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美国军队及其战争》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美国军队及其战争》读后感10篇

2018-08-18 05:50: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美国军队及其战争》读后感10篇

  《美国军队及其战争》是一本由[美] 詹姆斯·M·莫里斯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5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美国军队及其战争》读后感(一):民强,方能兵强

  在人类历史上,也许没有一支军队要比美国军队更为特殊的了。由于美利坚合众国自从诞生之时,便从未有过一个君临天下主宰。而那个国家的军队也是一支从未隶属于那家王公偏霸,也从未屈膝于哪家宗教门党的。这是一支起源于守土保家的民兵,这些民兵在独立战争中,以“一分钟人”的赫赫英名而闻名遐迩。在独立战争中,这支民兵武装通过福吉谷练兵,由普鲁士的冯•施托伊本男爵建章立制,从而开始走向职业化和正规化的道路值得一提的是,这支部队集结在的是代表各州民意大陆会议,乃至日后宪法旗帜之下,成为一支可谓绝无仅有的国家之军队,拓开了近代化国防力量的道路。这支基本上可谓是从国民警卫基础建立起来的武装,最终更是发展到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力量。这点不得不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回味

  在2006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为了开发新的产品板块而专门成立一所专业出版服务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后浪公司引进了一系列国内外各种传统和新兴的学科的堪当教科书的科普书籍作为大学堂”系列丛书而深受好评。这套“大学堂”的第四期系列中,047号便是一本名为《美国的军队与战争》的介绍美国军事历史的书籍。这本书共分14章,附有人物照片25幅,战场地图19幅,中文译本不到360页,然而却可谓是一部美国武装部队发展通史。它以美国武装部队与美国政治经济外交事件关系主线全面介绍了从十五世纪殖民时代至海湾战争美国所参与的所有战争冲突同时贯穿了美国武装部队发展之全部历程,其内容涵盖了其战争观念演变、军事思想之发展、各军种及建制之完备以及武器装备变革进化等诸多方面。而更为可贵的是,该书的文字生动史料翔实,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即便对于美国军事历史并不熟知的读者,也能比较吃力地加以通读。同时,在每一章的最后,还附有大量相关权威著作的参考书目,以便读者能够得到更为进一步的知识

  这本书的作者是1935年出生的美国知名的军事史专家詹姆斯•马修•莫里斯教授,这位美国弗吉尼亚州克里斯托弗•纽波特大学的名誉教授自己前言中说:“我尽量将本书写成一本内容适中全面、让人读来通俗易懂的美国军事史教科书。我在书中以殖民地时期至今,美国武装部队与美国政治、经济及外交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主线。诚然,因篇幅所限,本书难以将宏大的美国军事史一一尽述,为此我不得不对这一引人入胜重大主题有所斟酌取舍,但我相信那些具有真正重大意义的事件及其发展过程已无任何纰漏。”因此,对于想全面了解美国武装力量发展历程的读者而言,这是一部非常合适的入门读物

  此书最早出版于1991年,然而,就在这一年,爆发了令世人目的海湾战争,这场冷战以后的第一场大规模武装冲突是的高新技术武器的威力淋漓尽致地通过电视展示全球数亿人的眼前。而这场战争也完全使得美国军队走出了越南战争的阴影,以一种极具戏剧性形式将美国军队演化为一支全球性的力量。因此,作者又将本书进行了修订,首先就反映1976—1991年这一时期的第13章进行了若干增补和删节。更主要的,他又增添了新的第14章“20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挑战”。着重论述了对于这个新时期中美国军事动态、军事理论以及军事力量的发展,并对冷战以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的新世纪中,美国军队担负的使命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展望。由此,当本书于1996年以崭新的面貌再版之际,当即受到了美国出版界的好评。

  这次后浪公司引进的,也正是新的第二版。浏览全书笔者以为感觉最为独特的便是,在每一章节之中,随处都插入有一个个与这个章节的内容相关的将领小传。全书共选择了大约80位在美国武装力量发展过程中最为著名的将领,形成了一道以璀璨的将星组成的银河。这道贯穿全书的银河也从另外的角度,让全书中描绘的美国军事历史长河折射出更为艳丽光彩,使得全书更具有某些立体感,让读者也更为生动地感受到他正在阅读的时代风云

  其次,我感觉更为可贵的,是作者除了刻画一些重要战役以外,在叙述相对和平的年代,诸如第六章的“扩张年代的美国军事发展:1865-1914”以及第八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1919-1939”等篇章也相当的详尽。笔者以为,正是这些年代,才是美国之所以能够逐渐成为世界大国的历程中不可或缺阶段。尤其是第六章的部分,更是美国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关键时刻。在这段时期中,随着南北战争的终结,美国的武装力量将向何处去成了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在这期间,在工业革命的狂飙之下,军队如何跟上时代的潮流完成近代化的转型迎来了挑战。而在同一时期,欧洲列强开始将殖民的触角伸向全球。对此美国又如何应对事实上这个问题即便到了今天对于我们而言依然是非常值得研讨的。

