郑国江与歌词

  总有这么一些歌曲,会在自己不经意间哼哼出来,尽管已经忘了是谁唱的,是谁写的,可那些旋律和词句就是在你的脑海中根植,挥散不去!《风继续吹》《似水流年》《偏偏喜欢你》……

  说起郑国江其人,我对他了解甚少,从来不曾知道他是很多劲歌金曲的填词人。在我的印象中,填词人的形象应该是充满着自由幻想,一身时尚服装的的风流才子,从来没想过一个被称作“当代词人三大家”的著名填词人居然是一名小学教师!在这本书中,郑国江把自己创作歌曲的过程和自己眼中的那些巨星们收录其中并用文字将它们展示出来!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一个小学教师的歌词创作之路!”

  这本书一共分为了三个部分。首先是“好歌献给你”,这一部分记录了郑国江笔下那些脍炙人口的歌词的创作背景和灵感来源。我才知道原来歌词的创作并不是听着旋律苦想就可以一蹴而就的。一首歌要成为好歌,首先的有一首好曲子、然后还要有个好词人、三还要有个好的歌手。正如郑国江所言,他创作歌词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歌曲自己本身的节奏,还要考虑到歌手自身的气质声音。他为徐小凤创作《风雨同路》的歌词时,开始是想创作成《何日君再来》那样缠绵悱恻的,但是徐小凤致电郑国江,说自己不适合唱太甜腻的歌词,于是郑国江就找来曾听过的徐小凤唱过的其他歌曲听她的声音,最终创作成了我们后来听到的《风雨同路》。第二部分是相识并非偶然。这里记录了郑国江和一些知名的演员歌手结识并为他们创作影视主题曲的经历。这里你能找到“哥哥”、“华仔”等等的身影,在这里我们能够找到不为我们所知的他们的另一面!最后一部分叫做似水流年。介绍了郑国江自己的填词学画生涯。如何开始填词,如何灵感来源都在其中一一介绍!

  创作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创作歌词。不仅仅要熟悉旋律,还要寻找灵感找到合适的词句,还要考虑到歌手的气质声音,一首好歌离开了这三点估计也就不是那个味了。就好像你非要把电饭锅放到煤气灶上,也能做熟饭,但是这个感觉就差了很多!而且给唱片公司创作歌词还有时间限制,今天交给你曲子,明天就要在录音棚录音,你的创作时间只有一天。“我是幸运的”郑国江在给某个歌星填词时被告诉歌星一般下午开始试音时这么说道,为多出来的半天时间感到庆幸。也不得不叹服郑国江的才华。

  “在你身边,路虽远,未疲倦,伴你慢行一段又一段。”《漫步人生路》也是郑国江创作的歌词,就好像在说明他与歌词结下的不解之缘“尽管给我俩考验……早已一心向着前”。尽管邓丽君已经故去这么多年,,尽管很多的歌星歌手翻唱过它,但是歌的旋律、歌词从来没变过。

  《郑国江词画人生》读后感(六):每首歌都有自己的命运

  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也开始变得怀旧起来,喜欢听老歌胜过新歌。如今乐坛日新月异,但总会有一席之地留给那些经典老歌,它们承载了很多人最热血最多情怀最无知无畏的一段特殊的时光记忆。

  一直都感觉粤语歌曲听起来有种特别的韵味,很耐听。粤语的用词与语句顺序和国语有很大差别,也会经常使用一些生涩词句,搭配特殊的发音,文邹邹带有古典意味。粤语歌词直译的国语读起来这种韵味会差许多,很多粤语歌在制作成国语版本的时候便会另外填词了。

  《郑国江词画人生》,此词非彼词,歌词,非诗词。以前不太了解郑国江,倒是听过不少他所写的歌曲。当时更多关注于台前将这些经典歌曲演绎出来的歌手,梅艳芳、徐小凤、卢冠廷啦。实际上每个歌手所展现的个人魅力,是与作品息息相关的。如书的封面上这句话“每首歌都有自己的命运”。一首好歌成全一个好歌手,一位好歌手也能成全一首好歌。

