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郎咸平说:新经济颠覆了什么》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郎咸平说:新经济颠覆了什么》的读后感大全

2022-04-14 03:03: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郎咸平说:新经济颠覆了什么》的读后感大全

  《郎咸平说:新经济颠覆了什么》是一本由郎咸平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郎咸平说:新经济颠覆了什么》读后感(一):透过现象看本质

  郎教授的知识面很广,且能融会贯通,思维逻辑清晰,善于运用数据分析和大量的材料证实。他像庖丁解牛一样,更形象地说是像一个魔术师,替人揭秘经济运行这个魔术的奥秘。读他的书像更是在读一份调研报告,论点鲜明生动,很多人说他总是破而不立,更像是一个经济批评家,而不是一个治病救人的大夫。

  共享经济很重要的问题解决信任危机的问题,任何新经济都要回归商业本身,万变不离其宗,郎教授教人如何具备常识性的判断能力。

  《郎咸平说:新经济颠覆了什么》读后感(二):不是“互联网+”,是“+互联网”

  每天的央视媒体播放的永远是祖国一片大好,但是我们知道这不是事实,郎咸平教授的冷眼批判是最好的清醒药。

  我们切身感受到房价的飞涨,物价的飞涨,工资的停滞不前,至少在于我来说获得感是不强的。身在体制内,感受到的是体制的虚胖,效率的低下。

  一眼望到退休的生活其实很可悲,少闲谈,多读书才是正道,了解这个时代,融入这个时代。

  当下“互联网+资本催化”的新经济引擎高速运转,大有辗轧一切、颠覆一切之势,媒体上一片“互联网+”。就像郎教授说的不应该是“互联网+”,而应是“+互联网”。在这场前所未有的新经济大变局下,我们唯一能把握的,是坚守自己的行业本质。

  传统行业不应该盲目迷信互联网,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产品才是正道。书中老干妈的例子很经典,8块钱一瓶的老干妈辣椒酱,每天卖出130万瓶,年年在贵州纳税第一。老干妈已经遍布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海外当成“来自中国的调味奢侈品”。

  老干妈没有任何商业模式可言,不做推销,不打广告,也不上市,不贷款,不融资,老干妈之所以做得这么成功,只有一点:做好产品!

  互联网公司的机会未来30年一定在线下,互联网经济不是虚拟经济,互联网经济就是必须把虚和实结合在一起。

  透过郎眼我们看到了行业的泡沫,百度垄断、小米的价格战、格力造车的困境、阿里和苏宁的线上线下结合、华为称王.....这些耳熟能详的企业战略,孰优孰劣变得很明朗了。

  时代变化的如此之快,工业都到了4.0的智能化时代,人类可能集体失业。我想没有永远的铁饭碗,只有创造价值的人才不会被淘汰,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

  《郎咸平说:新经济颠覆了什么》读后感(三):很多事,早晚会回归商业本质

  商业的本质就是通过创造价值,得到客户的认可,然后赚钱——走到哪儿都不会变。但是,当下很多所谓的商业都远离了自己本应持守的东西。本书详细剖析了现象,并分析了可能产生的原因,对我们看清当下乱相会有所帮助。

  互联网+互骗时代的结束

  10万家所谓O2O企业里最终只有一家成功上市(我觉得能上市也没啥),这十万分之一的成功机会背后是人们对一夜爆富的渴望、资本的贪婪以及传统企业的恐惧——互骗时代来的也快,走的应该会更快。

  2013年开始一些人大喊着互联网将颠覆传统产业,而他们掌握着其中的门道——O2O来了。再然后拉起大旗开始干,很快第一轮投资进来了,再之后是下一轮,直到倒下,时间大概是1.5年至3年不等。

  有人可能会问,投资人傻?回答是:不傻。因为投资人感觉项目可以买到下一轮,所以愿意缺钱,至于能不能上市场,很多人根本就没考虑。创业者考虑能不能再多骗点儿,投资人考虑能不能卖出去,骗下轮的钱,整个就是个比傻市场。

