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贤能政治》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贤能政治》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4-18 02:58: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贤能政治》经典读后感有感

  《贤能政治》是一本由[加] 贝淡宁 / Daniel A. Bell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页数:45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贤能政治》读后感(一):(拾光书屋+书评)民主还是尚贤?这是个问题

  “民主就是好的”这句话早已成为普世价值观,然而贝淡宁在对比和研究各国现状和发展历程后却提出了质疑。民主适用所有国家吗?民主的弊端又有哪些呢?中国特色能与民主有机结合创造一种新的社会体制吗?那么,就让我们跟随清华大学哲学系与苏世民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拥有牛津大学哲学系博士学位,曾任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希伯来大学的研究员贝淡宁的脚步一起走进中国的贤能政治。

  《贤能政治》读后感(二):【拾光书屋(书评)】尚贤制真的适合中国?

  封面设计也是下了功夫的,很好的把西方建筑和中国建筑融合交汇在一起。同时也起到了点题的作用,西方和中国的融合,两种政治制度,到底哪一种更适合中国国情。在这里还是纠正下编辑在编辑这本书条目的时候真是有一些错误需要更正,譬如,在没拿到这本纸质书光是看豆瓣书目的信息的时候,我还很是期待这本精装书,可是拿到手的确是平装的,标注的页数是459页,可是拿到手算上标注的页数只有419页。嗯,希望小编在以后编辑的时候,多多注意。16开的开本拿在手上很有分量,毕竟400来页的书。400多页的书,注释和参考文献占了150页之多!正文只有178页,一半都不到!剩下的都是各种致谢.....

  封面。

  《贤能政治》读后感(三):贤能政治是什么

  加拿大学者贝淡宁(Daniel A. Bell)在其新作《贤能政治》中认为:贤能政治,即所谓用人上的“政治尚贤制”在中国源远流长,比选举民主制更适合这个问题复杂的古老大国。我们就来看看,他说的这个贤能政治究竟是什么。

  “尚贤”是所有人才选拔制度的共同追求。选贤任能,关键在于如何认定这个“贤”:以什么样的标准,由谁来说了算。选举民主制是公推公认,中国式的“政治尚贤制”是考试选拔入门+领导提拔升迁。前者是公众认定,大多数人对这个人有了解,对他的“贤”有共识。官员权力由公众授予,需要讨好他的选民。后者是领导认定,靠某个领导的主观印象或者某几个领导的密室博弈,说穿了就是唯上。考试则是过一道筛子,缩小范围,方便领导选择。官员权力由上级授予,因此只需讨好领导,并努力进入更大领导的视线。相声里讲过一个对联,上联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是: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这就是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写照。

  《贤能政治》这本书中还列举了选举民主制的种种弊端,所谓多数派暴政、少数派暴政、金钱政治等。必须承认,选举民主制的问题确实不少,但我们现在如此,还要为人家的问题担忧,算不算咸吃萝卜淡操心?至于贝淡宁这个观点,一百年前古德诺已经说过一遍了,不足为奇。

  《贤能政治》读后感(四):《贤能政治》简评

  在讨论任何话题时,总预先把“民主”设置为最优的选择,这本身就是一种不民主的行为。当我们被过度的民主主义宣扬洗脑,自身又缺乏更多元化的认识和认知,那么就不难出现大众中的非少数,盲目地坚持“好的民主,坏的专制”这样过于简单的二元化区分,在复杂的现实社会中更是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盲从却又固执,无知却又自负。把一切的问题都归因于不民主,自身没有深度的思考,更缺少深入的研究和体悟。

  民主是否特别适用于古希腊那样狭小的城邦,而对社会维度丰富的大国缺少实践性的意义?尚贤是否更适用于亚洲儒家文化传统下的国家,而对西方社会制度的改良缺少借鉴性的意义?

  新加坡虽小但却一直坚持尚贤制度,对民主制度最优的一刀切式的理念始终持怀疑态度,但它仍然创造了经济的奇迹。西方国家一直倡导民主制度的优势,或者秉承这样的制度至少不坏,但在现实发展中不难发现社会秩序的动荡和执政目标的短视。

  就广义而言,专制并不具有贬义的属性,它只是一种治理方式,适用于一类的组织形态。民主制度和专制制度都有其适用的领域和边界,亦都存在诸多的问题。

  什么是好的社会,一个良善的社会?什么是好的国家,一个强大的国家?个人的发展空间是否可以突破阶级的囹圄?国家的目光是否可以超越世俗的局限?

