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士兵》读后感100字
《被遗忘的士兵》是一本由[法] 盖伊·萨杰著作,新华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4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被遗忘的士兵》精选点评:
●我们杀人、我们放火、我们玩乌克兰的姑娘,可是那群俄国人凭什么影响我们给前线弟兄送补给?
●盖伊并不是一个信奉纳粹主义的狂热分子,但历史的洪流不由分说地将年轻幼稚的他推向了人类相互疯狂残杀的战场。 在战争中多少的士兵其实是无辜的,他们只是因为祖国的征召而参加战斗,但是他们还是承受了饥饿、寒冷、受伤,甚至死亡,他们这种痛苦的回忆即使到了战后依然无法抹平。 我们应该认清人性真正所存在的弱点,去克服这种弱点,才能避免战争的再次发生。
●真的是就如纽约时报的评论一样!
●没有推荐的那么神,感觉就是靠运气好度过了战争,但战争的艰苦是描写很充足的,战争技巧不多。
●站在士兵的角度反思战争,人民大众根本上反对一切形式的战争,不管正义与否
●作者将我们带回到60年前俄罗斯广袤的凛寒大地,人与人之间互相残杀,炮火轰鸣,血肉横飞。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想象战场的残酷,死亡每时每刻威胁着每一个人,盖伊能活着回到家乡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啊。
●断断续续看了近半个月,文字很散,但却很真实,那个士兵说,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想象的,是啊,真的是无法想象的。我记得我看中间有段,感觉过了很久很久,可后来往前翻了点,发现只才过了一天半,读起来都让我有度日如年的感觉,那他们得有多绝望啊
●战争是残酷的,对于个人来讲,战争永远是对人性的摧残。读到最后,作者让我们感受到了深深的绝望,那种生命都枯竭的绝望。
●仅看到第四章,盖伊和葆拉的结局,以及盖伊最后对葆拉的隔空喊话,眼睛不禁润湿了……既好奇葆拉的结局,又不想知道,因为柏林最后都被战争摧毁了,但想想自己很可笑,这不是好莱坞,这是战争,小人物的希冀可能永远无法实现,这就是真实的残酷
●愿世界和平,没有战争
《被遗忘的士兵》读后感(一):文笔流畅,传奇的人生
不管内容,作为一部回忆录真的是合格的,没有华丽的词藻,简简单单的笔触就让人身临其境。作者作为一个有特殊身份的人真的是幸运到了极点,在残酷的东线,九死一生,被英国人俘虏以后三言两语就回家了!这大概是作者在东线受了这么多罪以后的最好补偿吧……其实作者有一句话说的很好,那就是在一个叫面包房的地方,一个罪恶的灵魂进入了他的身体以后再也不能摆脱了。
《被遗忘的士兵》读后感(二):不曾经历过战争的人才会喜欢战争
太多的人对于战争的兴趣仅仅是他们安逸生活中的一些调料。他们一边坐在一个舒服的躺椅上,双脚靠着暖暖的壁炉,一边轻松地读着凡尔登战役或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回忆录,然后准备在第二天继续正常上班。一个愿意尽可能体验那段历史的读者应该在一种尽可能压抑和不舒服的状态下阅读这些作品,应该在自己最失意的时候去阅读战争,这样你就会记住那些和平年代里的忧虑和烦恼是何等的微不足道。因为在和平的岁月里,没有什么是真正值得你所忧虑的。对于经历过战争的人而言,那些为自己能赚多少钱而常常忧虑的人不过是一群可怜的白痴。
《被遗忘的士兵》读后感(三):对照我现在的舒服生活。
quot;太多的人对于战争的兴趣仅仅是他们安逸生活中的一些调料。他们一边坐在一个舒服的躺椅上,双脚靠着暖暖的壁炉,一边轻松地读着凡尔登战役或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回忆录,然后准备在第二天继续正常上班。一个愿意尽可能体验那段历史的读者应该在一种尽可能压抑和不舒服的状态下阅读这些作品,应该在自己最失意的时候去阅读战争,这样你就会记住那些和平年代里的忧虑和烦恼是何等的微不足道。因为在和平的岁月里,没有什么是真正值得你所忧虑的。 " 确实如此,今天从早上一口气到现在读完这本书剩下的一半。下午发生一些事情,感觉难受。发现一些令人难过的事实,在一些深层实质性的地方,发现一些悲哀。也不愿再去想。就一直靠着这本书来转移注意力,直到看完。 确实如上边这段话,没有什么是真正值得忧虑的,相比于这战争。 要热爱和平,不要去盼望战争。这句话理解起来,需要好多层,这本书能对这句话增加很多层的理解。 这本是我读过的三本二战德军士兵回忆录中写的最好的。每一位能活到最后写回忆录的人都是无比幸运的。但是那一次次的死里逃生太挑战人的神经了。从伏尔加河到奥德河,两年多的时间一路溃退。 德国问题不是某个主义的作祟,而是人性弱点可怕力量的集中释放。 还有很多微妙的东西要去挖掘。这本书值得买本纸质。等我以后遇到坎坷时,在翻一翻。 对照着这些,珍惜我着安逸舒服的生活吧。也添加点面对未知未来的勇气。