  问题大概出现在2015年10月左右,突然之间一些数据造假的事儿冒出来,资本表示不能再这么糟蹋我的钱补贴用户了——然后很多创业公司开始倒。

  资本寒冬其实就是资本理性回归的表征,我觉得挺好的。 毕竟资本的钱,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大众的钱,不能祸祸。

  自媒体多半成为另类“包养文人”

  互联网发展让很多传统媒体的人找到了新的机会,如书中提到的传统媒体只能拿有限的稿费,而新媒体而不一样,靠打赏模式得到的收益可是无限的。于是很多人辞职开始专心写公众号文章,写的出色的也有,再然后就开始卖书(你知道我说的是谁),卖玩具、卖这卖哪的——书里讲的让我看的更加明白——卖东西就是粉丝变现的过程,如此即解决了自媒体的生存,又让投资人看到了回报和希望。所谓“自媒体”估计走往后走,越像是包养文人范儿了。想想也没什么不好,各有各的路要走。

  书中给我启发比较大的还有就是分析了小米、乐视的模式,前者走便宜+强营销模式,后者是走产业链整合与版权买断,谁对谁错现在看不出来,不过看着都挺玄。对格力和华为的分析也很到位,从格力造车到华为的研发投入都有涉及。

  整体看来,本书是本当下企业的案例分析集,在不少方面对我有帮忙和启发。很多事,早晚会回归商业本质

  《郎咸平说:新经济颠覆了什么》读后感(四):世界在变,不变的才是我们要重视的。

  ------------读《新经济颠覆了什么》

  作为全球估值第二的,仅次于谷歌的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曾经讲过一段话,他说我常被问一个问题:“在接下来的10年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但我很少被问到,在接下来的10年里,什么是不变的?我认为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你需要将你的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

  郎咸平的新书《新经济颠覆了什么》也提到了这点,而且也明确的指出了,对于每个雄心勃勃的创业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寻找风口,而是认清行业本质,回归商业常识,坚守自己的行业本质,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新经济颠覆了什么》共有4部分,朗老通过分析最近两年的热门现象,1,“互联网+”下的O2O骗局,P2P黑洞,BAT乱购,自媒体的裂变,互联网伦理等,给大家的狂热打入了一剂清醒,让大家能够冷静下来好好思考,这些现象行程的真正的原因和背后的目的。

  2,通过解读热门企业的行为,小米迷思,乐视野心,格力造车,华为称王,凡客败走,这些经典案例,更清晰的呈现了只有专注于自己的优势,并持之以恒才能成功。正如日本人那样,终其一生只专注一份工作并把它做到了极致,而这其实恰恰是国人最欠缺的。人心浮躁,都想着赚快钱,都想着一步成名,哪有那么容易?

  郎咸平,作为国内知名的经济学家,在我的印象中,他总是唱衰中国经济,其实深入了解,会发觉其实更多有种期待在里面,因为作为祖籍山东的他或许希望中国能够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所以在第三部分他分析了未来的趋势,大数据,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热点,指出技术驱动和商业驱动是未来经济的“双引擎”。而中国制造业如果要顺利地进入工业4.0,只要实现了工业3.5,进入工业4.0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对于这块了解不深,所以不做进一步探讨。

  当然第四部分提到了虽然现在中国号称制造大国,Made in China, 可并不是制造强国,因为6+1模式中,中国只是处在笑脸的底部,负责制造环节而已,而这一环节恰恰是所有环节当中利润最低的那部分。庆幸的是,国内还是有企业深刻意识到了这点,譬如书中一再提到的华为,任正非终于实现了自己讲过的话,赶超过思科。

  当然中国要有更多的华为式的企业出现,必须要政府牵头并愿意放权让中小企业还有各个中大民营企业发展起来,而这块郎咸平也在第四部分提到了。特别是重庆政府的有所作为,那么其他省份是否会更多的重庆政府出现,我们也只能拭目以待了。。。

  但首先企业应该要回归商业本质,这是一个本质问题。

  本文均属原创,转载请豆油授权方可。

  《郎咸平说:新经济颠覆了什么》读后感(五):抛开商业本质谈经济都是扯淡

  2016年到2017年,让人们最为震撼地莫过于罗振宇的跨年演讲直播。老罗通过几只黑天鹅的讲述让整个自媒体圈再一次爆炸,这一次的爆炸似乎比上一次Papi酱的拍卖会还要夸张,以至于在朋友圈都有人在征集人写关于黑天鹅的文字。