  阶级是一种对于禀赋的保护,如果没有这种保护,社会也自然缺少一种向上的激励和动力。但不同阶级中的互动、互通和包容,又是实现社会平稳和人才择优的必要条件,一潭死水的社会只会滋生腐败和压迫,诱生糜烂和荒谬。

  国家治理也好,公司治理也罢,不能逾矩的始终是原则,但必须又要在原则之中找寻适度和适用的范围,实事求是地制定合理的规则,没有最优,只有适合。民主制和尚贤制都是一种手段,并不敌对,亦不排斥,最佳的选择和组合靠的是智慧,而不只是形式上的安排。

  《贤能政治》读后感(五):【拾光书屋(书评)】“尚贤制”是否是最优选择,不要太快下结论

  一直以来,有许许多多的专家学者致力于研究中国与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差异与优劣,对于这一研究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这不,又有一位学者加入了研究队伍,他就是来自加拿大的贝淡宁,他的新书《the china model》就是在向我们展示他对于这一命题的研究成果与理论分析。在这本中文名为《贤能政治》的书中,他试图将我们中国当前的这种政治模式命名为政治尚贤制,并对其进行系统阐述与分析,以及对西方发达国家当前的民主制度进行分析与思考,对比中国与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上的差异与优缺点,从而为读者提供一种新的政治思维与视角,让我们可以去思考,中国,到底适合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在书籍的开篇,作者就为我们切入一个十分复杂的命题,民主,真的是最不坏的制度吗?诚然,民主对比独裁所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但是,民主的泛滥与畸形化导致少数人的暴政与多数人的暴政,对比西方的政治制度后作者发现西方民主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资本家与政治家的控制下,民主仿佛成了一个笑话,一人一票变成了“一元一票”。在作者居住中国12年后,作者对中国与西方国家民主制度有了不一样的深刻认识后,他试图将两者分开对待,作者认为中国式民主比西方优越之处在于中国是以一种“尚贤制”来出现的,这样的好处在于能够更加直接明显地选出最合适最优秀的统治者和国家领导层,同时,中国的基层仍旧是以民主制来选出领导,这种基层民主,上层尚贤的模式,作者十分推崇,在列举完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劣处之后,他认为,中国模式的这种制度基本上是当下最好的政治制度了。

  可以说,全书下来,作者的研究分析挺靠谱,道理我都懂,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都有所欠缺,都各有各的优点,也都有需要改善的地方。是的,作者这本书最大的败笔就是过度吹捧中国的政治制度,是的,这个世界可不止这俩种政治制度,以后也不可能只剩这两种制度给人民选择,除开太吹这一处,这本书总体还是值得一看的,相比比电视节目谈政治的那些嘉宾满嘴跑火车要好很多。

  《贤能政治》读后感(六):这是在向民主宣战吗?——评《贤能政治》

  牛津大学的斯坦•林根教授认为作者贝淡宁是在“贬低民主”,他认为“贝淡宁是中国体制的崇拜者”,并暗指贝淡宁希望中国的敌人是失败的。撇开这位林根教授暗示中国是不民主的这一点,让我们从客观角度来看待这本书,从政治学角度理性分析民主选举与尚贤制度各自的优缺点。

  那么,作者贝淡宁真的在本书中贬低民主了吗?他是在向民主宣战吗?

  在回答“民主是个坏东西吗?”中作者这样解释道“我并没有要贬低民主的意图。正好相反:我强烈支持实施选举民主的国家进行民主选举。”同时他指出,他希望通过吸取尚贤制的优点使基于民主选举的民主制得到改善。民主并不坏,但却不够完善。同时作者通过引用赛缪尔•亨廷顿的观点以向读者指出民主选举的存在是需要一定的前提比如选民的素质作为支撑的,在尚不能达到民主选举的条件时,过早地去实行反而将不利于国家的稳定。但这并非是对民主的贬低,而是指出了民主选举存在所需具备的条件。与其说贝淡宁不看好民主制度,不如说是作者认为实行选举民主需要满足的条件以目前的状态来说较难实现。