  此外,在美国军事发展的过程中,自然也是留下了诸多的污点,尤其是在其“西进”过程中对原住民血腥的暴虐,书中也并不回避,而是相当客观地加以叙述,这也是本书可圈可点之处。

  美国武装部队从殖民地时期战略幼稚战术简单、武器落后任务单一的民兵式军队开始发展,到了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里成长为一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庞大武装力量。回顾其并不漫长的发展历史,美国武装力量的发展背后,除了其发达工业实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恰恰是其“软实力”,也就是组织管理实力,是其所谓“战略文化”。二战期间,有分析人士曾经这样评论道,美国人是解析家,他们对于战争如同对待任何其他大产业,他们可以舍表求本,界定各种职务职能,并且将每个人当作复杂的工业流程中起特定作用的人来予以训练,美国的军事体系,也恰如一条传送带,不过最终输出的不是汽车,而是士兵

  这句话其实很好地揭示了美国军队发展的秘诀。如上所述,美军最为典型的传统,恰恰是是其民兵的性格。美国人即便不穿军服,手中也握有随时可以瞄准暴君的武器。而一旦国家需要他们效力之时,他们可以非常迅速地走入军营,成为一名士兵,并依靠科学的管理方法,将他们平时的技能也能够灵活地为战争服务。从这本简明扼要的《美国军队及其战争》一书中,笔者依稀感觉到,民强,方能兵强。

  《美国军队及其战争》读后感(二):世界警察的前世今生

  自人类出现以来,战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与文明的交错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起着催化和促进作用,又时刻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战争有时伴随着社会革命,带来新的格局,有时又促进民族融合与国家的形成。

  美国通过战争由殖民地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到如今更是发展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个国家有着一支怎样的军队,在200余年中参与了哪些战争与冲突?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又对战争与军队有着怎样的观念?正如作者在全书最后所言:“美国武装部队从殖民地时期战略单调、战术简单、武器落后,几乎没有世界责任可言的一支弱小军队逐步壮大,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成长为一支令人生畏的武装力量:拥有复杂的科技,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关于这些问题,读者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把战争的本质表述为“战争不过是国家政策通过其他手段延续”。本书写到美国多届政府对克劳塞维茨战争理论的运用。在战争时期,“美国的军人总是被视为这个国家最为神圣价值观的捍卫者”——不论政府还是社会。但同时,美国人对和平时期的军队却持另外一种态度。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美国对军队始终怀有一种爱恨交织情感”,认为在美国人眼中似乎要么是全面战争,要么是全面和平,所以一旦和平到来,解散军队的呼声就会响起,这也是每次战争或军事冲突之后美国大规模裁军与削减军费的原因。本书对美国以上现象的论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美国的新视角。同时作者也在书中不止一次说到国家地位、世界责任与冲突的关系,这种看法也足能代表相当一部分美国人的观点,虽然我们并不一定认同他的观点,但这些论述对于了解美国人的想法不无裨益。

  此次出版的《美国军队及其战争》是最新修订的第2版,作者詹姆斯·M·莫里斯是一名军事史专家,现任弗吉尼亚州纽波特纽斯市克里斯托弗纽波特大学历史学教授。莫里斯教授在本版中对1976—1991年这段时期进行了增补和删节,并新增了第14章,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美国及各军种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进行了补充,以使对美国军事发展的论述跟上时代步伐

  《美国军队及其战争》读后感(三):流水一样的著作,翻译也不咋地

  我讨厌的书有两种:1、可读性不强的书;2、没有什么内容含量的书。偏偏这本书两者都占了。

  这本书前言里写着,这原来是一本大学教材。既然是大学教材,用这么少的文字来写美国军队两百年间的历史,那么必然要写的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才行。结果呢?这本书不讲战争还好,一讲战争我的脑袋就彻底凌乱了,一大堆没听过的人名地名一下子就冒了出来。除了二战这块儿因为比较熟悉所以看起来没那么痛苦意外,其它部分的内容看完了我感觉跟没看一样。拜托,你当我们是谁啊?你能不能用适合小白的方式讲述历史?