  在黑天鹅还没有那么火热的时候,新经济是一个非常火爆的名词,与【互联网+】一起出现在人们的视线的时候,很多人认为,中国已经开始转型,互联网经济将会颠覆世界。而他们刚刚忘记了一点,互联网家装元年刚过,有一大半的公司倒闭了;以互联网+为噱头的金融P2P卷钱跑路了;在佛山,O2O几乎没有生存下来;甚至连凡客,小米,当当这样曾经在各自领域所有话语权的企业都开始走向另一个方向。新经济不过又是一次经济社会的一次谎言?

  郎咸平的《新经济颠覆了什么》通过“遍地是机会,处处是陷阱”的写作视角和逻辑分析给我们带来一次全面窥探新经济到底带来了什么。在高度依赖政府政策的市场经济的国度,政策的转变能够让全体社会一次又一次的狂欢。要知道,【互联网+】提出来的时候,搞互联网的人真的以为迎来了人生的春天。随后众多资本的涌入,让市场变得额外动荡和繁华。在郎咸平看来,部分资本的流入和商业形式并没有任何的变更,与曾经的【百团大战】没有任何的差异,纯粹依靠低价获取市场额度,然后上市圈钱走人。

  新经济这样的一个概念,终究没有办法绕开商业的本质。当我们看到一些概念性的问题时,时刻需要提醒自己,所谓商业,不过是通过物物交易来达成相互共识,其重要的核心在于平等,共识,流转。新经济在某些领域提出的高的吓人的回报率让人心惊胆颤,在犹豫不决中似乎错过了什么,又担心失去什么。然而,能够把握商业本质的企业则不在乎是否需要上市,是否需要争夺市场领域,他们更多的专注于做自己的产品,通过【物物交易】的原则,以产品为【自媒体】扩散并且占领市场。这类企业才是真正接触到新经济范畴,他们有着与以往不同的商业意识,有着与以往不同的产品理念,还有着与以往不同的市场争夺战略。

  随着大企业不断扩散自己的影响力,小企业或多或少会被吞并并且失去自己的活力和影响力。对于大企业而言,精准地观察到市场的变化,并且通过产品碾压或者资本吞噬,能够稳固自己的商业帝国。这种垄断行为或者强强联手的行为在曾经是少有的,但是为了扩大自己的竞争力,在新经济格局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终究要有人做出改变。

  新经济并没有对商业做出多大的改变,反而是商业的本质思考让企业在新经济时代改变了新经济的走向。郎咸平提出了关于复兴实体经济以带动中国经济转型和升级,或许,郎咸平是对的,也许郎咸平所说的会被互联网时代的人觉得已经落伍了。或许我们要知道的一个事实是,没有产品的年代,经济是虚无的。

  《郎咸平说:新经济颠覆了什么》读后感(六):你愿意做“追风者”还是“聪明人”

  一

  互联网+、共享经济、网红经济、中国制造2025、工业4.0、人工智能……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这些名词所占领,在媒体的喧嚣中,一个真正的新时代已经开始——这就是新经济时代!

  这是一个高歌猛进、一路狂奔的时代,每个人都焦虑不安、岌岌可危,生怕一不留神就被这个时代所抛弃。于是有的人像无头苍蝇,拼命追逐以各种新名词为噱头的一个又一个“风口”。就正如身在一个庞大的迷宫中,不停地碰壁,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可以开启的门,但门外可能是一条通往出口的路,也可能是一条死路。当绝大多数人还在无数个可能的出口之间游移不定而错失先机,极少部分人已经敏捷地攀上墙头,一窥迷宫的全貌。

