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二重洗脑》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二重洗脑》读后感摘抄

2020-05-15 23:31: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二重洗脑》读后感摘抄

  《二重洗脑》是一本由矶村毅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172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013-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二重洗脑》精选点评

  ●就一个观点,一定要及时“觉察”到上瘾的问题

  ●寥落孤独,皆为之验。

  ●烟、酒、药物性爱、赌博或游戏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大脑中强行榨取多巴胺降低神经感受性,使人在所有日常生活场景中很难感受到幸福

  ●虽然感觉到这本书有某种漏洞,或者作者写作时候并没有从自己专业本能出发,但还是觉得对我蛮有帮助的。一本好书重要之处在于启发不是吗?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尼玛都卖到一百块,好抢手。还好电驴上有,verycd棒棒的。潜意识被唤醒,记得思考唤起意识区,再进入良好情绪状态,和相应行为

  ●他使我认识了很多自己的现实问题,让我更进一步走向自我实现的自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使我读过的书中最能启发,改变我的一本了。

  ●过一点,决定不看了

  ●好像人就是多巴胺控制

  ●觉察力的重要性 多巴胺机制增加耐受性,降低敏感性 制造欲望,制造失乐园

  ●从医学心理学角度来讲诉“上瘾”

  《二重洗脑》读后感(一):适合于每个瘾君子

  书中的介绍适合每位瘾君子,重新唤醒“元认知”,将已经陷入依赖症的大脑重新洗回最初的模样人间至味是清欢

  欲望与恐惧肉体控制灵魂的两大法器,前者引诱人追逐物质以寻求满足短暂安宁,而后者则是催促人不能安安静静待在里,而这恰恰就是人类烦恼根源帕斯卡尔)。

  瘾君子,不仅仅是沉溺于毒品、赌博、游戏、性爱的人们,还包括那些陷入无尽争竞、追逐权力和美色的世人重建元认知,建立自己的身份,在每日最平凡事物体会人间至乐,这也就是本书所提倡的二重洗脑要达到的最终境界吧。

  《二重洗脑》读后感(二):从痛苦折磨自卑紊乱、成瘾中解放享受平静幸福

  这本书非常好!买来看!这是我这三五年读过的最好的前几本书之一。

  这本书应该是六星。豆瓣评价过低了。

  关于上瘾的理机制。其实不光是黄赌毒会上瘾,玩游戏、刷抖音、刷微博、刷网易新浪新闻等等也会上瘾,工作、看书也会上瘾,邪jiao、家庭暴力、玩弄人心领导等等,背后的原理都有共同之处。看身边的人刷抖音到半夜,真是跟吸鸦片一样

  现代社会容易焦虑压力空虚感觉心理很容易失衡,很容易陷入一些着迷着魔恶性循环

  佛学贪嗔痴三毒,讲“戒定慧”,讲空,讲明,背后有这样科学的机制。

  **********磨道、水牢

  人正常的正道人生有一套奖赏机制和节奏。(多巴胺、 PEA(苯乙胺)、苯丙胺)

  邪道打破了这种节奏,给予了特殊快感。这个快感不一定多棒,关键在于它损坏了正常的奖赏神经和节奏,而且一旦缺少了刺激,开始强烈的负面体验,为了克服这种负面体验,重新破戒恢复了一些快感,找回了难得的平静。对于普通人来说日常的、寻常的、宁静安逸

  自己把自己关在水牢折磨,然后在每个月或不定期放风的那天,疯狂的享受“喘息和平静”。

  **********奖罚陷阱

  奖励、惩罚来自同一个机制和地方,并且带有随机性。这个对人的影响能力非常大。

  所谓的胡萝卜加大棒策略。等等。

  常见的渣男渣女、虐恋、邪jiao、家庭暴力、职场术等等,背后有相通的地方。

  **********

  作者在科学层讲明白了哲学层的“觉察”、“明”的作用。厉害。

  *********看书也会成瘾

  真有幸能看到这样的书。可能因为看书也是努力+运气,像游戏读博一样,所以看书也上瘾吧

  《二重洗脑》读后感(三):只不过是多巴胺不够,以后会好的。

  总的来说是一本好书,之前看过《这书能让你戒烟》,看完以后,豁然开朗,大概有一年半停止吸烟。后来又复吸了,至今又过去了四五年。

  《这书能让你戒烟》其实讲的也是吸烟的陷阱,但总体感觉深度不如此书,他只告诉我烟瘾分为“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但却没有说清楚心理依赖的原理。这本书就很简单明白的讲清楚了,所谓心理依赖,其实不过是大脑被骗了。