  本书是基于中国大环境下对选举民主政治与尚贤政治适用性与可行性的探讨。作者通过引用各类政治理论家的观点及其文献,从而论证自己的观点,并使得一切变得有据可循。早在高中政治的哲学部分关于“矛盾”的哲学理论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被我们长期当做至理名言,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政治制度的实际运用,这要求政治制度必须与政治环境相匹配,根据国情选择合适的制度。这种哲学思想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是深入实践当中,中国为什么能够长期保持统一,为什么我国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而不是像其他国家那样的一党制、两党制或多党制度。国情决定政治制度,也是国情决定了选举制度。

  在论述完民主选举制度存在的弊端后,贝淡宁为我们详细的分析了政治尚贤制对优秀领导人的要求,不仅要德智体美全美发展,同时要具备良好的应激能力。而作者也并非完全偏袒尚贤制,面对尚贤制可能引发的三大问题——腐败、僵化、合法性,贝淡宁通过引用现实案例与文献知识,为我们展现了这些弊端产生拥有悠久的历史根源。

  “中国模式”一词算是本书的核心词之一,当我们讨论民主选举与政治尚贤制度,都无法脱离中国模式这一根本,纵观历史长河,民主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时的必然,而在那之前,尚贤制度更适用于当前国情,无论是保证经济还是社会发展的稳定性,这都要求中国在民主制度上存在一定的“保守性”,而这种“保守”也是为了更加民主的明天。

  《贤能政治》读后感(七):唯贤是举

  记得很早以前就有过一场辩论,中国到底是应该实行一党专政多党参政的制度还是全盘西化的实行西方民主制。当时的辩论结果已经不可知,但是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证明目前中国实行的政治制度完全符合我国现有的国情。而且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其他国家需要上百年才能完成的资本积累,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报道称中国将在本世纪中期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济的高速发展,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来指导,就目前来看,我们实行的尚贤制完全符合我国的国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也是我国经济能够长期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长久以来,西方世界眼中的中国一直都是民主制度的荒原,他们眼中中国政府一党专政制度就是落后的代名词,也是西方政府攻击的主要目标。但是,西方式民主制度真的适合我们吗?难道我们实行西方民主制会有比现在更好的发展成果?这些都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毫无疑问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体现了人人参政,任何人都不能否认这种制度是错的,但是在正确制度的框架下,投票的毕竟是普通人,他们有着自己喜好需求,希望能够选举出代表自己利益的代言人,如果是这种情况下,这就是民主制度的成功,但是他们选票真的投给了自己的政治倾向吗?如今美国总统大选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特朗普和希拉里两位特立独行个性鲜明的人物代表美国两党进行2017年总统选举,两人的电视辩论会虽然精彩,但是在我脑子里总是出现如同泼妇骂街一般的情景,两人互报对方的短处,并且针对那点攻击谩骂,真的不知道他们选出来的到底是个泼妇还是演员。

  西方认为中国的尚贤制选举是“人本位”,而我们认为西方民主制的实质是“金本位”。西方认为人本位容易任人唯亲,滋生腐败,我们认为金本位民主被金融劫持沦为金融寡头的工具,其实这些观点都对,西方靠着民主制度取得了成功,我们靠着尚贤制选举取得了成功,就如同没有一味能够包治百病的良药一样,同样没有一种政治体制能够适合任何时期任何国家。当初社会主义理论进入中国的时候,同样跟实际情况脱离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最后决定走中国化的社会主义制度,跟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这是我们成功的经验,而且中国式的尚贤选举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会根据国情发展情况,适时的去改变优化,不断借鉴国外成功案例,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使之不断符合实际发展的需求,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同时成长。

  《贤能政治》读后感(八):【拾光书屋(书评)】文化政治

  究竟什么样的政治,才能使一个国家得到安稳的发展,这是人们一直在追寻的问题。当然了,也是人们一直没有更好的答案的问题。我们现在说的这本书,就是这样的,是将政治的问题,表现在一本书当中的。说我们国家的政治,是民主的,但是,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民主,究竟是不是最好的表现的方式呢。现在来说,最起码是好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究竟到一个什么样的方向,我们就无从得知了。

