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拜占庭帝国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拜占庭帝国读后感100字

2021-04-11 00:11: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拜占庭帝国读后感100字

  《拜占庭帝国》是一本由[美] 拉尔斯·布朗沃思著作,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7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拜占庭帝国》读后感(一):引言

  我相信,这本书能够唤醒人们对于这一领域的兴趣,而这一领域在西方的正统经典中缺失已久。我们与拜占庭帝国同享一脉相承的文化体系,也能从中学到振聋发聩的历史教训。拜占庭帝国,也就是东罗马帝国,正是我们今日社会的主要缔造者。如果更加积极深入地去研究这段历史,故事也会变得更加耐人寻味。

  《拜占庭帝国》读后感(二):拜占庭帝国对后世的影响

  拜占庭长久以来对伊斯兰世界的抵抗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君士坦丁堡的宏伟城墙已经延缓了伊斯兰大军进军欧洲的脚步长达800余年,为西方争取的前进发展所需要的宝贵时间。 拜占庭难民涌入欧洲,带来了希腊与罗马文明残留的璀璨瑰宝,导致著名的文艺复兴。在这一阶段,西欧世界重新寻回了自身的根基。 拜占庭帝国最为光辉、伟大的继承者无疑当属东正教会。众多广阔的北方土地上的国王已经沿用了拜占庭的字母系统以及东方的灵魂。拜占庭艺术与当地的艺术风格融合,继续在整个巴尔干及北方地区发展繁荣。

  《拜占庭帝国》读后感(三):帝国的衰落

  1.拜占庭帝国中间是地中海,四周都是强敌,并且每一个行省因为地中海的隔离而难以互相支援。因此,它的外交政策采用的是“联盟敌人的敌人”来对付敌人。为此,还专门成立了情报机构。 2.贸易是拜占庭帝国的经济命脉,关税贸易税是主要的财政收入。十世纪时,东西两个方向的强敌同时入侵,为获得敌人的敌人支援,帝国付出了降低关税的代价。从此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这么要求,关税越来越少,帝国经济命脉动摇,帝国走向衰落。 3.为了抵御侵略,拜占庭帝国实行“军政合一”制度,军人执掌地方政权。到了后期,地方军事贵族势力越来越大,出现土地兼并,小农经济被破坏,征兵困难,军事也走了下坡路。 4.综合上个方面因素,拜占庭帝国衰落了。

  《拜占庭帝国》读后感(四):读后感

  终于消灭了《拜占庭帝国》,作者写得好,而且翻译的也有水准,朗读起来,不吃力。虽然去过土耳其,但是对土耳其的历史只知道皮毛,完全不知道伊斯坦布尔是世界的中心好几百年。一代代的君主和将军诸如,君士坦丁,查士丁尼,贝利撒留,希拉克略,狄奥多西造就了拜占庭帝国的辉煌;一批批民族诸如日耳曼人,匈奴人,斯拉夫人,诺曼人,萨克逊人,蒙古人,突厥人,土耳其人见证了拜占庭从如日中天到日落西山:从戴克里先将罗马一分为二到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神秘传说;从拜占庭到君士坦丁堡到伊斯坦布尔;基督教的蓬勃发展,东正教和天主教的分裂和纠缠,抵挡伊斯兰文明的入侵欧洲数百年,十字军几百年东征谱写了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的历史。不过我有个问题想不明白,虽然说是拜占庭帝国,但是也经历了十多个王朝,并不是同一血脉代代相传,这样而言,千年拜占庭也只是一百年的治乱循环史;相比中国的历史,中国难道不应该称为华夏帝国n千年,为什么没有这样称呼呢?看样子,我还要多学学历史。

  《拜占庭帝国》读后感(五):时间,空间,经济,政治,文化

  1.在北方日耳曼人的入侵下,古罗马为躲避侵略,一分为二。东罗马帝国即后来的拜占庭帝国。从公元4世纪到1453年,延续一千多年,同时期,西欧处于中世纪,中国处于魏晋南北朝到明朝时期。 2.拜占庭帝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环绕地中海,领土分散。因此,时常受到四面八方的侵袭,领土面积不确定。 3.拜占庭帝国在欧洲东部,堵住了东西方的直接接触,后来兴起的阿拉伯、土耳其想入侵西欧却被它挡在“门”外,从这个意义上讲,拜占庭帝国拯救了西方文明。 4.中世纪西欧,总体上“部落化”,没有统一强大的领导,教权钳制思想。而东边的拜占庭帝国则完美传承了罗马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统一调度,国力发展,是世界强国。 5.拜占庭帝国处在亚洲欧洲的交通枢纽上,商业贸易是其经济命脉。贸易使拜占庭帝国积累了大量财富,拜占庭金币也成了世界货币,“丝绸之路”的终点即是首都君士坦丁堡。后来,威尼斯人抢走贸易主权,整个国家几何式衰落。 6.拜占庭帝国文化上“东西交汇”,是东西方文化相互传播的桥梁。西欧处在中世纪的黑暗时正是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古希腊古罗马帝国文化,后来的文艺复兴所复兴的正是这个文化。可以说,没有拜占庭,就没有今天的西方文明,就没有今天的世界。

