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零度诱惑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零度诱惑读后感精选

2021-04-06 00:53: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零度诱惑读后感精选

  《零度诱惑》是一本由汪明明著作,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3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零度诱惑》读后感(一):心的缺席,幻象的诱惑。

  任何时代都存在诱惑,但在消费时代,诱惑变得更加扭曲和炫幻。当肉体可供消费,爱情成为快感,“羞涩”不再存在,诱惑被推向极致直至被抽空,诱惑不在存在而无处不在,因此这种诱惑是零度的。

  小说描写的是最现实最当下的都市爱情,是最普通的一个女孩的最真切的情感体验。而在最真实的故事中,作者的哲学运思始终贯穿。他者对个体,世界对个人,始终上演着鲍德里亚式的幻象诱惑,真实的心是缺席的,因此这场诱惑没有着陆点,没有停息处。

  《零度诱惑》读后感(二):读后感

  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藏着严谨的思辨,看似平淡的情节背后藏着独特的反思,作者在如诗般的行文背后,有着自己独特的构思和写作方法。小说在解析社会病症的同时,也塑造了一类人的形象。猎女,空心人,在当前迷乱的娱乐界,许多外围女,网红,美空、嫩模等等,都是网络上热炒的对象。作者对近十年的文化现象进行了冷静客观的分析,对非诚勿扰等电视节目等引起的社会话题也有自己的观察,成功的记录了这个时代,也反映了这个时代,为解决社会病症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零度诱惑》读后感(三):一切不外生存和存在

  一切现象和事物,究其本源,不外生存和存在。生存是解决物质的问题,存在是解决灵魂的问题。无论是否自发还是自觉,一切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都建基于此。

  从男性角度来看这本小说,这本小说描写的猎女这类人,是景观社会畸形发展的产物。在媒体编织的谎言中,她们迷失在商业资本精心营建的所谓成功中,自以为逃离了猥琐平庸的底层生活,妄想通过攀附权贵改变自身的阶层和命运,这是一种多么可笑的自以为是。因为生活到最后是什么样的,只有到最后一刻,才能对自己下一个论断。只有到最后,人才知道自己所欲求的,到底是何物。

  《零度诱惑》读后感(四):双重诱惑的漩涡

  小说虽然在讲述“猎女”们一步步诱惑他人的经历,但主人公尤嘉霓又何尝不是被诱惑的一方呢?

  媒体、商家、娱乐圈构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诱惑着她形成“身体是商品”的概念。在这些话语的喧嚣中她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步入深渊也是甘之若饴。

  《零度诱惑》读后感(五):记录当代人性与道德的哲学小说

  这不仅是一本哲学小说,也是一本记录小说,而且是记录了当代社会最普遍又最不被我们重视的人性缺失、道德缺失,就如一部反映人性与命运的纪录片与警示片。书中运用大量真实的新闻素材,具有揭露式与批判式的新闻写作的特点,也有更加深度的哲学思考。为了让我们了解整个故事的情节与人物关系,作者采用了比较传统的全知视角,也就是上帝视角,但是在记录的轴线上,作者并没有平铺直叙,而是把故事解构成了很多零碎的片段,又重新组合,透过一组组镜头将场景串联起来,里面还夹杂了很多回顾、回忆、补充、思考等,所以故事的线索就像是几根正在编织的毛线,相互交错,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作为一名女作家,作者感情细腻,细节突出,思维跳跃。回到开篇鲍德里亚的名言“如果我们以诱惑而生,我们将因蛊惑而死。”这本书是对这句名言深刻的揭示。

  《零度诱惑》读后感(六):文学哲学的结合

  尤嘉霓和文学史上所有类似的角色的不同在于: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与社会的联系是以复制生产的方式完成的。姐姐的耻辱与不甘在她人生经验的早期以一种反面的例子呈现出来,而逐渐地,陶翠丝、林美琪等完成了她正面的理想构型。在这个过程中,她从未容许自己停顿下来真正去思考过她所追求的一切以及其途径(后来,在经历了流产的身心伤痛后,她才走进小巷试图追问自己内心的声音)。她像一个捕食者,在经历了自我经验上的缺乏之后,以一种来自于对他人经验的想像的方式,迅疾地投入了饕餮之旅。当然同时,她自我的迷失也在不断地加剧。这事实上正是拉康的欲望形成理论中所阐述的,在理想自我的建构过程中的自我凝视的作用。懵懂而无意识的女孩在与世界的碰撞中感受(而这种经验性的感受实际上也是可疑的,这一点后面再谈。)到来自世界秩序(权力?金钱?等级?潮流?)的权威,她渴望被这种权威所认可,于是她开始揣摩这个加诸于她的世界的欲望(换言之,在她看来,即是掌握了权力话语的男人们的欲望),窥探出世界对于她的期待。这种凝视虽然发于主体自身,但事实上却带有一种依赖于大他者的凝视后,构架自己的过程。