  这本书,说的就是我们中国的政治,当然了,仅仅只是以一个外国人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政治。最好的地方呢,就是能够清楚的看到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道理。我们看到的,现在的政治,无疑是好的,书中说到了,我们现在的政治,是建立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的,我们了解的,就是现在意义上的贤能。孔子的理论就是选贤举能,这是我们国家一直以来就具备的政治特征。为什么说,现在的政治是好的,那就是符合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体制的发展,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而现在的政治,就是建立在我们国家的国情之上的。但是,书中,却不仅仅只是以为的表明共通性,而是存在着旁人的看法,这就是这本书最大的好处,也正是如此,这本书才能说是比较好的。贤能政治,其实就是在我们国家的选贤举能。

  当然了,有了好的一方面,那就有不好的一个方面。我们现在说问题,都要求从两面性出发。这本书的另外的,就是不好的地方了。我们分析一个事物的好坏,首先要从好的地方开始,然后,就是不好的地方了。这本书,最不好的地方就是,人的局限性,为什么。因为写书的人并不是我们中国人,当然那就存在着文化间的差异,这很明显的从书中表现了,就是在书中的盲目的将我们国家的政治看做是一种原始的存在的方式,妄图从最片面的地方来诠释,这对于看待问题的方式来说,是十分不好的。我们现在看待问题的方式,要从实际的地方出发,才能获得广大的人们的支持,仅仅只是从本地区的文化来出发的话,那就会产生很多的弊端,不能很好的发现问题,当然了,也不能够分析一个方面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文化的发展是否是符合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首先要做到的是,是否符合实际,在这本书中,并不是完全的符合,因为,存在性,只是建立在所谓的学习的基础之上的。我们面对问题的方式,不单单是从一个方面,而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这样才能获得最正确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我想这本书,如果是作者真正的在中国体会,才会有更多的东西来诠释,只有那样的话,才能更好的将这本书完善。不光光是如此,在别人评价中国的时候,我想应该真正的融入到环境中,这对于写作来说,实际来说,都是最好的体现了。

  《贤能政治》读后感(九):中西方政治对比

  “尚贤使能”的理念是春秋时期贵族等级解体的产物。孔子说:贤能政治始于有教无类的说话,然而,在此过程中并不说人人都能同等的能力做出知情的、道德上站的住脚的政治判断。因此,政治体制的重点在于选拔出超水平的领导者做出,正确的,道德的政治决断,基于此,前者认为这样的统治者才会赢取人民的信任。

  书中作者提出问题:选择民主制的判断是中国政治进步的标准吗?一人一票的选举民主为何很难遴选出优秀的领导者?中国不仅是个经济大国,还是个政治大国,无论是人口、经济、商业、军事、在世界具是名列前茅,一举一动在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但背后不可忽视的是因人口众多,产生的差异性问题,如贫富差距、知识水平,道德差距的一系列标杆性问题,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下民族制会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吗?笔者在这个问题上是持否定的态度,那为何在台湾行得通,在大陆却不行吗?诚然如作者所说其一位政治背景,其二为台湾的繁荣在平均水平上较好,但这些都是关键,重点在于,即使台湾失败,给世界、中国带来不了什么影响,甚至于背后站着中国,给予台湾也不会有太恶劣的后果,但中国不同,一旦走钢丝失败,后果是超越红色预警的灾难性人祸,想想就是不寒而栗!

  且笔者并不觉得民主制胜于尚贤制度,两者各有千秋。民主制在政治过程中,资本家掌握了过多的权利,对于国家来说未必是福,数据显示,选民在常常是非理性的;在近代,中国的政治体系经历君主立宪、也经历民主制,最后时代选择了此,尚贤制通过重重选拔,在复杂的环境历练,不仅能选拔出能力超群的领导者,经如此选拔的领导者更具长远眼光和全局意识,与前者的民主制的选举有质的区别,干部也要经历严格的人才选拔过程,从众多优秀者中脱颖而出,由此可知,其能力、政治决策都是超水平的,更何况中国规模巨大,人口众多,使得政治尚贤比民主制更适合中国,可以有效的规避民主制度的缺陷。在过去,中国是非常的落后,只有中央集权的无边界发展,铸就了现在的繁华,繁华后的背后虽有着众多看不见的黑暗,但不可否认这段历史带来国家进步,有人欢喜,也会有人落泪。