  《拜占庭帝国》读后感(六):中世纪三部曲,收官站

  《拜占庭帝国》,豆瓣8.0。中世纪三部曲的收官之做。这三部曲,我觉得第一部《维京传奇》写得最好,第二部《诺曼风云》简直没法看,第三部《拜占庭帝国》恢复了一些神采。前两本提过了,不赘述。 到了拜占庭帝国时期,算是把之前看的历史书都续上了。很惭愧我是从当代历史开始看起,一点一点往回倒的。基辛格写了两本书叫《世界秩序》和《论中国》,书里写了好多中国人嘴里说出来没人信,但基辛格写出来就很有说服力的内容和理念。这些理念让中国人得到了难得的“被理解感”。顺着这条线回溯过去,国共时期用了三本书弄明白中国的今天是怎么来的。这就到了二战。 然后一本《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解开了二战疑云。但也带来了,“这种战争理由和理念是怎么来的”的疑问。由此上溯了闹心的中东伊斯兰世界,用了11本书捋了一遍。终于得出一个结论。 但是紧接着又来了一个问题,中世纪的战乱又是怎么来的……由此来了个中世纪三部曲。 我觉得对于拜占庭帝国来说,有两个事特别弱智。第一个是,每一个优秀的王朝,都毁于继承者的问题,这种历史反复了好多次。 另一个是,欧洲本土和维京,波斯,蒙古和突厥等等“蛮族”来说,和中华帝国5000年与草原部落斗争非常相似。但欧洲人似乎只会正面刚,很少听说像中国这样,亲若干,而制衡若干。让这些蛮族彼此之间也互相忌惮,进而维持帝国本身的和平。

  《拜占庭帝国》读后感(七):【书评人俱乐部】缘来,你是如此陌生

  对于欧洲中世纪,我们真的了解不多。前些日子参加了【书评人俱乐部】的活动,并有幸获得了《欧洲中世纪三部曲》之一《拜占庭帝国》。

  说真的,对于这段历史,不仅是我,而且是很多国内同胞对此都很陌生。既然是陌生的,所以一切都感受到很新鲜。历史在我看来,对于今天而言,重要意义在于借鉴,“以古鉴今”永远要重于“以古讽今”。我几乎用了三个小时通读了此书,产生了三点感想:

  一是拉尔斯·布朗沃思是个会讲故事的人。尽管很多史实已经消失在无穷的星空中,但是他能够见微知著,以小见大,讲的不仅仅是史实,而是在每一段历史中人的存在感与奋斗的方向。

  二是这本书打破了英雄史观,一向以为西方是英雄的国度,在写作历史的过程中也少不了对英雄的膜拜与吹嘘,但是这本书打破了陈见与常规,写了很多平常人的平常生活。

  三是这本书有点主题先行的意味,如书名所示“拯救西方文明的东罗马千年史”,因此我们也就知道了最后的历史仍然是无法拯救的,只能是纪念,并在纪念中找寻今天以及未来!

  《拜占庭帝国》读后感(八):拜占庭,染血的史册和诗篇。

  当落日的余晖再一次洒向君士坦丁残破的城墙,

  当异教徒的王师潮水般涌向拜占庭古老的宫殿,

  当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斩下昔日贵族们顽固的头颅,

  一千一百年的帝国就在史册和尘埃里破碎。

  不再有雄鹰的旗帜飘扬在广袤的国土,

  不再有高傲的牧首吟唱那些神圣的诗篇,

  不再有身披金甲的帝王屹立在上帝之城,

  查士丁尼的法典再也无法号令一人,

  耶稣的圣名亦不能眷顾这片阴郁的天空,

  只有十字军的亡灵还在呢喃着可笑的征服誓言。

  千年国祚,百位君主,十二朝荣光,

  如今只剩伊斯坦布尔的残垣诉说着英雄的传说。

  而这便是东罗马帝国,600年来,它的故事不断被史家书写,传诵。

  本书用四百页的内容,记录了一千年的历史。这其中,有宫闱之变,亦有萧墙之祸。有野心家篡位,亦有至亲弑逆。走马观花的看着君王的征服,转瞬间又无可奈何的衰败。一章未读罢,书中已是百年的光阴。

