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越邸暴雪谜案的读后感大全
《雾越邸暴雪谜案》是一本由绫辻行人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页数:6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雾越邸暴雪谜案》读后感(一):零食早期的尝试
作为早期的暴风雪山庄作品,绫辻行人的童谣构思还是不错的。渲染的恐怖气氛值得称赞,还加入了灵异色彩。只是这类推理,读者还始终处于弱势,是无法和作者一样推理下去的,谁知道金丝雀童谣的含义呢,只能看着作者写下去罢了。馆系列的外篇,也是我接触零食作品的第一本,四星中规中矩吧,据说这本作者后期修改过,废话确实少了很多
《雾越邸暴雪谜案》读后感(二):人设最后还是崩塌了
最近看了两本千页以上的小说 一本是《黑暗坡杀人树》一本就是《雾越邸杀人事件》 绫辻行人本就是岛田大神举荐的晚辈 也是新本格的代表作家 这部馆系列的番外即早期推理是明显的孤岛系本格 通过与世隔绝的宅第中发生的连环模仿童谣歌词杀人事件来推理出凶手和动机 全篇的氛围当然是很经典 人物名字 关系 特点也塑造的不错 作案手法和馆内的一些奇幻也颇有新意 落在枪中肩上的侦探定位 让这个对艺术 民艺 古风都略有通晓的侦探颇具魅力 陪衬的第一人称藤铃与之搭配- 似乎看到了福尔摩斯和华生 御手洗和石冈..可惜结局人设崩塌 而且崩塌的太彻底 让满智慧的角色被幼稚可笑的审美作为动机葬送的简直到了滑稽的程度 虽然我们真的不那么在乎动机 但孤岛本身不像诡计推理 会让人沉浸钻研巧妙的手法 这种解密凶手的过程 毁在动机上 还是有点可惜了 故事的结构和走向响应了主人公们身在剧团的设定 同时也有感性的层面 总体而言是不错的 但并不是那么好
《雾越邸暴雪谜案》读后感(三):一点杂想
这本最大的优点就是非常有新本格的趣味,绫辻行人在认真的写一个严肃的推理故事,看到前面带年龄的人物表和地图,就知道这肯定是一部非常绫辻的作品。 这本最大的缺点也是非常的新本格。我最喜欢新本格的地方就在于,它作为推理小说非常的讲道理(故事逻辑层面),却又非常不讲道理(事件的发生和动机层面)。这点在岛田和绫辻早期那些异常华丽,奇异,又绽放独特的美感的庄园和杀人上面展现的淋漓尽致。但是这俩师徒最后都走向了专注于展现奇景,而原本就单薄的人物刻画和整体逻辑的严谨性就开始扔掉了。这点确实很新本格,但是在看多了以后,一旦最后的结局不够冲击(太正常了),就难免会失望。 说到底,推理小说这种东西,难免会滑向无梗可用境地,近年来存粹以谜题取胜的作品已经非常难觅了,新本格的基石也早已很难存在了。看看隔壁东野(笑) 总之作为馆系列的忠实读者,还是希望绫辻能给馆系列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虽然封面看着非常的违和,但是一看是小野不由美画的,那没事了.jpg
《雾越邸暴雪谜案》读后感(四):蛮坑....
看到这本书有“形态发生场”元素,就迫不及待地来看了。经过了极限脱出系列的洗礼(除了第三部),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神棍,但能写出很有意思的东西的话题,没想到这本书只是像炫学一样提了一下,完全跟它没有关系。那么,刨除不科学部分,这是一本给我感觉及格以上,优秀以下的推理..案件的过程部分基本都得到了较好的解释,但由于其他部分涉及到了不科学,各个人物的行动逻辑,凶手的动机,都显得牵强。各个人该说的话不说,又有各种巧合支撑起一件事,在大家都注意到名字和死亡的联系后,后面居然还不采取措施...起码有谁来提一下“我看大家都在一起过夜吧”...
以及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比如极限脱出的核心在于“形态发生场”,于是围绕着这个核心,作出了一系列的设定和事实的支持,西泽的作品有些不科学成分,但正如作者自己在最后所说,他在一开始就告诉你,我有这个特殊设定,你带着这个设定看下去就是了,麻神的夏与冬,看似极为不科学的事情,又好像能得到科学的解释...反观这本,有设定,又不一开始抖出来,抖出来之后又给人感觉只是玩了个藏头诗一样的梗,给人感觉扭扭捏捏...