  优秀的未必是最好的,只有适合与自身情况相匹配,如此才是最好,因历史与时代,中国必须走出符合自身国情的道路,一个又一个政治环境的落幕,促使着中国对制度的选择,没有完美的制度,任何一个制度都存在缺陷,腐败的增长,已是严重的政治问题,庆幸国内已认识到这个问题,现已对此展开一系列的政策,对此展开打击。

  中国的尚贤制仅仅只是开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后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来作为结尾,只有真正做到“上层尚贤,中间试验和基层民主”中国尚贤才能成为这个世纪备受瞩目的政治发展模式。

  特此鸣谢【拾光书屋】

  《贤能政治》读后感(十):自己否定自己

  贝这本书也算是闻名久已。百闻不如一见,等看完这本书后也算是有了个全面的认识。《贤能政治》这本书乍一听很扯淡,再一看其实没那么扯淡,但最后还是感觉很扯淡。 言归正传。贝的这本书,核心在于评价民主政体下“一人一票”选举领导人和中共的贤能选拔人才这两种方式,以此凸显后者的优越性。其实这样的比较完全是管中窥豹,舍本逐末。首先,且不论将民主归结为“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是否太过狭隘,我想问的是,在忽略了法治、分权制衡、媒体舆论后的民主政体还有多大意义? 贝的核心观点还是中国选出的领导人很“贤能”,比民主制领导人各方面能力都要强。但其实最根本的问题可能不是上台的人贤不贤能(很大程度只是有执政能力,贤这种东西在没有制度保障的时候太玄了,甚至贝在附录二已经多次提出了质疑),而是这个能力最后会为谁服务。比如如何解决腐败问题,还有如何解决发展带来的各种公平、正义矛盾,而这完全不是单纯的选拔贤能精英可以解决的了。事实上,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选拔上来的“贤能”精英毫无约束导致的。 这种忽略在新加坡那段已经很明显地显现出来。贝只强调了新加坡的精英人才选拔,而忽略掉其他方面。试想一下,如果新加坡没有了严格的法治保障,会不会取得像现在这样良好的发展?要知道,精英人才具有制定法律的能力,不代表着他们就会运用这种能力。贝在这方面好像显得太天真了一些,认为只要精英人才上台就必然代表着其他所有方面都全部自动落实。如何制约精英以权谋私,贝在书中并没有给出合理的解决方式。 所以这就是这本书最关键的缺陷,把西方自由民主制政体一系列相互作用的制度变成单一的“一人一票”选举投票,与中国的贤能政治比起来看起来自然弊端多多。可这种比较完全是管中窥豹,看见一块大花斑点就敢说这边的豹子体格壮,显然是很可笑的。民主自然不是万能良药,需要很多约束条件配合起来才能发挥效用。贝不是不清楚这点,所以他在第三章还算没有丧失良心,提出了三个致命问题。通过这三个问题,他的整本书就已经是没什么意义了。可以算是自己否定自己。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来这本书跟我曾经看过的一个ted演讲很像(是不是本书开始提到的那个视频,等回去再查证一下),那位展示者也是用极其精彩的视频展示了中共的精英选拔制度(应该说跟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基本一模一样),最后主持人就提了一个问题对面也是立马卡壳:腐败问题。所以包括贝在内,这个贤能选拔精英的缺乏民众参与监督的政体不能,任何人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如果让我们忽略掉关于民主的各类令人眼花缭乱的概念来下一个简单的定义,人民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制约上位者,而不是听天由命束手无策,在我看来,这才是民主最核心的要义。西方自由民主制国家或许可以吸取中国贤能政治的选拔经验,以此变得越来越好;我们却只能干坐在这里,等着那些虽然有无数腐败先例但仍然被冠以“贤能”头衔的精英们那一天心怀慈悲大发善心主动改变人民的境况。在当下这样的情况下,贝的这本《贤能政治》对于我们来讲,到底还有多大的意义。 PS:附录一的和谐指数有点意思,不过该指标把家庭要素看得太重了(占比40%),还是不同价值不同文化的差异。 PPS:我必须承认,附录二中这位清华函授的哲学硕士赵冰冰女士的回答也超出了我的想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