  最为可惜的是,前一种人与后一种的人的差别,也许并没有多大,也许,只隔了一本书的距离。这就是为你推荐这本《郎咸平说:新经济颠覆了什么》的唯一理由。

  二

  个别风口与时代大势的关系,就好比棋子与棋局,追风者关注“棋子”,而聪明人关注“棋局”。观棋子者,稍有不慎,满盘皆输;观棋局者,心无旁骛,方能把握风云变幻。

  那么,如何参透新经济大棋局?郎咸平教授曾在《资本主义精神与社会主义改革》一书中写过这样一句话:“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他想达到和谐社会的一个手段,他这一生真正追求的就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也就是说,无论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只是手段,它们的共同目的是达成和谐社会。

  同理,对于一种新技术、新趋势,要判断其有多大的生命力和势能,最终依据是什么?如果我们以“和谐社会”的目标来审视新经济,自然而然会问:新经济从什么角度增进了社会福利?新经济在什么意义上促进了个体自由?新经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最深刻变革是什么?只有搞清楚了这些问题,才有资格说趋势。这就是这本书所讨论的终极问题。

  从微观层面,作为个人,如何抓住这个可能是人生中唯一一次社会巨变的契机?机会的反面就是陷阱,想要知道怎样成功,只有先认识清楚为什么会失败。为什么投资失败?为什么创业失败?为什么企业转型失败?有些时候,真相简单得令人可怕,但偏偏又处于盲点,不经别人提醒自己永远看不到。如果你不愿直面自己的盲目无知,请不要打开这本书。

  三

  曾读到一则报道:每年911纪念日,世贸中心遗址会竖起两条光柱。光柱攀上六千米的高度,在一百公里以外都可以看到。然而,对于正在迁徙路过纽约的鸟群来说,光柱造成了巨大的困惑。鸟类的生物导航系统把光柱理解为自然光源,于是鸟儿们盘旋于光柱周围,无法逃离,好像飞进了陷阱一样。光柱中出现了成千上万的白色小物体,如同暴风雪中飞舞的雪花。这些被困住的鸟的数量之密集,可以在雷达上显示出一个清晰的光斑来。对此,鸟类学家指出,聚光灯对这些鸟类没有直接危害,真正的危险在于鸟类浪费了太多的迁徙时间,以及此后它们飞行所必需的能量。它们可能因此无法达到南方,寻找到最佳觅食栖息地。在鸟类学家的介入下,光柱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关闭20分钟,以释放这些被捕获的鸟类。

  《郎咸平说:新经济颠覆了什么》读后感(七):《郎咸平说:新经济颠覆了什么》读书笔记

  金融业的行业性质决定了它的高风险属性,因此金融业拼的不是你吸纳资金的规模,也不是贷款规模,而是放出去的贷款怎么收回来的问题,也就是风险控制,这才是你能否盈利的关键。

  汽车的未来不是电动化,而是智能化!智能汽车,无论你是油动还是电动都不重要,那不过是动力系统而已,重要的是汽车本身的智能。这才是互联网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应该关注的部分。

  为什么会有股票市场,它的基本前提是什么?意见不一致才有股票市场,所以才会你买我卖。

  资源过剩是一切共享经济的根基,如果没有这个先决条件,其他都是无效的。

  对于产品或服务本身,摆脱固定生产线标准化流程,你一句我一句的全民参与,你一段我一段的过程拼凑,是否能保证做出称心如意的产品?

  整个现代社会的本质是封装复杂,接口简单。

  将来的商店是体验店形式,在店里消费者可以修改服装款式甚至是自己设计款式,然后下订单,第二天工厂将成衣给你送到家里。

  什么叫作工业1.0?就是通过蒸汽机实现工厂机械化。什么叫作工业2.0?就是通过电力驱动的大规模生产。什么叫作工业3.0?就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制造过程实现自动化。那么什么叫作工业4.0呢?就是生产过程的智能化。

  在工业4.0的时代,直接将人、设备与产品实行联通,工厂接受消费者的订单直接备料生产,生产商不需要做广告,因为这个产品本身就是为客户量身定制的。生产商也不需要仓储、批发,因为产品一生产出来就直接送到客户手上,这是非常有意思的。