  郑国江先生作词大多未曾使用华丽的词藻和晦涩的语句,而是很简单直白、恰如其分、富有诗意的语句。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深意却从未有丝毫削减,那些情意绵绵、爱恨痴缠、柔肠百转,都直指人心。

  他在书中不止一次自嘲过自己连唐诗都没读熟,不过一些歌曲的灵感倒是来自于诗词古文。比如《原野是我家》的灵感就是源自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客从何处来》则来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我会找出文章里提到的每一首歌再听几遍,无论是听过的还是没听过的。歌词在读和在听的感觉完全不同。一首歌在不同的情境中,无论电影里或是故事里,还有不同的人听起来,感觉都是千差万别的。读过一首歌的故事以后再去听,会对歌曲萌生出特别的感情,会更容易被打动。若干年前没理解的作品,如今经历过了才觉感同身受,红了眼圈,感慨万千。

  郑国江将他这些年作词背后的一些小插曲,还有他的书法、画作、手稿等做了整理,分享给读者、听众。我这从书中了解了很多歌曲和音乐人的故事,也拾取了很多曾经错过的优秀作品,算是不小的收获了。本书适合每一个喜欢音乐,喜欢粤语歌的朋友。他的作品属于一个辉煌的时代。

  每个人的命运不同,每首歌也有自己的命运。当年唱这些经典作品的歌手有些已经遗憾地离开了我们,但歌曲却可以永远不褪色的被流传下去,这也是一种永生的方式。

  《郑国江词画人生》读后感(七):偏偏喜欢你:不会画画的作家不是好词人

  偏偏喜欢你:不会画画的作家不是好词人

  读郑国江《词画人生》

  文/方木鱼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仍然记得去年读香港“词坛圣手”卢国沾讲述《歌词的背后》,印象最深的是张国荣的那首《有谁共鸣》:不信命,只信双手去苦拼,矛盾是无力去暂停。可会知,我心里困倦满腔。夜阑静,问有谁共鸣?

  可能你并不知道郑国江是谁,但我敢打赌,你一定在无意中听到过,甚至能哼哼出这段旋律:为何我心分秒想着过去,为何你一点都不记起,情义已失去恩爱都失去,我却为何偏偏喜欢你?

  没错,他就是隐藏在“歌词的背后的”填词人:郑国江。香港三大填词人:黄霑先生已经仙去,有幸先后读到卢国沾《歌词的背后》和郑国江《词画人生》,实是人生一大幸事。郑国江在前言中如实写到:“我的职业是教师,写歌词一直是我的兴趣之一。”这句话让我顿感亲切,这位为邓丽君创作过《漫步人生路》、张国荣《风继续吹》、梅艳芳《似水流年》、陈百强《偏偏喜欢你》、林子祥《真的汉子》和徐小凤《风雨同路》等2000首词作的词人,竟然是在教学之余进行创作的。这不得不让我这个写作拖延症的重度患者侧目。

  郑国江在《偏偏喜欢你——写的是一个“痴”字》一文中详述这首歌的创作过程。《偏偏喜欢你》写的是一个男孩子失恋的感受,陈百强淡淡地道来,却教人听得心疼,很受内地的歌迷欢迎。他说,这首词借鉴了自己一位学生的真事:学生移民加拿大,和一位心仪的女孩子结婚,后因故离异。学生痴心盼复合,便在妻子上下班的路上开了一家花店,希望每天能看着她上下班。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我还想起李宗盛为娃娃创作的那首《漂洋过海来看你》:上世纪九十年代,娃娃与北京的诗人阿橹一见钟情,娃娃为了见阿橹,经常从台湾转香港飞北京,去一个陌生之地去见他。后来,娃娃得知阿橹是有妇之夫,遂终止这段恋情。李宗盛听到这段故事,才写出了下面的歌词:为你我用了半年的积蓄,飘洋过海地来看你,为了这次相聚,我连见面时的呼吸,都曾反复练习”。

  因为对歌词很感兴趣,便总是很好奇,歌词的背后是什么?回到开头那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仅仅一首《偏偏喜欢你》,就引出如此多的背后故事和引人遐想的回忆。可想而知,读完一本浓缩了3000首歌词经典的书,套用知乎上的一句话,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郑国江词画人生》读后感(八):那些年我们一起听的歌