  作者用惊心动魄的语言记录了一幕幕盛大的权力角逐。翻动书本,阅读着它所记载的恢弘历史,似有金戈铁马之声传来……

  《拜占庭帝国》读后感(九):浅尝辄止的入门书

  基本上和看过的作者的另一本书《诺曼风云》风格差不多,都属于超入门级别的,浏览完一遍基本上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是想要再深入一点的探讨或者思考就不行了,书里也没有这些内容,也许是因为这本书源于作者的播客吧。该讲到的都能讲到,不过基本上也就是蜻蜓点水的程度,如果对于拜占庭没什么了解,也不想做一个深入了解的话,这本书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的。另外,和《诺曼风云》相比,拜占庭的历史要书写的多得多,本书由于篇幅所限,不能全部写上,而且也许也是因为拜占庭太过于辉煌,作者对拜占庭也很偏爱,这本书明显主观的东西不少,看的时候自己分辨吧。。书里还有一些错误和值得商榷的地方,不过基本上都是译者和出版社的问题了,中信拿了不少好书的版权,但是出版的时候能用点心么。。。

  再就是说说书的内封面吧,内封面是著名的镶嵌画《查士丁尼皇帝及其随从》,查士丁尼可谓是拜占庭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画中站在中间的他恰好处于书脊处,身着象征高贵血统的紫袍,手上捧着装盛圣水的器物,表情威严而自信。在查士丁尼的左手边,是身穿白、黄色的衣服的大主教马克西米尔,他手里捧着一个象征基督教的小十字架,衣服上还画着一个十字图案。再右边是两个助祭者,一个手里拿着精心装饰的《圣经》,一个提着教会中使用的油灯。而查士丁尼右手边的人则是拜占庭名将贝利萨留,查士丁尼能够重新征服了地中海世界,光复古代罗马的辉煌,可以说基本上都是拜他的南征北战所赐。而他的右边则是另一名将纳尔西斯及拜占庭军队。与这幅画相对应的还有一副《狄奥多拉皇后与侍从》,画中正中就是奇女子,查士丁尼的皇后狄奥多拉.

  《拜占庭帝国》读后感(十):以一己之力将欧洲推上巅峰

  近日有一首很火的歌,歌词中有一句是“我想要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但我想说土耳其一点也不浪漫。

  当十字军打着教皇的旗号,实际为了一己私利涌向耶路撒冷,将血腥和眼泪也一同带到了朝圣之路,而且他们还在半路洗劫了同胞的千年之城--君士坦丁堡;当塞尔柱土耳其人如风暴般席卷亚历山大、耶路撒冷、安提阿,孤陷君士坦丁堡,奥斯曼土耳其人最终击碎了有史以来最坚固的城墙之时,也给这片土地带来了血雨腥风,连躲避在圣索菲亚大教堂里的妇孺都未能受到上帝的庇护。正是在这里,原先的拜占庭,后来的奥斯曼,现在的土耳其,似乎找不到丝毫浪漫的气息,相反在一千多年的时期里这里不断的征伐,恐怖的杀戮,种族的冲击,使空气中充斥着血腥气。

  本书在作者的中世纪三部曲中是最具影响力、代表性和历史传统的一部。拜占庭,不仅因其继承了罗马帝国的正统,也因其代表了欧洲传统的文化艺术建筑风格,更因其独自肩负了抵御外族入侵欧洲的历史使命,从而使整个欧洲能够安然渡过最混乱的中世纪迎来复兴,而被历史牢记。

  这一方是因为拜占庭帝国是当时欧洲唯一的大帝国,也是罗马文明的延续者,而且其无论是经济、军事还是文化、教育都位于欧洲的顶端,这就从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拜占庭人的优越感,以欧洲的老大自居。因此,老大不仅要管理带领众小弟,还要保护他们。这在查士丁尼和贝里萨留时期是理所当然的,而之后就越来越力不从心了。即便如此,拜占庭还是坚持了一千年,正是在这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欧洲不断发展,文艺复兴、科技革命、地理大发现、工业革命,最终使众小弟们站上了世界之巅。

  拜占庭,功不可没,值得尊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