  那么不把它当成军事入门书,而把它当成学术研究著作,那又会怎么样?没什么区别,还是一样的不靠谱。因为它的资料不够丰富比方说美西战争才区区四五页,也就比百度百科和维基上的内容多一点,我上知网上下论文都比你多。南北战争和独立战争篇幅也不大,而且国内也已经有了这方面的专门著作。这本书完全没有多少看的必要更何况,资料的准确性也大有问题。书中引用的数据不少,但是我劝各位小心点,别轻易相信这些数据。作者竟然认为加里波利战役英军伤亡五十万,真TM让我服了。英军一共也就么多兵力你竟然让它们全部都变成伤亡人员了。

  而且这书也没什么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对战斗的分析和评价也没什么出彩的地方。而且作者那种屁股决定脑袋的态度让人觉得很不爽,这位兄台出生于冷战时期,在那时的政治宣传下,作者对共产主义政权抱有很大的歧视仇恨。最典型的当属越南战争。越南战争里作者说出了一大堆美军失利的理由,仔细一看你就会发现基本上是在抱怨麦克纳马拉那些文人束缚了军队的手脚,军队放不开手脚才会打成这样。也就是说作者从头到尾也没认识到一个问题:越南这场战争该不该打?美国打这场战争是否正确?在作者的眼中这是显而易见的,必须要从独裁的、压榨人民的胡志明手中解放越南百姓(虽然作者本人也承认吴庭艳本人冷酷无情而且严重贪污腐败,但是南越就是好的,北越就是坏的)。丫的美国国内对越战的反思进行了这么多年,随便拿出个《野战排》在深度上都比这本书强,只能说这书的作者是个老顽固了。

  最后再说说翻译,别被这本书的前言骗了。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看到前言时可以说差点被感动痛哭流涕啊,多么负责任的译者啊。结果呢?这书的翻译可以说让人崩溃了。我举一个简单的粒子就能说明一切:您见过把“线膛枪”翻译成“膛线枪”的吗?地名更是让人无语,你甭管地名怎么翻译,至少得前后一致吧?一开始"wounded knee valley"被翻译成“伤膝谷”,两页之后就变成“翁迪德尼谷”。最绝的还是“贝里琉群岛”,因为这个地方现在改名字了,叫帕劳共和国。于是本书中最滑稽可笑的一幕出现了:短短的一页里这个地方换了四个名称。一会儿是“贝里琉群岛”,一会儿是“帛琉群岛”,一会儿是“帕劳共和国”,一会儿又改成别的称呼了(实在记不住了)。这是同一个人翻译的吗?垃圾

  《美国军队及其战争》读后感(四):前言

  我尽量将本书写成一本内容适中全面、让人读来通俗易懂的美国军事史教科书。我在书中以殖民地时期至今,美国武装部队与美国政治、经济及外交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主线。诚然,因篇幅所限,本书难以将宏大的美国军事史一一尽述,为此我不得不对这一引人入胜的重大主题有所斟酌取舍,但我相信那些具有真正重大意义的事件及其发展过程已无任何纰漏。

  本书在叙事方面的一大特点在于文中穿插了不少有关美国军事领导人生平简编。这主要是出于实用,而非形式上的考虑同类书籍往往先介绍美国军事史上的重要人物,详细叙述他们对某些重大事件的具体贡献,然后便不再深入讨论。学生对这些人物的背景、性格及其随后的职业生涯难以有更多了解。生平简编应该会有助于缓解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获得广大读者的好评。

  正文部分共分14章,可兼做一学年三学期或一学年两学期教材之用。我有意将各章篇幅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以便授课老师就各个主题布置课外阅读。各章后均列有参考书籍。虽然我已经尽量将相关领域或主题最好最新的学术成果收录其中,但是在这一点上斟酌取舍依旧在所难免,某些作者关于某一主题“最为优秀”的著作因此不可避免地被我排除在外(明智而审慎地挑选总是存在着这样的风险)。书中的地图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按照我的军事史学生的建议,我将地图中的箭头删去,这样可以让读者自己去查找战役和战斗的线路,从而更好地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

  《美国战争史》的第2版与第1版有两处显著不同。首先,有关1976—1991年这一时期的第13章有几处增补和删节。其次,为了使关于美国军事发展的论述跟上时代步伐,新增了第14章“20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挑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美国及各军种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这些变化在新版中均有所反映。

  在更新修订本书的过程中,我得到了不少军事史学家极富建设性的批评建议,受益匪浅。他们提出的批评、指正与建议一直是我最乐于接受的,正是有了这些帮助,我才写出这本更为全面的第2版。我很高兴地发现我别出心裁设计的有关著名军事将领的生平简编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虽然与我交谈的每一个人可能都会对该如何增删取舍这些军事人物有所看法,但是这些取舍最终还是要取决于作者的自身意愿和出版实际情况。