  回想起来,戒烟的障碍主要有几点:一是空虚感,就是莫名其妙的高兴不起来,书中也讲清楚了,因为多次强刺激,导致正常情况下大脑不能分泌正常的多巴胺,所以寂寞、空虚、烦躁、不平静的感觉在发生戒断反应后就会出来。二是恐惧感,一想到戒烟就会心生恐惧,这个在《这书能让你戒烟》中也讲到过,其实这就是大脑被骗了。如果你抽烟,那么你可以缓解这种症状,但却走向更加无边无际的黑暗。如果你不抽,又担心自己忍不住,想着以后都不能抽就会更加紧张和无助。书中也提到,如果你有在你特别想抽烟的时候战胜了一次,你就会有满足感和获得感,这种满足感和获得感其实就是多巴胺,也就是说,除了抽烟可以获得,戒烟也同样可以获得。而前者和后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会让你越陷越深,后者则让你越来越轻松愉快。所以,正常的选择应该是什么呢?

  今后如果在戒烟的过程中出现空虚、烦躁等情绪,一定要跳出来审视自己,其实就是多巴胺不够嘛,跑跑跳跳可能就好了。饭后不满足、酒后不满足等等所有让你想抽烟的场景,你只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只不过是多巴胺不够嘛,以后等他恢复了就好了。如果你忍不住又抽了,那就是回到老路了。人不应该总是走回头路。

  只不过是多巴胺不够,以后会好的。即便不会回到从没抽烟以前,但为了不再抽烟,那些小小的折磨是你应该承受的。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而你当初选择抽烟,就得为此付出一生都受其困扰的代价。好消息是,时间是良药,以后会越来越轻松的。

  只不过是多巴胺不够,以后会好的。

  《二重洗脑》读后感(四):猫、金鱼与上瘾症

  这个世界上无法预测的危险随处可见。即使做事谨慎、兢兢业业的人也难免上当。

  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企业顾问,在讲述使顾客产生购买欲望的诀窍时,把那些怎么劝也无动于衷的顾客比喻成“鱼缸里的金鱼”,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鱼缸里的金鱼处于一种很幸福的状态。只要待在里面,就既不用担心食物,也没有天敌,很安逸,所以没有必要游动。那么,不用手碰触的前提下,该如何使这只金鱼游动起来呢?

  请思考一分钟。

  答案是:“在鱼缸前放只猫。”

  于是,即使不用手碰触,金鱼也会慌张地游来游去。那么,对于顾客来说的“猫”又是什么呢?那就是“隐患”。首先向他们提出隐患,让他们认识到现在的状态非常不妙,就可以了……

  当然,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个相当严肃的话题。不过让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鱼缸的比喻吧。

  假设看到猫的金鱼过于恐惧,不但是前后游动,而且吓得从鱼缸里跳出来了又会如何?

  金鱼生命垂危,只会嘴一张一翕。这时不光是“卖冰块给爱斯基摩人”可以得逞,就连“卖水给金鱼”这种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了。就这样,金鱼无法返回鱼缸,完全受控于卖水给它的人了。如果世界上真的有人把别人算计到这一步,而施展“洗脑”的伎俩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遗憾的是,实际上这种人到处都是。他们不需要大规模地设置圈套,只要让人们对传销和毒品感兴趣就可以了。