《被遗忘的士兵》读后感(四):每个人迟早都会死去,这就是战争这就是人生。
这本书虽然和西线无战事一样是描写战争中的个体,但是给我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读西线时往往读着读着就眼眶就湿了,忍不住的心痛,绝望想哭…但这本就少了那种带入感,并不是说这本书不真实,只是个人回忆录与文学经典的差异太过明显,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此吧。但并不是说这本书不值得一读,读完后依然很震惊,到无关政治与意识形态,只是对战争,对人性,有了更多更深的思考。比如:我从来没想过战斗后结束后短时间内战俘和胜利者可以开始说笑。战争中的士兵竟然可以休假。被占领区的平民对侵略者竟然没多少仇恨。游击队的存只让人联想到每天新闻联播里的中东板块。可怜的蒙古炮灰。屠杀难民。令人印象深刻的强悍的波兰大妈。等等等等。
人类就是这么一种可怜可悲可爱又自以为是的动物,总是觉得自己所归属那一类人是特殊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类人是特殊的,我们统称人类,没有你们,他们,只有我们,我们不比这个星球上的任何一个物种高贵或低贱,我们是地狱与天堂的创造者,我们是天使与魔鬼的结合,所有的罪恶所有的善意都由我们实施与承受,我们就是那条不断吞噬自己尾巴的蛇。
但是对于个人来说这些并非没有意义,这个星球上存在的每个个体又是如此不同的,因为这个世界对于个人来说是无限大,所以我们无论如何选择都会走出自己的路,也许这就是希望。每个人迟早都会死去,这就是战争这就是人生。
《被遗忘的士兵》读后感(五):作者的三观让人吐槽
利用假期,看了电子版。 也刷了评论,真不想苟同。
1、作者对于二鬼子的经历,几乎没有反思,反倒一句贝当出卖,一句德军封锁。完全甩锅。事实上戴高乐的自由法国没有投降,游击队一直活跃,巴黎先贤祠刻上了许多为国而逝的作家、学者名字。
2、也许西线和南线的德军还有些操守。然而东线的德军对待苏联波兰各族人民,却是残酷的蹂躏,曾因不满斯大林模式而望风投降的人民,再度反抗。作者竟然称百姓欢迎他们,游击队中有亲德的。
3、作为入侵者,作者始终觉得从占领区获得的粮食物品是可以的(重回波兰那段有付费想法,但那是局面恶化),同样是战争亲历者,藤原彰的中国战线从军记,有强征的愧疚,有三光的揭露。
4、藤原彰笔下的八路军,充满了毅力与智慧。作者笔下的苏军,几乎与动物无异。作者就算插队,也要像英美投降,典型的白右。(白左固然恶心,但要警惕的是种族主义白右!)
5、战争亲历者,吉野孝公的腾冲玉碎记。承认了慰安妇。高强度的作战,不免产生兽性。东线德军在早期就没打算放过任何女性。怕有混血儿才下禁令,转而工业化生产充气娃娃,同时大批量配发兴奋剂等,作者身在最精锐、最优先补给的部队,居然没有描写,如此重要的物资。(PS 作者笔下像动物的苏军,此类补给倒是伏特加,反攻德国本土,德军想用伏特加来诱惑攻击,结果获胜大醉后的苏军没有放过当地女性,冥冥之中的轮回)
6、西线勉强客观。露天集中营,作者没有避讳。望王师者多,美军设露天集中营。苏联早期物资匮乏,战俘营条件是差,后来经济缓和,为弥补劳动力,对其改善。露天集中营的死亡至今仍是谜团。
最后。对战场的残酷性,作者做到了还原。这点肯定。无论东线西线,轰炸机对战场的影响很大。联想到,二战结束六年,没有空中支援的志愿军面对拥有强大而又老练空军的美军,打到三八线是何等的艰难。
分割线
作者二鬼子的身份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疑问,东线苏联德国的伤亡对比真这么悬殊吗? 德军在统计伤亡是否把融入自己部队(有别于仆从军和外籍党卫师)的外国人算进去,本身又融入了多少?由于战略轰炸,许多一手资料烧毁,在加迅速崩溃,人口窜流,导致的管理混乱。真相已经无从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