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絕叫》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絕叫》读后感锦集

2021-04-06 02:25: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絕叫》读后感锦集

  《絕叫》是一本由葉真中顯著作,圓神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370,页数:4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絕叫》精选点评:

  ●写得真的很好,比普通的双线叙事写得更精巧,也许没有所谓的大逆转,但是其中小细节的步步展开,真的很吸引人

  ●很吸引人 最后的逆转也有让人吃惊到 不过我总是在主角的每一个绝路口都觉得她有别的选择 但这也有可能是我的上帝视角吧

  ●叙事很棒,以小人物的角度窥见岛国四十年的社会、经济变革,把主角的悲剧人生与时代背景相联系,一步步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更显得惨淡。故事末尾的人称转换从诡计来说着实一般,“无面尸”这种前人玩烂的老套路在这部2014年的作品上完全看不到新意。

  ●被嫌弃的女主的一生。这本真是集日本社会问题之大成,校园霸凌、高利贷、家庭暴力、女性贫困、保险金诈骗……可惜铺得大却都不够深入。日本女性的成长过程处处是坑。

  ●各方面都挺好的,时间跨度40年,用第二人称讲述主角的身世,最后的诡计衔接相当巧妙,让人称变得不突兀。中间也有插入一些片段制造悬疑,其实就算没有这些,主角经历的《被嫌弃的松子》般的人生也足够吸引力了。不够五星是因为结局是一开始就能猜到的那种,没有意外感。

  ●读的整个过程是很压抑的,和当初看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感觉很像。但毫无疑问,书中的阳子是聪明的,她最后摆脱了松子的命运。不过也正是由于这个,让书的结尾少了一丝悲凉的异味。也正应了那句话,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阳子爆发了,松子却死了。

  ●按彼得·佛伦斯基《恶女》一书的标准,女主角是教科书般标准的连环女性杀手形象——童年时代性启蒙过早以及遭遇同母亲的情感隔离;平淡贫乏的青少年时期;私生活混乱,滥交;缺乏责任感和负罪感,通过不断改变生活状态获得某种”新生幻觉“。但书中不断出现的日本战后重大历史事件节点又说明了此书的社会派推理属性。 通过叙述人称与角度不断变换,来自现在时警方的查证与来自过去阳子的自陈编织成一条隐秘结实的绳索,逐渐勒紧当事人和读者的脖子,让人在丧到无与伦比的窒息瞬间亲眼目睹一场日本泡沫迷梦的破灭。 看的过程中真的非常憋闷,毫无希望有种糅合了宫部みゆき《火车》和《暗金丑岛君》中青年女子篇的感觉,不断要停下深呼吸以遏制尖叫的冲动(书名太适合),但台版翻译真的和信达雅有点距离……

  ●爆炸好看

  ●读的电子档 与原著相比,电视剧改编得真是差了些

  ●重感冒下读完,倒是流畅,只是格局偏窄,最后的扣子蛮漂亮的。

  《絕叫》读后感(一):绝美的励志佳作

  励志佳作,阳光结局。主人公不亏叫阳子,虽然曾向现实低头,但却逆境抬头,昂然向前,勇于冲破黑暗命运的桎梏,做一个新时代的女性。

  这本书让我想起了成龙唱的一首歌“向着阳光走”

  可是我想人总要向着阳光走

  下定决心怎么苦也不要回头

  人生的路总归要自己走自己走

  鼓起勇气承受

  我想人总要向着希望走

  下定决心怎么痛也不要低头

  人生的路总归要自己走

  幸福她会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

  《絕叫》读后感(二):几个在意的疑点或伏笔

  1. 在阳子旧家原址开花草茶店cafe miss violet的应该就是阳子本人了。她的新身份叫橘堇,而堇=violet。店主口中的避风港,其实也是阳子幼年以来一直的渴望。而且她之前来过这里,知道房子已被拆掉改建成公寓,并且看见下面有个店铺正在招租,这些应该都是伏笔。另外绫乃看到她时心想“她就是miss violet吗?”应该也是暗指她是miss堇。而她在聊天中说这是自己的第二人生,想尝试新挑战,应该就是指改头换面用别人的身份开始新的人生了。不过经过了那样的一生之后仍然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不能不说阳子其实对“家”是极其渴望的。然而她的不幸或许也都是起源于这个家,让人无限唏嘘。

  2.关于脐带。阳子的母亲心中从来没有女儿,只有儿子,为什么房中会有女儿的脐带而没有儿子的?唯一的可能就是这不是真的,而是有人出于某种目的放进去的。

  3.卖金鱼的大叔和神代都是六指,都说了跟太阁大人一样,体型也都是圆滚滚的,会是同一个人吗?神代死时是50多岁,阳子小时候他应该是30岁左右,被叫做大叔也不奇怪。不过即使是同一个人也没多大意义,或者至少我没有看出来,如果哪位发现了敬请指教。

  4.应召女琉华离职时说要给孩子取名叫宇宙,后来又发生了一个叫宇宙的孩子被母亲虐死的案件,不知道是不是这对母女?作者似乎也没有留下更多线索。

  《絕叫》读后感(三):真·社会派推理

  在某次展览出版《点与线》下面有这么一段介绍:“在传统推理的诡谲情节之外加入社会写实内容和犯罪的动机分析,开创了社会派的先河。”