  《零度诱惑》读后感(七):零度诱惑有感

  “如果我们以诱惑为生,我们将因蛊惑而死。”这句话在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时间映入我的眼帘。刚开始我对这句话充满疑惑,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再回过头去回味,似乎领略到了它的含义。一个人如果以诱惑为生,可能开始它会带给你让你痛快淋漓的快感,而之后,它一步一步把你带到深渊,使你陷入崩溃与痛苦之中,无法逃脱,禁锢着你,直至死亡。

  《零度诱惑》讲诉的是一个出生在一个平庸家庭里的女孩(尤嘉霓)对自己所处的环境的厌恶,被现代媒介打造的世界改变了她的价值观,被物质的高尚生活所的诱惑,从而诱惑把她带上了不归路。为了过上所谓的高尚生活,她从一个单纯美丽的女孩蜕变成了一个妩媚妖娆的“猎女”,她千方百计挣裂画框,以引人注目的形象引诱猎物掉进散发异香的陷阱,把自己想要过的高尚生活给予了猎物身上,因此,她才如此拼命的去寻找猎物并且诱惑他们。她在欲望与诱惑的追逐下,一步步走向堕落,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将自己转化成性诱惑的一个具象符码,最终应验了让.鲍德里亚的那句名言:如果我们以诱惑为生,我们将蛊惑而死。

  诱惑就像是野草,总是在生活中不断地滋生。面对生后中种种席之而来的诱惑,我们要用自己有思想的头脑来创造磐石般的毅力,用它的厚重不移来压住栓牢心灵的蠢蠢欲动,摆脱诱惑那美丽外表下的错误的引导。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好好的,脚踏实际的把知识学好,什么美丽佳人,百万富翁的春秋大梦让它见鬼去吧!当然,春秋大梦也可以实现,秘诀就是“不要急于求成,而为之诱惑。”

  《零度诱惑》读后感(八):从尤嘉霓所想到的……

  读完这部小说,心里蛮难受的,很堵!而我长期的失语,也让我不知如何是好。

  这个故事并不复杂,但同时也让我想到了很多人,《青衣》里的筱艳秋,《金锁记》里的七巧,《长恨歌》里的王琦瑶,白先勇笔下的尹雪艳,包括《伤逝》里的子君……

  但尤嘉霓跟她们都不一样,她是美的,她肤如凝脂,玲珑有致;她是风情的,眼神勾人,情姿影绰;同时她也空洞的,像翩迁蝴蝶永远在追逐有焦点的花朵,……行走在这样的消费社会,遇见尤嘉霓似乎并不意外,但她依然给了一种震撼,一种颠覆地震撼——对美的颠覆,对情感的颠覆,并且这种颠覆是彻底的,一以贯之的。而行走于社会的我们,仿佛也游离在被颠覆的边缘,这是一个激流的、庞大的漩涡,一个梦醒时分便再无回弓之箭,所以此时此刻我摸着的我跳动的心、我的眼睛竟然有种弥足珍贵的感觉。

  在《美的五次沉思》里,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一种沦为交换或征服力的人为的美永远达不到交融及爱的状态,其实交融及爱的状态才应该最终成为美的存在理由;反之,它就总是意味着一种欺骗、毁灭、死亡的游戏。” 所以,当看到尤嘉霓问陈逸山“爱与不爱”,“喜欢不喜欢”索要婚姻的时候,不禁悲哀凛冽,这一开始便是一场“丛林游戏”,陈逸山顶着所谓的感情帽子,干尽人间丑事,而超乎于自身的高尚物质追求及权利的暗箱所换来的坍塌也是全面而彻底地……

  这本书无论是对人物的刻画还是对故事的描述,作者一直是冷静细腻的,从分裂的骨骼、到沉沦的必然,不是呈现一种血淋淋的燃烧,而是不动神色的撕裂着我的感官,尤其是“轻盈的诱惑”、“角色的隐喻”、“节制的醉”……这种拿捏恰到好处叙述,让我佩服。

  读完这本书,给自己的一个澄明的愿:我爱我的柴火味儿!