  初次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本以为是一本讲述诗词绘画的书籍。翻开之后才晓得我闹了个大乌龙。

  记得曾在某一期的专访节目中得知,内地与港台的歌曲创作方式是不一样的。内地是先写出歌词,然后由作曲家谱曲,而港台地区恰恰相反,是先创作出曲谱,然后在根据乐曲写出歌词,而这些写歌词的人被称作是填词人。

  对于歌曲创作我是个不折不扣的门外汉,所以弄不清这两种方式哪一个更为合理一些。不过填词应该是古而有之。宋朝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不就是词吗?其实就是当时的文人根据词牌名下的乐曲所添上去的文字,是一种歌唱文学。可惜各种曲谱早已遗失,不得不说是历史上的一大憾事。

  言归正传,我们再来说说这本书名让我引起误会的书《郑国江词话人生》和它的作者。郑国江,香港著名填词人与黄霑、卢国沾并称“当代词人三大家”。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便开始陆续为香港乐坛创作出大量优秀的歌词。想《偏偏喜欢你》、《真的汉子》、《似水流年》等经典粤语歌曲的歌词皆是出于他之手。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作者关于自己歌词创作之路的自传小叙。他在书中向读者披露了自己那些脍炙人口歌曲创作的过程经历,背后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以及演绎这些经典歌曲们的歌手与歌曲之间的种种故事。张国荣、邓丽君、梅艳芳、林子祥、谭咏麟等著名歌星的名字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

  这不仅仅是一本讲述郑国江的歌词创作之路的书籍,更是一部香港歌坛三十年辉煌发展史。回看这些年香港歌坛的发展,有一些知名歌星已经离我们远去多年,而今再看他们与他们所演唱的歌曲之间的故事,心中很是有一番感慨。

  在郑国江所创作的这些歌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由林子祥演唱的《真的汉子》。当年看万梓良主演的电视剧,当时还未发福到不能见人的万梓良,在片头伴随这首豪情满满的歌曲出厂,显的是那样的英气逼人,从那时起便喜欢上了这首歌。多年之后,再次听到确实在徐峥所主演的电影《港囧》之中,豪迈的旋律与狂放的歌词与徐峥的表演形成强烈的反差,不过反倒更衬托出电影的幽默之感。

  当年郑国江创作此歌词时,几乎是竭尽全部所能,所以才能够使此歌如此深入人心。据说多年之后有家保险公司邀请他来举行一个以“事在人为”为主题的讲座。在讲座开始前,在场的一百多个人同时起立,高唱这首《真的汉子》。以此可见此歌的影响力之深。

  时光已匆匆而过多年,如今的歌坛也不再是香港一枝独秀,但那些曾经脍炙人口的歌曲与经典歌词依然留着我们的脑海之中。

  看完此书后我决定按照目录,将由郑国江填词的全部歌曲下载来听,既是对往昔的一份回忆,也算是对作者作品的一次致敬。

  《郑国江词画人生》读后感(九):词曲人生路

  在你身边路虽远未疲倦/伴你漫行一段接一段/越过高峰另一峰却又见/目标推远/让理想永运在前面/路纵崎岖亦不帕受磨练 /愿一生中苦痛快乐也体验/愉快悲哀在身边转又转/风中赏雪/雾里赏花快乐回旋/毋庸计较/快欣赏身边美丽每一天/还愿确信美景良辰在脚边/愿将欢笑声盖掩苦痛那一面/悲也好/喜也好/每天找到新发现/让疾风吹呀吹/尽管给我俩考验/小雨点/放心洒早就决心向着前

  这首《漫步人生路》,我很喜欢在下午,打开音响,让它从里面静静的流淌出来,听着邓丽君为我们讲述一个人生之路的故事。单曲循环,在这个下午,体会那属于别样的人生。

  《漫步人生路》这样一首百听不厌的歌曲,正是出自于香港乐坛的大咖,郑国江之手。粤语歌曲在传入大陆的时候,很多人都听的所谓靡靡之音是那样的好听,虽然很多人听不懂粤语,但是丝毫不能影响人们对于歌曲的喜爱。而作为成就了粤语歌曲的郑国江来说,他所作的贡献,更是很多人无法成就的。