  但是比起这个,让我更加忧心的是,有人只是因为自己的错觉就从“鱼缸”里蹦出来。比如“因为我做了专业护理士,所以就开始吸烟了”。我认识好几个人这样的人。

  “专业护理士的工作压力太大,所以要想办法减压”,这种想法就是“猫”。他们有了这个想法之后,自己从水里蹦出来,就进入了“失乐园+二重洗脑”的状态。

  当看到有许多人因为成了复读生,或者是换了一个很累的工作而主动投入了吸烟等各种依赖症的怀抱时,我就觉得也许这未必是例外。

  上瘾症的控制人的伎俩,比这位销售人员还要高明得多,《二重洗脑》一书中,医学博士给我们剖析了上瘾症的大脑原理,戒瘾,不靠毅力,只靠真相的揭露。

  《二重洗脑》读后感(五):高明和完整的认知疗法的解析运用

  以下是个人读书笔记:

  ——上瘾的发生过程

  ①扰元认知的“变性意识状态”(altered state of consciousness),自己无法掌控、容易受到别人影响的意识状态。

  商品营销时创造的谎言:女人过了三十就开始机体衰老;某种类型工作压力太大需要排遣……自己给自己的谎言:因为复读压力很大,因为工作很累所以不得不吸烟来缓解疲劳……

  ②诱因:外界存在的诱惑,导致多巴胺的强制过度分泌。例如赌场刚开始营业时让利诱赢,使顾客品尝到胜利的极度兴奋快乐的滋味,从而钓鱼上钩。诱骗新手吸毒总是从免费提供毒品开始。

  以赌场为例说明上瘾的过程:多巴胺的强制分泌(诱赢)+变性意识状态(音乐与炫耀)的结合。

  “补偿性感受性低下” :随着反复强制刺激,奖赏系统的神经变得适应和迟钝,多巴胺分泌减少,阈值提高。随着时间推移,一是日常生活事件中能感受到的多巴胺的欣喜宁静越来越少(“失乐园假说”),一是“抗药性”增加,成瘾的药物量增加、刺激程度加深,比如从大麻到海洛因。

  上瘾案例一:

  香烟不香的“依赖症进程”:由于第一根香烟不香,或者由于对自己的意志力太过自信从而放下了警惕心,进而在重复接触中逐渐上瘾,直至能够感受到香烟的香味,即逐渐习惯至自己的兴奋阈值与香烟的刺激水平相符合。

  上瘾案例二:

  奖励+惩罚结合,随机刺激,让人无法预期,越发无法自拔。直至习得性无助。

  ——二重洗脑:

  上瘾诱因就像邪教一样,通过降低你生活中其他的快乐水平来源,独占对你的控制奖励。

  洗脑的实质:欲望使你接触了香烟,而香烟又制造了你需要它的欲望。

  真正的事实是,通过吸烟可以解除的唯一压力,就是“由尼古丁中断引起的压力”。

  戒烟并不需要付出巨大的牺牲,反而是帮你找回失落的幸福。

  ——戒瘾和意志力的关系:

  上瘾(依赖症)和意志薄弱之间的关系:首先,意志薄弱的人可能越容易动摇想要戒瘾。其次,戒瘾并非纯靠意志坚定,方法和方向很重要。

  人们往往认为是由于缺乏意志力和低自尊才上瘾,但实际上相关并非因果。上瘾者对自我评价低,是因为他们把陷入上瘾中的自己当成真正的自己,而忘了自己原本所具有的能力。实际上有很多人在上瘾前有作出不错的成绩。

  ——觉察的力量

  觉察的力量,即元认知的客观觉察:不是吸烟使我变得幸福,而是吸烟使我变得不吸烟时不幸福。(他们原本是为了追求幸福,却踩坏了近在脚下的幸福。)

  真的仅仅靠“觉察”到危害,就能戒瘾吗?有很多人是明知道这个东西会伤害身体、会惹亲人生厌,也依然坚持不顾的。会不会就算他知道自己掉入了陷阱,可他依然抱着矛盾的心情不想爬出来。因为比起清醒地面对一些其他的事,他宁愿糊涂地逃避着?

  但是当他认识到,吸烟和吸毒仅仅是通过剥夺他生活中的其他乐趣,来保持独占“奖励”的吸引性的话,他还会愿意饮鸩止渴吗?

  此外,要面对生活的真实,理解这个世界大多数人都是与缺憾为伴,愿意接受和拥抱缺憾,不过分贪恋满足感,就不会因为一些失望就非要寻求成瘾补偿否则就痛苦不堪。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