《雾越邸暴雪谜案》读后感(五):第四十五本《雾越邸暴雪迷案》上下
盛夏里读了真的降温的一部本格推理。个人觉得这本《雾越邸暴雪迷案》放在整个“馆系列”里看,都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优秀的作品。
我自己是非常喜欢绫辻行人的,可能有些人认为绫辻行人的作品,无论是故事或者诡计过于简单了。我却真的喜欢读这种“简单”的本格推理。说到绫辻行人老师的作品,个人的感官就是干练清晰,不合理中却蕴含着合理性。
从故事上看《雾越邸暴雪迷案》这本书是一本常见的仿造暴雪山庄模式的故事,一个剧团因为迷路的缘故,机缘巧合来到了一个建在湖上的山庄躲避暴风雪,然后凶杀案开始发生,一个接一个的死亡预言开始实现。但是和常规的暴雪山庄不同,作者绫辻行人在其中加入了灵异的元素,让整个故事更加扑朔迷离。感觉绫辻行人老师真是偏爱灵异啊(笑)
从推理诡计上来说,这本书的核心诡计是一个对于推理爱好者来说再简单不过的诡计,其实当凶杀案发生到第三起的时候其实已经可以猜到一些大概了,再结合上一些推理技巧,指认凶手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正是这个简单的诡计,却让我觉得整个故事更加可信真实。
整本书也有令人意外的部分,不过令我意外的不是灵异的部分,也不是名字巧合的部分,而是深月的死。有点意外居然会真的让能影响侦探情绪的人物死亡,对于深月的那部分描写其实是很动人的,到底是以为自己还有无限的光阴未来,结果突然死去,比较悲哀?还是已经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慢慢的等待死亡比较悲哀呢?
果真我还真的是偏爱绫辻行人更多,接下来应该会再看一遍《another》,毕竟夏日还有很长。
《雾越邸暴雪谜案》读后感(六):新本格以后求求你在标题写上你是新本格吧
太难受了
最爱暴风雪山庄+童谣模仿杀人题材的本人,一口气读完,结果就读了个这?
1.凶手好推,这可是暴风雪连环杀人案啊!整俩凶手,认真的吗?这样暴风雪也没啥意义啊…
2.让我明白了童谣杀人还是耳熟能详的童谣有意思…要不然一点代入感也没有,怪我,怪我文盲
3.即使我会日语,这么冷的谐音梗+文字迷题也只有阿笠博士想得出来吧…
4.老实说本格部分我能给到三星或者四星…就是变格它…比社会派更让我不行,打扰了老师以后我自己回避一下
5.同样20万字小书就能出一本你为啥非得两本呢?
6.这个馆的图,到底有什么意义你告诉我,我费劲巴力花了一个小时馆图,馆内陈设,案发现场,还有人物关系。你告诉我馆没有密室,没有关系,人物关系没有关系,夫人长得像也是巧合,营造了大半本的黑影“第六人”没有关系,还出来当了个侦探,就全都没有关系,我要是凶手让我当侦探这不爽翻了,一没证据二没目击证人没法抓我啊我枪毙我自己干啥啊。我还在这捋时间线,我可先捋捋我自己吧。
哎好生气,还是怪我,怪我以为它是本格了,对不起喜欢老师这本的人,别骂我,我对不起新本格
《雾越邸暴雪谜案》读后感(七):恐怖的馆冒险
相信很多推理迷听到绫辻行人的名号,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推理名著“馆系列”,作为新本格开山之作的《十角馆》更是奠定了其宗师地位,看过前者再看本次的《雾越邸》,你就会发现两者的风格不尽相同。 书中讲到,因为暴风雪,剧团一行人被困在与世隔绝的豪宅雾越邸,封闭的环境,奇怪的主仆一家,暗处闪现的黑影,还有宅内摆设与一行人巧合到可怕的联系,每一处不合常理都令主角一行人,包括书外的读者我,背后恶寒,而此时杀人事件如约而至。每当与一个人有着紧密联系的宅内饰物被破坏,这个人就会被杀掉,而杀人方法与杀人现场就会与八音盒中吟唱的童谣如出一辙。宅内神秘兮兮的主仆可能是凶手,那个神出鬼没的黑影也有可能,甚至剧团一行人之间也有暗流在涌动,但更可怕的是,很多线索指向了这座雾越邸本身,“它”似乎活了过来… 因为是童谣杀人,所以为了贴合预言,杀人手法都很有仪式感,最后的揭秘也很详细,但毕竟是早期作品,如今这些都已是新本格推理的常规配置,在《金田一少年》中也屡见不鲜。享受是享受,但最妙的还要属结局打破定势思维的双重解答!在推理小说中,相当于密室一般的舞台中出现杀人事件,一是会怀疑外来人为之,二就是那句经典台词所昭示的“凶手就在我们中间”,通常为了取得令人震惊的效果,作者都会选择二。本书也不例外,但绫辻行人这次却在这一设定之上又加了一重花样。你以为凶手只有一人,错,顺水推舟,第一个凶手恰恰成为第二个凶手行凶的挡箭牌与最佳不在场证明!至于谁是那个坐收渔翁之利想功成身退,让一号凶手都产生动摇的“幕后”凶手,就需要你跟随主角一行人在恐怖的雾越邸中走一遭了。 而本次绫辻也和京极夏彦一般玩起了“掉书袋”,哲学心理分析玩得不亦乐乎。但请未读的读者一定要细细体味这些文字,因为最后那个有点无理取闹又凄美绝望的杀人动机与此有关。 在后记中,我们了解到绫辻行人将本作定位三分玄幻外加七分推理,同属独特建筑中上演的杀人事件,可这次没有了馆系列常见的叙诡和密道,而是通过雾越邸种种恐怖的超自然现象给暴风雪山庄加童谣连环杀人的新本格推理蒙上了异色的光彩。喜欢绫辻行人另一部作品《替身》(独眼美少女的死亡历险)的人肯定也会喜欢此书。至少,对喜欢恐怖推理的我来说,这次获得了非凡的阅读享受—刺激!