  如果按这一角度来定义社会派,那么《绝叫》可以说是非常完整的社会派小说。作者没有着重笔墨于谋杀的手法与过程(当然其作为推理小说的意外性也没有让人失望),而是将重点聚焦于主人公阳子从小开始的人生。即使涉及警员侦查时,也不断加入对于案件以外的心理描写。这些心理描写又恰能与阳子的内心呼喊产生呼应,从而在并行的两条线上能豪不枯燥地融合了诸多的社会问题。

  从开篇展开现代的“无缘死”到低收入保障漏洞,从回忆经济腾飞到泡沫崩盘的整个时代。作者通过阳子每一阶段的人生,展现了日本社会五十年来的变化在这一代人身上所刻下的痕迹。

  在这样的痕迹下,加入对于女性、家庭、职业的回忆与探讨,从而引出不同价值观下的矛盾。无论是阳子还是奥贯,哪怕阳子的父母或是怜司、八木,每个角色都代表了一类“问题”人。这些人在时代的洪流下作出决定人生的选择,或救赎或堕落,或蜕变或幻灭。主流观念、媒体导向或是日本当时政策,都是人们选择上升或是下降的催化剂。这是整个社会的作用,没有一处可以规避。

  社会派推理对于作案手法的叙述比重不大,因为揭露实质才能使内容充实。作者在引出社会问题的同时也提供给读者多角度认识书中人物的维度,引发对于各个人物的共情。

  这样的共情也许能在最终伴随阳子作出内心深处的“绝叫”。

  《絕叫》读后感(四):未知就是自由

  前段时间看了同名电视剧,总觉得女主某些地方的做法莫名其妙,比如说面对保险上司的“洗脑”言论,为什么不甩他一巴掌闪人?为什么包养牛郎被家暴还不逃走?最最搞不懂是为什么要回到童年的“家”里开咖啡店,明明一个迫切要获取新生的人,为此杀了神代和亲生母亲,拿到了大笔的钱,却自投罗网?!经过某个豆苗的回复提醒,原著结局截然不同,于是我又找来原著看。果然比电视剧丰满多了,无论是剧情还是心理描述的描述。看了之后,更能理解为什么女主会做出种种反应。书里的描述十分细致,对于应召,陪睡卖保险,单身人士,流浪人员等社会现象都有探讨,由于是一部电视剧,即使是深夜剧,肯定不能表达出书里那么逼真的场景。

  另外,电视剧里的金鱼完全没有表现出书里的感觉,电视里的金鱼表达的只是阳子生存的欲望,卑微的化身,所以阳子一直带着金鱼,书里的金鱼表面上看是小纯的灵魂,但实际应该是阳子的第二重人格,阳子在弟弟死后,妈妈的加倍淡漠产生里第二人格,其实就是人格分裂。而小时候六指大叔所送金鱼曾被妈妈说过跟阳子很像,所以衍生出来的弟弟小纯的灵魂以金鱼的形态呈现。每一次阳子主人格遇到难以抉择的事情,这个第二人格就会出现。

  电视里的神代跟小时候送金鱼给阳子的六指大叔是同一个人,但书里只说了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有六根手指,并没有说是同一个人,我觉得六指只是个符号,六指的大叔送了金鱼给阳子,带给阳子快乐;神代杀了怜司,使阳子脱离了家暴的深渊~~~~~~~

  不过书里的结局合情理多了,最终阳子带着一大笔钱整容逃脱,展开新的人生,虽然有点负面,但总比硬刷“天网恢恢”情节强。就如楠木警长说那句话--“我看过一大堆为钱杀人的人,倒是从来没见过为了良心而杀人的。”

  《絕叫》读后感(五):灭掉的烛火(主观性极强的读后感)

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的确让人有更强的代入感。

我在读书时总是有很强的窒息感,说话伤人的母亲。重男轻女的家庭,沉默寡言的父亲,平凡却又自卑的阳子总是在弟弟的光环下活着。在我的想象中,阳子就是在阴暗的宅子里抱着洋娃娃长相普通的小孩,什么都普普通通也不会讨巧卖乖,总是安静的站在角落里。我对宅子阴暗的想法可能不是因为真实的场景,只是因为那种喘不上气的家庭环境给所有想象都蒙上一层灰色。

被需要感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是阳子的生活中没有这种被需要的感觉,她于所有人好像都是可有可无的,就好像如果她哪天在家里消失了那么一两天都不会有人去找她。

如果不是经济浪潮的翻涌,好像日子会一直这样平凡的过下去。

在阳子经历了家庭的破碎,父母的舍弃,心爱的人的背叛,生活的窘迫之后,我以为她的生活不会更糟了。但是在她进入保险公司的时候,在掉进芳贺陷阱的时候,我感觉眼前一片发黑。生活好像对这个过于平凡的女人过于狠心了。

阳子这一辈子都在寻求爱和认同。她一直希望找到一个爱她的人,但是却一次比一次摔的更惨。每一次她都以为终于有人来救她了,只是那个时代,谁又能救得了谁。更何况主动出手的总是因为利益。

神代一手建立起名为家的帝国,但是他却并不爱他的臣民,他的爱是施舍性的,是高位者对无法抗争的服从者的垂怜。他从未把自己的家人放在和他对等的生物层面上。

我不知道能不能说阳子的一生都是痛苦的,但她的前半生一定是挣扎的痛苦的,被父亲、母亲、恋人相继抛弃。

冬夜中挣扎取暖的赶路人终于灭掉了最后一点烛火,融进了冰冷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