  制造业的生产流程价值曲线是U型的,中间的仓储物流附加值都很低,而附加值高的是设计和最终的生产销售。

  当烧钱成为核心乃至唯一竞争手段,技术创新就注定遭到弱化。此时,一旦脱离了技术,高科技企业并不比传统企业更有优势。

  互联网只是工具,它只能传播价值,而真正能创造价值的是实体经济。

  品牌已经没那么重要,由品牌引领潮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回头,今后只有消费者体验做得好才有市场。

  未来提供体验式消费才是商业成功的关键。

  只有三类收购被华尔街看好,一是形成垄断,二是优势互补,三是增强主业。

  之所以互联网行业的并购动作频频、令人眼花缭乱,一个很大原因是风险投资人群体的抱团取暖以自救,相互为失败投资项目买单。一个个即将玩完的互联网项目被收购后重新包装,继续忽悠新的资本进场接盘,互联网行业的泡沫就这样被越吹越大。可以想见,在资本的狂欢过后,又将是一地鸡毛。

  技术驱动和商业驱动是未来的双引擎。这里用商业驱动而不是需求驱动,商业驱动强调了资本的力量,更为贴切。

  中国制作到中国智造,再到中国营造,目前要实现的是中国营造。

  这个世界真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容易被颠覆。动辄谈颠覆的创业者往往死得很快。

  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只是管制红利。从前被重重管制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民营经济,现在借由互联网+打造的新经济外衣,换个马甲进入了政府管制的真空地带,从而获得了野蛮生长的契机。共享单车就是典型。

  这一轮互联网创新实际上赚取的是中国经济体制中还未释放的管制红利。

  与其天天研究风口,还不如坐下来好好想想,一个行业的真正本质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不变的?

  工业3.5就是在制造业还没有达到工业4.0的水平之前,可以采取细胞式生产方式,尽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郎咸平说:新经济颠覆了什么》读后感(八):颠覆不能靠嘴

  1

  对大多数普通读者来说,郎咸平最大的贡献是作为了一个启蒙者,将很多社会经济上的观念与现象用通俗简单的方式给大家讲清楚。这种“浅显”形式是很多专家或者媒体人没有或不屑的。

  他书中谈到很多新经济下的社会现象以及供需。这种结论是需要大量数据分析,而这种调研分析需要一个团队来共同完成。我想说的是,可贵在于,他和他身后的团队没成为“新闻”式的喉舌。

  首先,读他的书肯定不会造成社会经济市场的扭曲和扭曲后映现的人性趋于暴利的短视。其次,他历来惯用的时政分析能让你知道,是政府无所作为或“有作为”造成资本市场的扭曲,以及资本市场的扭曲后造成GDP爬升的表象。

  更有趣的是,他的书给人的诱惑在于,看别人在现有规则下打擦边球,进灰色地带,发现并攫取新市场经济下的最大利润。

  我们差的不是钱,不是技术,不是信心,而是文化。

  2

  这本书共二十章,前十五章都是写“互联网+一切”。这让我想起每天上班路上商贩叫卖的“大饼+一切”。它们异曲同工,不是为吃而吃,而是都在为活下去,不能死而狼吞虎咽。

  无奈,笔者不懂“互联网+一切”,只能聊聊这本书最后五章关于制造业的话题。

  身为德企一线搬砖工,感觉公司犯“傻”的事巨多。比如,公司要把厂区其中一块面积大概不到十亩的草坪扩建为轻钢厂房。施工至今两个多月,依然处于打桩(打桩:指把桩打进地里,使建筑物基础坚固。)阶段。建这厂房,花40万聘请了位监理。这一块地,断断续续打入混凝土预制空腔圆管桩约600根(中途管桩直径等不达标原因退回多次)。初步估算,截止交付验收,预算总费用约800万左右。

  对于浸淫我国多年的一线搬砖工,我等实在觉得公司管理员任性。德企独资傻啦吧唧在异国做这种基建,难道有阴谋?