《雾越邸暴雪谜案》读后感(八):经典推理中的创新
经典推理中的创新
第一次听说绫辻行人应该是由于他的妻子小野不由美的《十二国记》,夫妻二人都是日本比较有名的作家。绫辻行人是日本推理文学标志型人物之一,新本格掌门和旗手。本名内田直行, 1987年以《十角馆事件》开始步入文坛,掀起一股“本格派推理”的旋风,成为众所瞩目的新锐作家。他的“馆系列”推理小说不仅深受读者喜爱,也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他的推理作品中掺杂着玄幻味道,别具特色,有人喜欢也有人觉得他的书不算是严格的推理作品。
这本《雾越邸暴雪谜案》是绫辻行人早起的代表作,这个版本日本首版24年后 作者亲自修订 完全改订版首次授权中文版。书中将玄幻与推理完美结合,推理部分一气呵成,但也不缺乏牵强之处,而对于玄幻的处理十分奇妙,可惜的是最终也没能将其中奥妙交代清楚,谁让这是玄幻呢。
《雾越邸暴雪谜案》讲述了来自东京的剧团成员,在山中遭遇暴风雪,偶然间闯入了山中的一场豪宅,被困其中。本以为是不幸中的万幸,却不料豪宅中充满了诡异的气氛,与剧团人物相关的物品,破碎的玻璃、滑落的烟灰缸、掉落的画像……皆成为连环杀人谋预告。在这个与世隔绝的雾越邸,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密闭空间,凶手就是利用这一特点展开了杀人行动。这个故事里包含的推理元素很多,本格推理的特点很鲜明,密闭的空间,童谣杀人的方式,解谜般的推理过程,都是作者功底的体现。尤其是结尾处的推理和反转,很是精彩,但也由于推理部分的经典,会很容易让人一眼看到谜底,但乐趣是对真相环环相扣的推导,一不小心也是很容易猜错的。
本书之所以被成为绫辻行人的特别之作,除了推理部分作者将玄幻的内容巧妙的融入其中。雾越邸这个充满奇幻的豪宅,会随着到访之人而发生奇妙的变化,名字的预告,死亡的预言,也是最终导致凶手杀人的导火索,这些诡异的设计很吸引人,却也会引起一些推理迷的不喜,但作者就是在创新的路上一往无前啊,有时候在推理中夹杂些不一样的味道,也可以给阅读带来一些新奇。
这次再版的书,特别之处还有最后对作者的访谈,作者详细谈论了这个故事的创作初衷,也解释了一些情节的设计,比如对于人物名字的处理。这一点在我看来确实比较牵强,毕竟日文发音就已经不懂了,何况还要希腊发音,不过作者也说了这样设计的原因,也是可以接受的。
《雾越邸暴雪谜案》读后感(九):活过来的恐怖山庄
本书,一言概之我认为就是:暴风雪山庄、童谣杀人的套路,却玩出了恐怖片的神秘,最后用合理的解答收束谜面,绫辻行人又一次的华丽馆冒险。 绫辻行人说过如果《another》是七分奇幻三分推理,《黑暗馆事件》是五分奇幻五分推理,那《雾越邸》就是三分奇幻七分推理,身为早期璞玉,本作在本格推理上不是最出彩的,一如既往的安定,可是,再搭配上这三分奇幻,那效果就很不错,一系列超自然现象的恐怖上演,真的是把杀人舞台铺垫得令人心惊胆战,总之喜欢《another》这种风格的人一定也会喜欢本书。 故事写到来自东京的剧团成员,在山中遭遇暴风雪,偶然间闯入雾越邸这座被世间遗忘的豪宅,被困其中。除了宅主人和他的仆人们,还有神秘人影的闪现,宅中也不断出现种种巧合与怪现象,仿佛知道主角一行人会来到一样,这座宅子里遍布和他们相联系的事物,而每当代表着他们的事物被破坏,与之联系的人就会被杀害,而杀害的方式与歌谣中的预示如出一辙。更可怕的是,他们慢慢发现这座雾越邸不只是建筑物那么简单,它是有生命活着的,一直在监视着困在它身体里的人们。那连续杀人事件,会是这座活过来的豪宅对不速之客的惩罚?还是宅主人的邪恶趣味,神秘人的阴谋?抑或,一群人当中早就混进了那个想置所有人于死地的凶手?杀戮与探寻就在与世隔绝的宅邸中进行。 