  《零度诱惑》读后感(九):景观社会的声色诱惑,狂欢时代的零度思考

  很多年没有读到像《零度诱惑》这么精彩的华语小说了,无论是语言还是叙事,都让人耳目一新,极具冲击力。更难能可贵的是,小说中间或穿插的哲学思考,巧妙地化用了德波、鲍德里亚、罗兰·巴特等人的新潮先锋理论,灵动而不生硬,妥帖而不隔膜,读起来代入感极强,会心之处每每令人拍案叫绝,啧啧称奇。或许,这样一个光怪陆离的时代,就需要这样一些西方大哲的指引,我们才能真正走出迷津,笑看红尘。特别是,我们有太多沉重的农村题材的现实主义佳作,但还少有作品能够真正写出现代都市的活色生香,写出景观社会下现代都市女性的困惑与迷茫。就此而言,这部小说成功地让我重拾对现代华语文学的信心。

  或许有人会说,这部小说故事还不够刺激离奇,但是,我们每天经受的离奇刺激还少吗?我们现在是否需要的是一些对刺激的另类思考。当然,这部小说本身并不以故事见长。小说中的故事,在我们这个时代,经过媒介的渲染,早已司空见惯,平淡无奇。或者这么说,由于大众传媒与网络技术的冲击,我们天天都能读到比大多数文学著作更为生动离奇、更为声色犬马的故事,读者对新奇故事的期待早已透支。在这样一个时代,那种单纯以故事新奇取胜的小说,其实早已没有多大市场。今天的读者非常现实也非常精明,如果只是看看故事,直接在手机上、电子阅读器上翻翻就行了。他们需要的是更为深刻的东西,更具启发性的东西,只有这样的东西才值得让他们掏钱包购买,才值得用纸张之类的物理载体去保存。而这部小说好就好在比较自如地化盐于水般将西方大哲的一些关于媒介、关于符号、关于时尚的批判性思考嵌入故事之中,文字生动细腻,叙事不蔓不枝,整部小说就如王家卫导演的电影,画面感,色彩感极强。对于聪明的读者而言,这将会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阅读体验。

  《零度诱惑》读后感(十):跟着小说家砥砺思辨

  来源: 扬子晚报

  —部好的小说就是一个小生态。好的生态,万物竞研,生气流畅。所以好小说诸如情节、人物、结构布局、语言等等都应该是生长性的。理想的小说当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各方面都生长得均衡得恰好,但往往是或者因为能力,或者因为趣味,一部哪怕是长篇巨制的小说也只是在某一方面长势喜人。当然一般来说,我们看一部长篇小说,首先还是看是不是有一个好故事,其他的只是买一赠几的奉送。   好故事自然包含寄生其间的人物,或者成就故事的结构布局,以及相宜的语言和腔调。《零度诱惑》偏好的是哲思,是思辨。中国小说的传统是说故事,思辨不是擅长,这固然因为古典中国预留给小说家个人思想的空间很逼仄,所以“三言二拍”、《聊斋志异》以及几大名著故事之外的议论总脱不出文以载道的窠臼。及至近代西风东渐,遵从个性,东西小说大同,但小说说故事之外的哲思和思辨并没有像西方小说那般葳蕤而成气候。不只是小说家不会在小说里讲道理,读者也没有跟着小说家砥砺思辨的习惯。因此,从整个小说生态看,这一类小说堪称稀罕。   可否说,哲思和故事之于《零度诱惑》恰似水与岸,流动却不漫漶无边。小说中,尤嘉霓几乎是《红与黑》中于连的异国妹妹,她在现代都市的征战杀伐,是一条每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旅程。可是明明面对尤嘉霓这个“土豪中国”的“恶之花”却没有简单的臧之否之。《零度诱惑》的可贵之处在于告诉你:“恶之花”也有不驯服不自弃不涂污的高贵、尊严和心底里的软弱和忧伤,虽然她最后如小说前所引让·鲍德里亚语:“如果我们以诱惑为生,我们将因蛊惑而死。”生逢“攫取故事”的时代,一个以说故事为生的小说家要说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难的不仅仅是太阳底下无新事,而且是新闻、影像都在和小说争抢“好故事”。可即便如此,比如明明的《零度诱惑》那些不断从故事滋生出来的丰沛妖娆的哲思只可能属于小说的禁地。 何 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