  近两年,国内好多在各自领域打拼几十年的成功民营企业,声势浩大地表明要在新领域吃螃蟹——他们要造汽车。

  作为一线搬砖工,不得不说中国制造业生产技术以及产品稳定性相比十年前好多了。但也仅仅止于“好多了”(军工不了解)。

  试着整理复述一下几年前业内一线员工对中国制造业的看法:

  当我和厂里的师傅们在为使数控机床提高一级精度而不分白夜进行调试、翻译德文资料时;当我在没有假期和加班费,满身油垢,满手是伤的操作失败无数次后;当我第一次加工出精度达到图纸要求的0.0001毫米时,我兴奋了一阵子。但紧接着又失落了。因为那台数控机床是德国的。数控计算机系统编程部分是德国的。加工软件是德国的。就连加工产品用的刀具、钻头,都是日本的。除了厂房,没有一样工具是中国制造。然而,我要加工一件精度为0. 0001毫米的零件,所需工具的精度要比加工出来的产品精度高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几百倍!

  大概十年前,学校的大厅里播放新闻。当电视播放日本大学生制造了一个机器人拿到德国与德国大学生的机器人比试时,我们机械系的学生都傻了眼。那个机器人没有外壳,但是可以双脚保持平衡自我行走。学这行的同学一眼就看出它身上布满的控制器、马达、线路。更甚的是机器人不靠任何帮助可以自行翻跟头、90度鞠躬、双脚蹦跳前进……别的系的同学笑着说,“真好玩,太可爱了”。

  制造业不是学会用国外的ug软件拉出来个汽车,动态模拟模拟,做做有限元,三维转二维,打印机突突出一叠图纸就开庆功宴了。更可怜的是一整套PRO/E正版软件要将近8000万元,而你只会用盗版,还得汉化。

  3

  的确如作者所说,中国是世界的工厂,但是中国的制造业只是处于U的底部,也就是最初级阶段。我们的制造业没有自己的产业链。我们劳动最多,利润最低。这是中国制造业的悲哀,也裹夹着千千万制造业一线员工的悲哀。