本作最后关于诡计讲解很是细致详细,属于严谨的本格推理操作,读完后很容易明白那些贴合童谣的华丽杀人手法是如何实现,而且最后的双重解答,打破连环杀人案有且只有一个凶手的的固定思维,暗处的暗处还有第二个凶手的存在,反转也很让人惊喜。其实,对于喜好读推理小说的笔者来讲,手法一直居于次位,笔者更关注案件背后隐藏的动机。而文中处处可见的大段炫学,除了增加阅读趣味(有很多人好这一口儿),其实并不是为了灌水之用,毕竟这些深奥的文字中就隐藏着凶手变态到极致的价值取向啊!追求美,让美就停留在那一瞬,这么变态的欲望遇上雾越邸这个绝佳舞台,注定的宿命到来。 总之,这是一本注定评价会很两极的作品,要是追求惊天动地的犯罪手法,那本作只能说是说是中规中矩,可是暴风雪山庄+童谣模仿杀人+超自然恐怖因素+凄美绝望的杀人动机,这个组合笔者认为佳作无疑,很强的阅读快感。推荐大家一定要看看后记,你会对绫辻行人的写作风格和思路有更多的了解,而且,真的要感慨一句他真是个炫妻狂魔啊~而且本书的内容极其适合动漫改编,还要提一句,新封面真的很赞!
《雾越邸暴雪谜案》读后感(十):寻找内心的风景
文/叶子夏
“我啊,一直在找寻“风景”。一个我应该置身其中的风景。在那里,我可以最真实地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是天堂也好,地狱也好。我都不在乎。”——枪中秋清《雾越邸暴雪谜案》
也许正是枪中这种无论天堂还是地狱的极致性格,才造成了雾越邸这宗离奇的迷案吧。这宗迷案发生在1986年11月被暴风雪包围的雾越邸中。本书一开始就塑造了很好的“暴风雪杀人环境”,为连环杀人埋下伏笔。来自东京的剧团成员,在山中遭遇暴风雪,偶然间闯入这座豪宅,被困其中。之后,宅中不断出现奇怪的现象,皆一一成为连环杀人的预告。众人被宅中奇怪的预告搞得惶恐不安,却只能看着身边的同伴一个个死去。恐怖的童谣一段一段的表现在被杀害人死亡环境中,而这一切只不过是一个人追求内心世界的极致癫狂造成的。
绫辻行人所著的这本《雾越邸暴雪迷案》正如他在访谈中所提到的“三分玄幻,七分本格”,本书若少了这三分玄幻,那么很多动机都无法生成,案件也就不会发生;而正是这三分玄幻,让读者在对连环杀人感到紧张的间隙依然对宅邸那种“踩在钢丝上的平衡的美”而赞叹,为那些不可思议的力量感到惊奇。
杀人的起因仅仅是因为过去远在东京的一场意外,而暴风雪里极佳的杀人环境也让谋杀者下定决心。本书特别让人意外的是整个连环杀人案并不是一个凶手完成的,而是两个凶手。这种打破惯性的杀人案,让我在明确锁定凶手的情况下一直想不通第一次杀人案件他的不在场证明是如何存在的。这种感觉还是上一次阅读东叔的《大雪中的山庄》一书里遇见,而东叔设置的是假杀,人并没有死。在本书中,却经过证明人是真的死亡。直到答案揭晓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读者受“暴风雪”“连环杀人”“童谣”影响,自己给自己画了一个凶手只有一人的圈子。
若说第一个凶手杀死第一二个人,还是因为个人利益,动机合理的话;那么,搭上第一个凶手杀人顺风车的第二个凶手,除了在杀死第三个人物时,有足够可让读者信服的动机——为了永久的保存世界的美;杀死第四个人的时候,则可以说是完全陷入了个人内心世界的癫狂中,动机毫无逻辑可言。
不可否认,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追求、向往的世界,但是过于执念可能会造成现实世界的崩塌,造成如书中不可挽回的结果。而书中那些奇幻的预言神奇所在,也是因为这些预言正如每个人内心的自我暗示一般,如果你真的相信,那么它就存在;你不相信,它就是个巧合。追求内心风景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影响了他人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