  我要特别感谢我在克里斯托弗纽波特大学的已故同事基思•麦克洛克兰德(Keith McLoughland)以及我在武装部队参谋学院的好友保罗•D•(小)克拉克(Paul D. Clark, Jr.)博士。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努力,才保证准确无误及可读有趣成为拙作的标志性特点。同样,如果没有约翰•史密斯船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特别是特里希•柯恩斯(Trish Kearns)女士的帮助,我也无法写出这本新版。上述诸位都给了我极大的耐心与包容。正如我所期望的那样,普伦蒂斯霍尔出版公司的编辑人员此次给予了我始终如一的帮助与耐心。此外还有我的妻子南希,她在我倾力研究与写作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不厌其烦地支持着我,我对此深表感谢。

  最后,我衷心声明:书中一切有关史实或观点的错误由本人承担全部责任。

  詹姆斯•M•莫里斯

  克里斯托弗纽波特大学

  《美国军队及其战争》读后感(五):翻译和其它错误

  位于史密斯分队先头位置的两支轻骑兵连抵达列克星敦,距康科德尚有一半路程,结果在村中心的草地上遭遇70名“一分钟人”民兵

  原文Light Company,轻步兵连。

  =========================

  并在纽约萨拉托加以南的比米斯高地布下一条坚固的防线。负责将这一切干净利落准备停当的是波兰工程师塔德乌什•柯斯丘什科(Thaddeus Kosciusko)。这位波兰人早已将自己与美国独立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柯斯丘什科是受过法国军校教育的工兵炮兵军官,美军称他为炮兵战术之父。工程师这一翻译是错的。

  ============================

  《美国军队及其战争》读后感(六):一本正统的米国军事史书

  最近看了一本名叫《美国军队及其战争》的书。作为一个年少时比较狂热的军迷以及最近几年对军事类型书籍看的较少的宅男,这本名字听上去霸气十足的书籍给了我很大的吸引。作者我不认识,叫詹姆斯莫里斯,介绍中说他有大量的学术论文。

  光看名字只能猜到这本书的大致内容,但是具体这是什么类型的书,还需要看到内容才能了解。事实上,这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史书,一本美国的军事战争史。史料是否详实暂且不论,至少把米国从没有成立之前到二战之后的各个战争战役都罗列清楚。

  不过看上去这本书首版发行应该有些年头了,90年代后的美国参加的各军事行动都没有列出。不由让我们感叹老美真是一个好战的国家啊,战争史稍微晚更了一点,就少了科索沃,伊拉克,阿富汗等等一堆重大历史进程,不像爱好和平的我大中华,80年代出版的近现代史读到现在都毫不过时。

  作为专项史书,它给广大读者带来知识补充是足够的,从诸如论文似的每章引用列表,我们知道作者对于该书的创作态度是严谨的。但是同样因为是史书,作为一个老书虫来说,我一般是不相信的。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史书,那个年代的史书,我一贯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在读史,自己尝试着从史书背后读出或者猜测出可能的与历史最接近的信息。这本书也一样。比如,这本书中描述美国内战中的法国作用即可用一笔带过来形容,似乎美国能独立全部都是拿着烧火棍般土枪没炮的民兵的功劳,这就好比我大中华教材中抗日战争似乎全部都靠地道战地雷战打赢的一样。稍有智商的人都会看出问题。

  全书重点描写了独立战争,内战,二次世界大战和等重大战争历史。军事上的内容很详实,但是我读后却比较失望,因为我没有读到任何有新意的东西,作者作为一个正统军事史学家,只是更加详细的告诉了我一些我已经知道的东西,我仅仅多了解了每场战争大概精确死了多少人而已。

  所以,如果说作为一本史书,它是合格的,作为一本有内涵的书,它就显不足了。

  有两个有意思的地方需要特别提出一下。第一,屁股决定脑袋定律。我虽然在此之前完全没有听过作者的名字,但是我还是觉得他是一个南方人,美国内战的大篇幅描述中,他详细介绍的将领名单中,大都是南方名将:石壁将军杰克逊,罗伯特爱德华李,等等。好在内战过去了很多年,看来支持南方的米国人到现在还大有人在。邦联本来就是比联邦更能体现三权分立思想。第二个有意思的地方是书中云淡风轻的介绍了抗美援朝战争。书中说中朝方死了快一百五十万人,其中大部分是中国人。米国死了3,4万人。这个数据似乎有充分的资料来论证,不知道我党史学家对此作何评价。就算砍掉一半,用人肉堆出来的给独裁法西斯政权保驾护航的胜利是不是还值得大书特书呢?

  总之,仅仅作为史书或者教科书,这本还是不错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