  我们差的不是钱,不是技术,不是信心,而是文化。这空泛又显得虚头巴脑的“文化”,是信心,是技术,是钱……

  《郎咸平说:新经济颠覆了什么》读后感(九):互联网颠覆商业的本质了吗

  互联网颠覆商业的本质了吗    夏学杰   当下,互联网技术正在加速推动商业模式的改变,加上全球过剩资本疯狂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催生了新一轮的互联网创业大潮。在野蛮生长的O2O、P2P、自媒体、共享经济等冲击下,似乎每个传统行业都遭到了“颠覆”,以至笃信“互联网精神”的创业者们自信:自己即将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传统行业,彻底改变行业的既有格局和生态。   《郎咸平说:新经济颠覆了什么》一书言:“这个世界真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容易被颠覆。”作者郎咸平强调,大家千万不要对“互联网+”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互联网只是工具,它只能传播价值,而真正能创造价值的是实体经济。   中国式O2O还能烧多久?P2P监管黑洞有多大?互联网造车为什么不靠谱?共享经济为什么徒有虚名?BAT为什么股价阴跌不止?小米做错了什么?凡客败在哪里……一向以“危机论”著称的郎咸平再次对互联网经济热潮发出冷言。   当所有人都在忙于寻找风口的那头“猪”,所有人都在讨论互联网颠覆了什么,任正非却冷静地指出,互联网并没有改变事物的本质,“汽车必须是汽车,金融必须是金融,豆腐必须是豆腐。”刘强东认为,未来五年的风口,不在互联在于传统行业。很显然,郎咸平比较认同这样冷静的判断。郎咸平说:什么才是真正的商业创新?我认为必须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满足人们衣食住行以及交往、情感等需求,才可以称得上创新。那种天天吹嘘各种商业模式但最后给出的方案不过是一件更便宜的衬衫,一部更低价的手机或者一款更高利润率的金融产品,那绝对不是创新。伟大的商业创新某种程度上是可遇不可求,对于大多数“互联网+”企业来说,不过是以互联网的噱头杀入了一个传统行业而已。   郎咸平认为,互联网人口红利将尽,电商经济后继乏力。比如,光靠互联网思维来做服装是不行的,对于传统的服装行业来说,“互联网+”也不是速效药,一吃就灵。像美特斯邦威、佐丹奴、七匹狼等服装企业都在努力尝试“互联网十”,但目前为止还没看到很好的效果。作为“互联网+”的尝试,美特斯邦威曾推出电商平台邦购网,但由于经营欠佳后来将其剥离。   互联网企业制造智能车,在郎咸平看来,也不靠谱。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对那些高调宣布要跨界造车,并计划在2-3年内就发布首款智能电动车型的互联网企业来说,我只能用‘无知者无畏’来形容。”,目前无人驾驶领域做得最好的互联网企业是谷歌,但谷歌也是雷声大雨点小,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只有30 – 40公里/小时的行进速度,而传统汽车制造商沃尔沃可以达到70 – 130公里/小时。互联网车企所想象的“弯道超车”路径实际上并不存在。他认为,传统汽车制造商把汽车变成智能移动终端,比互联网公司造汽车更容易一些。   “互联网+”一地鸡毛,“+互联网”才是正道。大量的020公司不择手段虚构业绩,靠讲故事、谈情怀、造数据、编造主要创始人履历、自己或鼓励他人刷单等等方式,不断包装自身,目的是骗一轮又一轮的风投进场,最后烧完所有钱关门大吉。对于我国互联网企业的疯狂国际大并购,郎咸平也不感冒。他道出其中秘密:“之所以互联网行业的并购动作频频、令人眼花缭乱,一个很大原因是风险投资人群体的抱团取暖以自救,相互为失败投资项目买单。一个个即将玩完的互联网项目被收购后重新包装,继续忽悠新的资本进场接盘,互联网行业的泡沫就这样被越吹越大。”   当下自媒体方兴未艾,自媒体有未来吗?本书认为,自媒体就是承接从传统综合性媒体到专业媒体的一个中间体。当一旦成功转型为专业媒体之后,自媒体就会消失。因为自媒体真正想要获得稳定的读者群并实现持续盈利,就必须有持续更新的、高质量的、原创性的内容产出。而这也就意味着,那些脱颖而出的自媒体其实最后根本不可能靠个人运营,而只能靠机构运作,专业分工,从策划、组稿、编辑、配音配图、视频剪辑、美工等等,每个岗位都必须流程化标准化管理,才能实现持续的、稳定的内容产出,这和传统媒体没有任何区别。笔者本人也经营了几年自媒体,对于本书的分析,我是很认同的。不用说制作短视频了,就是简单地写文章加配图,一个人也很难持续做下去。很多自媒体其实当的是搬运工,抄袭、伪原创比比皆是。   郎咸平对互联网企业开出的药方是,做好主业,做自己擅长的领域,不要盲目多元化。“做好一件衬衫”是雷军开给凡客的药方,郎咸平认为,这个药方也同样可以开给小米。本书认识分析到位,看着很开眼界,只是见解深刻而建议不足。  