  在粤语歌曲的世界中,浩气天下,英雄侠者,书生意气,各展风华,在丝丝的旋律当中,与曲子相得益彰,彰显出无人能比拟的风姿。在郑国江的世界中,路边的风景,生活中引人一笑的笑颜,都是歌词中的常客。路边的小草,孩童的玩耍,甚至于辉煌无比的路边建筑,每一个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元素,被郑国江放在了他的创作当中。细腻的感情,贴近生活的情感,更多的是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受。我们在他的词中,看到的是丰富多彩的人生,看到的是那个挚爱的世界,送给我们的最好的故事。这个热爱生活的词作者,送给我们的更是生活的启迪。

  在书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作者超凡的作词的能力与灵感,也看到了每一个作品背后的创作历程和背后的故事。每一个歌舞背后,词曲作家与歌唱者之间只有达到心灵的相通,才能达到展现作品灵魂的目的。在歌曲的世界中,我们看到了音符,词句给我们讲述的动听故事,在这样一个繁盛的时代,我们倾听自己的声音,倾听时代的声音。

  打开音响,调低音量,静静的捧一杯茶,听当中流出的歌曲,听我们自己的故事,看岁月带给我们的惊喜,欣赏更多生命的色彩。

  《郑国江词画人生》读后感(十):一曲唱尽词中意

  “男不听七友,女不听钟无艳。”这是我多年以前在网上看到的一个段子,《七友》是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做比,白雪公主嫁给了王子,小矮人为公主任劳任怨,但最后也只是好友,男不听七友,就是不要做备胎。《钟无艳》借用“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典故,齐宣王要处理朝政拿捏不定意见时,让皇后钟无艳解决问题,当他需要享受鱼水之欢的时候便去找妃子夏迎春,这首歌是告诉姑娘千万不要做备胎。可见听歌并不只是一个娱乐享受的过程,而是听者与创作者的一种心灵交流,一个听者能够在歌曲中感受到自己的人生,那么这首歌便是成功之作。

  歌曲是歌词和曲谱相辅相成,它们相结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形式,通俗点说,曲实际上就是词的表现形式。小时候上音乐课时,老师曾说过:“旋律是歌曲的生命。”词是干涩的,味道恬淡,但将曲赋予上去之后,生动活泼,富有灵性。就拿最出名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送别》举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这首歌词就两句话,单看诗词萧瑟的意向尽显脑海中,但是赋予曲调之后,那种呼呼地风声,和知己依依不舍的告别,在眼眶中噙动的泪水,仿佛都有了微妙的声响,歌词不再是意向,而就是眼前你所看到的事物,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只有曲才能带你体会到。

  每一个词人都像是流光溢彩的舞台后的工作者,词的生命是曲赋予的,曲的灵魂则是词赋予的。郑国江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幕后工作者,我们耳熟能详的张国荣的《风继续吹》,邓丽君的《漫步人生路》,梅艳芳的《似水流年》,陈百强的《涟漪》都出自他手,就连儿时陪伴我们度过无数闲暇时光的《哆啦a梦》主题曲也是由他制作的,这本《词画人生》讲述的就是郑国江的每首词的命运。

  张国荣曾经在谭国基旗下时,一直屈居在罗文和陈百强之下,郁郁不得志,张国荣曾致电约郑国江在一所中学见面,向这个陌生的朋友,倾吐了心中所有的不满,一场官司后,张国荣离开了谭国基转投华星唱片公司,他在该公司的第一张个人大碟,仍旧想到了郑国江,请求他帮忙写一首词,郑国江听完曲子,想到了充满青春气息的海边欢乐的场景,烧烤,火堆,游泳,嬉戏,数不尽的故事在这里无声的发生着,想着想着就开始抒写了,歌词笔下生花一气呵成,也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风继续吹》,“我劝你早点归去/你说你不想归去/只叫我抱着你/悠悠海风/冷却了野火堆/风继续吹/不忍远离。”张国荣满腹情感的演绎,更是征服了数不胜数的歌迷的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