  《郎咸平说:新经济颠覆了什么》读后感(十):弱品牌,重体验时代来临

  翻开这本书,我是蛮有期待的。 O2O生活场景: 早晨,通过e家帮约来家政服务人员搞清洁,做早餐; 出门,用滴滴,快的,Uber之类的; 中午,用百度外卖,饿了么,美团外卖; 下班前约“本来便利”生鲜将生鲜水果送到家; 爱大厨上约个厨师做晚餐; 晚上,在格瓦拉或百度糯米上买个电影票看看热映的新片。 衣服,找“e袋洗”上门来收; 家电维修保养用"易维修“; 要洗车了和”e洗车“; 美甲美容有”河狸家“; 按摩捏脚有”熊猫拿拿“。 互联网只是工具,它只能传播价值,而真正能创造价值的是实体经济。 在漂亮的图片比不上一个试衣间,体验式消费,就是将线下商店变成试衣间,儿童乐园,咖非馆,消费金融区,消费者在商品堆里学烘焙,学摄影,品尝美食。 品牌已经没那么重要了,由品牌引领潮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回头,今后只有消费者体验做得好才有市场。第一,年轻化,消费者更注重设计感,时尚,潮流。第二,成熟化,多样化,专属性,无需明显品牌标识。第三,专业化,全方位体验式奢侈品,比如与设计师合作的产品。 2016年4月12日,22岁大学生魏则西之死,留下了”人性最大的恶是什么“的拷问。5月9日国家卫计,网管办,工商总局正式公布结果,对百度提出三大类多项整改要求。 华为和格力的科技创新代有了中国未来。小米模式不是中国制造的未来。 线上支付,线下交付,苹果利用硬件,软件,内容销售为闭环。小米基于国情,在软件和内容销售上为开放性的,只能在硬件上面扩展,一百个硬件产品实现硬件领域的闭环。 乐视和苹果,小米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硬件以低于成本的超低价销售,甚至免费。 比如2016年4月乐视进行”4.14硬件免费日“活动,用户只要花费1400多元钱买三年会员资格,就白拿一台价值1699元的电视,花1099元购买手机会员资格,就可以免费拿乐1s手机太子妃版。凭这种模式,2016.5.18乐视在全国327.8台电视中占比21.83%,全行业全渠道销售量第一。 第二是软件垄断,乐视的电视上只能用乐视的系统,禁止安装很第三方直播软件。当然,乐视手机基于安卓系统,是可以安装第三方软件的。 乐视造车,为了达到内容垄断的目的。资金是乐视的第一大风险。第二个风险是硬件问题。 BAT的O2O闭环:百度地图+百度搜索+百度糯米+百度外卖+百度钱包。 阿里的O2O闭环:支付宝+高德地图+淘点点+美团+聚划算。 腾讯的O2O闭环:微信+QQ地图+大众点评+微信支付。 华为称王之道,第一,定价不求最低,永远给竞争对手留余地,第二,天量经费投入研发; 第三,华为不靠牛人靠制度。研发过去靠牛人,现在靠制度。华为引进了IBM的IPD产品研发流程:第一,外行领导内行。第二科研是靠积累,而不是靠创新。第三,及时止损。 第四,华为以高薪促高效。 互联网制造,成与败的一步之遥,凡客败走:终须回到制造业的本质。 ZARA和优衣库的成功,本质就是优质,低价。 优衣库优质保证:第一,技术监督。第二,面料研发。第三严控次品率。优衣库低价保证:一以经典款获得规模优势。第二,及时调整衣服价格。第三,精准开店。 ZARA除了优质,低价,还在于时尚+快。订单处理七天搞定。制造快,五天搞定。仓储快,空运两天之内到达。存货周转率比其他品牌高3-4倍,平均每季只有15%的衣服需要打折出售,其他品牌则为50%。 韩都衣舍细胞式管理模式:每个细胞由服装设计师,页面制作专员,货品管理专员三个人构成。负责衣服销售与设计,生产交给固定的对口企业,内部结算。每个细胞设计师们每天订韩国时尚杂志,服装网站,时装秀甚至电视剧,只要有新款他们立马拿过来,在国内下单生产。衣服从设计到上架只要十天,比ZARA还快。老干妈的产品为王精神值得企业借鉴。 美国斯担福大学研究员、世界级人工智能专家维威克,沃德瓦称,到2036年,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将”淘汰“所有人类工人。莱斯大学计算机工程教授摩西,瓦迪说,2045年电脑可以从事目前人类的所有工作。我想一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2036年我54岁,2045年我63岁。 未来五年15个主要经济体失去710万个就业岗位,其中三分之二是办公和行政人员。概率最高的是收银员,第二是实验室工作,第三农民,第四信贷员,第五操作农用机械的人等。 通用卖掉了家电和金融业务,专心做工业互联网,到2030年有望为全球经济带来10-15万亿美元的产值。这意味着通用专心做工业互联网将再造一个美国。核心在于传感器,什么是传感器? 制造业由6+1微笑曲线转变为4.0时代,就是利用BAT的每一款产品的大数据,精准投放,快速完成个性化定制产品。 工业3.5战略:细胞式生产。细胞式生产最早在1960年由丰田所提出来,但是真正进行广泛应用的是佳能。过去一条流水线只能生产一种产品。而到了细胞式生产,一条流水线上有1000个工人,这1000个工人分成100个细胞,每个细胞10个人,每个细胞生产一种产品,可以生产100种产品,生产周期由两周下降到一周,这就是细胞式生产的最大优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